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新课标下小学语文课堂中要得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平等对话”, 教师应该通过做一个忠实的听众、做一个友好的伙伴、做一个出色的主持等方式主动把自己的地位“降”下来,把学生的地位“升”上去。在教学中要提倡互相交流、共同体验。另外,在新课标下,教师既要学好教材,又要超越教材,从而实现教师与教材的“平等对话”,并引导学生实现自我超越。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教师角色;转变
新课标下,教育教学要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教学理念,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成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因此上,教师必须要从传统教学理念的桎梏中挣脱出来,做脱胎换骨的角色转变,即改变教师“高高在上”的“一言堂”的“家长式”作风,主动降低身段,走进学生,融入学生,和学生“平等对话”,与学生结成有助于教育教学活动取得高效的对子,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努力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能动性,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素质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那么,如何在新课标下小学语文课堂中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平等对话”呢?以下是笔者对这一问题的一些粗浅看法。
一、教师与学生的“平等对话”:和谐相处
对话教育认为,师生的关系应该是互为主体的平等关系。有一位专家作了这样的形象比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往,就像抛球与接球的过程一样。第一,抛球者和接球者都是主体;第二,抛球者与接球者之间是平等的、合作的;第三,抛球接球双方都认真对待对方;第四,抛球和接球是可以连续的。可见,没有平等的师生关系,就不可能达到真正和谐。教师没有对话意识,与学生就难以和谐相处。为此,教师应该主动把自己的地位“降”下来,把学生的地位“升”上去。努力做到以下三点:
1.做一个忠实的听众
我们认为要实现对话教学,教师要学会倾听。老师要做孩子们忠实的听众,认真地倾听他们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营造一个自由、轻松的学习环境,让孩子们如痴如醉地探究、体验、交流,或发表自己的见解,或补充同学的发言,或互相启发,或自由组合朗读……教师要以欣赏的眼光看、听,适当地作些点拨。
2.做一个友好的伙伴
教师要敞开心扉与学生进行对话,要与学生友好相处,这样孩子们才能全身心地投入交往中。师生之间在感情、兴趣、个性、思维、人格等多方面进行交流和互动,教师和孩子们成了合作的伙伴。这样,教师关注的不再是学生学习的结果,而是每个学生学习和发展过程中的即时状态。
3.做一个出色的主持
在对话教学中,教师要做“节目主持人”,说具体一点,要做“谈话”节目的“主持人”,以自己的智慧启迪学生的思维,更多地让学生走向前台,展现他们的思想。在多向交流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二、学生与学生“平等对话”:交流互动
“平等对话”离不开学生与学生的交流互动。这是因为学生之间年龄、心理、水平相近,交往中最放松;而且,在交往中碰撞,在争论中启发,最能激发创新。为此,在学生“平等对话”中提倡以下交流互动方式:
1.互相讨论
要让孩子有独立的人格,就要从小培养孩子的对话意识和对话能力。肖伯纳说过:“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互相交换,各自得到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互相交换,各自都得到两种思想。”学生之间的合作就是互相学习,共同讨论。如上《落花生》一课时,以“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辩论:“现代社会,你想做苹果那样的人,还是做花生那样的人?”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分成花生组、苹果组,实话实说,旁征博引,智慧的火花不断闪现,潜能得到充分发展。“华罗庚、童第周不表现自己,哪里有人发现他们?总统不表现自己,能当上总统吗?”“我们各有各的长处,花生内在美,苹果外在美,合在一起不是两全齐美吗?”这是多么精彩的一段对话。
2.共同体验
语文教学,应当是一次次生命的对话,是孩子们内心情感的真切流露,是他们个人见解和智慧的展现。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如《第一场雪》采用虚拟“雪后小记者采访”生活情境的教学,以小记者采访为经,以广大学生扮演各类人物角色为纬,双线互动,完成了本课教学任务。主要步骤:
(1)创设情境,激情导入。三名小记者从教室外走进。一位记者:“老师您好,我是来自南方的一名小记者,听说你们这昨天刚下过一场雪,专程赶来采访,行吗?
(2)记者采访,品味意境。采访主题一:这场雪来得快吗?采访主题二:这场雪下得大吗?采访主题三:亲眼看到这么大、这么美、这么好的雪,你心中还联想到什么?……
学生通过模仿各种角色对这几个问题的回答,完成了对课文情境的体验。
三、师生与教材“平等对话”:自我超越
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只是对教材、教参上的知识进行系统地讲授,而忽略了对师生“自我效能感”以及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成败归因的分析。为此,教师既要学好教材,又要超越教材,从而实现教师与教材的平等对话,并引导学生实现自我超越。
1.让学生融入教材情境
为了不断地让学生对教材有新鲜感,教师应树立由“教师带着教材走向学生”向“教师导着学生走进教材”的观念转变,运用多种方法,巧妙地激发学生对教材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形成浓郁的学习气氛。发挥学生自己学习语文的巨大潜能,提高阅读的效果和效率。
2.让学生发现教材的疑点
“惟书、惟上、惟权威”是传统教学对人思想和精神的禁锢。创新教学、现代课程理念提倡的是“不惟书、不惟上、不惟权、只惟实”。因此,在探究教材中,教师要让学生敢于怀疑、敢于质问、敢于批判。
3.让学生探究教材的特点
现代教育理论研究结果表明,课堂应该是孩子们自我学习和能动探究的教育场所,所以,应该让他们自由自在地探究他们认为有趣的知识。自主探究,重在信任每个学生的主体阅读能力,尊重学生阅读个性化行为,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如《鸟的天堂》一课中,学生在自我探究大榕树的美丽时,有一个学生观察文中插图后说:“远看大榕树,它就像一只大熊在河边喝水,太美了。”大家仔细一看,插图上的大榕树果真像一只大熊,学生那独特的想象和理解真令人折服。
对话教学使课堂充满生机,使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关系更为真诚。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教师角色;转变
新课标下,教育教学要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教学理念,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成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因此上,教师必须要从传统教学理念的桎梏中挣脱出来,做脱胎换骨的角色转变,即改变教师“高高在上”的“一言堂”的“家长式”作风,主动降低身段,走进学生,融入学生,和学生“平等对话”,与学生结成有助于教育教学活动取得高效的对子,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努力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能动性,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素质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那么,如何在新课标下小学语文课堂中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平等对话”呢?以下是笔者对这一问题的一些粗浅看法。
一、教师与学生的“平等对话”:和谐相处
对话教育认为,师生的关系应该是互为主体的平等关系。有一位专家作了这样的形象比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往,就像抛球与接球的过程一样。第一,抛球者和接球者都是主体;第二,抛球者与接球者之间是平等的、合作的;第三,抛球接球双方都认真对待对方;第四,抛球和接球是可以连续的。可见,没有平等的师生关系,就不可能达到真正和谐。教师没有对话意识,与学生就难以和谐相处。为此,教师应该主动把自己的地位“降”下来,把学生的地位“升”上去。努力做到以下三点:
1.做一个忠实的听众
我们认为要实现对话教学,教师要学会倾听。老师要做孩子们忠实的听众,认真地倾听他们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营造一个自由、轻松的学习环境,让孩子们如痴如醉地探究、体验、交流,或发表自己的见解,或补充同学的发言,或互相启发,或自由组合朗读……教师要以欣赏的眼光看、听,适当地作些点拨。
2.做一个友好的伙伴
教师要敞开心扉与学生进行对话,要与学生友好相处,这样孩子们才能全身心地投入交往中。师生之间在感情、兴趣、个性、思维、人格等多方面进行交流和互动,教师和孩子们成了合作的伙伴。这样,教师关注的不再是学生学习的结果,而是每个学生学习和发展过程中的即时状态。
3.做一个出色的主持
在对话教学中,教师要做“节目主持人”,说具体一点,要做“谈话”节目的“主持人”,以自己的智慧启迪学生的思维,更多地让学生走向前台,展现他们的思想。在多向交流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二、学生与学生“平等对话”:交流互动
“平等对话”离不开学生与学生的交流互动。这是因为学生之间年龄、心理、水平相近,交往中最放松;而且,在交往中碰撞,在争论中启发,最能激发创新。为此,在学生“平等对话”中提倡以下交流互动方式:
1.互相讨论
要让孩子有独立的人格,就要从小培养孩子的对话意识和对话能力。肖伯纳说过:“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互相交换,各自得到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互相交换,各自都得到两种思想。”学生之间的合作就是互相学习,共同讨论。如上《落花生》一课时,以“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辩论:“现代社会,你想做苹果那样的人,还是做花生那样的人?”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分成花生组、苹果组,实话实说,旁征博引,智慧的火花不断闪现,潜能得到充分发展。“华罗庚、童第周不表现自己,哪里有人发现他们?总统不表现自己,能当上总统吗?”“我们各有各的长处,花生内在美,苹果外在美,合在一起不是两全齐美吗?”这是多么精彩的一段对话。
2.共同体验
语文教学,应当是一次次生命的对话,是孩子们内心情感的真切流露,是他们个人见解和智慧的展现。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如《第一场雪》采用虚拟“雪后小记者采访”生活情境的教学,以小记者采访为经,以广大学生扮演各类人物角色为纬,双线互动,完成了本课教学任务。主要步骤:
(1)创设情境,激情导入。三名小记者从教室外走进。一位记者:“老师您好,我是来自南方的一名小记者,听说你们这昨天刚下过一场雪,专程赶来采访,行吗?
(2)记者采访,品味意境。采访主题一:这场雪来得快吗?采访主题二:这场雪下得大吗?采访主题三:亲眼看到这么大、这么美、这么好的雪,你心中还联想到什么?……
学生通过模仿各种角色对这几个问题的回答,完成了对课文情境的体验。
三、师生与教材“平等对话”:自我超越
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只是对教材、教参上的知识进行系统地讲授,而忽略了对师生“自我效能感”以及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成败归因的分析。为此,教师既要学好教材,又要超越教材,从而实现教师与教材的平等对话,并引导学生实现自我超越。
1.让学生融入教材情境
为了不断地让学生对教材有新鲜感,教师应树立由“教师带着教材走向学生”向“教师导着学生走进教材”的观念转变,运用多种方法,巧妙地激发学生对教材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形成浓郁的学习气氛。发挥学生自己学习语文的巨大潜能,提高阅读的效果和效率。
2.让学生发现教材的疑点
“惟书、惟上、惟权威”是传统教学对人思想和精神的禁锢。创新教学、现代课程理念提倡的是“不惟书、不惟上、不惟权、只惟实”。因此,在探究教材中,教师要让学生敢于怀疑、敢于质问、敢于批判。
3.让学生探究教材的特点
现代教育理论研究结果表明,课堂应该是孩子们自我学习和能动探究的教育场所,所以,应该让他们自由自在地探究他们认为有趣的知识。自主探究,重在信任每个学生的主体阅读能力,尊重学生阅读个性化行为,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如《鸟的天堂》一课中,学生在自我探究大榕树的美丽时,有一个学生观察文中插图后说:“远看大榕树,它就像一只大熊在河边喝水,太美了。”大家仔细一看,插图上的大榕树果真像一只大熊,学生那独特的想象和理解真令人折服。
对话教学使课堂充满生机,使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关系更为真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