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事

来源 :小小说月刊·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glcharmer1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叶从储物间里翻出那一罐陈年细茶后,整个人就跟丢了魂似的,抱着茶叶罐倚在门口,眼睛直勾勾地望着门外。
  “排排坐,唱山歌,爷打鼓子涯打锣,心舅灶背炒田螺……”门坪上的孩子们念着客家童谣,老叶的心跟着轻声念了起来。无论是客家童谣还是山歌,老叶再熟悉不过了。
  老叶家在琴江上游的大山深处。早些年,村里人除了耕田劳作,还利用得天独厚的资源把木材和竹子捆绑成筏沿着绕村的琴江河水一路往下,途经梅江汇入大海卖到潮汕地区,返程采用陆路坐车加步行的方式,顺利的话半个月可以走一趟,遇上雨天洪水耽搁一两个月回不来,这种营生被称為放排。老叶还是小叶的时候水性极好,胆识过人,是一名合格的放排汉子。据说当年大雨导致河水暴涨淹没了村里唯一连接外面的石桥,他一手举着物资,在波涛汹涌的洪水中露头横渡,为村民们运送生活必需品。
  那年春天,还是小叶的他启程放排,走了两天突遇大雨,停在梅江边拴排等候。
  “三月鹧鸪满山游,四月江水到处流,采茶姑娘茶山走,茶歌飞上白云头……”清亮的歌声飘到了耳边,戴着斗笠背着一篓茶叶的采茶姑娘唱着山歌从远处走来。
  姑娘姓钟,是梅江江畔一户茶农人家的女儿,当然,这是后来俩人细聊后才知道的事情。
  钟妹将制茶间腾出一角给小叶避雨。雨滴落在制茶间屋顶瓦片上,小叶的话落在钟妹心里。钟妹一边炒鲜茶去茶青,一边听他讲沿江的风土人情、奇人怪事,讲大海的神奇。春雨绵绵,茶香四溢,懂事的雨困足了放排汉子一周才重新启程。出发前,钟妹给小叶递过一罐细茶,钟妹的脸染上陈年茶汤的暗红。
  细茶是客家炒的绿茶,小叶不舍得喝,随身带着偶尔拿出来闻一闻,茶香沿着琴江,流过梅江,飘入大海。
  回程经过钟妹家,小叶给她捎回一个海螺。钟妹用红绳拴住海螺挂在脖子上,时不时放在耳边,钟妹的心随着海螺传来的一浪又一浪大海的声音跳跃。
  老叶从储物间翻出的这罐陈茶就是钟妹当年赠给他的第一罐细茶,他藏了几十年。老叶烧水、烫杯、泡茶,暗红的茶汤漂浮着陈年的茶叶,水蒸气在茶杯中升腾,茶香扑鼻。喝完一泡茶,老叶找来竹篾篮子颤颤巍巍地来到茶树旁,弓着原本就半驼的背,用他那浑圆又粗糙的手指小心地捏着茶尖,生怕一用力娇嫩的叶子被提前杀青。
  几排矮小的茶树在屋后半山坡上站了几十年,这是当年钟妹带来的嫁妆。
  “四四方方一张台,年年读书我也来,你读三年不识字,涯读三年进秀才。”玩耍孩童的声音由远及近,老叶努力直起半驼的背细细地听着这一首首来自钟妹口口相传的客家童谣。
  俩人相识的第二年,小叶把钟妹娶回了家,一起带回的还有娘家的茶树籽和她张口就来的客家山歌和童谣。钟妹把茶树籽种在屋后的山坡上,翻土施肥,把对娘家的念想根植于此。每到春分前后,钟妹就像在娘家一样,唱着山歌开始鲜叶摊晾、杀青、揉捻、解块、干燥、复火,客家炒茶的手工制茶程序一步不漏。客家炒茶讲究高火炒青,具有防病治病的功效,密封保管的陈年细茶,更是被她视为珍宝。
  一年新,二年藏,五年以上当宝藏,这些茶都留着陪着我们变老。说完,钟妹扭头继续忙活,脸像锅里翻滚的茶青,火辣辣的。
  他笑呵呵地看着她不接话。
  俩人的日子如河水般流过,又如茶叶抽新芽那般一年又一年。
  他放排外出,她将细茶塞进行囊。春雨连绵或夏季洪水泛滥的季节,钟妹爬到屋后山坡上茶树旁眺望。老叶看透了她的心思,答应她再走完这趟结算清楚就不再做放排的营生。
  这一次,他遇上暴雨耽搁了行程。一个月后回来,他没有见到等待的她。他走后,她日盼夜盼,从屋后的茶树旁走到河边眺望,她被淹没在突发的洪水中。
  钟妹走后,老叶就守着这几排茶树过日子。某一年房子翻修扩建需要用到种茶的这块地,老叶始终守着不肯让步半分,采茶制茶的事老叶更是一定要亲自动手。
  老叶提着装满茶青的篮子回到屋里,嘴里絮絮叨叨:钟妹,茶叶摘回来了,看我炒茶的技术如何。老叶把摘回来的茶叶晾上,接着烧起来柴火,茶青在锅里翻滚,青茶的香气飘来。
  他一遍又一遍地揉捻,抛散解块,茶叶在他布满岁月痕迹的手上起起落落。
  墙上的钟妹看着他,笑容一如当年。
其他文献
当柳芽冒出一点点绿色,阿金来到了柳头湾,那是放排开始的地方。放排在木帮里称水场子活,成堆的林木堆积在湾头,像待嫁的姑娘,等待着放排日的到来。  “等放完这一趟就再也不来了。”阿金把放排兜子丢给胖女人时,显得有些无奈。  胖女人描眉画目,嘴巴红红的,像刚吃过死孩子,撇着嘴说:“你有那脸?那我们不是得饿死?”  阿金便笑了,趁机伸手在女人屁股上掐一把,似乎占了很大的便宜。  阿金不是第一次放排,这江边
期刊
王红卫把车停在102国道边上,他是走着进村的。凭着记忆他顺利地找到这户人家,这么多年了,房子依然在,只是显得有些破旧。  大门没锁,房门也大开着。院子是辽西典型的庄稼院,东西两边种着茄子青椒土豆,院中爬满浓密的葡萄秧。王红卫站在葡萄架下喊着,大哥大嫂,我是过路的,讨一口水喝。王红卫知道这个理由站不住脚,他进村后已经路过两个小卖店了,实在想不出别的能让他进屋和屋里的主人进一步接触的理由。  从房门出
期刊
进入伏天,桐镇三天两头下雨。这雨,一场接一场,一场比一场大,一场比一场猛。桥断,路毁,水田淹没,屋舍漏雨,桐镇村村告急。  早饭后,天色骤然暗下来,如墨似的云团,搁在山头上,好像伸手捏一把,就能攥出一场雨。柳老师来桐镇中心小学四十多年,直到退休,从没遇到过这样的鬼天气。他来到门房,破例拨通门墩的电话,无人接听。柳老师随手翻阅报纸,一张大幅照片映入眼帘,画面中,县长西装革履,春风满面,在外地参观考察
期刊
出了村部,风已经呜呜叫唤了。  王晨珲没走几步,耳朵就冻疼了。他把羽绒服的帽子扣上头顶,朝一片大棚快步走去。  電话响了。县委组织部来电,告诉他这个副局长、卧虎沟村第一书记将升任乡长,明天公示,只是担心有告状的添乱。  王晨珲说告又咋样,又不是没被告过。  省级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公示时,就有人举报王晨珲贪污、受贿和出轨高中同学羿彩凤。纪委不但查否了,还查出一个响当当的先进典型。  升乡长了,王晨珲很
期刊
王大榜这辈子命苦,六岁那年拉着母亲的手,随着拥挤的人流逃难,跟母亲失散了,被一个打拳卖艺的江湖人收留,改姓王。虽说跟着江湖人学了一些拳脚功夫,却改变不了饿肚子的现实。民国十三年,他去广府贩卖大蒜,被劫,想想自己活得太窝囊了,就在手推车上解下一根麻绳,到路边小树林里上吊。  却没死,被在树林里歇息的拾粪的吴老汉救了。吴老汉把他背到车上,拉到附近的家里,给他灌了一碗姜汤,说,年纪轻轻的,你死了,上对不
期刊
他的双手摸遍了身上所有的口袋,终于在黑色夹克最里层的口袋里摸出半截烟头。没有打火机,纸烟无法点燃,他把烟头放在嘴里用力咂吧了几下,神情十分满足,然后,又把烟头小心翼翼地放回去。  雨越下越大,他把手伸出屋檐,雨水顺着手心滑落,散落地面,溅起一道道清冷的水花。行道树上的黄叶被狂风卷起,有的落到地面,有的落在沿街住户的房顶,有的落在来往的车上。风夹杂着阵阵凉意侵袭着身体,他不禁打了一个哆嗦,双手使劲拢
期刊
大鼻涕有一把玩具枪——驳壳水枪,通体黝黑,沉在水里,捏住枪柄,吸进水,就可以远射。我、蚂蚁、木头、荷花是他的跟屁虫。我帮他做作业。蚂蚁用纸包糖、糯米糖,甚至肚痛驱虫的“宝塔糖”巴结他。木头做他的枪靶子,水溅在木头的脸上、耳朵里,木头嘻嘻笑。木头还做他的马,四肢趴在地上供他骑。演“战斗片”,木头铁定演坏角色——国民党、小鬼子、大地主等。其实大鼻涕才像大坏蛋,相似《小兵张嘎》里的翻译官。大鼻涕指挥部下
期刊
张小颜拿了一个苹果,再去摸刀,刀倒插着,尖端刺进指头,指尖开出一枚红色浆果,野草莓。  这不是第一次了。这刀用着不顺手,总割到手。她怀念原来那把,那把用了十年的德国制造,黑柄,铁刃闪着冷冷的光,像一个用了多年的情人。她了解它的身体,了解每一处凸起或凹面,了解它的脾气和快感。它不嗜血,只要时不时切点东西,生脆的、温软的、饱满多汁的,轻快地避开整粒果核,分离果皮果肉,只流失少量果汁。她满足它,再从它的
期刊
二蛋是我到郑州后认识的一个哥们儿,我们不是很亲密,只不过偶尔喝一次酒。有一次我看到他早餐吃了两个鸡蛋,所以就开始叫他“二蛋”。虽然我们都在郑州工作,但他却说我像他一个远方的好友。  二蛋是山西晋城一个小山村的孩子,家里三代都是铁路人,他大学毕业后子承父业,进了铁路系统。二蛋学的是艺术专业,现在从事宣传工作。二蛋说,自己经常会想起她。虽然已经过去了,但还会经常想起。  二蛋上高中的时候应该是2007
期刊
塬头土路,两马奔腾,黄尘滚滚。  黑色马怎么也追不上枣红色的。黑马上的中年男子不得不扯嗓子喊,终于看到人家了,找地儿歇歇脚吧,公子!  枣红马背上,一位十七八岁的英俊少年,勒住缰绳回过头,肚子饿得不行了吧,阿福?  中年男子咧嘴而笑,马也又饥又渴,实在跑不动了!  有人家不一定有饭吃啊!英俊少年腰间横佩了一把剑,举目长叹,想不到在我大清治下,讨碗粥饭都如此艰难!  中年男子感觉公子心里不爽,不敢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