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的渗透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jiej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我国初中教育教学过程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是其中的关键科目,有助于初中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念。现阶段,很多初中生比较抵触道德与法治课程,其主要原因是教学方式比较单一,教学内容枯燥,这就需要引进情感教育模式,文章主要对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的渗透进行了分析。
  【关键字】情感教育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 渗透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 2020) 06-008-01
  一、引言
  情感能够有效地激发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动机,情感因素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积极、丰富的情感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认知,为学生个性品质的全面发展提供支持。在新课程教学改革日益推进的大背景下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渗透情感,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有助于学生养成健康、积极的情感。基于此,文章分析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现状,总结了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现状
  在现代教育教学中,道德与法治课程逐渐由初中课堂贯穿到高等院校中,但很多教师仍未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将教学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习成绩中,缺乏对道德与法治情感教育的关注[1]。现阶段,初中生处于青春成长的关键时期,初中生的好奇心比较强,教师需要创新并优化传统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思想情感,且由于学生对社会不够了解,道德观念和法律意识相对薄弱,这就需要教师进行指导。通过相关调查发现,我国道德与法治教师的教学经验不够丰富,尤其是情感教育不深入,严重影响着课程教学活动的科学性,且很多教师实行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过于枯燥,教师无法将实际和教材内容结合起来,导致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时遇到很多难题,严重影响着学生的学习,使得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质量有所下降。
  三、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一)创设良好的教学生活情境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进行情感生活化教学,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选择话题,将社会生活渗透到教学课堂中,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并应用情感理论知识,教师还需要开发自己的思维,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2]。同时,教师需要创设生活相关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课堂中感受社会生活中发生的事件,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质,获取更多的社会教育和情感体验。例如,教师可以和学校食堂进行联系,组织学生在食堂进行帮助,安排学生打扫卫生、竞争售卖饭菜等,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这样学生能够体会到工作人员的辛苦,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意识。教师通过创设生活相关的教学情境,使得学生感受到了赚钱的辛苦和劳动的伟大,有助于学生树立社会竞争意识,进一步提升了情感生活化教育的整體质量。
  (二)借助真实案例开展情感教学
  为了充分发挥出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中的作用,教师需要选择合适的载体,选择社会中满足课程要求的案例作为课程教学的重要部分,充实并丰富课程教学内容,将其和教材中的理论知识结合起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在未来学习和生活中不断规范自身的行为,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例如,在道德与法治课程《在社会中成长》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教材内容和生活中的各种现象结合起来,教师在讲解这些内容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到福利院、养老院等场所进行实践,使学生懂得关爱他人,并陪伴需要照顾的人,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能力范围内的慈善工作中,感受到学习中的快乐。并且,在课余实践,学生可以和父母共同参与社区文化、物质和生活服务,为社区成员提供更多帮助,并积极参与社会援助工作,如法律、医疗、教育援助等,引导学生多参与社会志愿活动,感受到劳动带来的乐趣,通过参与公益活动更好地服务社会、反馈社会。
  (三)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认真分析教学内容,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大力开发情感教育资源,将其体现在教学的全过程中。教师在教学准备过程中,既要明确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还需要设置情感教学活动,以小组讨论、课堂辩论、教学游戏等形式,加深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情感。同时,教师需要为学生预留充足的自主学习时间,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导入过程中,需要以轻松、愉悦的语气,以及生活相关实例,导入教材内容,给学生适应教学内容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除此之外,教师需要加强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和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中,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还需要认真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不断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分析,在课外活动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文体活动,不断丰富学生的情感生活,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避免不良情感对学生的影响。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将情感教育渗透作为教学重点,进一步提升教学的整体质量和效率[4]。教师还需要深入分析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针对教学缺乏情感教育等问题,实行相应的情感教学模式,创建良好的教学生活情境,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的顺利实施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余慧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J].西部素质教育,2019,5(05):44-45.
  [2]刘艳芳.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有效渗透[J].亚太教育,2019(06):45
  [3]倪文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38).83.
  [4]郑宏林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渗透[J].课程教育研究,2019(50):75-76.
其他文献
【摘要】 传统的广播操教学模式单一枯燥,教学效果不理想。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不断创新教学方法,通过创设情境,变化授课形式等方法,激发学生广播操学习的兴趣,从而达到事倍功半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广播操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20)13-106-01  广播操是学校体育工作
【摘要】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的学科,出发点就是人们之间的言语交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人心和发展,对于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也逐渐的关注起来。在新课改当中提出需要培养学生英语的实用性能力,从而符合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和社会所需的核心素养。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初中英语教学并没有重视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教师在不断的实践和交流中完善与改进。   【关键词】 班级管理 道德教育 小学班主任 德育教育工作   【中图分
【摘要】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涉及很多的理论知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总是会产生认知困难的情况,从而对学习积极性造成影响。所以,将时政热点充分融入到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便成为了改善教学状况的可行路径。因此,当代道德与法治教师,应以教学实践为出发点,注重时政热点同教学活动的深度融合,以此来促进教学活动的发展。基于此,本文将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融入时政热点的重要性为切入点,继而围绕着其展开论述。   【
【摘要】 21世纪的社会需要学生有较高的“阅读素养”,而目前我国的初中生课外阅读情况并不乐观。因此我们尝试通过多维阅读共同体的构建,为学生提供更多阅读经验和方法,从而提高学生阅读兴趣以及阅读素养。   【关键词】 名著阅读 阅读共同体构建 初中生 策略实施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20)13
【摘要】 在现代教育中,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各项文化知识,还要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的精神,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高中地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地理水平,使学生更灵活的掌握地理知识。   【关键词】 高中 地理教学 问题意识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中图分类号】G62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 2020) 06-042-01  引言  《心理学大辞典》中认为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同时一般的心理学课程中还认为情绪和情感都是人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体验。  师生情·生生情  我把棕编引入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更注重的是通过棕编活动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  首先2017年将棕编课程引入乡
【摘要】 随着中学阶段德育工作的紧迫性和素质教育理念的逐渐深入,对中学德育教育质量有更高要求,而农村中学也不例外,必须积极开展德育教育工作和增强实效性,以充分发挥德育教育对中学生的正确引导性作用。从当前农村中学学科德育教育现状看,存在诸多不良问题,难以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性。本文主要阐述提高农村中学德育实效性的重要性,并提出具体的对策。   【关键词】 农村中学 学科德育教育 实效性 对策   【中
【摘要】 围绕《国歌法》在中小学的实施,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分析了问题存在的各种原因,并且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想法与方法,介绍了在实施《国歌法》中一些好的做法,目的是加强对中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唱好《国歌》。   【关键词】 中小学 国歌 制度化 规范化   【中图分类号】 G6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20)13-0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05-251-01  【课型】新授课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63至65页。  【设计理念】《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向学生充分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体验到数学源于生
【摘要】 初中阶段是现代教育过程中衔接小学基础教育与中学高等教育的一个关键时期,这一阶段学生的学习任务重,身心发育又处于一个高峰时期,需要他们有强健的体魄、健康的心理,以应对日益繁重的学习生活。本文以《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结合中考实际,采用了文献资料法、实验研究法等,从校园晨跑制度的制定依据,我校住宿生晨跑的管理模式,晨跑给学校管理工作带来的正迁移,晨跑对体育中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