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时治烧伤,平时治创面:有关烧伤学科发展的一点思考

来源 :中华烧伤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xiaoyan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步的流行病学资料显示,目前我国烧伤总体发生率呈下降趋势。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烧伤医学如何发展?我提出"战时治烧伤,平时治创面"的个人看法。"战时治烧伤"指的是在战争与和平时期有重大群体性烧伤事件发生时,我们的烧伤学科医务工作者要冲得上、救得下,使患者零死亡或少死亡,以满足国家在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时紧急医学救援的需要。与此同时,在没有重大和群体性烧伤事件和平时烧伤患者减少的情况下,烧伤学科可以把各种体表慢性难愈性创面作为日常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这是烧伤学科转型发展和生存之机会。

其他文献
急性肺损伤是临床常见的危重疾病,治疗方法较多。干细胞在急性肺损伤治疗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因而备受关注。但干细胞凋亡率高,限制了其进一步的临床应用。外泌体是细胞分泌的一种胞外囊泡,随着对外泌体研究的不断深入,其在治疗损伤修复中的优势逐步显现。本文从急性肺损伤的研究现状,外泌体的简介,其对急性肺损伤的修复作用及可能的信号通路等方面予以综述。
今年是我国烧伤学科成立60年,也是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全军烧伤研究所建科60周年。该研究所由我国烧伤医学开拓者、中国工程院院士黎鳌教授于1958年创建,是我国最早的烧伤中心之一。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其现已发展成为由国家重点临床专科组成的临床部、国家重点实验室组成的研究部及《中华烧伤杂志》与《Burns & Trauma》2个杂志编辑部等3个部分组成的大型专业烧伤研究所。60年来,在国内外同道的深
目的总结粉尘爆炸事故中特重度烧伤患者重度吸入性损伤的诊疗措施和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下称笔者单位)于2014年8月2日救治的"八二"昆山工厂铝粉尘爆炸事故13例特重度烧伤合并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的病历资料。患者均在吸入纯氧状态下于伤后3~8 h转运至笔者单位。除1例患者在入院前行气管切开外,其余12例患者均在入院后5 h内行气管切开术;患者均应用呼吸机辅助呼吸,通气模式为同步间歇
笔者以历史见证者的身份回顾了西南医院烧伤研究所成立60周年以来走过的艰辛历程,忆往昔,看今朝,展未来。
目的探讨粉尘爆炸所致特重度烧伤合并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于2014年8月2日救治的"八二"昆山工厂铝粉尘爆炸事故13例特重度烧伤合并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的病历资料。统计患者以下指标:(1)入院后24 h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估Ⅱ(APACHEⅡ)评分和序贯性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2)预后、死亡时间、死亡原因及不同性别患者死亡情况。(3)行气道电子支
期刊
期刊
期刊
重度吸入性损伤早期气道管理和呼吸支持至关重要。气道内给药相比其他给药方式,具有呼吸道局部药物浓度高、起效快、疗效确切以及全身不良反应少等优势,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近年来,可用于气道吸入的药物种类日益增多,除了常用的支气管扩张剂、黏液溶解剂和糖皮质激素外,还包括抗炎剂、抗氧化剂、抗凝剂等。经气道内药物吸入作为一种目标靶向治疗方法,对改善吸入性损伤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烧伤医学于1958年起步,60年来在学科建设、科研学术、临床救治水平、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都得到快速发展,救治了大批严重烧伤患者,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烧伤救治方案,治疗水平世界领先。在不断提高临床救治水平的同时,我国烧伤医学工作者还针对烧伤临床救治的关键科学问题,广泛开展实验研究,取得了一大批创新研究成果,使我国烧伤医学理论研究步入世界先进行列。展望未来,烧伤医学既面临发展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