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花把式”

来源 :北京纪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ngjian2009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9年4月28日,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在延庆开幕。荟萃世界园艺精品的世园会为世人呈现了一场饕餮盛宴,而她的灿然绽放离不开每一位园艺工作者的日夜辛劳。作为中国传统插花师的梁勤璋感受到的更是欣慰与荣耀。


海南插花艺术展进行作品创作

兴趣使然的求学之路


  1978年,梁勤璋入职紫竹院公园,那时二十余岁。他在这里一干便是40年,直至退休。当时有八十余人与他一同入职公园,被分到4个班组。他所从事的是工程基建工作,盖房、抹墙、维修,这些辛苦活他都做过。做基建工作看图砌墙的经验,为他以后从事花艺工作奠定了基础。之后,梁勤璋被分配到园艺花卉班,成为一名园林花卉工,跟着老师傅们学技术,从事花卉栽培管理工作。
  花卉班的老师傅大多从事一辈子园艺工作,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他们对花卉工作由衷地热爱,像呵护孩子一样对花儿精心养护,懂得花儿的情绪,了解它们的生长习性。他们认真观察花儿的生长态势,会对花儿适时浇水施肥、修剪整形,让花儿以最美的姿态呈现在游客面前。从老师傅身上,梁勤璋看到了匠人精神的传承,也看到了这个行业给人们带来的喜悦和美的享受。也是从那时起,他下决心要学习好这门技艺。梁勤璋说:“记得当时单位组织开展‘学习楷模精神’活动,那些高技能人才楷模刻苦钻研的精神和成才的先进事迹深深打动了我。特别是‘工人专家’李斌从技工到教授的成长历程,更是感染、激励、鼓舞了我。”
  当时,公园承接天安门广场的部分大型花坛布置任务,每年花坛主题和造型都不同,对于梁勤璋和同志们都有很大压力,需要不断在继承中创新。梁勤璋说:“当时类似天安门广场花坛所需的大骨架多是由古建公司、花木公司来做,公园主门区的花坛骨架都是由公园职工自己动手來完成。对于一个合格的园艺工人,其实是一个具备很多技术工种与艺术相结合的复合型技能人才,土木水电都要知道一些。记得有一年做花篮造型花坛时,还没有用钢筋焊接做花坛骨架的技术,所以用砖砌的花坛骨架,然后用五色草裱扎。不像现在的花坛骨架可以方便活动、吊装,不用现场制作,工作难度就减小很多。”因为每年花坛主题和造型不同,需要在花坛制作过程中不断做到继承中创新、完善中提高。梁勤璋赶上了好的机遇,工作中经常与老师傅一起参与到很多节日摆花任务和重要花卉布展工作,这使他在短时期内得到迅速的锻炼和成长。尤其在花坛制作过程中,最后的修剪环节大多是由老师傅和梁勤璋来完成,这使他有更多学习的机会。公园在经历了多年花卉养植生产后,由于游览区在不断扩大,逐渐取消了花卉的生产,所以梁勤璋也向偏重花卉应用上转型,更注重了中国传统插花的研究。而之前几十年花卉技艺的学习,为他的顺利转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回想起年轻时最具挑战性的布展任务,梁勤璋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北京市举办的第一届市花菊花展。布展工作要求在国庆节前完成,上级领导给团队下达了试做塔菊的任务。由于秋菊晚菊通常都在10月下旬开始绽放,便选用了国庆期间自然花期的早小菊做插穗。白蒿的顶端分支过细,为了保证布展效果,团队没有采用传统菊花劈接的嫁接方式进行,而是采用从未尝试过的腹接技术对早小菊做嫁接处理。通过这种方式提高了塔菊高度,增强了观赏效果。最终,梁勤璋与团队成员共同攻克一个个技术难关,圆满完成布展工作。


在俄罗斯进行专业考察学习

  梁勤璋经过多年的苦学钻研和持之以恒的实践,最终在插花技艺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他先后不断在国内外各种展赛和交流活动中获奖,并被劳动部邀请参与了插花员职业技能鉴定国家题库的编写开发工作。梁勤璋高超的插花技艺铸就了他出色的工作成绩,使他先后荣获了建设部劳动模范、北京首批插花艺术家、全市行业状元、北京市爱国立功竞赛标兵、北京市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此时的梁勤璋虽然声名鹊起,但他没有被荣誉加身冲昏头脑,依旧脚踏实地仰望星空,潜心研究插花技艺,坚实走好实现梦想的每一步。

花艺展示圆了奥运梦


  2008年8月8日,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在“北京欢迎你”的歌声中拉开帷幕。梁勤璋作为北京首批插花艺术家,被奥运花卉配送中心选定为专家组成员,加入颁奖用花团队,并特聘为插花花艺师。
  奥运颁奖用花花束造型使用的主要花材是月季,名为中国红。中国红是中国自己的知识产权品种,寓意红红火火,花束通常用数9支。其他的花材,如吉祥草、玉簪叶、假龙头、火龙珠等通常用数6支,寓意一帆风顺。梁勤璋在其中主要负责花束的检验工作,也是负责制作流程中最重要的环节。每捧花束制作完毕进冷库前需由他检验,合格装箱,不合格则要返工。花束出冷库时也需梁勤璋亲自检验,他对每一朵花、每一片叶子都会细心查看,审核无问题便会签字交接,由专人将花束运往场馆。


培训学员进行中国传统插花作品创作

  奥运会期间,颁奖花束制作量巨大,一天需要完成几百束花的制作。特殊的工作任务,使梁勤璋在奥运会期间更关注各场比赛的颁奖环节。他担心运动员手中高举的花束因为摇摆而有花朵掉落,他会认真观看颁奖嘉宾为奥运队员赠送手捧花的每一个镜头,还会为运动员举着手捧花挥舞而感动落泪……

 责无旁贷传承插花艺术


  2008年6月7日,中国传统插花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国传统插花艺术以群体传承的方式,见证了中国历代王朝的变迁和传统文化艺术发展的脉络。但我国作为东方式插花艺术的起源国,传统插花艺术却几近断流,这让梁勤璋非常惋惜。因此他在认真研学传统插花技艺的同时,更为自己平添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首先,梁勤璋与团队成员一起积极开展中国传统插花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工作,然而申遗的工作并非一帆风顺。中国传统插花艺术虽然历史悠久,但在清中期后由于国力衰退连年战乱,导致插花艺术的衰败和停滞,因此无传承谱系,导致申遗工作推进并不顺利。尽管如此,他和团队成员并没有放弃,而是努力为国家非物质遗产评委专家提供大量相关史料,并进行充分演示,使他们对中国传统插花艺术有深刻的了解。经过团队持之以恒的努力,中国传统插花艺术作为群体传承终于申遗成功。
  梁勤璋与团队成员立志恢复中国传统插花艺术,他说:“中国传统插花艺术有着自己的特点,我们学习、保留、研究、模仿、借鉴,在此基础上创新发展,逐步打上各个时期的烙印。我们力求汲取传统插花理念的精髓,与当下百姓生活相结合,在为社会提供更好的花艺服务的同时,使中国传统插花艺术发扬光大。”


担任插画艺术专业比赛评委

  梁勤璋为了使百姓对传统插花技艺传承保护的重要性有更多的认识,多次应邀参加各类传统插花展示活動。尤其是在退休之后,梁勤璋更专心耕耘于传统插花技艺的研学与传播,曾先后应邀参与了中国插花艺术展、中国(南宁)国际园林博览会、中国园林博物馆“岁朝清贡”仿古插花展等重要展会的策划和布展工作,积极参与了中国澳门传统插花大型展演等诸多活动。
  布展工作并非都一帆风顺,其中经历过一些曲折又值得回味的事情。2010年,中国插花花艺协会承办了全国绿化博览会主体公共部分和六大器型传统插花的布置任务。梁勤璋作为协会成员参与到布展工作,负责展览主题花艺的设计制作,同时也代表北京市参加插花比赛。此次布展工作可谓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梁勤璋亦是心情急切,在乘坐火车时,他的右手被火车门意外夹伤。为了尽快赶赴场馆布展,他当时并未在意伤势情况,并带伤忍痛完成了布展和比赛任务,荣获了三金一银的好成绩,为北京赢得了荣誉。比赛后,因有其他重要任务,梁勤璋来不及去医院检查便尽快返京。回京后,他的手部依然肿胀难忍,不得已去了医院,检查时才得知手部掌骨骨折。

传道授业的治学之路


  对于梁勤璋而言,弘扬传统插花技艺始终是苦乐相伴的事,但更多的是溢满心头的幸福感。在插花艺术治学的道路上,他不仅注重插花技艺的展示,更乐于热心为插花爱好者传经送宝。
  由于梁勤璋不遗余力地辛勤付出,使更多百姓大众有了寄情花木之爱,他们借花明志、以花传情,通过插花艺术创作装点生活。梁勤璋在培训中不仅注重插花技艺的传授,更注重培养学员通过花艺体现“由人作、宛自天成”的自然和谐、方成天趣之美。梁勤璋认为,中国传统式插花与西方插花有着很大的不同,中式插花注重意境的表现,在取材上讲究人格化的含义。比如选用直立形竹子,代表“未出土时便有节,凌云处尚虚心”;取材梅花,喜用横枝,展示疏影横斜之美。中国传统插花多为趋向自然之美的中式线条造型,所以选用竹、松、梅等木本花材;西式插花多为月形、球形、L形等几何造型,所以选用草本花材居多。他常和学员说:“中式插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更趋向浑然天成的自然之美,不像西式插花重在表现人工创造之美。所以,我们需要多走出去观察植物,看花如何生长,了解花枝的生态习性,花会告诉你怎么摆放姿态更动人。向自然界学习最美的姿态,比如给花留出一定的空间,它表现出的姿态会更美些。对于花艺师来说,常常苦于寻觅不到好的花枝。如果一条花枝姿态足够美丽,将它独自摆放在容器里,就是很好的一个作品。”
  梁勤璋不仅向大家传授插花技艺,更注重培养学员“花德”,要求学员对插花艺术做到最基本的热爱与尊重。他说:“一名合格的插花师要了解植物的习性,花是有生命的,修剪不能妨碍植物的生长,不能为了它的好看而让它失水。插花时尽可能做到需要多少用多少,心里要有数,不能随意丢弃花枝,避免浪费。所以,插花师要努力提升技艺,让花卉生命得到更加灿烂的展示。”
  如今的梁勤璋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传统插花第二代传承人,依旧在中国传统插花艺术的道路上孜孜不倦地追求探索着。他说:“花事强是国力昌盛有力的证明,正如今日和平盛世、人民安乐,百姓才会有更多闲情逸致欣赏美的东西。中华传统文化得以复兴,中国传统插花艺术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和喜爱。每年无论是国家还是各省市都举办很多花事活动,社会上日常开展的雅集活动也很多。包括很多年轻人,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也愿意静下心来插花学艺,让自己在尘世喧嚣中沉静下来,重拾心灵之美。”
其他文献
志愿服務宣传语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改善环境、人人行动,建言献策,担起“清洁空气”的社会责任,为“蓝天行动”出主意想办法,主动劝阻不文明行为,当好首都环境建设的参与者和受益者,传播环保正能量,自觉做“文明北京 蓝天行动”的传播者和实践者。《 吃雾霾的饕餮》 为北京小女孩米拉8岁时所绘
期刊
秦秀丽  秦秀丽,1969年出生于北京,2014年参与环保,现为顺义区一名公共文明引导员。“绿色环保低碳生活,公交出行从我做起,感谢您选择公交出行,为绿色环保作贡献!”每天在站臺引导车辆进出站的间隙,秦秀丽都会反复宣传绿色出行方式。为此,她在站台没少听闲言碎语。  “记得有一次我在站台上刚开始宣传,一位乘客不耐烦地说:‘行了吧你,天天听你没完没了地说绿色出行,那是你摇不着号,要不就是买不起车。也是
期刊
东周战争与儒法国家的诞生  赵鼎新 著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20年8月版  内容简介:中国历史的特殊性何在?赵鼎新以社会学的方法切入中国历史研究,从五百年的东周纷乱历史中,提炼出此后两千年中国政治的基本模式,试图回答:中国何以成为中国。本书拣选的虽是春秋战国的历史,注目的却是整个中国古代的历史性格和社会结构,并由此推断儒法国家产生的渊源与性质,及对后世社会的影响。作者以形塑中国历史模型的关键
期刊
张艳红  张艳红,1968年出生,中共党员,参与环保已有14年之久,现为西里四区社区居委会副主任。她自進入社区工作以来,一直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凡事为他人着想,奉献爱心,将工作融入到了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去。  据张艳红介绍,西里四区社区由9栋居民楼和一段平房区域组成,共计1200余户,3300余人。9栋居民楼中大多数为20世纪八九十年代建立的老旧小区,其中有一半的楼宇由物业进行管理,日常环境卫生无人
期刊
樊爱玲  樊爱玲,1954年出生于河南,共产党员,2015年参与环保,现居住于西黄新村西里社区。樊爱玲长期致力于绿色环保志愿服务,被居民亲切地称为“环保达人樊阿姨”。目前她是西里社区党委第一支部书记、13号楼楼门长及老街坊志愿巡逻队队员。  樊爱玲虽已退休,但她是一个闲不住的人。从2019年石景山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工作开展以来,她便找到了自己新的定位——做一名环保志愿者。多年来,她坚持用自己的环保
期刊
1陈双媚  “复此从凤蝶,双双花上飞;寄语相知者,同心莫相违。”帷幕一拉开,才子佳人蝶扇传情,私定终身……  《双蝶扇》是福建省实验闽剧院创排的一部新编戏曲,少女林梦卿和书生陈子霖蝶扇传情,私定终身,孰料婚期临近,陈子霖却被一宗命案牵涉,不幸入狱。林梦卿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改嫁吴玉山,吴玉山明知林梦卿有婚约在身仍侥幸成婚,陈子霖明知戴了绿帽依然不改初衷,从此三个人的命运被改写……突如其来的人生际遇,错
期刊
赵秀玲  赵秀玲,女,1969年出生于北京,中共党员,现为西罗园街道洋桥北里社区党委书记。2003年,赵秀玲通过社招来到洋桥北里社区,从普通委员到社区主任再到社区党委书记。17年来,她兢兢业业,恪尽职守,时刻为社区建设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赵秀玲常说:“我是把社区工作当作一份事业来做,只有这样,才能不计较个人得失;只有这样,才能在平凡的工作中寻找幸福和快乐。”对赵秀玲来说,社区就是她的家,居民就是
期刊
在2019年暑假之前,我从未想过可以去支教。当我意识到今年的实践主题是支教时,内心有一种不可言状的感受。一方面,我十分渴望这一次支教经历,因为从座椅走上三尺讲台,转变为一个全新的身份是我一直希望去尝试的。李校长、武老师与支教队员们合影(左3为黎溪片区中心小学校长右1为班主任武建刚老师)  然而另一方面,许多问题也接踵而至:如何讲课,如何备课?如何让三年级的小学生既能学到山里学不到的东西,又能保证新
期刊
左凯莉  左凯莉,1944年出生于湖南岳阳,中共党员,2000年参与环保,现居住于华威里社区。多年来,在党的光辉旗帜下,她置身于志愿者队伍之中,团结全体和谐促进员与志愿者,认真做好百环六号楼楼长的工作。始终保持着“我健康,我付出,我快乐”的生活理念。  在左凯莉的生命中,对她影响最大且意义最深的便是照顾她爱人的那13年。她说:“当我的爱人被肿瘤医院宣判患晚期鼻咽癌只有半年生存的时候,我对他精心照料
期刊
一个深秋的早晨,我在晨曦中踏上去北京西山森林公园之路。此行不是去揽胜秋景、观赏红叶,而是为实现几年前的一个宿愿,拜谒心中的圣地——“无名英雄纪念广场”。  车行很快,从动物园乘360路公交车,不到40分钟便到森林公园。而我的心,早已飞抵那个魂牵梦绕已久的地方。久居闹市,偶至地旷人稀的郊区,顿觉神清气爽,但心却因深秋的萧瑟和即将亲历的肃穆而紧缩着。  进园后,一路穿过健身区,我来到纪念广场的山前。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