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层大直径钻孔和顶板预裂孔防冲机理研究及应用

来源 :煤矿安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解决葫芦素煤矿临空巷道回采期间的冲击地压问题,采用理论分析方法,研究了煤层大直径钻孔和顶板预裂孔防冲机理。研究认为:巷道围岩极限平衡区可用弹黏体元件串联模拟,深部弹性区可用完全弹性体元件模拟;大直径卸压钻孔可以改变巷道围岩结构,实现弹性区内的完全弹性体元件向弹黏体元件的转变,为弹性应变能耗散提供了空间,使得集中应力向围岩深部转移,同时其在巷道周围形成的卸压保护带可以衰减动荷载应力波;顶板压裂孔可以原位改变顶板岩层的物理力学性质,降低顶板岩层的完整性和强度,耗散了动荷载应力波携带的能量,减小冲击地压危险。
其他文献
提出了井下风致振动压电能量收集技术为矿用无线低功耗传感器提供自供电方案。井下风致振动压电能量收集技术是利用压电材料的压电特性收集巷道内的风致振动能量,通过整流电路、滤波电路、调压电路、稳压电路和充电电路,将不规则的压电振动交流电捕获存储为可用的直流电,从而现实将巷道内风能转换为可用的直流电能。通过试验验证,矿用风致振动能量收集装置在风速为2.00~8.00 m/s内,储能设备输出电压为3.8~8.4 V,能够满足矿用无线低功耗传感器的供电需求。
为了研究不同低温对煤岩力学及声发射特性的影响,以阳泉新景煤矿15#煤层无烟煤所制备的原煤为研究对象,利用自主研发的WYS-800微机控制电液伺服单轴试验装置、低温冷冻环境箱及美国物理声学公司的声发射试验装置,深入分析了在20、0、-20、-40、-196℃(液氮)处理过程中煤样的力学及声发射特性。结果表明:原煤煤样峰值强度与损伤强度随冷处理温度降低呈先升高后减小趋势;损伤强度/峰值强度的比值随着温度地降低不断增大,说明随着冷冲击温度的降低煤样更易破裂;在0~-20℃,煤样破坏形式复杂,脆性特性明显;温度降
针对煤矿事故中解救被困人员效率不高的钻井工艺问题,分析了影响快速钻进的因素。通过救援用车载钻机模块化和智能化技术,开发了一种钻具快速拧卸装置;装置可支持多种规格直径钻具快速通过并实现了节省辅助作业时间的高效对中、夹持、自动拧卸功能。对模块化平台的具体机械结构进行了优化,采用了井口平台自动调平策略,形成了一键自动化拧卸装置;快速拧卸钻具装置可与主机快速拼装,实现了节省救援时间,快速钻具拧卸的目的。
针对有线随钻测量装置的中心通缆钻杆制造成本高、通缆接头易损坏等问题,研制了一种矿用电磁波随钻测量装置。该装置由专用工控机、测量探管、电磁传输探管等部件组成,以钻杆和地层为传输信道,并采用智能电源管理单元延长仪器工作时间。煤矿井下试验结果表明:电磁随钻测量系统工作稳定、测量数据准确、电磁传输可靠,且无需使用中心通缆钻杆,既提高了井下定向钻进的可靠性又显著降低了钻进成本,满足煤矿井下各类定向钻孔的随钻测量要求。
为实现掘进工作面煤与瓦斯突出风险快速、准确预警,借助工作面瓦斯涌出特征与突出“三要素”之间变化关系建立了含地应力系数、瓦斯体积分数及瓦斯涌出系数等参数的实时预警指标体系;将SVM、PSO 2种算法结合构建了PSO-SVM突出预警模型,界定了突出预警等级标签的划分原则;在此基础上融合Spark大数据平台开发了掘进工作面突出预警系统,系统包括模型管理、风险识别及Spark配置等8个模块。以贵州某矿掘进工作面监测监控系统为数据源,筛选其中1 059组预警指标及对应预警等级标签导入数据挖掘模型进行智能化学习及
针对煤矿小断面硬岩巷道传统爆破施工过程中打孔效率低,劳动强度大,安全性低的问题,研制了一种适用于小断面硬岩巷掘进用远控钻机,钻机由钻机本体与电控系统组成;钻机本体集主机、泵站、履带车体、附属部分等部件于一体,结构紧凑、体积小;电控系统包括操控台、遥控器、控制柜、传感器组和电磁启动器,可以实现钻机的远程控制以及状态监测。试验表明:该远控钻机布局合理,操作灵活,可实现远程控制并能实现钻机状态监测,为提高小断面硬岩巷道掘进施工效率,减少劳动强度,提升安全性提供了借鉴。
针对含软泥夹层灰岩顶板巷道围岩原位强度低、完整性差的特点,探讨了其变形破坏的内在原因,提出了“双层承载拱”加固机理及“锚-架-喷”协同控制技术;将矩形断面巷道优化为拱形断面,通过提高锚杆(索)的强度和刚度、施加高预紧力,在围岩体内部形成“深部承载拱”结构;同时在巷道中架设U型钢可缩性支架,使其在巷道表面形成“浅部承载拱”结构;最后采用混凝土喷层封闭巷道表面,防止围岩风化和遇水软化,充分发挥“双层承载拱”结构的承载能力,以实现巷道的长期稳定。现场实践表明:采用以“锚-架-喷”为基础的
为了防控复杂地质构造区煤岩动力灾害,以陕西彬长胡家河煤矿为工程背景,分析了复杂地质构造区工作面开采过程中的微震活动时空分布特征,研究了该条件下的煤岩动力灾害主控因素及发生机制,并提出了针对性的防控措施。结果表明:高能量微震主要发生在A3向斜轴部附近,高能量微震发生前,微震频次持续上升但能量表现为“平静”或下降趋势,可作为预测复杂地质构造区煤岩动力灾害发生的前兆信息;复杂地质构造区微震活动及动力显现的主控因素以构造应力为主导,同时受到回采扰动、多巷煤柱和采空区覆岩结构的耦合影响;工作面低速平稳推进配合超
针对长平煤矿四盘区43222巷在工作面推进过程中,巷道两帮煤体松动破坏导致煤体受力压缩,引起顶底板及两帮变形量增加,同时支护体系难以维护巷道稳定的问题,通过对巷道围岩注浆加固机理的分析,以及对43222巷受工作面回采扰动进行模拟研究,最后确定了注浆参数并给出了注浆方案。现场监测结果表明:注浆完毕后浆液充分进入节理裂隙之间,填实破碎区,且巷道变形得到控制,顶板下沉量稳定在80 mm,底鼓量稳定在63 mm,两帮移近量稳定在110 mm;围岩整体的稳定性得到提高,有效解决了松软破碎煤巷留设困难的问题,满足了下
煤体内发育的自然裂隙网络是气体运移的主要通道,裂隙网络的几何特征对煤层气流动特性的影响具有重要影响;采用Monte Carlo法生成随机裂隙网络图像,然后将二值化后的裂隙网络图像导入COMSOL中,通过图像函数功能将其转化为计算域;建立了煤层瓦斯流动的数值模型,分析了不同裂隙结构对煤层渗透率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煤层渗透率随着裂隙长度、密度以及开度的增加而增大,随裂隙倾角的减小而增大;相比于裂隙长度和密度,裂隙开度对渗透率的影响最为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