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教学,提高课堂实效

来源 :新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gb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整合教学是教师在对教材进行深入浅出地剖析的前提下,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和学习经验为根基,打破教材的编排、课时的安排,以相同或相近的知识为构件重新组合编排教学。它是建立在发挥学生主动性基础上的探究学习,是新课程改革下的学习方式转变的主要体现。教学时,教师要关注知识之间的系统性和整体性联系,关注知识之间的本质联系,关注教学时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一、精准定位,整合教学有指向
  “教什么”是教师教学时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因此,教师要读通、读懂教材,寻找知识间的异同点与思想方法的滲透点,对教学目标精准定位,整合教学才能有明确的方向。心中有教材,眼中有学生,胸中有思路,教师才能将教学内容化零为整,教学方能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学生方能获得系统化的知识。
  纵观人教版“整数乘法”的教学,从内容上看有多位数乘一位数、多位数乘两位数、多位数乘多位数、运算定律等;从计算方式上看有口算、笔算和估算等;从教材的内容编排上看,从简到繁,环环相扣,循序渐进,构成一个有机整体。这个整体以算理为根,以算法为要,贯穿始末;学生可在算理导航下,寻算法,觅优化。整数乘法的算理概括起来就是四个字:先分后合。算法作为计算的具体操作程序,是算理的外在表达形式,包括乘的顺序和每一次相乘的积在竖式中的位置这两个要点。
  基于以上对整数乘法内容的教材解读,笔者把它的教学目标定位为: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回顾反思、比较发现、实践应用中领悟算理,领会并优化算法。具体的把不同课时但算法相似的整数乘法教学内容进行适当整合,以算理为主线开展教学。
  比如,人教版三上的“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与笔算”,教材是分两个课时进行的,笔算是建立在口算的基础上,口算教学重在厘清算理,而笔算作为操作程序,则是算理的具体体现,是它的外在的表现形式。教学中,笔者把这两个课时的教学融合在一起,根据教材的内容创设情境,让学生列出算式12×3,借助点子图引导学生想一想、圈一圈,发现求彩笔的支数,就是求3个10与3个2一共是多少,口算过程表达如图1所示。这个口算的过程就是学生对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先分再合)的初步体验。接着,笔者引导学生把口算的过程表示为竖式的形式,并逐步优化,即笔算的过程(图2、图3)。最后,引导学生发现笔算与口算之间的联系。学生通过观察与思考,明白了笔算从口算中来,笔算是口算的简便写法,也领悟了算理,领会了算法,感受到了数学的简洁之美。这样目标明确的整合教学,既节省了教学时间,还有利于学生把握知识之间的关联性,建构完善的知识体系。
  二、寻找“拐杖”,整合教学有抓手
  每堂课的教学,要把知识置于完整的体系中,教学要注重数学知识的结构和体系,要注重知识的“生长点”与“延伸点”。这个生长点就是整合教学中的“拐杖”,牵一发而动全身,能把整合后的教学内容串成一条线,便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记忆。教学中,教师要找准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运用已学到的知识方法去解决类似的新问题,实现方法的迁移,有效实现通过“拐杖”整合学习内容。
  如整数乘法中的“两位数乘两位数和三位数乘两位数”,算法不变,操作相似,只不过是因数的位数不同罢了。教学时可以把它们整合在一个课时,以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为“拐杖”,让学生自主探究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教学时,笔者引导学生探究出14×12的计算思考过程(图4的左边部分),先引导学生把它用竖式形式表达出来,并说说两者之间的联系以及每一次的积在竖式中的位置(图4的右边部分),再交流讨论竖式计算的操作步骤:先用2去乘14,再用10去乘14,最后把它们的积相加,即两乘一加。
  接着,笔者让学生尝试运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法去独立竖式计算213×12,并用计算器验证。然后,让学生观察两位数乘两位数与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比较它们的异同点,再把笔算过程(算法)用语言进行描述。这样的教学,以算法为抓手,以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为“拐杖”,以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为延伸点,实现算法的迁移,不断整合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从而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同时,这样的教学还让学生体会到转化的思想方法,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了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
  三、打通屏障,整合教学有深度
  整合教学中,要让学生明白知识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打通新旧知识之间的屏障,寻找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这有助于促使“块状”的知识向“网状”发展,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能够有效地促进深度学习。
  如整数乘法中的“乘法分配律”的教学,笔者开门见山告诉学生:“今天要学习的乘法分配律,实际上我们早就见识过了。”接着和学生一起回顾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以及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板书如图5所示。
  随后,笔者出示乘法分配律的算式:14×3=10×3+4×3,25×12=25×10+25×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竖式与算式,感悟乘法分配律是从乘法的口算与笔算中提炼出来的。同时,笔者追问:“25×12这个算式不列竖式计算,还可以怎样简便算?”学生的思维再次被激活,思路再次被打开。有学生就表达出25×12=25×4×3=100×3=300,并惊喜地发现殊途也能同归。笔者继续追问:“那么你们知道乘法结合律的源头在哪里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记忆的闸门被打开,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时的情景再次浮现在脑海里,学习的激情被点燃。此时,笔者借势让学生用字母分别表示出两个乘法运算定律:a×(b+c)=a×b+a×c,a×b×c=a×(b×c)或a×b×c=(a×b)×c或a×b×c=(a×c)×b。并再次引导学生观察25×12的两种不同的运算方式,向学生渗透它们就是两种不同的拆数方法:乘法分配律是把其中一个因数拆成两个数相加的形式;乘法结合律是将因数拆成了相乘形式。如此,乘法运算定律的形记住了,理也明了了。这样,学生在旧知中提炼出新知,在新知的学习中回顾旧知,相关的内容被彼此链接、相互整合,知识串成一个体系。
  (作者单位:福建省永泰县东门小学)
  微言
  数的概念是抽象的,形成和建立这种抽象的概念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数是数出来的,那么学生在认数的过程中,只有不断经历数数的活动,才能在活动中建构数的意义、丰富数的内涵,从而提升数感。
  ——江苏省启东实验小学 陆玲玲
其他文献
葡萄  因为有了心事  变成了酒  发酵的是青春  陈酿的是心情  不可喝不可喝  一喝就醉  那种叫做慕萨莱思的酒……  关于慕萨莱思酒的发明,虽然没有留下详细的史料记载,但在人们中间一直流传着慕萨莱思源于爱情和友情的传说。  关于爱情的传说是源于一个叫阿曼古丽的维吾尔族女子。  传说美丽的阿曼古丽居住在叶尔羌河边,一次偶然的邂逅,老天让温柔的阿曼古丽和剽悍的刀郎汉子买买提一见钟情。  可当时的
期刊
一、红领巾研学的政策背景与意义分析  红领巾研学指少先队员开展研学实践活动,这是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少先队员到校外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的旅行体验和研究性学习相结合的教育活动。2020年,新修订的《中国少年先锋队章程》将“研学”增写入“我们的活动”,研学成为了新时代少先队校外体验教育的重要形式。乡村小学开展红领巾研学有助于乡村少先队员拓展知识视野、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学习兴趣和培养
期刊
“乌伦古湖”是蒙古语,翻译过来是“云雾”的意思,但让人记住它的却不是云雾,而是冬捕。  乌伦古湖又名“布伦托海”、“福海”,位于新疆淮噶尔盆地北部,福海县城西北“布伦托”,突厥语意为“灌木丛生”。乌伦古湖是中国上大淡水湖之一,由面积165平方公里的吉力湖(小海子)和面积730平方公里的布伦托海(大海子)两个水域组成,发源于阿尔泰山的乌伦古河流入其中,是主要水源。湖水平均深度8米,北岸断崖,与额尔齐
期刊
【摘要】中小学研学旅行实践教育活动是学校构建全面科学培养人才体系、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一种重要途径。但是,当前各地中小学在研学旅行实践教育方面存在的思想认识不够到位、课程内容浅层单一、研学导师严重不足、意外防范体系薄弱、研学经费保障不足等五大问题急需破解,本文就此寻找对策。  【关键词】研学旅行 中小学研学旅行 问题 对策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此句通俗质朴之
期刊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提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串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可见识字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统编版教科书对低年级识字部分的编写原则是识写分流,多识少写。生字主要以三种渠道呈现:识字单元的集中识字,课文单元的随文识字,“语文园地”中的“识字加油站”“趣味识字”等的板块识字。生字所属渠道不同,但
期刊
关于怎样提高后进生的习作水平,许多学者都做了大量的研究。有的从心理学角度来剖析,有的从写法上进行指导,有的甚至从记忆上进行强迫性训练。这些研究在短期内都实现了提高后进生习作水平的效果,但在长期指导中都遇到了瓶颈,特别是在以下三方面遇到了比较大的障碍。缺乏习作自信心,厌恶习作;想要提笔进行书写,结果言之无物;积累了素材,却言之无序,最后往往变成记流水账。针对以上问题,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笔者结合多年
期刊
阅读是人类认知世界的重要阶梯,也是义务教育阶段小学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伴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只有搭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四层阶梯”,从体验、积累、理解、写作这几个方面深入探究,才能真正地让学生借着阅读这个学习阶梯努力“攀爬”,使学生的语文综合学习能力更上一层楼。  小学中年级是承上启下的过渡年级,是对学生进行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阶段。本文以小学语文中年级的阅读教学为
期刊
被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描述为长着一对大角的山羊,后来由英国博物学家命名为“马可·波罗盘羊”,是帕米尔高原闻名遐迩的珍稀动物    为了能够一睹马可·波罗盘羊的雄姿,我曾在一个月内接连四次登上帕米尔高原,可始终未能如愿。在新疆喀什地区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站站长戴志刚的精心安排下,2009年10月,我的夙愿终于实现了。  1989年有一份研究报告评估,全世界大约有16万只盘羊,中国的盘羊数量超过10万
期刊
统编教材从三年级上册开始就有选择地在课后设计了“资料袋”和“阅读链接”的内容,这些拓展资料是很好的教学资源。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再增加一些拓展资料,作为佐料,来丰富我们的课堂大餐,助力学生的课文学习。  一、拓展资料的编排特点  笔者对教材中的“资料袋”和“阅读链接”进行了梳理,发现这些资料的编排数量是随着年级升高而逐渐递增的。这些“资料袋”和“阅读链接”在形式上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是以片段形式呈
期刊
认识花妮是在报刊上读到她撰写的美文,她雕刻的葫芦作品,那时便把这个名字犹如她雕刻的葫芦一样。与她结缘是到叶城采风,一种亲切感自心底而生,几天的相处,我们产生了相知相惜的深厚情感。    花妮自小就爱画画,曾经在鸡蛋上画过,曾在玻璃上寻找过自己的梦想,她一直在艰苦的环境中坚持着,那怕就是再苦,她也没有放弃过自己的理想和爱好。  从小生活的环境造就了花妮的绘画天才,花妮出生在新疆沙湾县的一个小山村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