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小报和许洋的抱负

来源 :新民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x198411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好的企业文化不仅给企业的经营赋予了灵魂,也可以让企业的商业行为更加正面优雅。
  
  “其实,我以后不论离开SOHO多久,也还是把你当老板看的。”
  去年10月,许洋主编了9年119期的《SOHO小报》突然宣布画上句号,在最后一次和潘石屹交心时,他这样表达对老板的忠诚与感恩。当有朋友建议他转投另一家北方的大型商业地产公司时,许洋婉拒了:“我在SOHO呆的这十几年,两位老板(潘石屹和张欣)对我还是非常有知遇之恩的,我始终对他们心存感激。”
  对许洋同时辞去SOHO中国副总裁、《SOHO小报》主编和SOHO中国基金会秘书长,潘石屹表示理解,“许洋喜欢精神层面的追求,是一个对物质和利益没什么感觉的人。”
  2010年12月27日,许洋宣布和长期拍档李楠携“小报”一同转投中信出版集团,2011年3月初即将公开出版新的高端人文月刊《信小报》。在微博中,许洋这样描述重新出发的心情:“我说我离开SOHO以后想和李楠一起再办一本中国式的《纽约客》,何力说他离开《财经》以后想办一本中国式的《大西洋月刊》,许知远兴奋地说,黄金时代来了,大家都一脸的天真和热忱,好像回到了80年代。”
  外界对许洋的出走有种种猜测。许洋很简洁地说:“其实是我个人原因。”
  
  让商业行为更优雅
  
  许洋长期负责SOHO中国的市场推广,公司一年的推广费用约5000万元到8000万元,《SOHO小报》一年的全部费用不超过150万元。而房地产商在北京一般地段打一块户外广告牌,一个月租金就要四五十万元,“可能打两个月广告牌就够我一个小报一年的开销了”。很多大开发商做一个楼盘开盘活动就要花一两千万元,和这些公关推广相比,小报给企业带来的持久影响和深度确实是四两拨千斤。
  谢幕之际,据说曾给这份内刊取名的张欣在微博中答谢许洋、李楠以及读者时说:“9年来这份薄薄的小报一直承载着SOHO中国的文化追求。在今天的新媒体时代,纸媒杂志似乎不再适应我们的节奏,而怎么在更大更广更有影响力的新媒体中继续我们的文化追求就成了我们的新课题。”据称,SOHO中国2011年的推广预算中取消了活动、纸媒体推广和文章、书籍出版(只出画册),全面转入以微博为首的网络推广。
  其实,早在2009年5-6月新浪微博还在研发阶段时,许洋就提出要关注微博,“它比博客的威力还要大,而且影响的人群很广,是一种未来的推广手段”。而早在2005年,许洋还曾领命开通和捧红《SOHO小报》网的博客,“我其实并不排斥新媒体和网络,但是我也感觉到网络传播有局限性,它很表面化、泡沫化。网络上天天都在炒作事件,速成然后速朽,过去就过去了,不会成为人们生活的全部,只能代表一部分。作为一个杂志,它对人的内心的影响有着深度和持久性,跟网络带来的东西还是不一样的。”
  “我没有把做一个企业高管当成多大的追求和抱负,我对管理不感兴趣,甚至有些厌烦,对权力或者对金钱也没有一个一定要达到的目标,我希望在基本解决了财务安全以后还是有机会做点自己喜欢的事。而且,年龄也大了,再不做就没有时间做。”不管你是否全部相信,许洋这样解释《SOHO小报》变身为《信小报》的主要原因。
  许洋在SOHO中国时负责市场推广、租赁及客户服务,主编《SOHO小报》更多的是他和李楠工作之余的兴趣。只是,他用情太深,已然决心“假戏真做”,“小报”成为他寄托太多文化情怀的这本刊物的昵称。离开SOHO中国,可能让许洋暂时失去丰厚的年薪,但他收获了从一个企业跃升至社会层面的洞察:“我在SOHO的十几年正好是中国房地产很疯狂的周期,就像我们有时候回望(上世纪)60年代全球的政治化热潮时人的疯狂一样,这些年中国对物质的过分追求其实也不太正常,不应该是人的生活常态。”
  在北京孔庙对面的一家茶馆里,许洋预测:“如果再过几十年我们回来看,中国这段时间的很多现象还是挺荒诞的,经济学成了显学,经济学家成了大众明星。人的生活是很丰富的,怎么会最后对所有人的评价都变成拿钱来衡量?我也不是说有多高理想,只是在一个价值取向过于单一的社会,一定会存在一些反抗和叛逆,可能不会成为主流,当然我也不希望成为主流,只是觉得除了商业和物质之外,应该容纳一些人的其他需求的空间。
  其实,许洋今日的选择可能早就埋下了伏笔。早在2005年一则题为“企业如何文化”的博文中,他就曾写道:“好的企业文化应该是能够充分吸引社会文化资源为其服务,把企业理念和社会文化思潮巧妙融合,使企业触角极大延伸。同时,也通过非功利的金钱赞助推动文化传播。总之,好的企业文化不仅给企业的经营赋予了灵魂,也可以让企业的商业行为更加正面优雅。”
  
  “生意”只是一个夾页
  
  1996年之前,许洋还是北京科技大学(1988年改名前为北京钢铁学院)一位教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副教授和在读博士。那是中国“脑体倒挂”最明显的时期,许洋被迫“下海”,先去一家国有房地产公司做了1年,1999年正式加盟已成立4年的北京红石实业有限责任公司(即2002年3月正式成立的SOHO中国的前身)。在客服部服务1年后,许洋被调到推广部,任务之一是媒体公关,“潘总还是很注重推广的,商业社会你没有知名度就意味着什么都没有”。
  1990年代中后期的中国房地产商开发了大量期房,为了维护自身信誉并让客户源源不断地付款,房地产公司大多通过企业内刊向客户报告开发进度。SOHO中国就有这样一份《现代城客户通讯》,潘石屹当时一些比较系统的言论就是通过它来传播,它也经常“祝贺一下员工生日”。
  “这种内刊如果直白地介绍公司楼盘,过于广告语的写作很受读者排斥,我想应该引进外面的资源”,许洋开始“拐弯抹角地认识”沈宏非、张颐武和黄爱东西等当时“那么几个公众人物”,请他们为《现代城客户通讯》撰写专栏,“在当时那种软文式写作的情况下,刊登的文字稍微有一点大画面。比如说讲讲生活本质的意义,讲讲中国城市化建设的步伐,就显得很另类。”
  许洋开始逐渐策划《现代城客户通讯》的主题性封面故事,“当然主题还是跟我们公司有关”。比如,博鳌蓝色海岸的115栋别墅2002年3月交付使用并接待首届博鳌亚洲论坛的嘉宾时,杂志“就讲度假地产,度假是怎么跟精神有关系,和公司理念有呼应,又稍微拉开点距离”。
  2002年,《现代城客户通讯》正式更名为《SOHO小报》。2002年年底左右,“跟洪晃做时尚杂志”的资深媒体人李楠加盟《SOHO小报》,许洋与她开始大胆地摒弃与公司生意直接有关的内容,这部分内容甚至压缩成杂志里的一个夹页。
  “我们开始列专栏,封面故事离与公司有关的话题越来越远,只是远远的有一些呼应。”几经摸索和发展,《SOHO小报》“引进的外部资源开始越来越多”,“但是那时候作者还是专栏作家居多,比较小资一点,不是那么学者、知识分子型的”。
  一次,《读书》前主编沈昌文先生在北京万圣书园看到《SOHO小报》,他非常欣赏这份不简单的企业内刊,于是主动约见许洋和李楠,“沈昌文先生把很多资源对我们开放了,鼓励我们把这个东西做下去”。而万圣书园老板刘苏里在6年近70期里为《SOHO小报》先后主持了“非畅销”和“重温经典”、“发现思想”等3个栏目,这些栏目呈现的内容和分量为《SOHO小报》增色不少。
  一些知名学者开始陆续为《SOHO小报》撰稿,其作者队伍也逐渐扩展至当代艺术家。鉴于缺少专门的采编队伍且作者资源日益多元,2004年左右,许洋和李楠开始启动主持人制,第一批邀请了建筑评论家史建、艺术策展人冯博一和艺术家邱志杰等主持一系列专栏,“邱志杰生命力比较强,一直(主持)下来”。
其他文献
从加多宝和广药集团争夺“王老吉”,到苹果和深圳唯冠的iPad之争,2012年注定是中国商标界纠纷最热闹的一年。这可能和中国商标法最后一次修订过于仓促有关。“2001年的那次修订是为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WTO)做准备的,实施11年以来社会各界希望再次修订的呼声很高。”上海市商标协会商标代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柯晓军告诉《新民周刊》,中国商标法的“申请在先”原则难免让抢注者有法律空子可钻,而国家工商总局只
香港的apm通宵营业商场是潮牌、特色美食和通宵电影院的天下,专攻喜欢夜生活的年轻人;而在上海淮海中路商业圈,24小时营业的环贸中心(iapm)被打造成奢侈品牌的根据地。上海的不夜橱窗里,爱马仕钟表专卖店就是一家。  继2009年首次在北京设立店中店,爱马仕品牌旗下的爱马仕钟表公司在中国又添一家新店,2013年10月28日,位于上海环贸广场的爱马仕钟表店正式开幕。其余22家同类型店分别位于亚洲、美国
日本东部大地震,令百万日本人背井离乡。此时,我身在马来西亚,从电视画面看到一幕幕场景。3月,在东马的诗巫和西马的吉隆坡,我小住几天。“背井离乡”四个字,总是萦绕脑海:有梦才有希望,古人离乡为发迹,今人离乡为出路。  3月18日,我在马来西亚雪兰莪的巴生出席了写实纪录片《落番》首映礼。影片由金门公园管理处投资、唐振瑜导演,描述了金门人下南洋的路线与重要情节。“落”,闽南语中“下达”的意思,“番”则是
法国有本知名电影刊物叫《电影手册》,特吕弗、戈达尔、夏布洛尔在成为法国电影新浪潮的领军人物之前,都曾为它做过编辑、影评人。它每年在全球范围内评选的“十佳电影”,一直被视为标杆。  在中国,2008年诞生的《青年电影手册》,非但名称相似,第一期的主题也是法国电影新浪潮。主编程青松说:“《电影手册》是电影人的一个情结。”此后5年,他始终致力于为华语影坛做一本锋芒毕露、带有独立批评精神的电影刊物,“让读
8月25日下午,蓝桥名苑的开发商——杭州九安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贺永法在公司接受了《新民周刊》专访。此前,曾因说想把蓝桥名苑做成绝品,而被网民嘲讽为“贺绝品”、“贺平静”、“贺负责”的贺永法对这场引起全国关注的经适房“质量门”事件作了解释。    致歉    《新民周刊》:蓝桥名苑一期800多套经适房交房后出现大面积质量投诉。作为开发商,你有何反省?  贺永法:首先,我要向蓝桥名苑的业主致歉,
不管你是否去过澳门,澳门威尼斯人一定不可错过。  这座由美国赌业巨头金沙集团投资24亿美元兴建的巨型意大利式建筑,在赌场甚众的澳门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可容纳90架747波音珍宝客机,拥有3000间面积傲领全亚洲、宽敞达70平方米的贵宾豪华套房。  整座酒店的设计均以华丽奢侈为前提,以意大利威尼斯水乡风貌为建筑蓝本,并参考著名的拉斯维加斯威尼斯人度假村酒店设计,是一座超级大型的度假酒店。意大利云石
2012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项目上月公示,国家烟草专卖局推荐的“中式卷烟特征理论体系构建及应用”榜上有名。秦伯益、钟南山等30位院士联名致信中国科学报,质疑该项目旨在促进烟草消费,有违基本的社会正义。   去年12月中国烟草总公司郑州烟草研究院副院长谢剑平当选中国工程院新增院士,已经引起控烟人士和社会公众的强烈质疑。 “烟草院士”所在的中国烟草总公司,与“中式卷烟”项目的推荐单位国家烟草专卖局,属
伦敦奥运为法国带来创纪录的11枚金牌,法兰西举国上下兴高采烈。总统奥朗德亲赴伦敦打气,贺电一封接一封,当然更少不了在爱丽舍宫大摆庆功宴。法国夺金的镜头反复转播、重播,连我这个外国人都情不自禁地跟着法国人一遍又一遍地高歌《马赛曲》!在培养出多名奥运游泳金牌得主的尼斯市,一场盛大的庆功游行令人叹为观止。闭幕式翌日乘坐豪华专列凯旋巴黎的奥运豪杰们,一路上迎接他们的是香槟、乐队、舞蹈、尖叫。  谁说西方不
近年,国内文化访谈类图书出了不少,近来又添了一本名曰《见解》的书。看到《见解》的书名,令我不禁想起菲利普·罗斯的《行话》,那也是一本好看的访谈录。   谈话(或曰对谈、访谈)这种文体,古已有之,孔子和柏拉图这两位东西方大哲,不约而同地选择以谈话的形式传递他们的思想,或许不是没有道理的。谈话看似随意,却非惯常的闲聊,而是原生态地呈现谈话者的话语及思想,与一般的“论文”比,少了繁文缛节,更添一分自然
罗伯特·格迪基扬出生于法国马赛,父亲是亚美尼亚人,母亲是德国人;带着这样特殊的身份,来还原一个发生二战时期法国外来移民抵抗德国占领军的故事,似乎有一些尴尬。然而,也正是这种尴尬,使得《罪恶部队》的主题超越了一般二战电影所展现出来的既定性。  这群被德国人称作为“罪恶部队”的游击队由23名波兰犹太人、罗马尼亚人、意大利和西班牙的共产党员组成,带头大哥是亚美尼亚裔诗人马努尚。虽然在马努尚的英雄事迹中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