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点,也是教学中的难点。当前,相当一部分学生的作文语言贫乏,内容空洞,情感淡漠。追其根源主要是学生的作文严重脱离了现实生活,缺乏真切的生活体验。针对这种情况,我们的首要任务是让作文教学回归生活,通过丰富学生生活,引导学生观察、体验、思考生活,让学生心中有话可说,有事可叙,有情可抒,赋作文以生命的灵性、生活的气息。
一、引导捕捉生活
尽管大自然奥妙无穷,社会生活色彩斑斓,为学生的作文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鲜活素材,但小学生的有意注意还处于萌芽阶段,往往缺乏主动观察与发现,生活中的一些亮点便会悄悄溜走。
班里有一名学生迷恋网吧,竟然一下午没来上课。下午快要放学时,我心情沉重地跟全班学生讲自己对这名同学教育的失败,想以此来教育其他学生,还没等我说到迷恋网吧的害处,孩子们就争相发言。有的以大量的事实材料说明迷恋网吧的害处;有的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说了父母挣钱的不易以及对孩子的期望;还有的现身说法,讲述了自己“改邪归正”的体会……我及时提议,每人给这位同学写封信,帮老师劝劝他,同学们欣然接受了任务。后来发现,连平日最讨厌写作文的孩子也写了一页多。
在上述案例中,如果教师面对学生迷恋上网的现象,仅仅把它当成自己育人工作的一部分,没能巧妙地加以利用,使之转化为鲜活的作文素材,那学生也就没有了快乐动笔的机会。所以,要让学生留心生活,教师首先要做生活的有心人,使我们的作文训练不拘泥于形式,不局限于每周两节作文课,随时随地引导学生去观察、感悟、体验,捕捉稍纵即逝的习作资源并进行聚焦和放大,使之转化为鲜活、生动的作文素材。这样才能使学生有表达的冲动。久而久之,学生有了厚实的生活基础,有了真切的生活体验,作文时也就有了洋洋洒洒的肺腑之言。
二、刻意创造生活
教师也可为学生创造生活环境,丰富学生的作文素材。
比如,城里的孩子难得见个小动物,我就鼓励学生在教室、家里养了金鱼、乌龟等小宠物,并引导学生为小动物记了“成长日记”,学生很有兴趣,热情空前高涨。也便有了《欢迎小鸡到我家》《我的小乌龟病了吗》《原来你会打哈欠》……这些记录着孩子与小动物之间喜怒哀乐的小文章。
再如,教材要求学生写自己学会的一项本领,我先引领学生拓展思路——“你有哪些值得骄傲的本领?”“还有哪些本领别人会,你不会?”在相互启发下,大家列举了一百多种适合自己学的本领。有炒菜、包饺子、削土豆皮、钉纽扣、游泳、骑车、爬树、扎小辫、做风筝……我鼓励学生开展了“学本领大赛”,在一个学期的时间里,有些同学竟学会了几十种本领。这不但丰富了学生的生活,提高了学生的生活技能,也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精彩的素材。
三、引导观察生活
身边的景与物,人与事,不管是家里、学校里还是社会上,只要是看到的、听到的,都应主动关注。关注细节,观察出彼此的不同,今昔的差异,事物之间的联系,并随时将它收集整理,便于作文时提取。而这是需要训练的。
例如,带领学生进行了吹鸡毛比赛后,学生玩得情绪高涨。根据这次游戏写作文,愿意写的人多了,但写得比较精彩的还是那些平常作文基础好,观察能力强的同学。其他同学只是把过程记录了下来,像流水账,干巴无味。后来,我又在另一个班上同样的作文课,这回,参赛队员刚做好准备,我就现场采访,问观众的心情,问观众观察到的比赛队员的动作神态;比赛刚进行一局,我又引导学生回想刚才队员的表现,观众的反应,说说此时自己的心情;赛后,我又及时进行了采访:当看到自己队的队员领先时,你是怎样想的?看到鸡毛怎么也吹不过去,你是怎么想的?比赛结束后,你是什么心情……这次,学生的习作明显生动、具体了。教师的提醒和采访,是帮助学生回忆,引导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从而养成细心观察生活的习惯,同时,也指导了学生的写作方法。
四、启发思考生活
作文是对生活的一种思考,作文指导课应当对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起到更深层次的作用。小学生因为年龄小,缺少对生活的认知和把握,写作时缺少深度也很自然。因此,教师应在作文指导时引导学生思考生活,提高思考生活的能力。
玩完了传话游戏后,学生兴致勃勃地完成了作文初稿。我一看,只写了游戏的过程怎么有趣、好玩。于是,我又引导学生回忆游戏的过程,思考原来的话被传得五花八门的原因,以及玩了这个游戏自己得到的启示,在相互启发下,学生思维的闸门被打开了,修改后的作文,学生的体验就丰富了:有的认为做事应该认真,不能毛毛躁躁;有的想到不能轻信别人的话,以讹传讹;有的认识到在一个集体中大家要学会合作,不能让一个人掉队,否则有可能导致全盘皆输……学生习作的主题得到了升华,有了一定的高度,不再是就事论事,很多学生都有了自己独特的体验和感悟。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泼地昼夜不息。”作文教学只有走向孩子,面向生活,方能左右逢源,作文之园才能永远生机盎然。
作者单位 山东省胶州市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田欣欣)
一、引导捕捉生活
尽管大自然奥妙无穷,社会生活色彩斑斓,为学生的作文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鲜活素材,但小学生的有意注意还处于萌芽阶段,往往缺乏主动观察与发现,生活中的一些亮点便会悄悄溜走。
班里有一名学生迷恋网吧,竟然一下午没来上课。下午快要放学时,我心情沉重地跟全班学生讲自己对这名同学教育的失败,想以此来教育其他学生,还没等我说到迷恋网吧的害处,孩子们就争相发言。有的以大量的事实材料说明迷恋网吧的害处;有的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说了父母挣钱的不易以及对孩子的期望;还有的现身说法,讲述了自己“改邪归正”的体会……我及时提议,每人给这位同学写封信,帮老师劝劝他,同学们欣然接受了任务。后来发现,连平日最讨厌写作文的孩子也写了一页多。
在上述案例中,如果教师面对学生迷恋上网的现象,仅仅把它当成自己育人工作的一部分,没能巧妙地加以利用,使之转化为鲜活的作文素材,那学生也就没有了快乐动笔的机会。所以,要让学生留心生活,教师首先要做生活的有心人,使我们的作文训练不拘泥于形式,不局限于每周两节作文课,随时随地引导学生去观察、感悟、体验,捕捉稍纵即逝的习作资源并进行聚焦和放大,使之转化为鲜活、生动的作文素材。这样才能使学生有表达的冲动。久而久之,学生有了厚实的生活基础,有了真切的生活体验,作文时也就有了洋洋洒洒的肺腑之言。
二、刻意创造生活
教师也可为学生创造生活环境,丰富学生的作文素材。
比如,城里的孩子难得见个小动物,我就鼓励学生在教室、家里养了金鱼、乌龟等小宠物,并引导学生为小动物记了“成长日记”,学生很有兴趣,热情空前高涨。也便有了《欢迎小鸡到我家》《我的小乌龟病了吗》《原来你会打哈欠》……这些记录着孩子与小动物之间喜怒哀乐的小文章。
再如,教材要求学生写自己学会的一项本领,我先引领学生拓展思路——“你有哪些值得骄傲的本领?”“还有哪些本领别人会,你不会?”在相互启发下,大家列举了一百多种适合自己学的本领。有炒菜、包饺子、削土豆皮、钉纽扣、游泳、骑车、爬树、扎小辫、做风筝……我鼓励学生开展了“学本领大赛”,在一个学期的时间里,有些同学竟学会了几十种本领。这不但丰富了学生的生活,提高了学生的生活技能,也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精彩的素材。
三、引导观察生活
身边的景与物,人与事,不管是家里、学校里还是社会上,只要是看到的、听到的,都应主动关注。关注细节,观察出彼此的不同,今昔的差异,事物之间的联系,并随时将它收集整理,便于作文时提取。而这是需要训练的。
例如,带领学生进行了吹鸡毛比赛后,学生玩得情绪高涨。根据这次游戏写作文,愿意写的人多了,但写得比较精彩的还是那些平常作文基础好,观察能力强的同学。其他同学只是把过程记录了下来,像流水账,干巴无味。后来,我又在另一个班上同样的作文课,这回,参赛队员刚做好准备,我就现场采访,问观众的心情,问观众观察到的比赛队员的动作神态;比赛刚进行一局,我又引导学生回想刚才队员的表现,观众的反应,说说此时自己的心情;赛后,我又及时进行了采访:当看到自己队的队员领先时,你是怎样想的?看到鸡毛怎么也吹不过去,你是怎么想的?比赛结束后,你是什么心情……这次,学生的习作明显生动、具体了。教师的提醒和采访,是帮助学生回忆,引导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从而养成细心观察生活的习惯,同时,也指导了学生的写作方法。
四、启发思考生活
作文是对生活的一种思考,作文指导课应当对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起到更深层次的作用。小学生因为年龄小,缺少对生活的认知和把握,写作时缺少深度也很自然。因此,教师应在作文指导时引导学生思考生活,提高思考生活的能力。
玩完了传话游戏后,学生兴致勃勃地完成了作文初稿。我一看,只写了游戏的过程怎么有趣、好玩。于是,我又引导学生回忆游戏的过程,思考原来的话被传得五花八门的原因,以及玩了这个游戏自己得到的启示,在相互启发下,学生思维的闸门被打开了,修改后的作文,学生的体验就丰富了:有的认为做事应该认真,不能毛毛躁躁;有的想到不能轻信别人的话,以讹传讹;有的认识到在一个集体中大家要学会合作,不能让一个人掉队,否则有可能导致全盘皆输……学生习作的主题得到了升华,有了一定的高度,不再是就事论事,很多学生都有了自己独特的体验和感悟。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泼地昼夜不息。”作文教学只有走向孩子,面向生活,方能左右逢源,作文之园才能永远生机盎然。
作者单位 山东省胶州市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田欣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