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立体几何是高考数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正方体是空间图形中最基础、最常用、最重要的几何体.其本身中的点、线、面位置关系包涵空间图形中所有的位置关系,通过切割可得到形形色色的柱体、锥体、台体,所以说正方体具有很多其它图形不具有的特性.如果能挖掘题设条件,利用其特性,可使问题简洁明快,让不同基础和能力的考生自我发挥;同时解题思路又得到了开阔,又可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优化解题过程的能力.本文举例说明正方体与其它几何体之间的内在联系,充分彰显正方体在立体几何中的百宝箱作用,体现正方体的独特魅力.
类型一 以正方体为载体的截面、射影、三视图问题
例1 (2013年湖南)已知棱长为1的正方体的俯视图是一个面积为1的正方形,则该正方体的正(主)视图的面积不可能等于( )
(A) 1 (B) 2 (C) 2-12
(D) 2+12
简析:正视图最小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最大是边长为1和
2的矩形,故选(C).
图1
例2 (2013年安徽)如图1所示,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长为1,P为BC的中点,Q为线段CC1上的动点,过A、P、Q三点的平面截该正方体所得的截面的面积为S,则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写出所有正确命题的编号).
①当0 ②当CQ=12时,S为等腰梯形;
③当CQ=34时,S与
C1D1的交点R满足
C1R=13;
④当34 ⑤当CQ=1时,S的面积为
62.
简析:对于①②,如图2(1)所示,因为正方体
ABCD-A1B1C1D1的棱长为1,
当CQ=12时,
PQ=22,这时过A,P,Q三点的截面与正方体表面交于D1,
AP=D1Q=
52,且
PQ∥AD1,截面S为等腰梯形,
当CQ<12时,过A、P、Q三点的截面与正方体表面的交点在棱DD1上,截面S为四边形,故①②正确.
图2
对于③④⑤,如图2(2)所示,连结QR并延长交DD1的延长线于N点,连结
AN交A1D1于M,取AD中点G,作
GH∥PQ交
DD1于H点,可得GH∥AN,
且GH=12AN,设
CQ=t(0≤t≤1),则DN=2t,ND1=2t-1,
ND1C1Q=
D1RRC1=
2t-11-t.
当t=34时,
D1RC1R
=21,可得
C1R=13,故③正确.
当34 当t=1时,Q与C重合,M为A1D1的中点,S为菱形
PC1MA,AM=AP=PC1=C1M=52
,MP=2,AC1=3,
S的面积等于
12×2×3=
62,故⑤正确.所以,①②③⑤正确.
截面、射影是空间图形和平面问题间变换的一种重要题型,像上题一样的定性分析题中的条件,一定要抓住图的特征(平行、垂直等)进行分析.
类型二 以正方体为“母体”的衍生体问题
图3
例3 (2006年湖南)棱长为2的正四面体的四个顶点都在同一个球面上,若过该球球心的一个截面如图3所示,则图中三角形(正四面体的截面)的面积是( )
(A) 22 (B) 32 (C) 2 (D) 3
简析:如图,将棱长为2的正四面体补成正方体,则题中过球心的一个截面与正方体的对角面重合,且正方体的棱长为2,因此所求三角形(即正四面体的截面)的面积是
12·2·2=2,所以选(C).
例4 (2006年安徽)表面积为23的正八面体的各个顶点都在同一个球面上,则此球的体积为( )
(A) 23π (B) 13π (C)
23π (D) 223π
简析:易知连接正方体的六个面的中心可以构成一个正八面体,因此可将此正八面体放入正方体之中,此时正八面体的外接球即为正方体的内切球.设正方体的棱长为a,则正八面体的每个面都是边长为
22a的正三角形,所以
8·[12(2a2)2
·sin60°]=23.
所以a=2,
R=22,
V=43πR3=2π3.选(A).
因此,正方体是多面体的“根基”,由正方体可变出正四面体、正八面体、正棱柱、直棱柱、斜三棱锥和一些棱台等等.只要理清这些几何体与正方体的关系,就能起到化难为易、丰富空间想象力的作用.
类型三 巧用正方体“特长”妙解题
例5 (2012年辽宁)已知正三棱锥P-ABC中,点P、A、B、C都在半径为
3的球面上,若PA、PB、PC两两相互垂直,则球心到截面ABC的距离为
简析:利用三条侧棱两两相互垂直的正三棱锥,即为正方体的“一角”,明显地“构造正方体”则是处理此类问题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抓住正方体体对角线即为外接球的直径及有两面(平面ABC、平面DEF)三等分体对角线PG,易求得结果
33.
例6 三棱锥P-ABC中,PA⊥平面ABC,AB⊥BC,若
PA=1,AC=2,则该三棱锥的外接球的体积是 图4
简析:构造如图4所示的正方体,它的对角线PC是其外接球的直径,所以
2R=
PA2+AC2=
3,
R=32,故它的体积为:
V=3π2.
对于某些四个面均为直角三角形的三棱锥、三个侧面两两互相垂直的正三棱锥、棱长比为
1∶1∶2的正四棱柱等等基本图形为背景的立体几何问题,往往采用“构造正方体”的方式去处理.构造法不是无中生有,更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个“源”、“本”就是扎实的基础知识、坚实的创造能力.
类型四 置身于正方体的动点问题
图5
例7 如图5,已知正方体ABCD-A1B1C1D1的体对角线为
3,点P在体对角线AC1上运动(动点P不与体对角线
AC1的端点重合)现以点A为球心,AP为半径作一个球,设
AP=x,记该球面与正方体表面的交线长度和为f (x),
则图6,函数f (x)的图象最有可能是( )
图6
简析:当
0 f (x)=
3×(14×2πx)=
3πx
2, 所以排除
(C)(D), 又
f (1)=3π2,
f (2)=
3×(14×2π×1)=
3π2 (当
x=2时,此时球面与正方体表面的交线在面
A1B1C1D1、面
B1C1CB、面C1D1DC上且相等,如在面
A1B1C1D1的交线是以A1为圆心,以
A1B1为半径的
14圆弧),所以
f (1)=f (2),排除(A),故选(B).
对于空间的动点问题,考生们往往望之却步,由于正方体图形完美,展开联想充分借助于图形的特殊性进行估算,有时排除法即可解决.
图7
例8 在棱长为1的正方体ABCD-A1B1C1D1中,P1,P2分别为线段
AB,BD1 (不包括端点)上的动点,且线段
P1P2平行于平面A1ADD1,
则四面体P1P2AB1的体积最大值是( )
(A) 124 (B) 112
(C)
16 (D) 12
简析:由题意可得△
P1P2B∽△
AD1B,设出
P1B=x,则
P1P2=
2x,
P2到平面
AA1B1B的距离为x,求出四面体的体积,通过二次函数的最值,求出四面体的体积的最大值.故选(A).
以“正方体”为载体的立体几何题,不仅很好的锻炼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而且也能考察学生的化归和转换的思想.
类型五 正方体可现身于一些创新题中
例9 (2010年重庆)到两互相垂直的异面直线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过其中一条直线且平行于另一条直线的平面内的轨迹是( )
(A) 直线 (B) 椭圆 (C) 抛物线 (D) 双曲线
简析:不妨特殊化以正方体
ABCD-A1B1C1D1为背景,把两条异面直线看成AB和A1D1在底面
ABCD内建立以A为坐标原点,以AB为x轴以AD为y轴的平面直角坐标系,若正方体棱长为a,在底面
ABCD内取任意一点P(x,y),则P到A1D1距离为
a2+x2,到AB距离为
|y|,由题知
x2+a2=y2.即选(D).
例10 (2011年江西改编)
若对于任一给定的四面体A1A2A3A4,总能找出依次排列的四个相互平行的
a1,a2,a3,a4,使得
Ai∈ai(i=1,2,3,4)且其中每相邻两个平面间的距离都相等;现给定依次排列的四个相互平行的平面
a1,a2,a3,a4,其中每相邻两个平面间的距离为1,若一个正四面体
A1A2A3A4的四个顶点满足:
Ai∈ai(i=1,2,3,4),求该正四面体
A1A2A3A4的体积.
图8
简析:将此正四面体补形为正方体 ABCD-A1B1C1D1(如图8(1)),分别取
AB、CD、A1B1、C1D1的中点
E、F、E1、F1,平面DEE1D1与BFF1B1是分别过点
A2、A3的两平行平面,若其距离为1,则正四面体
A1A2A3A4满足条件,图8(2)为正方体的下底面,设正方体的棱长为a,若
AM=MN=1,因为AE=12a,DE=52a,
在直角三角形ADE中,AM⊥DE,所以
1·52a=
12a·a,所以
a=5,又正四面体的棱长为
2a=10,所以此正四面体的体积为
V=a3-4·13·12a3=
535.
以正方体为背景可谓精彩纷呈、情景交融、知能并重.正方体既然这么重要,我们就不能把这个“简单的正方体”看得太简单.因为越简单的东西,其基础性就越深刻,其内涵和外延的东西就越多.我们要从已知结构出发,联系所学知识通过认真分析,找到方向,问题便可迎刃而解.
类型一 以正方体为载体的截面、射影、三视图问题
例1 (2013年湖南)已知棱长为1的正方体的俯视图是一个面积为1的正方形,则该正方体的正(主)视图的面积不可能等于( )
(A) 1 (B) 2 (C) 2-12
(D) 2+12
简析:正视图最小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最大是边长为1和
2的矩形,故选(C).
图1
例2 (2013年安徽)如图1所示,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长为1,P为BC的中点,Q为线段CC1上的动点,过A、P、Q三点的平面截该正方体所得的截面的面积为S,则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写出所有正确命题的编号).
①当0
③当CQ=34时,S与
C1D1的交点R满足
C1R=13;
④当34
62.
简析:对于①②,如图2(1)所示,因为正方体
ABCD-A1B1C1D1的棱长为1,
当CQ=12时,
PQ=22,这时过A,P,Q三点的截面与正方体表面交于D1,
AP=D1Q=
52,且
PQ∥AD1,截面S为等腰梯形,
当CQ<12时,过A、P、Q三点的截面与正方体表面的交点在棱DD1上,截面S为四边形,故①②正确.
图2
对于③④⑤,如图2(2)所示,连结QR并延长交DD1的延长线于N点,连结
AN交A1D1于M,取AD中点G,作
GH∥PQ交
DD1于H点,可得GH∥AN,
且GH=12AN,设
CQ=t(0≤t≤1),则DN=2t,ND1=2t-1,
ND1C1Q=
D1RRC1=
2t-11-t.
当t=34时,
D1RC1R
=21,可得
C1R=13,故③正确.
当34
PC1MA,AM=AP=PC1=C1M=52
,MP=2,AC1=3,
S的面积等于
12×2×3=
62,故⑤正确.所以,①②③⑤正确.
截面、射影是空间图形和平面问题间变换的一种重要题型,像上题一样的定性分析题中的条件,一定要抓住图的特征(平行、垂直等)进行分析.
类型二 以正方体为“母体”的衍生体问题
图3
例3 (2006年湖南)棱长为2的正四面体的四个顶点都在同一个球面上,若过该球球心的一个截面如图3所示,则图中三角形(正四面体的截面)的面积是( )
(A) 22 (B) 32 (C) 2 (D) 3
简析:如图,将棱长为2的正四面体补成正方体,则题中过球心的一个截面与正方体的对角面重合,且正方体的棱长为2,因此所求三角形(即正四面体的截面)的面积是
12·2·2=2,所以选(C).
例4 (2006年安徽)表面积为23的正八面体的各个顶点都在同一个球面上,则此球的体积为( )
(A) 23π (B) 13π (C)
23π (D) 223π
简析:易知连接正方体的六个面的中心可以构成一个正八面体,因此可将此正八面体放入正方体之中,此时正八面体的外接球即为正方体的内切球.设正方体的棱长为a,则正八面体的每个面都是边长为
22a的正三角形,所以
8·[12(2a2)2
·sin60°]=23.
所以a=2,
R=22,
V=43πR3=2π3.选(A).
因此,正方体是多面体的“根基”,由正方体可变出正四面体、正八面体、正棱柱、直棱柱、斜三棱锥和一些棱台等等.只要理清这些几何体与正方体的关系,就能起到化难为易、丰富空间想象力的作用.
类型三 巧用正方体“特长”妙解题
例5 (2012年辽宁)已知正三棱锥P-ABC中,点P、A、B、C都在半径为
3的球面上,若PA、PB、PC两两相互垂直,则球心到截面ABC的距离为
简析:利用三条侧棱两两相互垂直的正三棱锥,即为正方体的“一角”,明显地“构造正方体”则是处理此类问题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抓住正方体体对角线即为外接球的直径及有两面(平面ABC、平面DEF)三等分体对角线PG,易求得结果
33.
例6 三棱锥P-ABC中,PA⊥平面ABC,AB⊥BC,若
PA=1,AC=2,则该三棱锥的外接球的体积是 图4
简析:构造如图4所示的正方体,它的对角线PC是其外接球的直径,所以
2R=
PA2+AC2=
3,
R=32,故它的体积为:
V=3π2.
对于某些四个面均为直角三角形的三棱锥、三个侧面两两互相垂直的正三棱锥、棱长比为
1∶1∶2的正四棱柱等等基本图形为背景的立体几何问题,往往采用“构造正方体”的方式去处理.构造法不是无中生有,更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个“源”、“本”就是扎实的基础知识、坚实的创造能力.
类型四 置身于正方体的动点问题
图5
例7 如图5,已知正方体ABCD-A1B1C1D1的体对角线为
3,点P在体对角线AC1上运动(动点P不与体对角线
AC1的端点重合)现以点A为球心,AP为半径作一个球,设
AP=x,记该球面与正方体表面的交线长度和为f (x),
则图6,函数f (x)的图象最有可能是( )
图6
简析:当
0
3×(14×2πx)=
3πx
2, 所以排除
(C)(D), 又
f (1)=3π2,
f (2)=
3×(14×2π×1)=
3π2 (当
x=2时,此时球面与正方体表面的交线在面
A1B1C1D1、面
B1C1CB、面C1D1DC上且相等,如在面
A1B1C1D1的交线是以A1为圆心,以
A1B1为半径的
14圆弧),所以
f (1)=f (2),排除(A),故选(B).
对于空间的动点问题,考生们往往望之却步,由于正方体图形完美,展开联想充分借助于图形的特殊性进行估算,有时排除法即可解决.
图7
例8 在棱长为1的正方体ABCD-A1B1C1D1中,P1,P2分别为线段
AB,BD1 (不包括端点)上的动点,且线段
P1P2平行于平面A1ADD1,
则四面体P1P2AB1的体积最大值是( )
(A) 124 (B) 112
(C)
16 (D) 12
简析:由题意可得△
P1P2B∽△
AD1B,设出
P1B=x,则
P1P2=
2x,
P2到平面
AA1B1B的距离为x,求出四面体的体积,通过二次函数的最值,求出四面体的体积的最大值.故选(A).
以“正方体”为载体的立体几何题,不仅很好的锻炼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而且也能考察学生的化归和转换的思想.
类型五 正方体可现身于一些创新题中
例9 (2010年重庆)到两互相垂直的异面直线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过其中一条直线且平行于另一条直线的平面内的轨迹是( )
(A) 直线 (B) 椭圆 (C) 抛物线 (D) 双曲线
简析:不妨特殊化以正方体
ABCD-A1B1C1D1为背景,把两条异面直线看成AB和A1D1在底面
ABCD内建立以A为坐标原点,以AB为x轴以AD为y轴的平面直角坐标系,若正方体棱长为a,在底面
ABCD内取任意一点P(x,y),则P到A1D1距离为
a2+x2,到AB距离为
|y|,由题知
x2+a2=y2.即选(D).
例10 (2011年江西改编)
若对于任一给定的四面体A1A2A3A4,总能找出依次排列的四个相互平行的
a1,a2,a3,a4,使得
Ai∈ai(i=1,2,3,4)且其中每相邻两个平面间的距离都相等;现给定依次排列的四个相互平行的平面
a1,a2,a3,a4,其中每相邻两个平面间的距离为1,若一个正四面体
A1A2A3A4的四个顶点满足:
Ai∈ai(i=1,2,3,4),求该正四面体
A1A2A3A4的体积.
图8
简析:将此正四面体补形为正方体 ABCD-A1B1C1D1(如图8(1)),分别取
AB、CD、A1B1、C1D1的中点
E、F、E1、F1,平面DEE1D1与BFF1B1是分别过点
A2、A3的两平行平面,若其距离为1,则正四面体
A1A2A3A4满足条件,图8(2)为正方体的下底面,设正方体的棱长为a,若
AM=MN=1,因为AE=12a,DE=52a,
在直角三角形ADE中,AM⊥DE,所以
1·52a=
12a·a,所以
a=5,又正四面体的棱长为
2a=10,所以此正四面体的体积为
V=a3-4·13·12a3=
535.
以正方体为背景可谓精彩纷呈、情景交融、知能并重.正方体既然这么重要,我们就不能把这个“简单的正方体”看得太简单.因为越简单的东西,其基础性就越深刻,其内涵和外延的东西就越多.我们要从已知结构出发,联系所学知识通过认真分析,找到方向,问题便可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