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神经系统再平衡:高血压器械治疗的靶点

来源 :中华高血压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g1990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血压是心血管病谱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高血压患者估计已达到2.45亿[1].高血压药物需要长期服用,许多患者服药依从性差[2],血压水平控制不佳,且顽固性高血压患者服用多种药物血压仍难以控制,发展新的高血压治疗方式迫在眉睫.高血压发生发展机制包括自主神经系统(autonomic nervous sys-tem,ANS)失衡、炎症反应、内分泌紊乱等,但普遍认为最主要的机制是ANS失衡,尤其是交感神经的异常激活[3].以ANS功能再平衡为治疗靶点的高血压器械治疗正在逐渐发展完善,是重要的非药物治疗手段.
其他文献
目的 了解高血压相关性心脑血管病(HACVD)与新疆两县牧区和城区居民死亡的关系.方法 采用多级分层抽样的方法,选取了新疆托里与和丰两县,通过县医院、社会保障局和公安局,收集2014-2017年牧区和城区的死亡人群2807例(牧区1947例,城区860例)的登记信息.比较两县牧区和城区不同性别及年龄组的标化死亡构成比(SDCR)、潜在寿命丢失年数(YPLL)、潜在工作丢失年数(WYPLL)、潜在寿命丢失年数率(YPLLR)和潜在工作丢失年数率(WYPLLR)、标化潜在寿命丢失年数率(SYPLLR)和标化潜
目的 探索阿托伐他汀对野百合碱诱导的肺动脉高压(PAH)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ASMC)增殖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将30只雄性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PAH组以及阿托伐他汀组(ATO组),其中15只用于动物实验,另外15只用于细胞实验.PAH组大鼠接受腹腔注射野百合碱建立大鼠PAH模型,ATO组大鼠除了腹腔注射野百合碱之外,通过灌胃接受阿托伐他汀治疗.在野百合碱造模后第4周周末,Western blot检测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REBP1-c)、乙酰辅酶A羧化酶1(ACC1)、乙
目的 探讨高血压对中国北方青年女性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患病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影响,为临床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6年12月间,因胸痛或胸部不适症状入院做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青年女性患者840例,年龄<45岁.依据患者是否患有高血压分为高血压组(n=256例)和对照组(n=584).观察两组患者中ACS的患病危险因素和患病率及冠状动脉植入支架情况.结果 高血压组ACS患病率为80.9%,对照组为36.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组与对照组中的患
目的 研究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24 h尿微量白蛋白(24h-UmAlb)与房性心律失常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8年3月至2020年1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住院的EH患者917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后24 h动态心电图结果分为非房性心律失常组和房性心律失常组,将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房性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结果 与非房性心律失常组相比,房性心律失常组24h-UmAlb高于非房性心律失常组[8.0(5.0~19.7)比7.5(4.5~15.5) mg/24 h,Z=-2.190,P<
目的 观察非高血压人群平均动脉压水平对动脉硬化进展的影响.方法 开滦研究自2006年开始,随后每2年进行一次随访,本研究选取了在第二、三、四、五次随访期间完成两次臂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测量并且第一次baPWV测量时为非高血压的人群作为观察对象.两次baPWV之间的差值作为动脉硬化进展的评价指标.应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非高血压人群基线平均动脉压、随访期间平均动脉压变化对随访末的动脉硬化及随访期间动脉硬化进展的影响.结果 符合纳入标准的观察对象共11697人,年龄(43.7±12.2)岁,其中男性
目的 调查社区医院老年高血压患者躯体症状障碍的发病情况.方法 横断面调查2019年1-6月就诊于上海市100家社区医院的老年患者5473例.其中,原发高血压患者3080例,非高血压患者2393例.收集相关临床数据并采用躯体化症状自评量表(SSS)对患者进行躯体症状障碍测评,分析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躯体症状障碍的阳性率.结果 老年高血压患者躯体症状障碍阳性率高于非高血压患者(45.3%比31.8%,x2=101.70,P<0.01),躯体化症状量表分值高于非高血压患者(34.27±8.46比32.89±8.06
目的 比较沙库巴曲缬沙坦与其他临床常见的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药(ARB)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的降压效果.方法 采用网状荟萃分析,计算机检索了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Medline、Medline In-process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时间截至2020年10月20日,纳入比较沙库巴曲缬沙坦或其他临床常见的ARB或安慰剂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随机对照试验.观察结局主要包括治疗8周后诊室坐位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变化以及总体血压达标率.结果 共纳入39项研究.与安慰剂相比,
目的 探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患者的24 h血尿同步电解质的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1月就诊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高血压中心,规范进行PA筛查并完善24 h血尿同步离子测定的高血压患者764例,其中PA患者135例,非PA患者629例.结果 与非PA组比较,PA组血清钾离子[(3.66±0.41)比(3.86±0.37) mmol/L]、血清磷离子[(1.08±0.16)比(1.16±0.19) mmol/L]及钙磷乘积[(29.7±5.2)比(32.4±6.9) (mg
患者,女,45岁.因头痛,恶心、呕吐,发现血压高4个月,加重伴气促、下肢水肿1个月而入院.rn4个月前,患者由于劳累后出现头胀痛,伴恶心、呕吐,多次测量血压升高,于成都大学附属医院(我院)诊断为高血压,予口服“缬沙坦氨氯地平、比索洛尔、氢氯噻嗪”等药物降压,血压控制不佳,波动在160~180/100~120 mm Hg(1 mm Hg=0.133 kPa)之间.1个月前症状加重,并逐渐出现双下肢水肿,活动后气促,伴出汗、头痛、胸闷,无咳嗽、咳痰、咯血,无发热,无泡沫尿,无夜尿次数增多,否认糖尿病、冠状动脉
期刊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心血管疾病逐渐成为中国人的主要死因.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率逐年上升,心脏破裂是心肌梗死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约2%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因发生心脏破裂导致死亡[1].不同类型的心肌梗死出现心脏破裂的风险存在一定差异,有研究表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出现心脏破裂的风险明显高于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2].本文报道一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合并心脏破裂的典型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