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的四个着眼点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nBenBenB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后反思作为一种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能力的途径,被很多教师敷衍化。这既有现实应付的原因,也有教师本身教学功底的因素。教师撰写反思可以从四个角度着手,从细处抓几个关键点来对自己的课堂行为进行正确的评判,从而切实有效地促进课堂教学。
  【关键词】 反思 教材解读 课堂教学
  教后反思作为教学常规检查的一项内容,是每个教师的日常工作之一。反思的本意是希望教师通过对自己课堂教学的课后思考,来批判地看待课堂、看待教学行为,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叶澜教授曾对反思给出高度认可:“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难以成为名师,但如果写三年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所以,反思是需要的,也是必要的。
  一、反思现状
  (一)应付检查
  部分教师对反思的定位有误,将各项教学常规都定位于应付上级、学校检查。这样的应付心态,使得他们网上摘抄,凑字数现象普遍。
  (二)言之无物
  教师自己本身缺少教学理论支撑,对教材的理解和课堂的行为无分析能力。在硬性要求下写下的反思放之四海而皆准,没有针对性。
  二、在反思中促进课堂教学
  不是所有的反思行为都能让教师成为名师,只有有意、有效的反思才是成为名师的捷径。什么样的反思是有效的?教师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反思?细细梳理之下,提炼出四个方面。
  (一)反思课堂生成
  在课堂中,学生的表现既有教师预设之内,又有课堂生成的。教师的预设充分,功力在对教材到位的解读把握和对学生学情、认知特点的充分了解。课堂中的生成在意料之外,这些意外可以反映出教师课前准备得不够充分。反思意外,也在反思备课时的不足。
  1.从生成中,反思对教材理解的不到位。
  备课首要备的是教材,教教材和用教材教是两个概念。如果备课过程中,对教材依葫芦画瓢,完全按照教材设计的思路走,会缺少对教材的深层思考。五年级上册“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材安排如下:
  从例题设计上看,要求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图1算式,再用发现的规律填写图2。表面上看很简单的一节课,笔者认为实际操作是没问题的。但恰恰认为的没问题,在第一次计算时就出现了问题。教材中1÷11=0.090909……直接呈现,个别急于操作的学生用自己的“学生计算器”也按下了“1÷11”,但是计算器屏幕上显示的得数是“0.090909091”,而不是教材呈现的“0.0909……”这不在笔者的预设之内,愣了几秒明白过来,“学生计算器”只能显示十位数字,所以小数的最后一位已经经过四舍五入的处理。灵机一动,将问题抛给学生:“这道题的得数是0.090909091,还是0.0909……是书上错了,还是计算器错了?”经过学生的讨论,发现教材和计算器都没错。并且引发学生讨论我们该如何正确地去“读”计算器上的得数:当除法计算得数是无限小数时,计算器显示的得数是保留几位小数之后的近似数,还原之前可能是无限循环,要根据小数部分是否重复出现的特征来判断。例题之后的练习中有一题“0.12345679×9=?”计算器显示为“1.11111111”,个别学生理解成“1.11……”分析讨论之后,得出结果是有限的八位小数,不是循环小数。因数共有八位小数,所以积也是八位小数。乘除法对比之后,学生再次深刻体会,我们要正确地“读”计算器。
  在这节课之前,笔者没有考虑过计算器显示的得数会有“问题”,跟学生的认知是一样的,计算器按出来的得数肯定是正确无误的。所以在这课时的备课过程中,计算器只是作为一种辅助计算的工具出现的。但是在学生的操作生成中,让笔者发现这节课隐藏的一个教学重点:如何去读计算器。反思这样的生成,提醒自己需要对教材的解读和把握更加到位。
  2.从生成中,反思对学生了解的不到位。
  有了教案,希望学生能按照我们的“剧本”走,学生跟着我们的思路走,就认为这课顺了。顺的背后可能是教师对整个课堂有很好的掌控能力,也可能是教师扶得过紧。但不随人愿的事在课堂中也时有发生,教师的“一厢情愿”常在课堂中被打破。五年级活动课“掷一掷”,教材安排如下:
  在计算出骰子之和分别为:2、3、4、5、6、7、8、9、10、11、12之后,跟学生一起讨论教师赢的可能性是,学生赢的可能性是。再问:这样的比赛规则你们满意吗?课前预设学生认可这样的规则,然后通过实际操作发现教师赢的可能性反而大些,由此激发学生去探求“掷一掷”背后的原因。实际教学中,竟有多数的学生不认可这样的规则,认为教师赢的可能性大。问:不需要操作就能判断?不是小于吗?讨论中,学生认为教师选的5、6、7、8、9在中间,不大也不小,学生选的其余数要么太大,要么太小。追问:中间的数比两边的数好在哪儿?答:中间的数得来的方法多一点。再追问:什么是方法多点,能举个例子吗?答:7可以是1 6=7,2 5=7,3 4=7,2只能是1 1=2。学生思考到这个程度,已经没有操作的必要了。就是要操作,也不是为了发现奥秘,而是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
  反思这样的生成,表现出的是教师对学生的生活经验缺乏了解。骰子作为学生游戏中常出现的工具,他们已有足够的扔骰子的基本活动经验。凭着这种经验足以让他们接近本课时教学的数学本质。“掷一掷”表面上是一个表示动作的词语,这个动作是手部的操作还是头脑的操作?学生如无操作经验,那么它就是一个动手的过程;学生有足够的动手经验,那么它就是一个动脑的过程。反思这节课动手操作设计的失败,却成功激发了学生动脑操作的过程。因祸得福,却也提醒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学情有足够的了解,课前调查在很多教学内容设计前都需要去实施。
  (二)反思学生错题
  课堂教学效果最好的检测方法就是看学生的题目完成情况,教学常规中需要进行学生作业典型性问题分析。在分析过程中,逐渐发现它跟课堂反思其实是一体的。学生的错题除了典型的易错题之外,还有一类是上课忽视之后,学生模糊不清的题。分析这些错题的来源,可以反思我们课堂教学中的不足。在小数除法单元练习中有这样一道题:0.385÷0.07,商5余( )。学生填写的答案有35、3.5或0.035。根据计算0.385-0.07×5,得出正确的结果是0.035,但是前两个答案的学生也不在少数。分析原因,他们是根据除法竖式判断而来的,如右图。   竖式中的余数表面上是35,其实已经经历了两次的转化:第一次转化将3.5个一转化成35个十分之一;第二次转化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100,商不变,余数跟着乘100。所以要将35个十分之一转化回3.5个一,再将3.5除以100等于0.035。小数除法整个单元的教学中都没有涉及余数的处理,例题的呈现基本是除尽、循环小数、近似数三种情况。那什么时候教学余数问题呢?时机应该在“用除法解决问题”这一课中。例题如下:
  按教材的要求,计算2.5÷0.4=6.25(个),6 1=7(个)。实际教学中可以讨论,需要计算出所有的小数部分吗?总结只要计算出整数部分就可以判断了,计算出6,还有多余,所以瓶子需要增加一个。这时可以追问,商是6那余数是多少?是1吗?为什么1÷10=0.1?在讨论中理解余数的含义。
  通过错题的分析,我们可以反思新课教学中的不足。一节课上“完”了,不代表上“好”了,有时新课教学只能解决当下的问题,上得不到位就会“留下后患”,余数教学的不足就是后患。所以错题的收集和分析是反思我们课堂教学的一个很好的手段。
  (三)反思设计意图
  在一节课的设计过程中,有领悟专家的想法,有参考名师的设计,当然也有教师本身对教材的理解。当感觉自己能读懂教材的含义,与教材无障碍通话时,你的点滴感悟都是提升的表现。把解读到的信息记录下来,可以当作对教材的反思。“可能性”是新旧教材内容改编较多的一节课,从扔硬币的随机体验到抽游戏节目。改编的意图是什么?三个同学三次抽节目,各有不同意图。第一个同学抽,可能是唱歌、可能是跳舞、可能是朗诵,为什么用“可能”描述?为什么有三种可能?使学生体验到“可能”一词通常用来描述不确定事件,三种选择就有三种可能。当第一个同学抽走唱歌后,第二个同学抽,可能是跳舞、可能是朗诵,不可能是唱歌。为什么只有两种可能?为什么不可能是唱歌?使学生体验到两种选择就只有两种可能;不可能描述确定性的、不发生的事件。第二个同学抽走跳舞后,第三个同学抽,不可能是唱歌、不可能是跳舞,一定是朗诵。为什么一定是朗诵?怎么从可能变成一定?使学生体验到只有一种选择时,就变成一定。三个人经历三次语言的描述,使学生体验到描述用语的变化是源于选择事件的个数的变化。当选择事件唯一时,事情一定;选择事件不唯一,二项或二项以上时,事情的发生是可能的。
  这节课,所有的学生都能用正确的语言描述事情的发生状况,怎么体现数学味是笔者在设计这节课问题时一直思考的内容。想清楚之后的反思记录,可以看出对教材的理解。
  (四)反思学生闪光点
  问题需要记录,以问思教,课堂中学生不时冒出的闪光点也可以记录。记录他们对问题的思考、质疑、追问,对题目的独到理解、个人想法。反思这些记录,可以让我们对学情的把握更加到位,从而更好地设计教学。
  当反思成为一种习惯之后,你会有更到位的解读教材的能力,更敏锐的抓课堂行为的能力,更好的操控课堂的能力。
  (浙江省永嘉县瓯北第三小学 325100)
其他文献
【摘 要】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经常会遭遇“理想与现实”的尴尬窘况:学生在学习一个新的知识后,往往学起来感觉很容易,但真正在解决问题时又显得很困难,形成了极大的效果反差。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真正顺应学生的思维,关注学生的学习路径。通过以学生用“平均数”解决问题的路径为研究点,充分展示学生的思考路径,以此为“砖”,引发思考,提出课堂教学要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和路径,发出了“顺应学生思维”架构课堂的声音
目的:从产后抑郁及其高风险因素出发研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患者,以便使产后抑郁更好的被认识和治疗。方法:对180例因患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并于2013年6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住院
要做好书面测验评价,首先要做好试卷命题工作。那么,如何用恰当的方式评价学生的"四基"达成情况?如何评价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如何编制出一份高质量的测试卷呢?本文将从"关注四基,
随着课改的深入,“先学后导”“课前小研究”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接纳。学生课前“先学”后,对新课的结论已经有所知,甚至会“应用”结论解决简单问题。正因如此,现在的课堂,是动态的课堂,是各种声音回响的课堂。  面对学生的“众多声音”,教师既要听出“杂音”,分辨出对与错;也要能够听出课堂“奇音”,觉察出儿童见解的独特与新颖。不难想象,这样的课堂对于教师的介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总
【正】 1月2日《了望东方周刊》采访中心石源华,谈美朝的最新冲突与第五轮六方会谈第二阶段会议。 1月7日韩国庆(日文)大学外事处处长宋斗锡教授一行访问中心。 1月10日上海
【正】 韩国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从威权政体转型到"民主社会"的行列,在初步建立民主体制的过程中,韩国较少出现暴力情形,民主化过程中常有戏剧性的变化,因此被有的学者称为"民
【正】 自老布什政府起,核问题开始困扰美朝关系的进程。国际原子能机构和美、韩在核问题上与朝鲜的争端波澜起伏,至克林顿总统入主白宫时,有关各方虽然仍在就朝鲜核问题进行
【正】 中韩是唇齿相依的邻国,自古以来就保持着密切的关系。近代以后,中国与韩国的关系发生了一系列变化,甚至在甲午战争之后的几年里,中韩两国的官方关系处于断绝状态。虽
不管是技术使我们得以深入窥探到人体内部,还是药物延长了慢性病人的寿命,不难看到,医疗卫生的进步已经触及地球上几乎每个人的生活。下面所说的医疗卫生领域的十大进步,已经并将
朝鲜战争爆发后,中国国内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运动以尽可能地动员全国人民支援战争。这种以群众运动的形式进行的战争动员,具有鲜明的中国革命特色。从性质上讲,它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