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食肉的喵星人

来源 :新疆人文地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dw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兔狲
  早春三月,托里县库普草原仍是白雪皑皑,只有村子边上的小河好像感知到早春的气息。河道已开始慢慢解冻,水流比冬季湍急了许多。在一座靠近巴尔鲁克山的哈萨克牧民的小村。每晚在夜深人静时,会突然听到比发情期的家猫叫声更粗野更刺耳的尖利而高亢的嗥叫声。在几公里外的库普荒野都能听到。有时还会同时听见几只同时在叫,过不了多久还能听到激烈的争夺打斗声。村子里胆小的妇女、儿童听到这种声音都非常害怕。
  第2天,有经验且胆大的猎手会在村子里寻找昨夜打斗的印痕,在隐蔽的地方设上套狐狸的铁夹子。收猎后才发现这种动物和家猫较为相似,身体粗壮而短,耳短而宽,呈钝圆形,耳背为红灰色,两耳距离较远。尾毛蓬松,显得格外肥胖。
  这种神秘的动物就是兔狲,也有人叫羊猞猁。它是食肉类猫科属最有名的小型夜行类猛兽。有关它的名字,有资料记载:兔狲一词,是从突厥语系的一种方言音译过来的。意思是“站住”,人们发现它们时往往喊“吐逊”招呼它,它一愣,果然会回一下头。后来就流传了下来。
  兔狲体重有2~3千克,喜栖息于沙漠、荒漠、草原或戈壁地区,能适应寒冷、贫瘠的环境。常单独栖居于岩石缝里或利用旱獭的洞穴,通路弯曲,深2米以上。多在黄昏开始活动和猎食。视觉和听觉发达,遇危险时则迅速逃窜或隐蔽在临时的土洞中。腹部的长毛和绒毛具有很好的保暖作用,有利于长时间伏卧在冻土地或雪地上伺机捕猎。
  兔狲每年早春发情,夏初产崽,一般每胎3-4只。它的额部较宽,吻部很短,面部几乎直立,近似于猿猴类的脸型。瞳孔为淡绿色,收缩时呈圆形,但上下有小的裂隙,呈圆纺锤形。尾巴粗圆,长度约为20~30厘米,上面有6-8条黑色的斑纹,尾巴的尖端为黑色。全身绒毛极密而软,绒毛丰厚如同毡子一般,尤其是腹部的毛很长,是背毛长度的一倍多。头顶为灰色,具有少数黑色的斑点。主要以鼠类为食,也吃野兔、鼠兔、沙鸡、旱獭等。在冬季觅食困难时,会出没于人类的生活区域的周围,看似笨拙其实很敏捷。
  以前在塔城市、托里、额敏的荒原上都可以见到兔狲,后来随着耕地的大量开发,农药被广泛使用,免狲的主要食物草原鼠、野兔等受到毒害,兔狲也间接地深受其害,日见消亡。
  笔者在塔城林业公安干警的支持下,有幸在深冬冰天雪地的托里县库普荒原,拍摄到了这非常珍贵的兔狲影像。
  猞猁
  塔尔巴哈台地区北部四县遭遇了几十年不遇的大雪灾,额敏的吾日喀夏依山的冬牧场也受灾严重。往年山中只会下一点薄薄的积雪,越冬的牲畜用蹄子简单扒开积雪,就可吃到雪下的枯草。而那年雪下得很厚,栖息在深山、山野中的野生动物狼、狐狸、猞猁、盘羊和北山羊等动物无处觅食。纷纷冒险从深山中走出,来到浅山地带。不少体弱的盘羊在向前山迁徙时,一不小心脚蹄踩空,就掉进山凹风刮平的“雪湖”中,再也无力爬出来,成了狼群的美食。
  野生动物们来到牧民居住区附近寻找食物的消息,经山中的朋友传给笔者,痴迷野生动物摄影的我立即启程前往,在向导的带领下来到吾日喀夏依山,一个叫“野羊谷”的冬窝子附近寻找拍摄机遇。在山间行进时,无意间在僻静的山间谷地,一户牧民废弃的长满荒草的谷地旧羊圈里,拍摄到了饥饿的猞猁捕猎野兔的精彩瞬间。这是我在塔尔巴哈台地区,首次白天拍摄到这种奇特的动物影像。
  拍到这只珍贵的捕猎猞猁后,回到向导的房子喝茶闲聊时,听向导的朋友——一位年迈的老猎手讲,20世纪五六十年代,吾日喀夏依深山牧业生产常常遭遇狼害,为保护牧业发展,牧业队组织有经验的猎手清除狼患。有一次出外狩猎狼时,他拿着猎枪带着自己的猎狗巡山找狼,无意间在山谷发现一只行动缓慢,带着幼崽的猞猁。这只带仔的猞猁受惊后,慌不择路逃向山崖,眼见前方是无路可走的悬崖峭壁,进退维谷,这时这只母猞猁四下张望,做出了让这位猎手终生难忘的一幕壮举。那只母猞猁让幼崽咬着自己的皮毛,把它驮在背上,纵身跳下悬崖,母猞猁坠入谷底,被乱石击穿身体而亡,而那只紧紧咬住母猞猁毛的幼猞猁得以幸存,惊恐至极的幼猞猁伏在已死去的猞猁身边哀鸣不已。猎手看到此景深受感动,无心继续狩猎,默默地骑马离去。这么多年过去,老猎人想起那次遭遇,依然历历在目,难以忘怀。
  猞猁的外形像野猫,但比猫大得多,属于中型猛兽。它身体粗壮,四肢较长,尾极短粗,尾尖呈钝圆。耳尖上有明显的丛毛,两颊有下垂的长毛,腹毛也很长。毛色变异较大,有乳灰、棕褐、土黄褐、灰草黄褐及浅灰褐等多种色型。最引人注目的是两只直立的耳朵,双耳尖端都生长着耸立的黑色笔毛(耳朵上的一撮像毛笔一样的立毛),约有4厘米长,其中还夹杂着几根白毛,很像戏剧中武将头盔上的翎子,为它增添了几分威严的气势。猞猁的耳朵和笔毛能够随时迎向声源方向运动,有收集音波的作用,如果失去笔毛就会影响听力。
  猞猁冬毛长而密,背部呈红棕色,中部毛色深,腹部淡呈黄白色,眼周毛色发白,两颊具有2-3列明显的棕黑色纵纹。有些部位的色调是比较恒定的,如上唇暗褐色或黑色,下唇乌白色至暗褐色,颌两侧各有一块褐黑色斑,尾端一般纯黑色或褐色,四肢前面、外侧均具斑纹,胸、腹、鼠鼷为一致的乌白色或乳白色。
  猞猁的两性特征区别不大,雄性猞猁比雌性猞猁身材稍微大一点,体重也稍微重一点。猞猁生活在森林灌丛地带、密林及山岩上,栖居于岩洞、石缝之中。喜独居,长于攀爬及游泳,耐饥性强,可在一处静卧几日,不畏严寒。喜欢捕杀狍子等中大型兽类。晨昏活动频繁,活动范围视食物丰富程度而定,有占区行为和固定的排泄地点。
  猞猁离群独居,孤身活跃在广阔空间里,是无固定窝巢的夜间猎手。白天它躺在岩石上晒太阳,或者为了避风雨,静静地躲在大树下。它既可以在数公顷的地域里,蛰居几天不动,也可以连续跑出十几千米而不停息。
  猞猁的性情狡猾而又谨慎,遇到危险时会迅速逃到树上躲避起来,有时还会躺倒在地,假装死去,从而躲过敌害。在自然界中,虎、豹、雪豹、熊等大型猛兽都是猞猁的天敌,如果遭遇到狼群,也会被紧紧追赶、包围而丧命,通常难以逃脱。它一般不会主动伤人,只有被逼急了的时候,才会进行反扑。
  猞猁的主要食物是雪兔等各种野兔,所以在很多地方,猞猁的种群数量会随着野兔数量的增减而波动,大致上每间隔几年就会出现一个高峰。除了野兔外,它猎食的对象还有很多,包括各种野鼠、旱獭、黑琴鸡、雷鸟、鹌鹑、野鸽和雉类等,有时还袭击麝、狍子、鹿以及猪、羊等家畜。
  据牧人讲,猞猁非常聪明,在捕捉猎物时,常借助于草丛、灌丛、石头、大树等做掩体。在冬季捕获狍子后,会将吃剩的肉埋在隐蔽处的积雪下“冷藏”,待饥饿时再取出食用。
  猞猁数量的减少还得归因于人类。由于猞猁威胁家畜生存被牧人当做害兽;猞猁的皮毛细软丰厚,色调柔和,非常珍贵。受巨额非法经济利益驱使,猞猁种群遭受了空前的灾难,被大肆捕杀。加之猞猁行踪诡秘,昼伏夜出,扑猎凶残。又由于它们耳朵上的那撮丛毛,让人心生恐惧,甚至被称作是魔鬼的象征。实际上猞猁是很胆小的动物。它们为了躲避人类捕杀,不得不躲藏到更高的山和更深的密林中。现今猞猁在塔尔巴哈台山野已非常罕见,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其他文献
将一种改进的目标因子分析法用于复杂反应的速差动力学分析体系,采用此法处理实验数据时,引入了一个非零截距因子,采用模拟纯谱运算。可使方法的准确度大大提高,据此建立了一种停
【正】 苏联和南斯拉夫在社会主义世界中,均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它的出现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苏联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直接
三羰基环戊二烯基钼负离子与1,3-二卤丙烷在一缩二乙二醇二甲醚介质中反应,生成环卡宾配合物CpMoX(CO2)CO(CH2)2CH2(X=Br.I)硅桥连双环戊二烯基三羰基钼负离子与1,3-二卤丙烷顺利地进行类似反应,生成相应的硅桥连双(环
研究了以二-(2-乙基己基)磺化琥珀酸黄为表面活性剂,以正庚烷为油性溶剂的W/O型微乳状液的形成及迁移痕量金属离子的行为,确定了制乳和迁移的适宜条件,在此条件下,一些金属离子可较完全地
新疆硫磺沟绵延百余里,如诗般镌刻在卡拉扎祖山,是我国最长的侏罗系山脉。它是色的海洋,青有春的娇嫩,夏有夏的妖娆。秋便洒落一地的金黄,于满目萧条中收留残香一瓣。冬将它
研究了吡哌酸(PPA)的固体表面-延迟荧光特征,实验表明Be(Ⅱ),Mg(Ⅱ)、Ca(Ⅱ)、Sr(Ⅱ),Ba(Ⅱ)及Zn(Ⅱ),Cd(Ⅱ),La(Ⅱ)等无机盐能显著增强PPA的固体表面-延迟荧光(SS-DF)。pH值对PPA的SS-DF有显著影响,寿命测量结果表明,在固体表面PPA是以双指数衰减的
【正】在《庄子》中,“动·宾·以·宾”式的句子比较多,计有八十三例.如:(1)乡吾示之以天壤,名实不入,而机发于踵(《应帝王》).(2)今休,款启寡闻之民也,吾告以
说不清,也道不明  石头和骨头  孰软孰硬,孰轻孰重  岁月,掠走春的娇艳  秋的富庶  却始终撼不动  先民筑造的一座空城  所幸,骨头能衍生石头  石头嬗变不成骨头  否则,每经此处  为什么  连骆驼也要仰天长嘶  难道,字迹潦乱的凿痕里  仍有脉在动,血在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