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出租车资源供求匹配模型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shi520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围绕“互联网+”时代出租车的资源配置问题进行了讨论,利用 聚类算法,建立起讫点 模型,结合空车出行模型,求解不同时空出租车资源的“供求匹配”程度。
  关键词: 聚类算法; 模型;空车出行模型
  1 问题的提出与分析
  2015年全国大学生数模竞赛B题,是关于“互联网+”时代出租车资源配置问题。题中要求搜集相关数据,根据实际建立数学模型,并利用合理的指标,分析不同时空出租车资源的“供求匹配”程度。
  对于该问题,要求建立指标以分析不同时空出租车的“供求匹配”程度。首先,打车软件对出租车资源配置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1.1当出租车资源供大于求时,能引导出租车司机快速发现乘客
  1.2当出租车资源供不应求时,能引导乘客前往空车更多的区域
  本文基于深圳市出租车的GPS数据,通过聚类分析处理数据中的起讫点,定出聚类中心,以此划分交通小区,建立起讫点的OD模型。以每个小区对空载车的吸引或产生量作为标准,建立空驶出租车选择模型,求出OD矩阵,判断每个交通小区不同时空的“供求匹配”程度。
  2 模型假设
  2.2假设数据真实可靠
  2.2假设研究范围内所有出租车与乘客均通过打车软件出现
  2.3忽略出租车GPS信号接收机发出一次新的运营状态信号到卫星接收时间足够小,即信号接受是连续的
  3 模型的建立与求解
  3.1交通小区的特点
  一个完整的城市交通系统非常庞大而复杂,如果直接对其进行研究,会使得数学建模的难度提高,也使得分析问题没有重点,进而使结论不够准确。将整个出租车交通系统按各自特征划分为不同的交通小区,对每个小区进行研究,将整体问题局部化,使得解决问题的难度大大降低。
  3.2起讫点OD模型的建立
  对已有数据进行优化处理,即可得到起讫点数据组成的数据集。现在对此数据集进行聚类运算,将起点和讫点划分为若干个区域,每个点向区域中心集中,区域与区域自然分隔。
  本文采用聚类算法,具体流程如下:
  ① 从 n个数据对象任意选择 k 个对象作为初始聚类中心;
  ② 循环(3)到(4)直到每个聚类不再发生变化为止
  ③根据每个聚类对象的均值(中心对象),计算每个对象与这些中心对象的距离;并根据最小距离重新对相应对象进行划分;
  ④重新计算每个(有变化)聚类的均值(中心对象)
  将处理后的数据(包括出租车起讫点和小区中心)通过进行可视化,所做的出租车空间分布图如下图所示:
  
  图1 出租车出行情况及聚类中心分布图
  由上图可以得出聚类中心的集散分布,根据聚类中心点的位置,在尽量符合原行政区划的基础上,进行交通小区划分。根据深圳市的行政区域划分,我们将其划分为23个交通小区。
  3.3空驶出租车出行选择模型
  在本文研究的数据中,出租车的出行状态可分为两种:重载和空载。重载是按乘客要求从出发地到目的地的行驶状态;空载是出租车到达目的地后,寻找下一次重载的行驶状态。可以将所研究城市的路网定义为。其中:为前文所分得的交通小区,;为小区间的有向路段集;和分别为出租车载客的起点集和讫点集,;和分别为起点集和讫点集的作用点,即为前文所求聚类中心,。
  空驶出租车出行的定义为:在交通小区完成上一次重载后,以空载状态离开,到达下次重载交通小区,。本文认为,用传统打车方式不能在同一交通小区中进行过程。
  对于任一交通小区而言,对出租车的吸引总量可以分为两类:重载量和空载量;对于出租车的产生量也一样分为重载量和空载量。令为从交通小区到交通小区的载客出租车出行总和。对于任一交通小区,有:
  其中为交通小区的空载车产生量;为交通小区的空载车吸引量。上式左端为交通小区重载和空载车的产生量,右端为交通小区重载和空载车的吸引量。
  因此,对于任一交通小区而言,当重载车吸引量大于重载车产生量时,此小区就会出现空载车,即该交通小区“供过于求”;反之,此小区会吸引空载车,即该小区“供不应求”。具体表现如下表:
  3.4空载车出行矩阵计算
  以出租车为出行方式的出行矩阵如下图:
  由上图可直观的看出研究范围内不同时空出租车出行的分布状况,可以看出6-8时、10-12时、15-16时、18-19时、23-24时均为用车高峰。结合已分出的集合,可以确定该研究地区在这些时间段内空间的“供求匹配”程度加剧。
  4结语
  打车软件平台以O2O的形式,将打车方式由传统的“人找车,车找人”转变为“人等车,车等人”的模式。其通过各种经济补贴方案,有效的吸引了乘客与出租车司机的使用,从一定程度上优化了出租车的资源配置模式。本文针对出租车资源配置问题,具体的分析了各交通小区的空载车吸引量和产生量,准确地解决供求匹配程度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实用前景。
  参考文献:
  [1]曹祎、罗霞. 打车软件背景下空驶出租车出行分布预测模型[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15,01:51-54+59.
  [2]罗端、史峰. 考虑需求分布影响的城市出租车运营平衡模型[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09,01:87-91.
  [3]杨波、刘海洲. 基于聚类分析的交通小区划分方法的改进[J].交通与运输(学术版),2007,01:5-7.
  [4]赵磊、葛欢、周志浩. 基于GPS定位信息的出租车OD矩阵推算[J].交通标准化,2011,16:148-151.
  [5]李艳红、袁振洲、谢海红、曹守华、吴先宇. 基于出租车OD数据的出租车出行特征分析[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07,05:85-89.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初步探究《诗经》中动物意象与比兴表现手法的联系及其意义,并挖掘这些兴象在特定的抒情环境中所表达的象征性意义,为解读《诗经》提供借鉴。  关键词:诗经;动物;比兴  《诗经》是我国古代文学发展史上一部现实主义经典奠基之作,以质朴的文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幅关于古代先民生活状态、风俗民情、宗族信仰、社会演变等方方面面的生动画卷,在抒情的同时常常离不开具体物象的起兴或作比,以致形成重要的比兴现象
摘 要:赣南采茶戏音乐在实践运用和发展创新过程中,根据角色造型、艺术特色,坚持程序性规律,该程序性规律跟随事物的变化特征,不断进行实践操作、运用创新和协调发展。在继承、发展与创新过程中,形成新的程序性规律。本文在研究赣南采茶戏的基础上,对其音乐的艺术特色和发展创新进行了系统综述。  关键词:赣南采茶戏音乐;艺术特色;发展创新  我国民间戏曲种类高达三百多种,赣南采茶戏作为民间戏曲的重要构成部分,其
摘 要:诞生于清朝末年的抚州采茶戏是江西地方戏剧的一支主力军,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在省内外扬名,是临川地区地方戏曲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阐述抚州采茶戏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对抚州采茶戏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促进抚州采茶戏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抚州;采茶戏;发展现状  诞生于清朝末年的抚州采茶戏在三百年发展历史中经历了一个由简到繁、由自发到自觉的演变过程,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抚州采茶戏作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广场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广场舞”就是一种新兴的广场舞蹈艺术形式,它不仅给予了传统广场舞新的内容,而且成为城市生活的亮点和风景线。  关键词:广场舞;群众文化;发展  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文化建设的投入力度,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随之提高。作为人民群众文化中最具影响力的广场舞,无论是在丰富人们群众文化活动的同时还是在推进文化建设方面都起
摘 要:群众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群众精神文化发展和知识普及、团结凝聚也有重要的意义。在中央“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和“建设健康丰富的群众文化”的号召下,我国群众文化的建设进入了一个新局面,群众文化在国家政策扶持和各阶层群众的热情参与下,进入了一个新形势。  关键词:新形势;群众文化  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方面,群众文化成为其精神文明建设具有关键作用的一环
摘 要:社区网格化管理在空间地域上对社区划分和整合,是社区管理上的创新。了解分析社区网格化管理模式的基本概念、取得成效及出现的问题,可以更好的研究出解决方案和发展途径,有益社区工作的开展。  关键词:网格化管理;社区;实践;探索  社区网格化管理模式是一种按照一定的标准将社区管理辖区划分成单元网格,在统一的城市管理和数字化平台上,通过加强对单元网格的部件和事件巡查,实现监督和处置互相分离的管理形式
摘 要:关于“多余人”这个概念早在普希金的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第八章的一种译稿中就出现了,写到奥涅金时有这样的两句:有人远在他们之外,像多余的东西茕茕孑立。后来俄国评论家赫尔岑给“多余人”下定义说“他们充满高贵的愿望,但羽翼折断,眼睛看到哪里就奔到哪里:他们想隐遁起来,避开生活,这是多余的,没有益处的人。” 文学反映青年的生活已形成诸多传统的主题,“多余人”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群体。同创世英雄
摘 要:不论是哪一个时代的、哪一个国家、民族的歌剧,宣叙性段落是其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在分段式歌剧中,主要以宣叙调与咏叹调为主,而在连续式类型的歌剧中全部或大部分都是宣叙性段落。在20世纪,在相当大一部分新音乐的歌剧中,不管是接近分段式歌剧还是连续式歌剧,甚至是某些个性突出自成一体的歌剧,一般来说,宣叙性段落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宣叙性段落不仅是歌剧音乐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而且在歌剧
随着城镇化的不断发展,伴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武陵山区的苗族妇女思想观念也正在经历着一场巨大的变化,本研究基于对苗族村寨—瓦窑村的田野调查,针对农村妇女教育思想的
每一年的毕业季,总会有许多毕业学长学姐遗留下来带不走或者不想带走的物品,这些物品在很大程度上依旧可以使用.而与此同时每一年的开学季,同样有许多新生对于生活物品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