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服务变化的驱动机制研究进展

来源 :资源与生态学报(英文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g0998_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全球及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均呈现出快速变化趋势,分析研究生态系统服务变化的驱动机制有助于精准模拟未来生态系统服务情景,进而服务于生态系统管理决策的科学制定.虽然已有部分研究探讨了土地利用或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但生态系统服务变化的驱动机理与应对策略亟待全面揭示.为此,该文回顾总结了国内外关于生态系统服务变化驱动机制的研究成果,并分析归纳了生态系统服务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与未来模拟技术,结果发现:(1)土地利用与气候变化是造成生态系统服务变化的主要因素,且相互作用共同驱动生态系统服务的变化;(2)生态系统服务变化的单影响因子识别取得较大进展,但多种影响因子的交互作用及其在生态服务变化中贡献亟需清晰分解;(3)基于遥感与气候模型的多情景模拟是预测未来生态系统服务变化的主要手段,但需要科学模拟多因素交互作用下的综合影响及其应对途径;(4)未来研究应加强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服务影响的分解与模拟,研发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对重大生态工程的时空响应与探测技术,以科学指导区域生态保护建设与规划布局.“,”Ecosystem services have rapidly changed at the global and regional scales in recent years. Exploring the driving mechanisms of ecosystem services change and projecting future change are of increasing importance to inform policy and decision-making options for ecosystem conservation and sustainable use. Although some re-search has analyzed the influences of land use or climate changes on ecosystem services, a systematic review on the mechanisms of ecosystem services change has not been carried out so far. This work elaborated on the mechanisms of ecosystem services change based on a literature review, and reached four main conclusions. (1) Climate change and land use jointly determine the ecosystem services change through complex and interacting pathways. (2) Whereas the present research progresses mainly focus on the identification of a single influencing factor, they fail in the determination of multiple influencing factors. (3) Although multi-scenario simulations based on remote sensing and climate models are the main means used to predict future changes in ecosystem services, clarifying the interactive mechanisms of multiple factors is the precondition for future projection of ecosystem ser-vices change; (4) Therefore, future research should strengthen the analysis and simulation of the effects of human activities on ecosystem services, especially the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 to detect the dynamic responses of ecosystem services to major ecological projects, which is crucial to the selection of restoration measures and the regional arrangement of ecosystem conservation projects.
其他文献
34TB,这是江西省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成果的容量.如何用活用好这笔巨量数据,对江西省自然资源厅来说是一个新课题.rn地处长江经济带的江西,拥有赣江、抚河、信江等五大河流和全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水是江西最优势的资源.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核心理念的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
期刊
相传,美猴王孙悟空大闹天宫后,被如来佛祖拿住,镇压在五行山下.一日,我到嵩山少室山拍照,却发现昔日“猴王”竟然拜倒在嵩山脚下,堪称此地一大奇景.rn徐霞客在游记中对嵩山少室山有着详尽的描述:\"云气俱尽.入正殿,礼佛毕,登南寨.南寨者,少室绝顶,高与太室等,而峰峦峭拔,负\'九鼎莲花\'之名.少室横峙于前,仰不能见顶,游者如面墙而立,辄谓少室以远胜.余昨暮入寺,即问少室道,俱谓雪深道绝,必无往.
期刊
全球动态植被模型(DGVM)是研究生态系统复杂过程和全球变化的强有力工具.本文基于过去20多年全球已发表的文献,对得到广泛关注和应用的DGVM之一——集成生物圈模拟器(Integrated Biosphere Simulator,IBIS)的开发、改进、发展及应用进行了总结.IBIS是一个在全球变化等多领域中有着广泛应用的模型.自1996年诞生以来,IBIS在陆地生态系统的碳、氮、水循环,植被动态、陆气耦合、水域系统耦合和气候变化影响等多个方面取得了验证和应用.本文较为系统地阐述了IBIS模型在V2.5版
石漠化是我国西南地区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植被恢复是喀斯特地区生态重建和石漠化治理的首要任务.选择植被生产力和覆盖度两个关键指标,基于气象、遥感等多源数据构建了石漠化区植被生态质量监测评估模型,采用差值法和线性趋势法分析了2000–2020年西南滇桂黔三省石漠化区植被生态质量时空变化趋势及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2000–2020年滇桂黔石漠化区植被生态质量整体呈波动性上升趋势,2020年植被生态质量指数达69.7,较2000年和2000–2019年平均值分别提高19.9%和9.3%,居200
作为叶经济学谱系中的一个关键指标,叶寿命是植物为了获得最大化光合碳收获的重要适应策略.由于很难鉴别越冬芽鳞痕以及区别不同叶龄叶片,鲜有研究关注柏科物种的叶寿命,使得我们对该类群的叶经济学谱系研究缺乏了解.基于此,我们对西藏东南部色季拉山不同海拔、不同冠层高度的方枝柏叶寿命和单位重量的叶氮含量(Nmass)开展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方枝柏平均叶寿命约为4.2±1.2年,总体上不同海拔间叶寿命差异不明显.随树冠高度的垂直变化,叶寿命总体上并未表现出明显的线性变化趋势.随叶寿命的增加,Nmass呈现降低趋势.进
入侵物种和栖息地退化都是导致淡水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主要原因.但是关于栖息地退化和入侵物种种群数量的研究很少.克氏原鳌虾(Procambarus clarkii)是淡水生态系统中最具破坏性的入侵物种之一.本研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广义线性模型(Generalized Linear Model,GLM)和贝叶斯模型(Bayesian model),分析了2017–2019年西洞庭湖天然湿地和改造湿地中的克氏原螯虾的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
垫状植物是高寒地区广泛分布的一类具有特殊形态的植物,被称为高寒生态系统工程师,其在高寒退化草地中的作用如何?本研究以位于西藏当雄念青唐古拉山脉南坡4500 m的一处高寒退化草地为例,调查了垫状点地梅覆盖区域内外的物种多样性、土壤养分以及水分的差异.结果表明:垫状点地梅可以显著改善土壤养分,提高幅度大约为16%–48%,其中有机质和总氮(N)分别增加了16.2%和18.9%;局部土壤含水量提高约12%;样方内的物种丰富度(S)、Shannon-Wiener指数(H)和Simpson指数(D)都随着垫状点地梅
包括联合国粮农组织(FAO)认定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和一些国家农业部认定的国家重要农业文化遗产(NIAHS)在内的农业文化遗产是一种新的遗产类型,通常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多元的传统知识、独特的资源利用技术、杰出的文化景观,是一个典型的社会–生态系统.文化关键种作为塑造了一个地区的社会文化特征的重要物种,可以作为研究社会–生态系统保护与恢复力提升的一种独特视角和方法.本文通过系统梳理文化关键种概念的起源与内涵,分析了它们与生物文化多样性和社会–生态系统保护之间的关系,并结合农业文化遗产的基
太湖流域的水环境质量呈现严重恶化趋势,农业污染物的排放是太湖流域水体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农业污染物主要来源于种植业、畜禽养殖业和水产养殖业的生产过程,不同于以往分开论述三者对水环境的影响,本文基于全国第一次污染普查数据,运用污染足迹模型定量分析了湖州市农业面源(种植业、畜禽养殖业和水产养殖业)对水环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农业生产产生的污染物对水环境的影响排序为:磷>氮>有机物;(2)各农业生产类型对水环境的影响排序为:水产养殖业>种植业>畜禽养殖业;(3)湖州市各区县对水环境的影响也存在着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