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铁饭碗不是体制,而是你的本事

来源 :恋爱婚姻家庭·青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uindow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人问:大学毕业,我是该在京闯荡,还是回乡进体制?哪一种比较好?
  我尊重每一种选择。
  但如果你来咨询我的意见,我会告诉你:去大城市,去竞争最激烈的地方,去市场化最普及的地方。因为,那里自由多,机会多。
  我在体制内待了多年,深知小地方+体制内,对一个年轻人的束缚有多厉害。
  一来是薪水,二来是机会,三来是观念。
  当时在县城中学,月薪3000+,永远上不去,也下不来。而教了一生的老教师,薪资也不过翻了一两番而已。也就是说,你卖力与否,优秀与否,一辈子,都不会有太大的区别。
  一生都困在四位数里,却要你用半生的激情、斗志与可能来交换,想想也真是亏得很。可是,当你走出体制,从市场中拿钱,按劳分配,按价值分配,境遇会有什么不同呢?
  以朋友圈的几个友人为例。A离开体制,做IT,薪资是原来的几倍。B离开体制,做培训班,薪资是原来的十多倍。C离开体制,做新媒体,薪资是原来的一百倍。
  没有一个离开体制的人,是混得比原来差的。
  也许有人要说,你举的这些例子,主人公都是很有本事的人,我又没本事,哪里来的机会?
  对此,我想说:1.没本事在体制内也会混得不好;2.在本事均等的情况下,机会当然是大城市比较多。
  小地方重人情,大城市重市场。重视市场,权力的成分就被削弱,裙带关系的权重会被减轻,你会得到最少的控制,最多的自由。自由,必然带来机会。机会,必然带来资本。资本,又反过来催生自由和机会。于是,良性循环开始。
  在这种地方,你就可以依照契约与规则,创造商品或服务,来赚自己的钱。同时,自由会带来竞争。它会推着你前行,不断地提高服务,创造更好的商品,回馈给市场。也就是说,它会逼着你成长,而不是纵容你堕落。
  但在体制内呢?一个在事业单位工作了十来年的人说:“想想真是吓人,工作半辈子,本事没学到,能力没长进……庸碌辛苦,真没什么太大的意思!”
  最令人难受的,是体制内盛行的观念。
  印象特别深的是,当我工作时,父辈们就一直教我:要学会做人——逢年过节要给领导送礼,要多请领导吃饭,领导有需求不要拒绝,不要管它合理不合理,不要和同事们起纷争,能避就避,要夹着尾巴做人……那时我觉得,体制内真是没劲啊!
  工作以后,则觉得暮气沉沉,壁垒森严。那种“领导说了算”“想那么多干吗,开心就好”“今晚三缺一,你们谁来啊”……得过且过的氛围,会让你慢慢地也消融在其中,失去进取心。
  有人说,清闲的工作,不是刚好可以拿来充电吗?
  其实不太可能。在无压力、无竞争、无激励的情况下,你会觉得,不学习是正常的,反正有饭吃;不努力是正常的,反正有钱拿;不思考是正常的,反正有班上……因此,慵懒和落后成了一种必然。
  你就这样浪费着时光,一不小心,就到了中年,然后又将这种落后观念,传承给你的孩子。有一回,参加一个酒席,一领导坐首席,以一种不可商量的、“老子就是真理”的口吻说:“我女儿马上大学毕业了,说想去深圳,说什么那里机会多。我就说,你要去深圳就别认我这个爹,赶紧回县城来,女孩子跑那么远,搞那么辛苦干什么,就应该待在父母身边,再说了,又不是没饭吃,没房住……”
  众人称是,连声道:“领导真有远见,领导真有大智慧……”
  有时候很庆幸,我只花了几年时间,就摆脱了这种陈腐观念,坚决地离开。
  离开之后,生活焕然一新,金钱、机会与自由,都开始来到生活里,而在存在感与幸福感上,也有了一种更确切的“我活着,我无悔”的感恩之心。
  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但是,当你真正做了,才知道,这个可以有!
  这个必须有!时代正在迅猛发展,铁饭碗的概念,已经越来越虚化。进体制,并不意味着一生安稳,清清闲闲过一生。它有自己的麻烦,也有自己的危机。
  而正在发生的危機是,你在体制内消耗过久,解决危机的能力,正在不知不觉弱化。当政策来一次大洗牌,当时代来一次大换血,就像20世纪90年代的下岗潮一样,你能否在风起云涌中屹立不倒?
  如果不行,请开始反思。真正的安稳,来自一个人可以自我负责的能力。
  一个律师朋友,也是体制内人,但是,一直都有离开之心。连续几年,苦心孤诣地自学法律,考了证,开了事务所,到如今,业绩与影响力都很厉害了。
  前几天,他和我说:“今年我就会离开!”
  我问:“不要铁饭碗了?”
  他飙了一句金句:“铁饭碗从来不是体制,而是个人的本事。”
  另一个朋友,是一个优秀的摄影師。今年五六月份,她离开体制,创立了自己的社群和媒体,活得又自由、又富有、又自在。
  是啊,当你拥有出色的技能,走遍万水千山,你也不愁吃穿。而时局无论如何动荡,你也可以找到自己的生财之道。回到文初的问题,如果你还年轻,欲入体制和回乡,请谨慎。
  在自由的都市里,人才有不可预测的可能。你不知道明年命运会给你什么惊喜,不知道后年又有什么际遇,十年后,又会有什么奇迹,在犒劳自己的努力……
  情节变幻莫测,更像一部永不剧透、永不停播的冒险游戏,一关闯完,你升了一级,再闯一关,再升一级……
  等到某一天,你举剑四顾,发现自己金甲着身,武功卓绝,已然成为昔日自己所艳羡的英雄。
其他文献
卡尔是麦考尔公司的董事长。从小父亲就经常对他说:“孩子,我们唯一的财富就是我们的智慧。在别人那里,一加一等于二,但是那不够,我们要多动脑子让一加一大于二。”  1946年,卡尔跟随父亲来到美国休斯敦,父子俩开始做铜器生意。一天,父亲问卡尔:“一磅铜的价格是多少?”卡尔说:“35美分。”听到这个答案,父亲并不满意,他严肃地对卡尔说:“对,全德克萨斯州的人都知道每磅铜35美分,但你应该说3.5美元。不
脱贫攻坚,关键在“精准”。贵阳市白云区紧扣“精准”不放松,实现党的建设与脱贫攻坚同频共振,出实招、想新招、用硬招,真正实现对贫困人口的精细化管理、对扶贫资源的精确化配置
印江切实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打响一场声势浩大的决战。
期刊
作为肩负着选人识才、选贤任能重要职责和使命的组工干部,必须重学习强素质、重作为强执行、重实干强责任、重内省强自律,争当坚守底线走新路、不忘初心谱新篇的先锋表率。
2016年,一部名为《我在故宫修文物》的纪录片爆红网絡,不怎么爱看纪录片的“90后”纷纷点赞,就连一向以苛刻著称的豆瓣评分也给了9.5分,远高于《琅琊榜》《太阳的后裔》等热播剧。从千万票房的《喜马拉雅天梯》,到空前好评的《我在故宫修文物》,出品人兼导演萧寒给大家带来两次震撼;而昔日以“高冷”著称的纪录片也正在大众中间上演一个又一个逆袭……  巅峰之上记录“高山向导”  萧寒原名崔涌,是浙江工业大学
流言朋友圈里最近流行这样一种说法:一些食物如胡萝卜、芹菜、南瓜等,容易让黑色素沉淀,孕妇进食后,会加重胎儿色素沉淀从而引发胎记。这是真的吗?真相这是一种没有临床证据
史上最牛实习生,  为老板赚了2个亿  王小川是成都人,1978年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工程师,母亲是中学物理老师。他从小就对新生事物充满好奇,这种性格特征一直延续至今,“让搜狗成为一家时刻保持好奇心的公司”,也成为他今天所倡导的企业文化。    从小学起,王小川就去参加计算机兴趣班,开始看BASIC语言的书。说王小川是天才少年,一点也不夸张。从小他就是学霸,而且是那种还没参加考试就被特招
相信大多数人都与我一样,曾经在书里或者朋友圈热文里读到过很多关于绝地反击、困境逆袭的人生励志文字。  比如办公室小白屡遭同事孤立、领导欺压,于是触电一般唤醒了体内所有的奋斗细胞,学习充电苦练内功,终于在某一天成功逆袭,成为新一代青年完美标杆。  再比如180斤的胖女孩做了多年备胎之后,终于被男神偶尔正眼看了一次,却仍敌不过女神无意间的回眸一笑,于是她决意置之死地而后生,终于在某一日扭着小蛮腰袅袅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