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书香”浸润农村孩子的人生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wliang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农村的学校仍比城市学校多的多,探索培养农村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有效方法,并形成有效的指导模式。唤起学生高昂的阅读兴趣,开拓广泛的学习空间,设计鲜活的练习形式,探索培养农村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有效策略,构建开放的阅读教学新体系,这些任务是非常艰巨的。因为在我们农村小学,还存在许多问题。
  一是学校和老师没有足够的重视。现今的农村的学校和老师们要更新教育理念,一本教科书教几十年的年代已经过去了,“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是固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也”。书本是无言的老师,面对知识更新周期日益缩短的时代,教师必须彻底改变过去那种把教师知识的储藏和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比为“一桶水”与“一杯水”的陈旧观念,而要努力使自己的大脑知识储量成为一条生生不息的河流,筛滤旧有,活化新知。
  二是学生没有阅读兴趣,没有主动阅读的意识。学生由于家庭环境的影响,家庭条件的限制,接触的课外书目很少很少,从小读书不多,他们没有培养出一些对书的兴趣,对书的渴望。有闲暇的时间,绝大多数学生就是无所事事,满街疯玩。很少有学生会主动阅读课外书。另外,很多学生即使捧起书本,潜心阅读的如凤毛麟角。加上种种教育评价导致了学生功利性阅读,使得学生丧失阅读兴趣。
  三是学生读书能力较低。农村的孩子,他们一般读书速度较慢,因为他们读书太少,课文还可以读下来但大的文章很难把握意思,读不到一半就放弃了。另一方面,也缺少一些阅读方法的指导。读书感觉吃力,体会不到其中的乐趣,就更不想读了。
  四是没有好的阅读环境。环境的熏陶感染非常重要,什么样的环境造就什么样的人。在农村,孩子的父母文化水平可能不高,爱读书的寥寥无几,或者他们忙着农活,无法陪孩子学习,陪孩子读书。学校如果没有好的读书环境,情况就更加不乐观了。
  要想改变这种现状,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为这些农村孩子想想办法,我们要构建一个开放的阅读教学新体系。
  开创学生阅读的空间,让农村的孩子有书可读,有读书的地方可去。这是很现实的问题,是首要解决的问题。学校要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要建立图书馆、阅览室。保证平均每位学生十本书。要有适合低、中、高各个年龄段的孩子阅读的书目。学生可以自主借阅或班级集体借阅,慢慢的,校园会形成随处有书香,随处有书声,书香校园的氛围慢慢变浓。
  1、选编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目
  理想的小学生课外阅读课程应包括以下内容:
  ①诵读类。包括古诗词、中国现代优秀诗歌、外国优秀诗歌的诵读。②童话类。课程标准提出了应该引导学生阅读整本书的要求,并且有具体要求几年级读几本,这一点我们很多学校和老师还认识不够,特别是农村小学,实施打了折扣。③名著类。名著是人类文化的精华,让学生阅读名著,和大师对话是一个最好的学习语言、进行精神提升的途径。4。报刊类。学生毕竟生活在现代生活社会中他们不仅应该接受传统的文化熏陶,也应该感受身边的生活。老师应该把引导学生阅读报刊、网络作为自己的教学任务之一。可以推荐《七彩语文》、《家教周报》及其它相关儿童报纸等。
  2、开设针对性强课外阅读指导课
  可以一周一到两节这样的课,专门对学生进行具体、切实的阅读指导。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指导阅读方法。①可根据不同的年级采取不同的形式,诵读、片段赏析、比较、评价、表演、辩论、竞答等方法进行指导。②要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尽量不否定,多多鼓励。③向学生传授基本的读书方法,如精读、略读、浏览等。教会学生写读书笔记,如摘录、介绍、读后感等。(低年级学生课外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中年级学生课外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的研究主要侧重于阅读方法的指导,高年级学生课外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的研究主要侧重于读写结合的训练。)
  ①教师书介会。每学期开展一、二次教师书介会,要求每位教师每期读3到5本书,并在世界会上向大家介绍自己最喜欢的一本书,首先在老师中间形成爱读书的氛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学生。
  ②摘记本。每生准备一个厚硬皮本,专门摘记从课外书报中读到的重要内容,如好词佳句、名人名言、格言、谚语、歇后语、古诗词知识、写作知识、四字成语等等。学生可以精心制作每一页版面,可以加一些小花边,增加趣味性,做到图文并茂。
  ③举办“读书节”系列活动。学校每学期可以组织“读书节”主题读书活动。低年级侧重诗歌朗诵,中年级侧重童话寓言,高年级为古典名著和中外名著系列。而背诵积累中华古诗词活动则始终贯穿整个小学语文学习阶段。可以通过每周一诗的背诵,可以通过赛诗会的形式。
  建立“图书角”。班级可以发动学生把废纸和喝过的塑料瓶赞起来卖掉,变成班费,用班费购置一些图书,也可以发动学生捐书,每个班建立“图书角”。
  举办“图书漂流”活动。学生把自己读完的图书写上名字,做上特定的标签,拿到学校来,班级编上序号,这成为一个小小的书库。喜欢这本书的同学可以随意取来看,读完后,再将其放回原处,再将其漂出去,让下一位爱这本书的同学看,继续一段书香漂流。一学期结束还归还学生的图书。
  提倡亲子阅读。充分挖掘家长资源,通过家访、召开家长座谈会等方式,让家长认同进而支持学生课外阅读。平时能关心孩子的课外阅读情况,条件允许的给予一定的指导。倡议父母与孩子“同读一本书”活动。增加学生读书的兴趣,融洽了亲子关系。
  学校的宣传展示。学校黑板报每学期至少出一期以课外阅读为主题的专刊;平时也要展示优秀读书笔记,优秀习作等。“红领巾广播站”可以安排不定时广播让学生朗诵自己的读书笔记或心得。
  【作者单位:平顶山市湛河区高阳路小学 河南】
其他文献
古人云:行成于思、思成于惑。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不疑则不进。这说明了学生提问质疑能力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在新课程改革中,始终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为主线,而自主学习和创新本来就是对未知的探索和求解,这应始于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指学生在认识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驱驶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新课程改革之后,小学数学的计算内容与要求有了较大的调整,删去了大量繁琐的计算内容,同时适当降低了计算要求。这在一度程度上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但是由于把握不到位,我们明显感觉学生的总体计算能力有所下降,给学生的数学学习造成了障碍。本文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谈谈学生计算下降的成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自己的个人见解。  1、习惯不良,粗心导致出错  现象:小学生很容易把26写成29,把168写成108,以
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我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发现虽然幼儿熟悉各种表情也会加以模仿和表现,但是要让幼儿将自己的感性认识和体验直接在蟹壳上用泥塑加以表现却并不简单。因为这次活动要求每位幼儿根据蟹壳(娃娃脸)的大小来捏制出比较精致的表情,只要捏制的某一五官大小不合适,就会影响整个作品的效果。如果为了取得即时效果而采用强化训练的方法,那么幼儿学习的过程就会变得枯燥乏味,以至失去创作表情的热情,也无法体现美术教育
俗话说得好,“家有长子,国有大臣。”今天我觉得要添加一句的是“校有班主任。”别小瞧班主任,挺着一主任的头衔,在学校的领导阶层中,有名无实,但在实际工作中,却也具有运筹帷幄的能力。一个学校,如果班主任做不到位,领导纵有三头六臂,也无法让学校工作运转自如。  小学阶段是孩子的起步阶段,许多学生刚从学前班升上一年级,常规基本不懂,我们这些低年级的班主任,对于这批娃娃军,既要充当慈母的角色,也得扮演严师。
著名文学家老舍先生说“文章不厌百回改”,是啊,“佳作常从改中来”。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自改作文能力的训练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对中年级提出:“能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句子”;对高年级提出:“能初步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还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可见,放手让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培养学生的自改作文的能力,是当前作文教学中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在平时的语文教学和习作训练中,笔者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课堂教学效果的优劣主要取决于这节课的教学过程是否是有效的。笔者以为要做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构建,必须要认真反思自己以往的教学行为,找到自己的低效、无效教学,才能从“低效、无效”到“有效”教学的转变,实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构建。  解剖“低效、无效”教学  1、过于重视创设情境,忽视数学学科特点。  在一节一位数加减一位数的教学开始,教师创设了这样的情境
科学探究应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而合作学习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同时,合作学习对于科学探究的作用与意义也是深远的。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结合实际课堂教学来看,多数合作学习只是“徒有其表”、“有名无实”。教师在课堂上组织进行的合作探究学习不少都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本文在认真研读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的前提下,对目前科学课堂教学进行了初步的观察与思考,试着对小学科学探究中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教学的重点是识字、写字”“识字为重点”主要从教学要求上讲的,并不意味着用大量时间认字、写字,更不能把生字单独拿出机械记忆,反复书写,而是应该和读有机地结合,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尽早地让学生进入阅读,发展语言。  本着上述理念,谈谈我在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一、允许学生犯错误,敢于创新  心理开放性原则告诉我们,教师如果能够在学生的学习中,能容忍学生的不同意见,容忍学生的偏激想
学习数学总是离不开大量的练习,传统的数学练习在内容及形式上存在着不可忽视的弊端,比如:形式单一,学生普遍缺乏练习的兴趣;练习机械,学生被动地埋头于繁琐重复的书面作业;应用意识淡薄,学生在封闭地数学练习下,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如果这些弊端逐步使学生将数学练习排斥到等同于枯燥无味的代名词,那么,这些弊端将成为一个牢牢的枷锁,我们的数学教学将始终在它的束缚下,教师无法进行有效的教学,学生更不可能
由于我们的教师对科学活动的目标、形式、指导等理解认识肤浅、笼统,对不同年龄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与发展水平等把握不够,在活动中仍然发现,有时准备的材料不能引发幼儿的探究兴趣,有时准备的材料虽然引发了幼儿的探究欲望,却没有对幼儿的进一步探究提供支持。以致于在材料投放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包办”的材料  科学活动中所选的材料应该是贴近幼儿生活易于幼儿收集的内容,这样让幼儿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