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喷前温度递降对液氧/气氢燃烧特性的影响

来源 :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xsj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研究氢喷前温度对液氧/气氢同轴直流式喷嘴燃烧特性的影响,分别通过单喷嘴热试验和缩比喷注器热试验两种途径,对氢氧发动机推力室用大流量喷嘴进行了氢喷前温度递降试验。其中单喷嘴热试验中氢喷前温度范围90~230 K,在温度递降过程中未发生不稳定燃烧。缩比喷注器热试验中氢喷前温度范围65~145 K,在温度递降到70 K时激发了不稳定燃烧。研究表明:液氧/气氢同轴直流式喷嘴燃烧存在一个稳定工作氢温的下限,如果在低于该下限的温度下工作,则将激励燃烧不稳定性。所选用的大流量喷嘴具有一定的燃烧稳定性裕度,氢喷前温度
其他文献
电力输电线路杆塔除桩基自然接地体外往往需要额外敷设人工外延接地体,实际工程中人工外延接地往往受地形、征地以及施工难度所限,提高杆塔桩基自然接地的接地散流效率具有重要意义.笔者提出基于柔性石墨复合接地材料搭建杆塔桩基立体“笼”式外敷接地装置,采用COMSOL仿真软件建立混凝土杆塔桩基散流计算模型,针对典型杆塔桩基采用“笼”式外敷接地装置的不同敷设方式、根开间距等因素进行仿真计算,验证“笼”式接地装置对杆塔散流的影响,最后针对整个杆桩基础,对比了桩基外敷接地与传统人工外延接地的散流效果.计算结果表明:随着土壤
红外测温凭借其高效、精确等优点,在特高压避雷器带电检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避雷器表面温度会受到风速、光照等外界因素的影响,给红外测温及故障诊断带来了一定的困难.笔者基于有限元原理建立了特高压交流避雷器热电耦合的三维温度场仿真模型,并通过现场温度试验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从而利用该模型对不同风速、光照影响下的避雷器温度分布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风速增大加强了空气对流散热,使得避雷器内部缺陷发热导致的表面最高温度下降,温升减小;避雷器表面温度随太阳辐射强度的增大而升高,且向阳侧高于背阳侧,但温升值变化不大.
利用WWLLN闪电资料、NOAA地形资料,分析了2010 ~ 2018年云南地区闪电活动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云南地区闪电活动总体呈东南多、西北少的分布特征,地形与海拔高度共同影响着闪电活动的空间分布,且地势较海拔的作用更为突出.受纬度、季风和日照等因素影响,北回归线附近的闪电活动夏半年多于冬半年,闪电活动在夏季达到峰值,纬度较高的滇东、滇中以北大部分地区闪电活动呈单峰型月分布,而纬度较低的滇南和滇西的闪电活动则呈双峰型月分布,闪电活动的日变化与深对流活动特征一致.本研究进一步了解了雷电灾害的活动规律
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长征五号的控制精度、控制品质、系统架构、飞行可靠性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系统介绍了长征五号控制系统的关键技术,即超20吨级有效载荷的大推力直接入轨高精度制导控制、覆盖超地球第二宇宙速度地火转移轨道的全域强适应制导控制、千吨级运载火箭助推和芯级异类发动机联合摇摆控制等多项技术。其成果填补了中国空白、大幅提升了中国自主进入空间的能力。
在变电站的实际运行中,当发生线路单相接地故障时,架空地线将会分流部分故障电流,故在CDEGS中建立了变电站A及其连通的3座变电站,形成电力系统模型,仿真得到了变电站A在运行过程中单相接地故障时的入地电流,用以指导变电站A的接地网设计,校核初始设计的接地网不能满足接触电压安全限值要求,故对初始设计的接地网进行优化设计,优化的接地网设计使线路单相接地故障时站内接触电压、跨步电压均能满足安全要求.结果 表明试验方法具有较好的接地网设计指导作用,具有工程实际应用指导价值.
对新一代液体运载火箭的耗尽关机设置进行研究,介绍了现役及新一代液体运载火箭耗尽关机的设置目的、原则和设置现状,结合实际使用经验,对现有耗关传感器设置进行分析,提出了耗尽关机优化设置的建议。
对静态石英灯加热低密度烧蚀材料的传热学进行抽象。首先对低密度烧蚀材料的热性能参数试验进行筛选和曲线拟合,找出低密度烧蚀材料的热性能参数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建立了低密度烧蚀材料的一维非稳态传热学模型,通过仿真结果分析,证明了本模型的正确性和有效性,为今后低密度烧蚀材料在航天中的传热学仿真提供了一种有效的仿真工具。
随着泛在电力物联网相关技术的发展,多元平台监测数据开始从被处理对象转变为一种基础资源.对雷电引起的电压暂降事件记录所蕴含的规律进行研究,挖掘雷电监测数据与电压暂降数据之间的关联性,既是数据价值的充分体现,又有助于提高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水平.然而,目前尚缺乏对雷击与电压暂降之间关联规则挖掘的方法.为此,首先对雷电定位系统和电能质量监测系统中雷击造成暂降的日期、时间、地理位置、雷电流峰值及电压暂降严重程度等数据进行集成,采用K-means算法离散化构建决策表;其次,针对现有关联规则挖掘方法不适用于决策表中数据
对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控制系统采用的“双通道总线+三冗余”全数字系统架构进行比对分析,并基于此架构开展动态可重构技术研究,提出基于控制分配技术的可变结构系统架构重构策略、三冗余总线控制器重构策略、惯组三机冗余与单机多表相结合的重构策略。系统冗余配置结合重构策略,实现了对飞行异常状态的智能故障识别与动态重构,提高了系统的容错能力及飞行可靠性,可靠性预计结果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雷电活动是输电线路雷害的主要成因.近年来随着我国雷电定位精度的提高,传统的输电线路防雷计算理论亟需通过线路雷害统计数据的验证.笔者结合国内外输电线路防雷标准,通过2012 ~2014年广西自治区电网雷电定位系统与220 kV输电线路雷害数据的统计,分析了线路雷击跳闸率与关键雷电参数间的关系.并采用规程法计算了该地区典型220 kV线路雷击跳闸率,对比计算结果与统计值的偏差,说明各地区分别统计的地闪密度和雷电流幅值参数有助于减小线路雷击跳闸率计算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