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染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基因预防显微血管吻合术后血栓形成

来源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wrd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局部转染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SDF-1α)基因预防显微血管吻合术后血栓形成的效果。

方法

2014年6月至2015年4月,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SDF-1α基因重组质粒。使用体质量300~350 g的SD大鼠60只,其中15只大鼠左下肢肌肉内分别注射重组SDF-1α质粒、空载质粒及生理盐水,注射前及注射后第3、7、14、28天,利用ELISA试剂盒检测血浆SDF-1α水平;另外45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注射重组质粒、空载质粒及生理盐水。注射后第7天,将所有大鼠左侧股动脉挤压离断后行端端血管吻合。术后15 min、30 min及2 h,利用通畅实验检测吻合口是否堵塞;术后2 h取吻合口股动脉标本采用HE染色、扫描电镜检测血栓形成情况,RT-PCR检测相关基因转录水平。

结果

大鼠下肢局部注射重组SDF-1α质粒后外周血SDF-1α水平短暂升高,第7天达到高峰,第28天基本恢复正常水平。术后2 h,重组质粒组通畅率(60%)高于空载质粒组及生理盐水组(均为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苏木素-伊红(HE)染色显示重组质粒组血栓堵塞面积百分比为(52.00 ± 36.27)%,小于[生理盐水组(84.30 ± 22.59)%和质粒对照组[(85.40 ± 18.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T-PCR结果发现术后2 h,重组质粒组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转录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扫描电镜提示重组质粒组血栓明显少于对照组。

结论

局部转染SDF-1α基因能够抑制显微血管吻合术后吻合口血栓形成,提高吻合口通畅率,可能与局部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转录水平增高有关。上述结果为显微外科血管吻合术后血栓的预防提供新的方法。

其他文献
介绍了武汉市供电局110联动报修计算机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实现方法。系统利用ATM网络和PSTN网络,在SQLServer数据库环境中实现配电故障的信息处理。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目的探讨股前外侧组织瓣不规则切取移植修复下肢多处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的疗效。方法2009年1月至2014年1月,采用股前外侧组织瓣不规则切取移植修复下肢多处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病例共7例。创面缺损部位:小腿内侧加小腿外侧2例,足背加踝关节3例,内踝加外踝2例;所有病例均在骨折固定、创面无明显感染下进行;游离组织瓣血管蒂均用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其切取股前外侧不规则组织瓣类型: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加旋股外侧动脉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本文讨论了稀土萃取动力学的理论、研究方法和稀土研究体系的进展。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theory of rare earth extraction kinetics, research methods and progre
目的分析预构皮瓣修复头面部瘢痕术后水肿的性质并监测预构皮瓣术后水肿的转归。方法自2011年1月至2015年3月,入选预构皮瓣术后水肿患者18例,持续随访5个月。通过B超检测和吲哚菁绿荧光造影分析预构皮瓣术后水肿性质。监测预构皮瓣术后淋巴水肿的转归情况,即淋巴系统重建及再通过程:包括大体观察皮瓣术后肿胀变化;使用B超监测皮瓣水肿程度;ICG(吲哚菁绿荧光成像)监测皮瓣内淋巴水肿程度变化;ICG监测淋
题目:GPS辅助空中三角测量及其质量控制rn作者:袁修孝rn导师:李德仁rn摘要:本文系统地介绍了GPS辅助空中三角测量的基本原理、主要技术措施和质量控制方法,着重讨论了近5年来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利用 TG、DTA和变温 IR研究了具有 Keggin结构的稀土钼钒三元杂多配合物 K7H2 L n Mo6 V6 O39·x H2 O( L n=L a,Ce,Pr,Nd,Sm,Eu,Gd,Tb,Dy,下同 )和 K9HL n Mo5V7O39· x H2
冯文灏教授,博士生导师,男,1937年出生于天津市,祖籍浙江省绍兴市。1960年毕业于前苏联莫斯科测绘学院航空摄影测量系,随即开始在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工作;1978年任讲师;1987年破格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