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研究

来源 :四川中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ifentongx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颈椎容易因各种动力及静力因素刺激而受到损伤,针灸疗法创伤小,安全系数高,故探讨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可行性。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5年1月~12月在我院就诊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根据诊断标准、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选取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两组均脱落4例,两组实际纳入研究对象均为46例,对照组行针刺治疗,观察组行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ESCV)评分、《颈椎病临床客观评价量表项目和评分标准》(CASCS)评分、椎动脉和基底动脉舒张末期峰值流速(VD)、收缩期峰值流速(VS)、峰值平均血流速度(VM)、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差异。本研究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7.0数据统计包分析,计量数据均采用t检验;计数数据均采用χ2检验。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ESCV总分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ESCV总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两组患者CASCS总分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ASCS总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两组患者VD、VS、VM、RI、PI等血流指标水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D、VS、VM等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RI、PI等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较针刺疗法,针灸疗法椎动脉型颈椎病不仅临床效果更显著,且未明显增加治疗成本及治疗风险,是临床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有效措施之一,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其他文献
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市发展面临着宜居改造等新问题。其中,城市老旧小区改造是城市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必经的阶段,但是改造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成为制约老旧小区改造工程能否顺
目的:分析我院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布特征及耐药现状,为临床防治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运用VITEK 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对2013年6月至2013年12月我院临床分离的不动杆菌
根据现阶段建筑工程的实际建设情况来看,所使用的材料规格种类比较多元化。通过严格把握材料质量,有助于改善工程整体质量,所以需要对建筑材料进行严格检测,根据试验结果来分析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