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对常规BCM系列催化剂聚合性能的影响

来源 :石油化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gz2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常规BCM催化剂(BCM-100H和BCM-200)制备了聚丙烯,利用粒径分布、MFR、GPC等方法分析了丙烯聚合温度对催化剂及对应聚丙烯性能的影响,并与常用的进口丙烯聚合催化剂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BCM-100H和BCM-200的聚合活性增大,立构定向性提高,氢调敏感性提高。BCM催化剂在减少用氢量方面较进口参比催化剂有明显优势,有利于节约聚丙烯生产的能耗和物耗。随着聚合温度的升高,聚丙烯的堆密度增大,细粉含量先降低后升高。BCM-200、BCM-100H制备的聚丙烯的流动性和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秦艽丸对不同血分证银屑病患者皮损指数及关键感染参数的影响,评价不同证型皮损指数与关键感染参数的相关性,并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0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组又分为血热证、血燥证、血瘀证,除脱落病例外,最终治疗组145例、对照组147例完成研究。治疗组予秦艽丸,每日1剂,每日2次,口服;对照组予复方甘草酸苷片,每次2片,每日3次,口服。2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2组不同证型患者临床疗效,比较2组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5项关键感染参数[C反应蛋白(CR
全国名老中医唐江山主任医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具有丰富经验,认为本病是“虚→滞→瘀→毒→损”逐步演变加重的过程,脾胃亏虚贯穿疾病始终,治疗在重视益气健脾同时,注重行气
6月,多重利好助力国际油价创出两年多新高。中上旬,美国原油库存下降,各国疫苗接种效率提升,印度疫情缓解,欧美逐步放松管制提振需求预期,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上调2021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欧佩克+”维持适度减产,原油价格强势上行。中下旬,英国因德尔塔毒株迅速传播导致新冠病例激增,平添市场对欧洲其他国家和地区何时才能解封的担忧,但伊朗新总统表示不与拜登会晤,伊朗恢复原油供应时间推迟,油价小跌后
近年来,利用生物学研究冠心病不同中医证候的生物标志物特征差异成为研究热点,在辨证论治基础上提出中医学精准辨证的概念。依托于系统生物学的中医学精准辨证是冠心病未来发展研究的方向,既重视中医个体体质及证型这些模糊化的特征,又结合现代发展的生物科学技术这些精准的成果,实现优势互补。本文对近年来利用生物学研究冠心病不同证候的生物标志物特征差异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旨在为冠心病的精准辨证提供依据。
苦参为豆科槐属植物苦参Sophora flavescens的干燥根,为临床常用大宗中药材品种之一,在医药、农业和畜牧业以及家庭日化领域均有广泛应用.该研究组合运用药效团模型、分子对
以烷氧基镁为原料,采用溶解析出法在甲苯中与环氧氯丙烷、硅酸乙酯反应制备了用于乙烯淤浆聚合用催化剂,利用SEM、粒径分布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制备条件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催化剂适宜的制备条件为n(烷氧基镁)∶n(硅酸乙酯)∶n(环氧氯丙烷)=1∶1.71∶4.87、熟化温度85℃、甲苯用量80 mL、TiCl4用量25 mL。该条件下制备的催化剂用于乙烯淤浆聚合时,活性可达30.50 kg/g,所得聚乙烯堆密度为0.34 g/cm3,平均粒径为13.32μ
以具有半导体特性的高比表面积SiC为载体制备了Pd/SiC催化剂,采用XPS,XRD,TEM,in-situ FTIR等分析方法对Pd/SiC催化剂进行了表征,考察了Pd/SiC催化剂在苯乙炔选择性加氢中的性能,研究了苯乙炔在Pd/SiC催化剂上加氢的反应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在30℃及常压下,Pd负载量为3%(w)的催化剂催化苯乙炔选择性加氢的转化率为99.6%、苯乙烯的选择性为95%。由于Pd与SiC之间形成了Mott-Schottky接触,SiC导带部分电子向Pd转移,形成了富电子的Pd和带正电荷的载
使用非塑化剂类催化剂BCM制备了聚丙烯,利用MFR,GPC等方法考察了聚合温度对催化剂和所得聚丙烯性能的影响,并与参比催化剂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随温度的升高,BCM-400、BCM-500的聚合活性逐渐升高,BCM-300的聚合活性先升高后缓慢降低。随温度的升高,BCM催化剂的立构定向性提高。随温度的升高,BCM-400对氢调越来越敏感,BCM-300和参比催化剂的氢调敏感性先降低后升高,而BCM-500对氢调不敏感。BCM类催化剂制备的聚丙烯粉料的流动性和细粉含量优于参比催化剂。BCM-500和B
脊髓型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的颈椎退行性病变疾患,其症状较重且常随病情进展而加重,因此需及时手术治疗,目前多采用减压融合术,但术后部分患者仍残留脊髓神经受损症状,西医目前尚无有效方法,而中医近年相关研究取得满意效果,能有效改善患者术后残留症状,并加速其脊髓神经功能康复。本文就脊髓型颈椎病术后脊髓神经功能康复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行综述。
针刺在围术期中应用研究由来已久,单纯使用针刺并不能完全满足手术麻醉的需求,但在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生理功能恢复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近年来,针刺在预防术后恶心呕吐、缓解术后疼痛、降低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治疗术后尿潴留、治疗术后呃逆等方面的有效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对围术期针刺及相关技术用于术后加速康复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将有助于更深入理解针刺改善预后的可能机制,从而更好地促进这一技术在加速康复外科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