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7年5月13日至14日,“东亚文化交涉学会第9届国际学术大会”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召开。大会由东亚文化交涉学会、日本关西大学和北京外国语大学主办,北京外国语大学全球史研究院承办,贵阳孔学堂文化传播中心、孔学堂杂志社、孔学堂书局等多家机构协办。来自日本、韩国、德国、美国、新加坡、中国等国的近200名专家学者参会。
大会以“全球史观与东亚的知识迁移”为主题,突破人文社科领域过去主要以国家或民族为分析单位的研究框架,进而关注各个单位内部所发生的文化形成、传播、接触以及变迁现象,从综合性的立场出发,以多元化的视角对东亚范围内的文化交流整体形态进行阐释。大会的三场基调演讲分别是,德国国家科学院院士、杜塞尔多夫大学前校长腊碧士(Alfons Labisch)发表的《欧亚知识迁移vs欧亚知识交流》,日本关西大学文学部名誉教授松浦章(Matsuura Akira)发表的《清代东亚海域交流史》,比利時皇家科学院院士、泰国国际佛教大学校长魏查理(Charles Willemen)发表的《超越东亚的佛教联系》。与会学者就东西宗教交涉、东西文学交涉、知识迁移与留学史研究、从儒学到哲学——近代东洋“知”的换说、西学东渐与中日对应、汉字文化圈的文化与政治张力、历史想象与秩序重建等30个议题展开了广泛的交流和研讨。
关于文化交流的研究以往主要集中在对个别专门领域的文物及制度进行事例研究,通过对语言、思想、民族、宗教、文学、历史等领域进行个别叙述完成学术积累。然而这样的研究范式缺乏把握文化交流全貌所需要的方法论方面的有力支撑,这也是现代人文学科研究普遍面临的困境。近些年来,在全球化背景下,人文学科的整合研究已经成为趋势。本次大会将一种有效的学术精神清晰地传递出来,即以全球史的视角对东西文化间的交涉(生成、接触、冲突、变异、融合)现象进行研究,以整体观的大视野,打破民族的壁垒和国家的界限,突破人类认识的各种“中心主义”的偏见,将研究对象置于广阔的相互关联的情境中来予以理解和考察。
(巢巍、王雷,北京外国语大学全球史研究院博士后)
大会以“全球史观与东亚的知识迁移”为主题,突破人文社科领域过去主要以国家或民族为分析单位的研究框架,进而关注各个单位内部所发生的文化形成、传播、接触以及变迁现象,从综合性的立场出发,以多元化的视角对东亚范围内的文化交流整体形态进行阐释。大会的三场基调演讲分别是,德国国家科学院院士、杜塞尔多夫大学前校长腊碧士(Alfons Labisch)发表的《欧亚知识迁移vs欧亚知识交流》,日本关西大学文学部名誉教授松浦章(Matsuura Akira)发表的《清代东亚海域交流史》,比利時皇家科学院院士、泰国国际佛教大学校长魏查理(Charles Willemen)发表的《超越东亚的佛教联系》。与会学者就东西宗教交涉、东西文学交涉、知识迁移与留学史研究、从儒学到哲学——近代东洋“知”的换说、西学东渐与中日对应、汉字文化圈的文化与政治张力、历史想象与秩序重建等30个议题展开了广泛的交流和研讨。
关于文化交流的研究以往主要集中在对个别专门领域的文物及制度进行事例研究,通过对语言、思想、民族、宗教、文学、历史等领域进行个别叙述完成学术积累。然而这样的研究范式缺乏把握文化交流全貌所需要的方法论方面的有力支撑,这也是现代人文学科研究普遍面临的困境。近些年来,在全球化背景下,人文学科的整合研究已经成为趋势。本次大会将一种有效的学术精神清晰地传递出来,即以全球史的视角对东西文化间的交涉(生成、接触、冲突、变异、融合)现象进行研究,以整体观的大视野,打破民族的壁垒和国家的界限,突破人类认识的各种“中心主义”的偏见,将研究对象置于广阔的相互关联的情境中来予以理解和考察。
(巢巍、王雷,北京外国语大学全球史研究院博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