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篇章中指示代词下指的语篇衔接功能及其文体效应

来源 :疯狂英语·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nary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运用功能语言学、语篇分析的理论,结合文体学的成果,从篇章功能的视角,在实际的语篇中来考察动态的语言运用,着重从篇章话语的角度分析这/那、this/that 下指的语篇衔接功能及其文体效应。
  关键词:篇章 ;指示代词 ;下指 ;语篇衔接功能 ;文体效应
  
  Abstract: Based on the theory of functional linguistics, literary stylistics and discourse analysi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extual function, this piece analyzes the textual cohesive function and stylistic effect of Demonstrative Cataphoric Reference in Chinese and English texts.
  Keywords: textualcohesion function, stylistic effect of demonstrative pronouns, cataphoric reference, Chinese and English text
  
  1.导言
  
  1.1 立论基础
  Halliday & Hason将照应定义在语言成分间、语义参照的基础上,并根据参照点指向的不同将照应划分为内指和外指。对内指而言,有关成分的参照点存在于语篇之中。只有内指具有篇章衔接功能。他们的观点较为合理。本文的研究基于此观点,运用语篇分析的理论,结合文体学的成果,从篇章功能的视角,在实际的语篇中来考察动态的语言运用。
  1.2 语料的选用
  主要来自英汉小说名著两部,对照其译文。中文小说《围城》(钱钟书)及其英译本Fortress Besieged (Jeanne Kelly,Nathan K.Mao译) ;英文小说The Bridges of Madison County(Robert James Waller) 及其中译本《廊桥遗梦》(梅嘉译)。也有少量其他小说中的语料。
  1.3 方法 :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定量篇章对比分析。
  实证法,力求通过大量的实例对比分析、发现特点、找出其共性和差异.
  
  2.语篇下指的衔接功能
  
  内指分为回指和下指。回指较常见,而下指较少。本文着重从篇章话语的角度分析这/那、this/that下指的语篇衔接功能。“下指(cataphoric reference)是标明正在表达的和即将表达的两者指称相同的一种方式。”(沈家煊 :2000)“下指照应指的是所指对象位于下文,即指代成分的指称位于指代成分之后”。(朱永生、郑立信、苗兴伟2001 :16)下指是吸引读者注意力的一种常用手法。在较长的篇章中,有时要费很长时间才能找到所指对象。英汉语篇中,下指均较少见。指示代词偶有几例,这是代词的性质使然。代词的下指功能非常有限,预指程度是非常低的。“当代词先于指称对象出现时,代词是标记性的。这时代词因其所特有的指人、指物形式成为被激活的对象,占据实义名词所承担的焦点位置。”(高彦梅 :2003)代词作为后面话语的概括性标志,指引读者把握话语的脉络。
  2.1 这/this下指的语篇衔接功能
  汉语语篇中,“这”下指的出现频率远远高于“那”。
  吕叔湘(1985 :226)认为,“指人或物的这、那大都是当前指示,或是回指上文,可没有前指性的。指事的这、那大多数是回指性的,但是现代有前指性的这个的例子” :
  (1)这我不能告诉你。我要说的是这个 :我看见了,侦探跟上了四爷。(老舍《黑白李》)
  (2)奇怪的是这个 :我们俩吵架,院里的人总说我不对。(老舍《柳家大院》)
  “如果说,回指的‘这’有更多的指代意味,那么也可以说前指的‘这’有更多的指引意味。”(丁启阵:2003)由“这”引出话题。如:
  (3)父亲捻着胡子笑道:“鸿渐,这道理你娘不会懂了——女人念了几句书最难驾驭。男人非比她高一层,不能和她平等匹配。所以大学毕业生才娶中学女生,留学生娶大学女生。女人留洋得了博士,只有洋人才敢娶他,否则男人至少是双料博士。……”
  (4)苏小姐道 :“法国也有这么一句话。不过,不说是鸟笼,说是被围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鸿渐,是不是?”鸿渐摇头表示不知道。(钱钟书《围城》)
  “这”在文学语篇中不仅可以下指,而且可以跨越多行多段,衔接力很大。
  (5)这把方豚翁书袋底的积年陈货全掏出来了:“你们都不懂这道理,要鸿渐在家,他就会明白。”一壁说,到书房里架子上拣出两三部书,翻给儿子看,因为方老太太识字不多。方鹏图瞧见书上说:“人家小儿要易长育,每以贱名为小名,如犬羊狗马之类……”(钱钟书《围城》)
  “这道理”的所指没有紧接其后,几行之后,才点出其中道理 :“人家小儿要易长育,每以贱名为小名”。
  英语语篇中,this下指的出现频率远远高于that。
  代词this可下指语篇中将要出现的内容,如:
  (6)"The great difficulty is this,"said the psychologist,"you can move about in all directions of space, but you can't move about in time."What I really meant to say is this: Cohesion refers to things linguistic and coherence to things conceptual, but you really can't separate the two.
  用于下指的this有时可以在句首出现:
  (7)This is the frightening thing: no one will take it seriously.
  夸克认为,“指示代词的前指与后指用法是其情景用法的延伸。”如:
  (8)He told the story like this: "Once upon a time..."
  翻译时,后指的“这”与this一般是对应的。
  (9)我这话说在你耳里,不要有了新亲,把旧亲忘个干净!(钱钟书《围城》)
  And let me make this perfectly clear. Once you have new relatives, don't forget the old ones.
  (Jeanne Kelly, Nathan K.Mao 译:Fortress Besieged )
  (10)这才是堂堂大学者的风度 :“你们要听就听,我可不在乎。”(钱钟书《围城》)
  This was how a great scholar went about it : "If you want to listen, then come listen. It's all the same to me."(Jeanne Kelly, Nathan K.Mao译:Fortress Besieged )
  (11)It goes like this: "The old dreams were good dreams; they didn't work out, but I'm glad I had them."
  (Robert James Waller : The Bridges of Madison County)
  是这样说的 :“旧梦是好梦,没有实现,但是我很高兴我有过这些梦。”(梅嘉译:《廊桥遗梦》)
  2.2 那/that下指的语篇衔接功能
  吕叔湘认为:“这字间或用来指示下文即将说明的事物,这可以称为前指 ;那字没有这种用法。”(吕叔湘 1985:205)但是,现代文学语篇中有少量的“那”用于下指的例句。如:
  (12)就是这样的地方,人越是穷,也越是刁。问题最多,闹事的也最多。真是应了那句话,穷山恶水出刁民。(陈世旭《救灾记》,《小说选刊》2002 :10,12页)
  (13)但那句话还是成了一句名言,他说 :“他妈的生产队就像个牛圈。”(阿来《遥远的温泉》,《小说选刊》2002:10)
  Halliday认为,“that总是回指上文,this既可回指,又可下指。”实际上,英语语篇中的下指,this常见些,只是偶尔才用that。
  在指代其后的外位结构(extraposition)时,that可用来下指。
  (14)That is a mistake, letting him go free.
  (15)That's what I like to SEE: a chap who enjoys his work.
  一般而言,预指性强是英语语言思维的贯通性的表现。汉语中的代词预指式是汉语句法欧化的结果。刘宓庆(1998:457-458)认为,“代词预指式用法在汉语中是不符合习惯的。汉语中除非出于特殊的修辞需要(如:他怎么知道,一个远在他乡的人?)一般均取复指式。因此,在英译汉中,基本原则是改预指式为复指式。”如:
  (16)The light was perfect, that's what he had said---- "cloudy bright"was his name for it...
  (Robert James Waller: The Bridges of Madison County)
  光线最理想不过,他说是“多么透亮”——这是他给起的名称……(梅嘉译:《廊桥遗梦》)
  
  3.指示代词的下指及其文体效应
  
  “文体风格是对篇章生产中可供选择的东西进行有特点的选择的结果。总的语言规范中所期望的,并不一定是某一语境中所期望的,反之亦然。因而文体风格只能根据篇章生产者和接受者的操作来确定。这一点也是篇章语言学所关心的问题。”(刘辰诞 1999 :12)对语篇内指示照应的研究可作为探索文体特征的重要途径。“语篇中的照应手段不仅是重要的谋篇机制,而且还广泛存在于各种文体之中,具有独到的文体效应。”(鞠玉梅:1999)
  一般情况下,为了便于读者理解语篇,使句际间的照应关系明确,使用上指手法,但有时会独出心裁,使用下指手法。
  3.1语域:
  英汉指示代词的下指手法多用于文学作品、新闻故事中,以突出文体效果。
  3.2文体效应:
  3.2.1下指有以认知、思维为基础的共同作用,在读者心中营造悬念或期盼、新奇的心理,从而激发读者阅读后文。不仅吸引读者,更具有美学价值。如:
  (17)随手翻开第二本的扉页,大叫道 :“辛楣,你看见这个没有?”辛楣道:“她不许我当时看,我现在也不要看,”说时,伸手拿过书,只见两行英文:
  To my precious darling, From the author
  (钱钟书《围城》)
  “这个”后指两行英文:“To my precious darling, From the author”。
  3.2.2 下指的手法由于先使用代词而后出现指代内容,所以下指还是一种有效的聚焦手段,强调、突出其指代内容,给读者以更深刻的印象。如:
  (18)总而言之,唐小姐是摩登文明社会里那桩罕物—— 一个真正的女孩子。(钱钟书《围城》)
  (19)But please don't make me. Don't make me give this up, my responsibilities.
  (Robert James Waller: The Bridges of Madison County)
  不过,求你别让我这样做,别让我放弃我的责任。(梅嘉译:《廊桥遗梦》)
  3.2.3下指的手法还可以表达作者的感情、态度。“那”用于下指时,多有消极的意味,表示不满意、愤慨的情绪。如:
  (20)除掉那句古老得长白胡子、陈腐得发霉的话:“女人是最可怕的!”还有什么可说!
  (钱钟书《围城》)
  What was there to say except that adage, which was so old it had grown a long white beard and so stale it was moldy: "Women are the most dreadful of all!"
  (Jeanne Kelly, Nathan K.Mao译:Fortress Besieged)
  以“那”下指的手法,含讥讽的意味,幽默风趣,令人回味。如:
  (21)高松年老于世故,并且研究生物学的时候,学到西洋人相传的智慧,那就是:假使你的眼光能与狮子或老虎的眼光相接,彼此怒目对视,那野兽给你催眠了不敢扑你。(钱钟书《围城》)
  夸克(1989:2018)认为,“在某些(尤其是表示不满或讥讽的)语境中,that可以用作后指”。例如:
  (22)I like that. He damages my bike and then blames me for letting him use it.
  (23)How do you like that? He stabs you in the back and then professes to be your friend.
  (24)That's a thing I dislike---- people whispering during a concert.
  夸克还认为,“在极为有限的语境中,例如在表示愤慨的词组中,that可以用于后指。”
  (25)What do you think of THAT! Bob smashes up my car, and then expects me to pay for the repairs.
  
  4.结论
  
  “指称词的具体意义只有在情景语景和语篇语景中才具有生命力。作者已不是客观地叙述事物,而是透过人物来观察世界,使描写更加生动。”(胡壮麟,1994:59)
  英汉篇章中,指示代词this/that、这/那都能预指下文,具有语篇衔接功能,发挥连句成篇的纽带作用。
  英汉篇章中,下指的文体效应非常相似:营造悬念;有效聚焦;表达感情。语篇分析同文体分析相结合,有益于正确欣赏和理解语篇。
  
  参考文献
  Halliday,M.A.K. 功能语法导论[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Halliday,M.A.K. 英语的衔接[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Quirk. A Comprehensive Grammar of the English Language[M]. Longman Group Limited,1985.
  丁启阵. 现代汉语“这”、“那”的语法分布[J]. 世界汉语教学,2003,(2).
  高彦梅. 代词衔接功能的认知研究[J]. 外语学刊,2003,(1).
  胡壮麟. 语篇的衔接与连贯[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
  鞠玉梅. 汉英篇章中语法衔接手段及其文体效应[J]. 外语与外语教学,1999(11).
  刘辰诞. 教学篇章语言学[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刘宓庆. 文体与翻译[M].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8.
  吕叔湘. 近代汉语指代词[M]. 上海:学林出版社,1985.
  沈家煊. 现代语言学词典[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朱永生、郑立信、苗兴伟. 英汉语篇衔接手段对比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
  陈艳芳,湖北咸宁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英汉语言文化对比。
其他文献
Don认为第一次约会或相亲的时候,不该让女孩来为餐费买单,所以作为男生的他,约会的时候总会主动买单。  Sally: ①That tiramisu was to die for!  Don: I personally preferred my 1)decadent chocolate 2)mousse cake.  Sally: ②I beg to differ, but we’ll have t
期刊
Susanna: Good morning, Harvey.  Harvey: Hey, Susanna. I’m surprised to see you up this early. Susanna: Really? I’m a bit of an early bird. I often come to this coffee shop before class. What brings yo
期刊
Zach: Uh oh! Here comes the dreaded check...  Kayla: Why is it dreaded? Please don’t tell me you’re one of those 1)cheapskates, who “accidentally” forgets his wallet at the most 2)inopportune time.  Z
期刊
Carolyn: (looking through the classifieds) This one…no…That one…no…  Edward: Hi, Carolyn. What are you up to?  Carolyn: Oh, hi, Edward. I’m going through this list of job postings.  Edward: You don’t
期刊
JB Bernstein是一名职业体育经纪人,在经历了事业的辉煌发展后,他与搭档成立了自己的经纪公司,却不料遭受了重创,JB的事业和人生都面临着危机。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想出到印度进行棒球新星征选的点子,在得到赞助商的首肯之后,他踏入了这个古老的国度。JB能如愿选到合适的球员吗?他的事业和人生会因此出现转机吗?  印度元素和美国梦贯穿其中的影片《百万金臂(Million Dollar Arm)》根据
期刊
Robert Siegle (Host): Ralph Ellison’s 1952 novel,“Invisible Man,” is a 1)searing exploration of race and identity. It won the National Book Award and was named one of the 100 best novels of the 20th c
期刊
副词too看似简单,但它在英语中的使用频率又  极高,且使用时往往容易出错,因此,能否正确掌握其使用方法,对于英语学习者,特别是初学者具有重要的作用。笔者在多年的英语教学中,摸索出了too的若干使用规律,现略述如下,希冀能对广大读者有所帮助。    1. too一般放于肯定句末,表示“也”。  e.g. I know the answer, too. 我也知道答案。  注意:否定句末的“也”须用e
期刊
人物简介:  李朝阳,江苏省淮安市清河区北京路中学初中英语教师。1985年开始从事初中英语教学工作,至今刚好二十年整。当过十年班主任,一直从事初一至初三的循环教学。所教学生的英语学科成绩一直名列全区同类学校前茅。多年被评为清河区优秀班主任。1994-1996年连续三年获市、区英语青年教师优课大赛一等奖。2002年获淮安市中小学英语优秀教案设计一等奖。2002-2004年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初中英语能力
期刊
摘要:英语中的倒装句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但人教社2004年新出版的高中英语教材中出现的一类倒装句却有着“与众不同”的特征。本文详细地分析了这类倒装句的句法结构及其倒装的4种原因。  关键词:英语倒装句 ;句法结构 ;倒装原因    1. 引言    英语中的倒装句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在人教社2004年新出版的高中英语教材中就出现了很多倒装句,但是其中的一种倒装句却有着“与众不同”的特征。教材、
期刊
摘要:在诗歌翻译过程中,当直译原诗意象不能再现原诗意境时,就要进行意象重构。但意象重构不能脱离原文语境,用以重构意象的词语必须与语篇中其它相关意象词语形成语意连贯。  关键词:诗歌翻译;意象;重构;连贯     Abstract: In poetry translation, image reconstruction is necessary when literal translation of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