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女都是债

来源 :八小时以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NG_YAN34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缨三口之家,丫头居“帝位”。于是,吃穿住-用无条件朝位高权重者倾斜。买衣服,选她偶像代言的;吃零食,挑她喜欢口味的;零用钱,她爹是要一送二赠三;就连买菜,都以她小人家的胃口为主打食材。这也是普天下独生子女共享的至尊待遇,丫头她爹还甘为下人地说了,穷养儿子娇养女,咱的做法符合自然规律。
  时间长了,慢慢地竟把丫头养出超凡脱俗的气质来——小房间书与发led草稿纸同床,笔与洋娃娃和牛奶盒共桌,丫头乐颠颠地自诩为“乱室佳人”。一般小孩大人给点儿钱都收在钱包里抽屉里,金贵得很。丫头房间的窗台上书柜中甚至床底下,如天女散花般随处可见钱的踪影,一付视金钱如浮云的大款范儿。
  人不差钱,钱包有她舅舅和外公赞助的仓储,卡上有七姑八姨给的红包,吃穿住用一概有老妈埋单,想要一个不差钱的公主为二斗米折腰,实在是枉费心机。  她爹体检回来,说内部零件和外部构造都运行正常组织和谐,就是有一点高血脂。作为家里的银行和饭票,一定得小心使用,精心维护和保养,咱得给家里的顶梁柱时时勤拂拭,我立马小题大做起来。把家里的排骨、鲫鱼啥的刀枪入库。全家集体从肉食直接转为素食动物了。  煎了一盘豆腐一盘小白菜,炒了一盘土豆丝外加一盘酸萝卜丁。
  丫头平常吃惯了水里游的地上跑的,一看桌上全是地里长出来的家伙,脸色骤变!辛苦忙了一上午的我立马跳起来,像苦大仇深的喜儿,放声数落起来——天天给你这祖宗当牛做马、铺床叠被,一顿饭没吃好就像欠了你多少钱,你有哈了不起的,凭哈踱啊,是考第7还是拿金牌了还是上北大了?说出一条来,我立马给你做满汉全席。丫头“啪”地扔下碗,还把筷子砸桌上,风一般奔进小屋,啪嗒一声上锁,如同进了洞的小老鼠,任老猫在外面龇牙咧嘴奔扑腾跃无可奈何。
  我忽然想起自己做姑娘时的桀骜不驯来了,也不知道当初我妈是怎么熬过来的。世事轮回,当年我一个不听话的小姑娘,也被我的丫头代替,这是讨债来了!当今社会公认最苦的就是为了老有所栖而不得不月月还贷的房奴一族,其实天下比房奴还苦的还有为了老有所养老有所靠,呕心沥血朝夕伺奉小祖宗侣年不歇气的孩奴呀。
  人吧,得有点阿Q精神,饿了要想到烧饼,叫画饼充饥;渴就想到话梅,叫望梅止渴,遇到坏脾气妞就想想她可人疼的事儿来,叫居危思安。  废话少说,擦干眼泪洗净手,给丫头整红烧肉去了。
其他文献
但凡小说里,任何一场能让读者刻骨感动并铭记在心的爱情,始终会有某个特殊的背景铺衬,一切一切的爱恨情仇便在这个背景里聚焦、升华、落幕。比如马尔克斯以瘟疫肆虐为背景的《霍乱时期的爱情》,比如张爱玲以香港沦陷为背景的《倾城之恋》。而《时间旅行者的妻子》的作者尼芬格则选择了很科幻色彩的广袤时空中的来回穿梭为背景。  小说以日记形式让克莱尔的叙述和亨利的叙述相互交叉,这里面,克莱尔的时间是正常状态的从小到老
期刊
每一个孩子的出生,都是无上欢快的事情,每一个孩子的眼中家都是天堂,家长都是天使。但是谁又能说得明白,岁月施了如何的魔法?时间做了怎样的手脚?竟把这天堂变作牢狱。而横眉冷对看管自己、实施暴行摧残自己的却是当初的天使。  母亲为我“画牢”是源于我16岁那年一个愚蠢的错误。那时候,我喜欢上了一个女生。她是个不良少女,不上学,成天在外面游荡,每天抽烟、喝酒、打架,但是她长得很漂亮,我就是喜欢。而我向她表白
期刊
孩子们无论是有意为之还是无心之举,父母将你们带到这个纷繁的世界上,在欣喜和无限憧憬之余,不断累加的责任和无限放大的牵挂便会跟随他们一生。教你学走路,教你学文化,教你学做人……你们可能在这些过程中有抵触,有反抗,但命运赋予父母的从你降生那天起便已注定,他们无怨无悔,他们任劳任怨,他们甚至忍辱负重,只足恕看到你的灿烂,看到你的安康,看到你的辉煌  在孩子们看来,他们间战有急躁,有严厉,也有粗暴,但他们
期刊
我出生于1988年,是家中的独子。我外公是离休的师职干部,我外婆是小学语文老师,典型的军人加教师的革命家庭。当年,父亲高中毕业接替爷爷进了工厂,母亲是外公学校服务社的售货员。大家可能会奇怪我妈这么好的条件为什么会嫁给我爸,那是因为我妈有残疾。  在我出生后不久,父亲的工厂破产了,几个月发不了工资。外公离休住进了干休所。我母亲后来也成了无业人员,并且她的身体再也不允许她出去工作了。从此以后我就陷入了
期刊
2.子女皆“债主”  大多数中国家庭的文化都是以孩子为中心,以父母的理念为规则。父母们知道爱,甘愿付出。他们也许爱的方式错了,爱的节奏乱了,但他们痴心不改。  儿子,再过一个月,你就要成为20岁的年轻人了。复读这一年,你曾经信誓旦旦地对我们说你要好好学习,一定要学出名堂来,不辜负父母对你的期望。我们当时很高兴,以为你真的醒悟了,我们很期待你的改变。  但是,你的誓言公维持了不到一周。每个周末回到
期刊
女儿大一就“毕业”了,是学不下去了’当时她自己选的新闻专业,却不想继续读下去,我不知道她到底想干什么?!  1997年和前夫离婚的时候,女儿刚9岁,当时判给了前夫,和爷爷奶奶生活,我也常去看她。她比较内向,学习一直在年级前三名,我很高兴,希望以后她能顺利地考上大学,然后有个稳定的工作,再找个对象结婚生子,也许是我的期望值太高了,高考前三天,她突然失踪了!他爸爸到处找她,也给我打电话,我很惊讶,之前
期刊
80年代有部电影《为什么生我》,说的是面对父母离婚后。儿子无奈的质问。我们何尝没有这样的疑问呢?懂事起就知道自己是债务人,债权人就是父母。我们将必须要孝敬父母,顺从老人,但这样的身份安排,作为当事人的我们并没有决定权。比如出生,生个儿子你们喜笑颜开。咧着嘴乐的时候不忘加上一句:我老某家有香火了!对孩子进行赤裸裸地索取,仿佛孩子的出生仅仅是为了传宗接代和以后瞻养老人。生了女儿后,虽然没有生儿子那样的
期刊
儿子今年24岁,已经大学毕业,并且考上了公务员,正在参加为期两年的专业培训。当同事或朋友打听儿子的近况时,我会咬牙切齿地回答:别跟我提他!  高中时儿子搞对象,有耳闻,没往心里去。小孩子闹着玩儿,不定哪天就散伙。大学假期,外甥女跟我汇报:你儿子在大街上被一个女孩子拳打脚踢老半天,也不还手,气死我了。后来侄子又说:我哥在商场被一个闺女打呢,那么多人,真不害臊!我心里咯噔。下,这对象一搞就六七年?赶紧
期刊
是父母在“祸害”孩子,还是孩子“祸害”了父母,站的角度不同,立场自然不同甚至迥异。好在,这还没有成为大的社会问题。  讨论主角  1.徐凯文博士:精神科主治医师,北京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总督导。2.张颐武: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3.俞心樵:著名诗人、画家。    8小时以外 三位老师你们好。关于“父母皆祸害”的小组讨论你们也看了不仅是儿女有意见,父母也有话说,你们怎么来看待这件
期刊
豆瓣网上有年轻人结伴批评父母,这是好事。  第一好在言论自由。言论的多样性、异质性是衡量社会开放度和活力的标志之一。我读到这些年轻人的苦闷,也读到他们的偏激与愤怒。他们的见解与我的价值观几乎不能重合,我捍卫我自己的价值观,也捍卫他们表达心声的权利。  社会稳定给多数人带来好处。稳定的基石之一是让人充分表达意见,把话说出来利于天下之治,而非天下之乱。即使批评的矛头指向自己的父母,也是人之常情,而非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