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农村合作医疗”项目正式启动

来源 :慈善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str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1月1日,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韩正主持召开市政府常务会议,传达了国务院“全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会议”精神,研究部署了上海农村合作医疗体系工作。目前,上海市农村合作医疗已100%覆盖郊区行政村。市郊农民参加合作医疗和其他社会医疗保险已达96.7%。市政府提出:要对剩余的3.3%进行调查,其中2.85万有特殊困难的群体将在民政、残联,慈善基金会等单位支持下,于11月底全部落实补助扶助政策。
  11月11日上午,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在经过认真调研的基础上正式启动对市郊困难群体“农村合作医疗”慈善救助项目。为市郊农村14000余名享受最低生活保障未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的贫困农民发放“慈善救助卡”。
  基金会理事长陈铁迪,副理事长兼秘书长袁采,理事兼常务副秘书长周剑萍等参加发卡仪式,并上门看望了身患癌症的唐小妹老妈妈,亲自送上慰问金和慈善救助卡。
其他文献
卡尔是一个非常内向的人,他总是很沉默,寡言少语。如果遇见你,他总是面带笑容地紧紧地握住你的手,算是向你打招呼。即使我们比邻而居已经50多年了,但是还没有谁敢说他很了解卡尔的。    在他退休以前,每天早晨,他都乘坐公共汽车去上班。每每看着他独自一人沿着街道走向公共汽车站的时候,我们都会为他担心。因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一颗子弹打伤了他的一条腿,使他至今走起路来仍旧显得有些跛。看着他一跛一跛
期刊
有这样一个故事,四川省巴东县女护士王飞越身患绝症,生命即将走到尽头,她很想留一点什么给这个曾经让她温暖、让她懂得爱的世界。  可是她的身体已经开始溃烂,捐赠遗体用于医学解剖已是不可能了。一天,来探病的弟弟说:“姐姐,你的眼睛好亮呀。”这一句话提醒了王飞越女士,病床上的她顿时兴奋起来,我要捐献眼角膜!  她的意愿,立刻遭到丈夫和女儿以及亲人们的反对,全家人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她们无法理解这一做法。
期刊
爱有无数的方式,简简单单的一句话,一个微笑,一个点头……在这些细节中,或深或浅,或重或淡都有爱的滋味。只要你回味和咀嚼,你迟早会品尝到这种爱的味道。我在一本书中读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位母亲独自带着孩子生活,母亲非常爱这个孩子,孩子也非常爱母亲。一天,读小学的儿子哭着跑回家,搂着母亲说:“同学都说我的脚臭,他们都不要我。”母亲笑咪咪地说:“让我来闻一闻就知道了。”  母亲轻轻地脱掉儿子脚上的鞋子,把
期刊
女道德社(以下简称为女社,其附属的慈善机构世界妇女红万字会则简称为女会)是妇女修身和行善的机构,1921年筹备于济南,次年正式成立,总社在北京(北平),是民国时期颇有影响的妇女团体之一。女社对于妇女解放运动虽不甚积极,但在慈善领域却颇为活跃。    女社兴起的动因    作为一种促进公平、减少波动的社会调节措施,慈善事业广泛存在于任何地方和任何时期。近代待救群体十分庞大,近代慈善事业逐渐兴起,愈来
期刊
不知什么时候有人把“蜡炬成灰泪始干”作为教师形象的定式。国内某地的广场上还塑造了一尊雕像,一支燃烧得遍体“泪痕”即将化为灰烬的蜡烛。雕像的作者以如此的艺术诠释“理想的教师”,好像当代的教师非这样不可。实际上,教师远没有这样不幸,相反他们拥有更幸福的一面,那便是教师的最大追求——精神享受。  诚然,由于教师所承担的职业中有育人的内容,这便是使之高尚的重要成分。然而,高尚不一定是苦行僧,高尚中也不一定
期刊
路边树上的枯枝已有了新鲜的嫩芽,冬去春来,万物又有了生机。  那天中午,我们十几个爱心志愿者在徐老师的带领下,把一棵已奄奄一息的小树移栽到耀华路旁的草地上。由于校园施工,原本不太漂亮的小树被遗弃了,这下更是雪上加霜。不过幸运的是,我们发现了它,并及时地抢救了它,小树才得以重新回到它所赖以生存的土地。我们为它除草,我们为它浇水。我们时常看望它,盼望它能够长出新芽。可是一天天地过去了,小树仍和以前一样
期刊
小的时候,父亲如同陌生人,在我的记忆里总是那么冷漠。他从来没有抱过我也没有打过我,很难得会和我说上一句话。于是我常常对父亲匆匆回家又匆匆离家的情景发呆。  渐渐地我长大了,可是父亲依然不多话。我也已经习惯了父亲的冷漠。  他从来就很少关心我的事,所以我很早就学会自己拿主意,自己作决定,自己处理事。谁都不会想到每次考试的家长签字,都是我自己签的。女同学们常常羡慕父亲对我的宽容,说他很民主,其实只有我
期刊
他们,是我的父亲母亲,是我最爱的人,也是这个世界上最爱我的人。  一直以来,我对他们的爱从未怀疑过,却也从未真正珍惜过,总觉得被父母爱是理所当然。只是一味地享受爱、索取爱,却从未真正品味过这种浓厚的情感。他们是很传统的中国人,从不说“爱”这个字眼,也没有过任何强烈的肢体语言,每一份爱都深深地渗透进每一个细微的动作,包含在每一句平常的话语中,厚重而含蓄,我被这浓浓的爱包围着,幸福地长大。  他们比我
期刊
摘要“愿”“请”在上古、中古汉语中从表示祈使的动词发展为表示祈愿的动词。民国以来的“让”也是从祈使发展到祈愿。祈使与祈愿在核心语义上是相似的。从祈使到祈愿演变的条件是受话人为神灵、主体对事件的确定度降低或没有受话人、主体十分渴望事件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发展下去。“愿”“望”“希望”“欲”从表示意愿的动词发展为表示祈使的动词。跨语言调查显示从祈使到祈愿、从意愿到祈使可能具有普遍性。  关键词祈使祈愿愿
期刊
自从当了姥爷,外孙子就一直住在我家里。  孙子辈上幼儿园、上小学,便有个接送孩子的艰巨任务。  有一次,天下起了雨,我受命到学校接外孙子放学回家。这时,我路过两所小学和一所中学的校门口,黑压压一片尽是接孩子的家长。年轻父母不多,老人占多数。我看到上了年纪的爷爷、奶奶、姥爷、姥姥,穿着雨衣,打着雨伞,聚精会神地望着放学后从校门口走出来的孩子。老人们见到自己家的孩子走出校门,便一把用力地抱起来,宁肯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