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时期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创新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合目的性原则、统筹兼顾原则、继承发展原则,通过建立整体联动机制、沟通回应机制、助学帮困机制、动态研判机制等,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提高实效性。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创新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有意识、有目的和有计划的教育人、培养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实践活动。高职教育以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在实现这一任务的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既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对促进学生成才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当前高职教育内外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如何推进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为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提供强有力的保证,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
新时期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
新的历史时期,由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深刻变迁和高职教育对象主体的明显变化,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具体表现在:
1.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新挑战
经济全球化带来了各种文化的交汇与融合,碰撞与冲突,加速了西方强势文化、个人主义价值观人生观、腐朽的生活方式等对我国的侵蚀和渗透,也为西方敌对势力加紧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的渗透创造了环境,各种文化垃圾和腐朽思想以“非政治化”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和观念,使一部分学生对资本主义产生了好感,而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产生了动摇。
2.信息网络化带来的新挑战
互联网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是全方位的,网络的开放性、自由性和全球交互性,为信息的交流与传播提供了便捷,也为各种有害信息的制作与扩散,以及其他各种网络违法犯罪行为提供了平台,一些迷信、色情、暴力,各种思想文化糟粕和自由化言论在网上泛滥,境内外敌对分子和各种反动势力借助网络,大肆进行反动宣传,混淆视听,推动社会逆流、暗流、潜流的涌动,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了学生思想观念、生活观念和道德观念。
3.社会多样化带来的新挑战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社会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社会经济成分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多样化,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多样化。在经济体制转型、转轨的过程中,社会不公正、不公平现象不时出现,社会贫富两极分化、思想道德滑坡,就业困难,腐败和丑恶现象滋生蔓延,种种社会问题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品德、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
4.学生政治趋淡化带来的新挑战
随着“90后”逐渐成为高职学生的主体,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作为“90后”的大学新生代,他们生长在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时期,他们的心理状况、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呈现出多元化、多样化的时代特征和鲜明的个性特征。他们从小对西方文化和价值观念有一定的感知,他们人生经历简单,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不成熟,对资本主义的本质不清楚,对西方敌对势力的“颜色革命”、文化渗透的企图认识不足,对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史实不了解,他们政治理论知识缺乏、政治敏感性差、政治鉴别力弱,但对思想政治教育又普遍认为是一种空洞的说教,从中学到大学,他们受到的教育与现实的距离又很远,在瞬息万变的社会现象和良莠不齐的泊来文化的冲击下,导致一部分大学生理想信仰缺失、政治观念淡化、价值取向迷糊。
科学发展观视野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创新的原则
面对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挑战,我们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规律和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才能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感召力和渗透力,提高针对性、实效性。
1.以人为本原则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归根结底就是人的发展。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就是要强化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把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爱学生、满足学生发展的多方面需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成才,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价值取向。思想政治教育要强化学生作为教育对象的主体地位,尊重大学生个体差异性,维护大学生的根本利益,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把教育的目的和学生的需求有机统一起来,把学生的发展需求与社会发展需要统一起来,把解决学生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统一起来,通过机制创新,增强教育的实效性,把思想政治教育做到学生心坎上。
2.合目的性原则
教育要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激发学生的发展潜能,这是教育的本质价值。马克思主义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作用,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全面发展教育的一种强大的动力,它始终保持着人的全面发展的方向。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创新必须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根本目的,“全面”就是要求以育人为中心,全面推进学生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等全面而有个性地健康发展;“协调”就是要求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素质、心理素质、实践能力培养相结合,促使学生知行统一,身心和谐,促进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协调发展;“可持续”就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形成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内驱力,使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内化为学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
3.统筹兼顾原则
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创新的目的在于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各要素的优化配置、功能的发挥,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逐步转化为受教育者的内在需要和动机,并通过受教育者的行为体现良好的教育效果。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有不同的独特功能和效果侧重,要优化效能,和谐互补,协调一致,形成合力。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创新必须遵循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和高职学生成长成才规律,要系统规划,总揽全局,要统筹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统筹发挥党团组织和学生组织作用,统筹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统筹解决学生面临的各种实际问题,统筹学生政治素质、思想道德素质、专业文化素质、心理素质和行为素质等各个方面的协调发展。
4.继承发展原则
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随着教育对象的变化而变化。思想政治教育机制要在传承我国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丰富而宝贵的经验基础上,结合社会发展要求,在适应新形势、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创新。要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体现时代性,要彰显以人为本的思想,贴近社会文化变迁的现实,使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更加富有亲和力,具有吸引力,增强渗透力,显现感染力,确保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创新的内容
1.整体联动机制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整合学校所有育人资源,全面渗透、全面融合,形成行之有效的整体联动机制,全面构建“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工作格局。要按照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统筹学校各种资源,建立“齐抓共管”的组织体系,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估体系和考核办法。各个方面、各个环节要相互衔接,有机融合,环环紧扣,善始善终,把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各个方面,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和专业课教学的潜移默化作用,挖掘管理和服务部门的育人潜力和育人资源,发挥党团组织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加强各级各类学生组织建设,发挥各级学生组织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形成广泛的思想政治教育合力,真正使育人工作成为师生员工的自觉行动。要加强与学生家庭的联系,建立定期沟通的联系制度。要把思想政治教育与技能培养、生产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加强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在“校企合作”企业建立专业实习与思想政治教育“双基地”,实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从“单一化”向“立体化”的转变。
2.沟通回应机制
沟通回应机制是指学校与学生间建立信息交流渠道,确保双向及时有效沟通的一种模式,是贯彻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建立平等互信关系的具体体现。科学有效的沟通回应机制,能够使学校准确了解学生愿望和意见,并通过对学生诉求的积极回应,确保其合理需求得到有效满足,其反应的问题得到及时解决,有效化解因沟通不够或回应不足引起的误解。要不断创新沟通回应机制的载体和形式,当前特别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建立便捷畅通、常态化的沟通回应渠道,通过电子信箱、校园论坛、虚拟社区、QQ等形式为学生提供信息交流、表达诉求和建言献策的舞台,并通过生活指导、心理疏导、学习辅导、舆论引导等隐性教育途径,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3.助学帮困机制
目前,高职生源大部分来自农村,由于城乡差别和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相当一部分学生家庭生活条件仍然十分困难,同时,由于高职生源的特殊性,相当一部分学生文化基础较差,学习能力较弱,还有一部分学生社会适应能力较低,因此高职学生中有一定比例的生活困难生、学习困难生、就业困难生。建立健全对生活困难生、学习困难生、就业困难生的帮困体系,是创新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重要内容。要不断创新助学帮困机制,完善绿色通道和“奖、贷、助、补、减”等经济帮扶机制和保障政策,建立个性化的学习辅导和学习动力激励机制;推进“全员化、全程化”的就业教育模式,完善“专业化、信息化、个性化”的就业教育指导与服务体系,为学生提供就业、创业和升学等多元发展途径。要做好困难生的精神安抚和人格培养,给予更多的人文关怀,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激发学生的个性优势和潜在素质,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建立由思政人员、心理咨询师和精神科医生广泛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搭建心理交流平台,缓解学生心理压力,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引导学生学会处理生活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和挫折,树立“自信、自强、自立”和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促进学生和谐健康成长。
4.动态研判机制
建立健全学生思想动态研判机制,定期开展学生思想状况的分析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学生座谈会、个别谈话谈心等途径,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所虑、所盼,倾听学生的需求,特别是在社会重大事件发生后,要及时预测、跟踪、收集学生思想动态,分析、梳理、总结学生的思想现状,实事求是地分析存在的问题,查找产生问题的原因,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提出针对性的对策措施,要切实解决学生在学习、生活、工作中遇到的反映最强烈、需要最迫切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增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参考文献:
[1]沈炜,宋来,大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科学发展观视角[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
[2]郭维平,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探[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
[3]徐艳国,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8,(8)
[4]王德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研究》,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12)
[5]邓卓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以构建和谐校园为视角》[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创新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有意识、有目的和有计划的教育人、培养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实践活动。高职教育以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在实现这一任务的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既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对促进学生成才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当前高职教育内外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如何推进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为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提供强有力的保证,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
新时期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
新的历史时期,由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深刻变迁和高职教育对象主体的明显变化,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具体表现在:
1.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新挑战
经济全球化带来了各种文化的交汇与融合,碰撞与冲突,加速了西方强势文化、个人主义价值观人生观、腐朽的生活方式等对我国的侵蚀和渗透,也为西方敌对势力加紧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的渗透创造了环境,各种文化垃圾和腐朽思想以“非政治化”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和观念,使一部分学生对资本主义产生了好感,而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产生了动摇。
2.信息网络化带来的新挑战
互联网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是全方位的,网络的开放性、自由性和全球交互性,为信息的交流与传播提供了便捷,也为各种有害信息的制作与扩散,以及其他各种网络违法犯罪行为提供了平台,一些迷信、色情、暴力,各种思想文化糟粕和自由化言论在网上泛滥,境内外敌对分子和各种反动势力借助网络,大肆进行反动宣传,混淆视听,推动社会逆流、暗流、潜流的涌动,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了学生思想观念、生活观念和道德观念。
3.社会多样化带来的新挑战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社会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社会经济成分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多样化,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多样化。在经济体制转型、转轨的过程中,社会不公正、不公平现象不时出现,社会贫富两极分化、思想道德滑坡,就业困难,腐败和丑恶现象滋生蔓延,种种社会问题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品德、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
4.学生政治趋淡化带来的新挑战
随着“90后”逐渐成为高职学生的主体,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作为“90后”的大学新生代,他们生长在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时期,他们的心理状况、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呈现出多元化、多样化的时代特征和鲜明的个性特征。他们从小对西方文化和价值观念有一定的感知,他们人生经历简单,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不成熟,对资本主义的本质不清楚,对西方敌对势力的“颜色革命”、文化渗透的企图认识不足,对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史实不了解,他们政治理论知识缺乏、政治敏感性差、政治鉴别力弱,但对思想政治教育又普遍认为是一种空洞的说教,从中学到大学,他们受到的教育与现实的距离又很远,在瞬息万变的社会现象和良莠不齐的泊来文化的冲击下,导致一部分大学生理想信仰缺失、政治观念淡化、价值取向迷糊。
科学发展观视野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创新的原则
面对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挑战,我们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规律和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才能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感召力和渗透力,提高针对性、实效性。
1.以人为本原则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归根结底就是人的发展。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就是要强化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把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爱学生、满足学生发展的多方面需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成才,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价值取向。思想政治教育要强化学生作为教育对象的主体地位,尊重大学生个体差异性,维护大学生的根本利益,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把教育的目的和学生的需求有机统一起来,把学生的发展需求与社会发展需要统一起来,把解决学生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统一起来,通过机制创新,增强教育的实效性,把思想政治教育做到学生心坎上。
2.合目的性原则
教育要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激发学生的发展潜能,这是教育的本质价值。马克思主义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作用,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全面发展教育的一种强大的动力,它始终保持着人的全面发展的方向。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创新必须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根本目的,“全面”就是要求以育人为中心,全面推进学生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等全面而有个性地健康发展;“协调”就是要求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素质、心理素质、实践能力培养相结合,促使学生知行统一,身心和谐,促进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协调发展;“可持续”就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形成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内驱力,使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内化为学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
3.统筹兼顾原则
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创新的目的在于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各要素的优化配置、功能的发挥,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逐步转化为受教育者的内在需要和动机,并通过受教育者的行为体现良好的教育效果。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有不同的独特功能和效果侧重,要优化效能,和谐互补,协调一致,形成合力。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创新必须遵循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和高职学生成长成才规律,要系统规划,总揽全局,要统筹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统筹发挥党团组织和学生组织作用,统筹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统筹解决学生面临的各种实际问题,统筹学生政治素质、思想道德素质、专业文化素质、心理素质和行为素质等各个方面的协调发展。
4.继承发展原则
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随着教育对象的变化而变化。思想政治教育机制要在传承我国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丰富而宝贵的经验基础上,结合社会发展要求,在适应新形势、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创新。要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体现时代性,要彰显以人为本的思想,贴近社会文化变迁的现实,使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更加富有亲和力,具有吸引力,增强渗透力,显现感染力,确保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创新的内容
1.整体联动机制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整合学校所有育人资源,全面渗透、全面融合,形成行之有效的整体联动机制,全面构建“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工作格局。要按照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统筹学校各种资源,建立“齐抓共管”的组织体系,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估体系和考核办法。各个方面、各个环节要相互衔接,有机融合,环环紧扣,善始善终,把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各个方面,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和专业课教学的潜移默化作用,挖掘管理和服务部门的育人潜力和育人资源,发挥党团组织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加强各级各类学生组织建设,发挥各级学生组织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形成广泛的思想政治教育合力,真正使育人工作成为师生员工的自觉行动。要加强与学生家庭的联系,建立定期沟通的联系制度。要把思想政治教育与技能培养、生产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加强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在“校企合作”企业建立专业实习与思想政治教育“双基地”,实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从“单一化”向“立体化”的转变。
2.沟通回应机制
沟通回应机制是指学校与学生间建立信息交流渠道,确保双向及时有效沟通的一种模式,是贯彻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建立平等互信关系的具体体现。科学有效的沟通回应机制,能够使学校准确了解学生愿望和意见,并通过对学生诉求的积极回应,确保其合理需求得到有效满足,其反应的问题得到及时解决,有效化解因沟通不够或回应不足引起的误解。要不断创新沟通回应机制的载体和形式,当前特别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建立便捷畅通、常态化的沟通回应渠道,通过电子信箱、校园论坛、虚拟社区、QQ等形式为学生提供信息交流、表达诉求和建言献策的舞台,并通过生活指导、心理疏导、学习辅导、舆论引导等隐性教育途径,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3.助学帮困机制
目前,高职生源大部分来自农村,由于城乡差别和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相当一部分学生家庭生活条件仍然十分困难,同时,由于高职生源的特殊性,相当一部分学生文化基础较差,学习能力较弱,还有一部分学生社会适应能力较低,因此高职学生中有一定比例的生活困难生、学习困难生、就业困难生。建立健全对生活困难生、学习困难生、就业困难生的帮困体系,是创新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重要内容。要不断创新助学帮困机制,完善绿色通道和“奖、贷、助、补、减”等经济帮扶机制和保障政策,建立个性化的学习辅导和学习动力激励机制;推进“全员化、全程化”的就业教育模式,完善“专业化、信息化、个性化”的就业教育指导与服务体系,为学生提供就业、创业和升学等多元发展途径。要做好困难生的精神安抚和人格培养,给予更多的人文关怀,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激发学生的个性优势和潜在素质,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建立由思政人员、心理咨询师和精神科医生广泛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搭建心理交流平台,缓解学生心理压力,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引导学生学会处理生活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和挫折,树立“自信、自强、自立”和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促进学生和谐健康成长。
4.动态研判机制
建立健全学生思想动态研判机制,定期开展学生思想状况的分析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学生座谈会、个别谈话谈心等途径,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所虑、所盼,倾听学生的需求,特别是在社会重大事件发生后,要及时预测、跟踪、收集学生思想动态,分析、梳理、总结学生的思想现状,实事求是地分析存在的问题,查找产生问题的原因,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提出针对性的对策措施,要切实解决学生在学习、生活、工作中遇到的反映最强烈、需要最迫切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增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参考文献:
[1]沈炜,宋来,大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科学发展观视角[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
[2]郭维平,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探[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
[3]徐艳国,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8,(8)
[4]王德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研究》,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12)
[5]邓卓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以构建和谐校园为视角》[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