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红山文化”音乐遗存研究

来源 :当代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sembly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泛红山文化”是中国新石器时代的重要文化,对中华文明的起源有着重要作用.它分期众多,分布范围较为广泛,且后期具有向文明社会、国家进程发展的趋势.现有关于“泛红山文化”的音乐遗存主要为埙、磬、笛、鼓、口簧等,笔者通过对“泛红山文化”音乐遗存进行梳理,以“跨学科”为指向,从同墓器物、民族迁徙与融合、原始宗教祭祀及崇拜等方面入手,对“泛红山文化”音乐遗存可能体现的原始宗教祭祀信仰及文化交流迁徙情况进行研究.
其他文献
中国传统古琴艺术,是中国民族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备浩如烟海的史料巨著,其传承与发展脉络延绵不绝,富于生机.古琴发展到一定历史时期,被纳入音乐学院作为民乐系的一个分支,该现象的产生与发展隶属人类行为在一定因素影响下的产物.而民族音乐学者梅里亚姆对于音乐现象的认知,具备一个完整的“三分模式”理论框架——观念、行为、声音,为梳理、认知、理解和借鉴此类音乐现象以及促进古琴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清晰的理论结构.本文将以“三分模式”为理论基础,以音乐学院古琴专业的发展为研究客体,对其在“观念、行为、声音”三个方面进行解
艺术歌曲作为一种特定的声乐体裁,产生于19世纪的德国.中国近现代作曲家借鉴西方先进的作曲技法和艺术歌曲这一艺术体裁为古诗谱曲,或是为一些古诗编配艺术化的钢琴伴奏,形成了“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这种声乐作品的形式.在高校声乐教学中古诗词艺术歌曲这一体裁占有很大比重,作为声乐工作者需要对其进行深入研究.
声乐教学法是一门引导学生口语、声乐理论知识、声乐表演能力的学习方法,声乐教育的主要内容是激活歌曲学习过程中的情感心理,声乐教学法可以将所学专业有机结合,提升声乐学习者的基本音乐素养,体现声乐教育的“艺术性、实用性、包容性”.声乐训练包括歌手的声音生理状况、心理素质、文化素养等因素,这些元素之间是相互联系并且相互影响的.本文就声乐教学法在声乐学习及教学中的重要性及建议做出了重点论述.
我国传统民族音乐在不断地发展中涵盖了很多内容,其中首先要提及的就是民间歌曲和民族器乐,这两个组成部分地位超卓,彼此之间也是相互依存,不可或缺.扬州民歌具有浓厚的本土气息,能将扬州的人文文化展现得淋漓尽致.民族器乐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典型代表,二胡独特的音色在扬州民歌中的伴奏地位是不容小觑的,它不仅能在扬州民歌中充当着伴奏角色,也能独树一帜.本文主要阐述了扬州民歌的音乐特点,研究分析了以二胡为主在扬州民歌伴奏中的作用,以及如何更好地促进扬州民歌的发展与传承.
教育生态学是依据生态学强调自然生态的整体性、统一性原理,研究教育与其周围生态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和影响的规律.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日益扩大,高等音乐教育的发展仍存在不充分、不平衡的问题.本文以教育生态学理论为基础,对高等音乐教育中的问题进行探究,并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
音乐教育的发展在漫长而伟大的历史中,一直为自己在社会中存在寻找一席之地,如今有了自己独立的学科架构,并且出现了学派之争的现状.从古至今,我国的许多文人墨客都强调实践的重要性,本文是基于21世纪戴维·埃利奥特所著的《关注音乐实践——新音乐教育哲学》一书,结合我国高等音乐教育的授课方式和培养目标进行阐述:表演者要紧扣语境的特点进行音乐制作和音乐聆听,音乐素养是音乐实践的基础,当音乐素养与实践难度相匹配时,学生才能最终达到自我沉浸和自我发展这一目的.高等音乐课程的性质是学生在音乐实践活动中,拥有对美的感知能力,
本文通过对扬州民歌的旋律特征、调式调性和音乐结构进行分析,揭示扬州民歌在音乐形态上所体现的艺术性、灵活性和趣味性.
流行歌曲提取传统民歌中的典型音乐元素,并将其融入创作动机的做法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发展,是音乐文化经典性和市场性的统一.创作实践中,流行歌曲采用了歌词嵌入式、词曲沿用式、旋律改编式、唱法演绎式等多种模式,将传统民歌精髓融入其中.如此处理能够实现简化叙事铺陈、场景迁移;完成语境交代、明确事物指代;烘托氛围渲染等功能.通过传统民歌的中介作用,实现流行歌曲市场化的目标指向.
本文以黑龙江省地区蒙古族民歌为例,就少数民族民歌现状、文化价值、未来走势、历史作用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繁荣少数民族民歌艺术、丰富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宝库的途径方法和建议.
玉环鼓词是温州鼓词在流传过程中异地繁殖衍生的具有玉环海岛民俗文化特色的民间曲艺.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古村落在城市化进程中逐渐消失,艺人和受众群体逐渐减少,鼓词演出市场逐渐萎缩,玉环鼓词出现了传承断层现象.面对这一现状,当地文化部门、学校、社会,要形成合力,传承保护好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子孙后代留下地域文化的根脉,为未来新文化的创造保留更多的基因和种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