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0月17日,国家质检总局局长李长江应十七大新闻中心邀请,接受中外媒体记者联合采访。对于我国正在如火如荼进行的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李长江局长列出了这样一个成绩单:12个100%的目标有的已经提前达到。
中国政府主动亮剑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如此大规模的产品质量与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共和国历史上尚属首次。这一利民、惠民、安民的大规模行动背后,正是中国政府负责任的一种展示,也是十七大精神中提出的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
8月23日,国务院召开全国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领导小组组长吴仪出席会议并讲话。她强调,此次全国范围内开展为期4个月的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是一场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切身利益、维护中国产品信誉和国家形象的特殊战役,各地区、各部门要群策群力,坚决打好这场硬仗。
在这样一场关系国计民生的硬仗中,吴仪副总理提出了4个月实现8个方面20个目标12个100%的具体工作目标和要求。尤其是12个100%的要求,更是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也成为此次专项整治中提升我国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确保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生动体现。
吴仪说,要针对重点产品、重点单位和重点区域,做好农产品、加工食品、流通领域食品、餐饮消费、药品、猪肉、进出口产品和涉及人身健康安全产品等8个方面专项整治。要通过整治,建立“两个链条”、“一个体系”和“一个网络”。“两个链条”指从产品设计原料进厂,生产加工、出厂销售到售后服务的工业品全过程监管链条,从种植养殖、生产加工、流通销售到餐饮消费的食品全过程监管链条;“一个体系”指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质量追溯和责任追究体系;“一个网络”指覆盖全社会的产品质量监管网络。全面强化生产经营者的质量责任,全面增强全社会的质量意识,把我国的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一场轰轰烈烈的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切身利益、维护中国产品信誉和国家形象的特殊战役在全国打响了。
体验基层工作人员甘苦
7月27日,全国质量工作会议在京举行。这次会议也成为我国采取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前的一次全国总动员。
8月6日,国家质检总局机关、认监委、标准委共抽调150人分26个工作组离京,分赴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8月17日,26个工作组全部进点到位,全面开展调查研究工作并直接参与一线执法工作,成为专项整治行动的排头兵和活跃在基层的重要力量。
潜入基层做实功。8月6日,国家质检总局驻山东检验检疫局工作组进驻山东后,首驻潍坊,以点带面开展工作。工作组先后8次与有关科室进行业务交流恳谈和风险分析评估,分别召开中小企业、大型龙头企业座谈会,深入25个不同类型、具有代表性的出口企业进行集中调研和拉网检查,全面了解了进出口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状况,摸透了基层检验检疫监管工作情况,查清了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为下一步工作奠定了基础。在潍坊蹲点期间,工作组成员把自己的理论知识、实践经验毫不保留地传授给地方局、企业的工作人员,并在安丘举办了两次专题培训班。
深入“盆底儿”摸底细,扑下身子抓落实。8月8日,国家质检总局派驻四川省质监局工作组赶到了驻川第一站一一四川省遂宁市。由于遂宁位于四川盆地的正中,工作组的工作人员戏称自己来到了“盆底儿”。
在当地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工作组迅速进入状态,开展工作。工作组在走访中了解到,遂宁市有工业企业1376家,2006年地方监督抽查平均合格率为77.2%。全市食品企业676家,其中食品小作坊576家,占85.2%。针对专项整治行动的重点,工作组决定以探索小作坊监管机制为重点,研究食品安全的关键控制环节,包括原料进场、加工环节、包装储运方面的监管措施,当好基层质监工作的战斗员、督察员,做好参谋助手工作。
驻云南检验检疫局工作组成员在瑞丽期间,深刻体会和感受到中缅边境贸易的复杂性和特殊性,以及中缅边境检验检疫工作的艰难。
由于缅甸经济社会发展落后,卫生状况较差,为多种恶性传染病和动植物疫病的疫区;中缅边境山水相连,无任何天然屏障,通道众多,中缅边境地区多为民族自治地区,同时也是全国艾滋病防治、毒品缉私和整治的重点地区;对缅贸易以边贸为主,批次多、种类杂、批量小、货值低。
上述因素使得对缅甸检验检疫工作呈现出“点多、线长、面广、情况复杂”等特点,再加上边境地区各局的基础薄弱,使得执法把关任务十分艰巨。由于工作人员不足,导致一人多岗的现象普遍存在,工作强度大;工作用车数量严重不足,再加上工作点路途遥远,路况差,导致车辆迅速老化;气候炎热,工作点又多处于偏远地区,水、电、食品供应紧张,工作环境恶劣;边境地区整体发展水平较低,边民对检验检疫法规不熟悉,执法难度较大。
面对如此众多的现实困难,中缅边境上的广大检验检疫干部职工非常难得的保持了一种乐观向上的工作态度,认真负责,爱岗敬业,勤于思考,勇于探索,从实际出发,克服种种困难,顶住层层压力,坚持在一线执法把关,严守国门,打造钢铁屏障。
总局驻云南检验检疫局工作组的大部分成员是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在实际工作中,他们和一线人员接触,深感知识浩瀚,学无止境。当全组人实实在在地面对着中缅边境,面对着两国边境过往的边民,工作组的全体成员感受到了这里的“特殊”。
取得阶段性成果和经验
9月27日,全国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现场会在浙江杭州召开,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出席并讲话。吴仪充分肯定了专项整治开展一个多月以来所取得的成绩,认为专项整治开局良好,成效已初步显现,国内外反响很大,人民群众普遍欢迎。
吴仪同时指出,这次专项整治行动,基础在基层,成功体现在基层,整治任务的完成也是靠基层。要边整治、边总结,把专项整治中行之有效的好做法和好经验总结提炼,及时上升为政策规定,要着眼长远,建立长效机制。
浙江省大力推进食品安全现代流通网、监管责任网和群众监督网建设,构筑食品安全屏障。经过近三年的努力,该省“三网”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到今年7月底,“千镇连锁超市”的覆盖面已达98.6%;“万村放心店”的覆盖面已达100%;监管责任体系逐步健全,群众参与食品安全监督的氛围基本形成,初步构筑起保障食品安全的屏障。狠抓小作坊、小商店、小餐饮店整治,通过彻查底数,分类监管,探索建立了以“三员四图”、“三进四定”为核心的分片定责制;通过整合提升、整治规范,今年上半年食品质量指数达到98.29,同比提高了1.29。该省还立足标本兼治,着力完善了食品安全信用体系、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工作体系和食品安全标准和检验检测体系。
广州市通过加强制度规范,采取疏堵结合、标本兼治等措施,逐步建立健全长效机制。通过依法查处取缔,组织集中查处,开展专项整治,坚持群防群治,强化联动执法,保持对无证照食品生产加工行为的高压态势,基本形成了食品安全检测、流通、信息、社会监督、监管五大网络体系,初步建立了从种植养殖、生产加工、流通销售到餐饮消费的食品全过程监管链条。
两个多月来,专项整治的12项100%目标正稳步推进,整治取得初步成效。10月17日,国务院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领导小组副组长李长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12个100%的目标有的已经提前达到,如对非法进口的敏感货物实施100%退运、销毁,出口食品运输包装100%加贴检验检疫标志等。到年底,要建立和健全“两个链条”、“两个体系”和“一个网络”,全面实现12个100%的具体要求。
相关链接
12个100%
国务院提出的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方面的12个100%具体指的是:全国大中城l市的农产品批发市场100%纳入质量安全监测范围;食品生产加工企业100%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小作坊100%签订食品质量安全承诺书;县城以上城市的市场、超市100%建立进货索证索票制度;乡镇、街道、社区食杂店100%建立食品进货台账制度;食堂和县城以上城市的餐饮单位100%建立原料进货索证制度;县城以上城市进点屠宰率实现100%;县城以上城市所有市场、超市、集体食堂、餐饮单位销售和使用的猪肉100%来自定点屠宰企业;家用电器、儿童玩具、劳动防护用品、汽车配件、低压电器、建筑钢材、人遣板、扣件、电线电缆、燃气器具等10类产品生产企,3k100%建立质量档案;非法进口的肉类、水果、废物100%退货或销毁;出口食品原料基地100%得到清查;出口食品运输包装100%加贴检验检疫标志等。
中国政府主动亮剑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如此大规模的产品质量与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共和国历史上尚属首次。这一利民、惠民、安民的大规模行动背后,正是中国政府负责任的一种展示,也是十七大精神中提出的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
8月23日,国务院召开全国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领导小组组长吴仪出席会议并讲话。她强调,此次全国范围内开展为期4个月的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是一场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切身利益、维护中国产品信誉和国家形象的特殊战役,各地区、各部门要群策群力,坚决打好这场硬仗。
在这样一场关系国计民生的硬仗中,吴仪副总理提出了4个月实现8个方面20个目标12个100%的具体工作目标和要求。尤其是12个100%的要求,更是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也成为此次专项整治中提升我国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确保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生动体现。
吴仪说,要针对重点产品、重点单位和重点区域,做好农产品、加工食品、流通领域食品、餐饮消费、药品、猪肉、进出口产品和涉及人身健康安全产品等8个方面专项整治。要通过整治,建立“两个链条”、“一个体系”和“一个网络”。“两个链条”指从产品设计原料进厂,生产加工、出厂销售到售后服务的工业品全过程监管链条,从种植养殖、生产加工、流通销售到餐饮消费的食品全过程监管链条;“一个体系”指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质量追溯和责任追究体系;“一个网络”指覆盖全社会的产品质量监管网络。全面强化生产经营者的质量责任,全面增强全社会的质量意识,把我国的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一场轰轰烈烈的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切身利益、维护中国产品信誉和国家形象的特殊战役在全国打响了。
体验基层工作人员甘苦
7月27日,全国质量工作会议在京举行。这次会议也成为我国采取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前的一次全国总动员。
8月6日,国家质检总局机关、认监委、标准委共抽调150人分26个工作组离京,分赴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8月17日,26个工作组全部进点到位,全面开展调查研究工作并直接参与一线执法工作,成为专项整治行动的排头兵和活跃在基层的重要力量。
潜入基层做实功。8月6日,国家质检总局驻山东检验检疫局工作组进驻山东后,首驻潍坊,以点带面开展工作。工作组先后8次与有关科室进行业务交流恳谈和风险分析评估,分别召开中小企业、大型龙头企业座谈会,深入25个不同类型、具有代表性的出口企业进行集中调研和拉网检查,全面了解了进出口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状况,摸透了基层检验检疫监管工作情况,查清了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为下一步工作奠定了基础。在潍坊蹲点期间,工作组成员把自己的理论知识、实践经验毫不保留地传授给地方局、企业的工作人员,并在安丘举办了两次专题培训班。
深入“盆底儿”摸底细,扑下身子抓落实。8月8日,国家质检总局派驻四川省质监局工作组赶到了驻川第一站一一四川省遂宁市。由于遂宁位于四川盆地的正中,工作组的工作人员戏称自己来到了“盆底儿”。
在当地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工作组迅速进入状态,开展工作。工作组在走访中了解到,遂宁市有工业企业1376家,2006年地方监督抽查平均合格率为77.2%。全市食品企业676家,其中食品小作坊576家,占85.2%。针对专项整治行动的重点,工作组决定以探索小作坊监管机制为重点,研究食品安全的关键控制环节,包括原料进场、加工环节、包装储运方面的监管措施,当好基层质监工作的战斗员、督察员,做好参谋助手工作。
驻云南检验检疫局工作组成员在瑞丽期间,深刻体会和感受到中缅边境贸易的复杂性和特殊性,以及中缅边境检验检疫工作的艰难。
由于缅甸经济社会发展落后,卫生状况较差,为多种恶性传染病和动植物疫病的疫区;中缅边境山水相连,无任何天然屏障,通道众多,中缅边境地区多为民族自治地区,同时也是全国艾滋病防治、毒品缉私和整治的重点地区;对缅贸易以边贸为主,批次多、种类杂、批量小、货值低。
上述因素使得对缅甸检验检疫工作呈现出“点多、线长、面广、情况复杂”等特点,再加上边境地区各局的基础薄弱,使得执法把关任务十分艰巨。由于工作人员不足,导致一人多岗的现象普遍存在,工作强度大;工作用车数量严重不足,再加上工作点路途遥远,路况差,导致车辆迅速老化;气候炎热,工作点又多处于偏远地区,水、电、食品供应紧张,工作环境恶劣;边境地区整体发展水平较低,边民对检验检疫法规不熟悉,执法难度较大。
面对如此众多的现实困难,中缅边境上的广大检验检疫干部职工非常难得的保持了一种乐观向上的工作态度,认真负责,爱岗敬业,勤于思考,勇于探索,从实际出发,克服种种困难,顶住层层压力,坚持在一线执法把关,严守国门,打造钢铁屏障。
总局驻云南检验检疫局工作组的大部分成员是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在实际工作中,他们和一线人员接触,深感知识浩瀚,学无止境。当全组人实实在在地面对着中缅边境,面对着两国边境过往的边民,工作组的全体成员感受到了这里的“特殊”。
取得阶段性成果和经验
9月27日,全国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现场会在浙江杭州召开,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出席并讲话。吴仪充分肯定了专项整治开展一个多月以来所取得的成绩,认为专项整治开局良好,成效已初步显现,国内外反响很大,人民群众普遍欢迎。
吴仪同时指出,这次专项整治行动,基础在基层,成功体现在基层,整治任务的完成也是靠基层。要边整治、边总结,把专项整治中行之有效的好做法和好经验总结提炼,及时上升为政策规定,要着眼长远,建立长效机制。
浙江省大力推进食品安全现代流通网、监管责任网和群众监督网建设,构筑食品安全屏障。经过近三年的努力,该省“三网”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到今年7月底,“千镇连锁超市”的覆盖面已达98.6%;“万村放心店”的覆盖面已达100%;监管责任体系逐步健全,群众参与食品安全监督的氛围基本形成,初步构筑起保障食品安全的屏障。狠抓小作坊、小商店、小餐饮店整治,通过彻查底数,分类监管,探索建立了以“三员四图”、“三进四定”为核心的分片定责制;通过整合提升、整治规范,今年上半年食品质量指数达到98.29,同比提高了1.29。该省还立足标本兼治,着力完善了食品安全信用体系、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工作体系和食品安全标准和检验检测体系。
广州市通过加强制度规范,采取疏堵结合、标本兼治等措施,逐步建立健全长效机制。通过依法查处取缔,组织集中查处,开展专项整治,坚持群防群治,强化联动执法,保持对无证照食品生产加工行为的高压态势,基本形成了食品安全检测、流通、信息、社会监督、监管五大网络体系,初步建立了从种植养殖、生产加工、流通销售到餐饮消费的食品全过程监管链条。
两个多月来,专项整治的12项100%目标正稳步推进,整治取得初步成效。10月17日,国务院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领导小组副组长李长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12个100%的目标有的已经提前达到,如对非法进口的敏感货物实施100%退运、销毁,出口食品运输包装100%加贴检验检疫标志等。到年底,要建立和健全“两个链条”、“两个体系”和“一个网络”,全面实现12个100%的具体要求。
相关链接
12个100%
国务院提出的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方面的12个100%具体指的是:全国大中城l市的农产品批发市场100%纳入质量安全监测范围;食品生产加工企业100%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小作坊100%签订食品质量安全承诺书;县城以上城市的市场、超市100%建立进货索证索票制度;乡镇、街道、社区食杂店100%建立食品进货台账制度;食堂和县城以上城市的餐饮单位100%建立原料进货索证制度;县城以上城市进点屠宰率实现100%;县城以上城市所有市场、超市、集体食堂、餐饮单位销售和使用的猪肉100%来自定点屠宰企业;家用电器、儿童玩具、劳动防护用品、汽车配件、低压电器、建筑钢材、人遣板、扣件、电线电缆、燃气器具等10类产品生产企,3k100%建立质量档案;非法进口的肉类、水果、废物100%退货或销毁;出口食品原料基地100%得到清查;出口食品运输包装100%加贴检验检疫标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