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农村学生学习语文开启一盏明灯

来源 :教育探索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ry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世上无难事,只要能攀登。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后天培养,教师要做好一个gI路人,把那些在语文学科“门”外徘徊的人引进来,把他们带入到语文广阔的天地中来,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让他们对语文学习产生一种挚爱和兴趣。
  关键词:博大精深;引路人;开启一盏明灯
  
  在语文教学中,遇到一个比较典型的学生,他的理科成续顶刮刮,可是每次语文成绩着实令我头痛,总是在班上处于中下游。每次总分排名,就是语文把他拉下马来,他面对我总是一副很惭愧的样子,我也因他语文成绩不能提高,面带羞涩。可是你说他上课不认真真听?也不是。于是,我想从他的身上找找原因。我还真发现了他学语文方面缺根“经”:我平时把自己看到有新意的文章印发给学生看,那天,我照例印了两篇,一篇是张晓风的《海滩上没有发生什么》,一篇是包利民的《生命中的花溪》。第二天,我请学生说说喜不喜欢的理由,当时很多同学已经在下面切磋,那个学生在做沉思状,我叫他起来回答,他居然说没看过,此时的我想火冒三丈,但凭做教师的多年经验告诉我,不能发火。一发火,不仅影响了学生的情绪,而且会把那学生打入了学语文的低谷。事后,我问起他的情况,他说学理科他很感兴趣:学数学,碰到问题,只要见到数学老师,不管他是教哪班的,他都问;学自然,碰到自然中难以理解的电流问题,他在家搬根凳子,去看电流表,到底怎么在转。我发现了问题的根源就在这里,他没学好语文,是因为他还在语文这门学科外徘徊,没走进来“门”来。
  我想世上无难事,只要能攀登。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后天培养,我要做好一个引路人,把那些在语文学科“门”外徘徊的人引进来,把他们带入到语文广阔的天地中来,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让他们对语文学习产生一种挚爱和兴趣。只要他们能用心学习,肯花苦功,我坚信一定会有成就的。
  如何为农村学生学习语文开启一盏明灯呢?
  首先在读方面下文章。师生共同研读文本。教师要在读文本上下苦功,多查找资料,既要读进去,又要读出来。从学生能理解文本的角度出发,猜想他们可能遇到的困难。事先做好准备。教曹文轩《孤独之旅》时,我本想按部就班的让学生找出描写杜小康孤独之旅的心里历程,然后再找出环境描写的句子,体会环境描写句子的重要性,如芦苇、鸭群、暴风雨等。这样来体会杜小康的从一端走到另一端的心里历程。但这样上课,缺乏新意,本来对语文不怎么感兴趣的人,他们做起这些问题时更会懒洋洋的。于是,我抓住了这篇文章中杜小康说的四句话。我跟学生说只要你找出这四句话,并能仔细分析,你就把这篇文章学好了。听我这么一说,那么容易,学生真来劲了。纷纷找出了文中小主人公的四句话:“我不去放鸭,我要上岸回家……”,“我要回家……”。“还是分头去找吧”,“蛋!爸!鸭蛋!鸭子下蛋了!”。找到之后,我让他们大声地读,并能有感情色彩的朗读。一遍、两遍……终于连平时不怎么发言的偏理科的学生都大胆的举手,说这几句话分明地表现了主人公的心理历程,从恐惧、孤独,到后来的坚强,最后终于成长了起来。这个磨难金不换呀!当时,我很庆幸,由于自己精心设计,能带动学生积极思考,把他们带进文本中来。趁他们积极思考之时。我把他们带出文本,问他们:你生活中遇到过困难吗?你是如何对待困难的?假如你是杜小康,你碰到这样的困境,你会怎样对待?设计的这几个问题,比较贴近学生,所以他们各抒己见。一堂课的达到预期的效果,挺满意的。教师只有真正读进文本,才能找到解读文本的入口,才能抓住文本的核心价值和课堂教学的核心问题。一堂课可以蜻蜒点水,或浮光掠影,或似是而非。那是因为教师自己没有读进教材,我始终觉得不能以己昏昏,欲使学生明明白白,那是达不到的。在以后的教学中,也经常提醒自己要经常读书,要静下心来读书,读透文本。
  教师读文本,也要督促学生去读。如何才能帮学生学会读书?如何让一堂课有高效?首先我让学生在读文本时,先扫除文字障碍,不懂的字词去请教字词典。然后,找出主旨句、含义深刻的句、修辞句;突出中心的重点段、精彩段;了解作者、背景:分析标题,理解写作思路,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同时在学生认真阅读、独立理解的基础上,提出质疑,学生每提出一个问题,每分析一个问题,就有一次思维的碰撞与飞跃。“学而不思则罔”,思考是学习的灵魂。在学习中,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驾御知识的头脑。如果一个人不会思考,他只能做知识的奴隶,知识再多也无用,而且也不可能真正学到好知识。知识的学习重在理解,而理解只能通过思考才能实现,思考的源泉是问题,在学习中应注意不要轻易放过任何问题,有了问题不要急于问人,应力求独立思考,自己动手动脑去寻找问题的正确答案,这样做才有利于思考能力的提高。学生读中带思,会对他们的学习语文带来质的飞跃。
  阅读能力的形成,不能一蹴而就,他是一个对母语长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积淀过程需要教师循序渐进的慧心操作,具体落实到教学上即展开文本细读。有些金典的文本要注意深情朗读,朗读文本时,语气的轻重缓急,声音的抑扬顿挫,无不传递着对作品内容的理解。感悟与态度。我在教余光中的《乡愁》时,让学生从朗读中体会,要把握节奏。语气的舒缓。至今,学生每每提起那篇文章,就会情不自禁的深情朗读起来,我想那是得益于原来教这篇文章时,学生能细心品读分不开的。
  学生仅仅读文本是远远不够的,于是平常还让他们去接触名人读书的故事,例如鲁迅嚼辣椒驱寒,
  王亚南绑在柱子上读书,曹禺真读书假洗澡……,激励他们勤奋学习,使自己学有所成。
  语文学习,不光要会读,而且要会写。农村的孩子见识面狭窄,总以为自己没什么好些,其实广阔的田野上一草一木皆可以作为自己的写作材料。春天,让学生去看看金黄一片的油菜花,走到大自然中去,去闻闻那迷人的香味;让他们去看看碧绿的草籽地,躺在草籽地上,看看蓝天白云,感受天地之大:让他们上山跟随父母去挖春笋,感受劳动的艰辛与愉悦。事后趁热打铁,指导学生写简短的叙事状物的文章。因为写作素材与学生密切相关,学生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有感情可抒发,有回味可感。既学到了农技知识,培养了劳动热情,又扩大了写作范围。
  从身边的事物入手去写,农村的许多家庭都养着猫狗等动物,或者门前屋后养着家人喜爱的植物,让学生细心观察,这样可以指导学生写观察日记,或者与动植物相处过程中去体会喜怒哀乐。曾经有一学生得益于她细心观察,她写了一篇《种菜的启示》。文中记叙了王老汉一心想要一孙子,要求儿子和媳妇再生一孩子,可是再生要违反国家计划生育的政策,老汉很矛盾。来到田地里,看到挤在一堆的菜长得很小,而疏散的那些菜涨势喜人,由此他联想到孩子成长也是同理。这篇文章在区作文竞赛中,还获得了奖项。学生的细心观察,由此及彼,从中让她尝到了写作的乐趣。
  从情感出发,写美事净化心灵。美的心灵,美的事物,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关键是要引导他们去发现,去认识。比如让学生去访附近的全祖望的故居,了解名人,感受名人的勤奋好学;让他们走到大棚西瓜里,里面的高温热得人直冒汗,可是尝尝有名的八戒西瓜,那味道香甜可口,是其它西瓜无法比拟的,让他们知道劳动创造美;村里出现的新鲜事,为老人配置了健身器材,体现村人尊老爱幼的美好思想;老人自身并不富裕,却拿出千元资金捐助给灾区人民,让学生懂得大灾无情,人间有情……
  从细节入手去写,关注生活中的每一细节,做生活的有心人。要把学生培养成一个有慧心,好深思的生活有心人。例如我们学校附近的百梁村有一座千年廊桥,前些日子让火烧了。这一烧不仅烧了桥,更烧了村民的心。我要求百梁村的学生抓住这一信息点,走访村里的老人,写写自己的感受。学生感觉有言可发。
  写作也要靠积累。平时多观察,多感悟,逐渐也会出现许多美妙的句子来。我在教青春感言这一节课时,我们学生也能像名人一样写出精彩的句子来,例如:
  青春是行驶在海上的一艘船,现在我们应该扬起风帆启航,让风带着我们更快的行驶。——牟仙萍
  青春时期要像爬山虎一般尽情展示自己,让自己在生命力旺盛之时努力向上攀登。——方碧波
  青春是欢笑与泪水的共存体,一切都是必然的。——毛燕燕
  我不是最好,但我可以更好。——潘瑞瑾
  就算跌倒,也要勇敢地笑。——罗吉娜
  我聪明,我努力,我成功。——沈露
  花因开放而美丽,人因追求而快乐。——李一
  胆怯会让理想离你远去,理想会变得遥不可及,勇敢会让理想向你走进,理想会变得举手可得。——潘玲玲
  看看学生们写下的真情感言,我心满意足。如果写下来,并能真正运用到实践中去,作为语文老师真是一种幸福。
  只要给我一滴水,我也能折射出一个太阳。我坚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心若在,梦就在,语文教学让我的人生更精彩。
其他文献
摘要:个性化阅读是作品本身的要求,作品本身的“潜在空间”为个性化阅读提供了可能性因此,个性化阅读又是创造性阅读,怎样才能有效地进行个性化阅读呢?笔者从三个方面作了尝试:一、课堂教学,尊重学生个性;二、课外阅读,培养学生个性;三、读写结合,张扬个性。  关键词:培养学生个性;完善学生人格    个性化阅读,首先是作品本身的要求。我们阅读的作品,其中倾注了作者的观念、意识和情感,体现着作者对生活的思考
期刊
古人说话讲究辞令,写文章讲究文采,其中很有道理。子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是十分中肯的意见。一部《论语》,不但是儒家思想学问所在,其语言之精炼、优美、含蓄,堪称古文学典范。刘勰在《文心雕龙·情采》中也说:“言以文远。”大意是说,文章因有文采,才能流传千古。这些,都说明了文采对于写作的重要性。但是,现在有些人写文章不太重视文采,他们的笔下只有抽象的道理,缺少具体的形象;只有甲乙丙丁的描述,没有鲜
期刊
笔者为乡镇中学美术教师,现调查过一些乡镇中小学校美术课教学情况,总结如下:  1 由以往学生对美术课不感兴趣,上课无精打采转变为“美乐融融”。  2 以往不被重视的美术课,现已为必学学科。  3 美术老师的地位与综合素质大大提高。  为了更好地展开乡镇学校美术教育,仅一年来我运用以下一些激发学生对美术兴趣培养的方法,收获极好,感受深刻,感受一:根据不同地方、不同学生我们可以灵活运用多方面的切入点下
期刊
在大班额情况下,应用普通的教学方法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往往可以事半功倍,获得可喜的效果。在教学小学英语冀教版第8册第3课时,我采用师生、生生合作互动的形式进行单词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刚上课,我用纸包住一个乒乓球走进教室,故作神秘地说:“guess!What's this?”同学们的好奇心一下子被激发了,争先恐后地猜:“It's an egg.”“It's an
期刊
摘要:在体育教学中,注意发展学生的个性,对体育教学很有帮助,本文从五方面对此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个性发展;体育教学活动    在我多年从事体育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在学校体育教育中提倡发展学生个性,并使其逐渐完善化,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方面。    一、发展个性的必要性    个性是在生理素质的基础上,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形成和发展的。先天的遗传因素,是个性发展的自然前提。而
期刊
在教育活动中,付诸于实践的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认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在他看来乐是造就一个完美人的最终环节,“乐以治性,故能成性,成性亦修身也。”乐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威力,是因为它对人之德性的培育不是靠外在的强制,而是“寓教于乐”,以自然之美感化人的性灵,使“仁”成为人之内在情感的自觉要求。孔子的这种美育观直接影响了中国社会几千年来对后代人的教育形式。从他的这种教育思想我们可以清楚地认识到作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多媒体的运用能准确表达音乐,深化德育和美育,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提高教学效率,丰富想象力,激发写作兴趣。  关键词:准确表达;深化德育美育;提高教学效率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充满生机而又具竞争的时代,也是一个充满希望而又具危机的时代,这个时代以信息传播为特征,以创造性决定成败。因此,作为一名音乐教师,不仅要有这种观念,同时还应在教学中学习和运用多媒体,使音乐教学更为生动活泼。为音
期刊
摘要: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新形势下,警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内容、方式和手段都将发生深刻的变化,教育工作者和学生管理者,应当齐心协力地共创和谐校园环境,公道正派地打造务实作风,对学生实行标准化的警务管理,同时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开创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  关键词:警察院校;学生管理;学生工作    在信息时代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与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警察院校学生的学习、生
期刊
摘要:分类教育不仅需要在课堂上实施,也需要体现在课前,课后,作为教师应该抓住任何机会来实现分类教育。结合我的教学经验,我从五方面对此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英语教学:分类教育    分类教育的主要目的是让后进生改变现状获进步,也要让优秀生开拓眼界,精益求精。分类教育最主要是在课堂教学上体现的,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改变以往一堂课讲到底的习惯,要在课堂上满足优秀生的求知欲,也要让后进生解开他们学习上哪怕是
期刊
摘要:数学教学应从以获得知识为首要目的转变为关注人的发展,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构开放而有活力的教学环境,给学生提供充分发展的空间。那么,如何把课堂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和谐点拨,让学生在探究中学有所得,学有所悟。  关键词:和谐;点拨;探究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从以获得知识为首要目的转变为关注人的发展,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构开放而有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