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日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反哺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ingy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一衣带水的邻国,中日两国在各自文化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相互借鉴,相互影响。日本对中国文化的传承可以追溯到遣唐使甚至更早之前。日本传承了中国文化,也发展了中国文化,我们应该承认日本是一个有自己文化体系的国家。然而,近年来中国出现了“向日本找回中华传统文化”和日本文化反哺的旋风,对此我们应该持什么态度?本文通过中日文化的联系和区别对此问题进行讨论。
  【关键词】:传承;反哺;传统文化
  一、日本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一)饮食文化
  自古以来,稻米就是日本最主要的农作物之一。据学界研究推测,稻米早在约公元前三世纪从浙江南部引进到日本九州西北。自此以后,稻米不仅是老百姓餐桌上的主食,也是日本各种特色点心的主要食料,即使日本人最钟爱的清酒也是用稻米酿制的。
  日本饮食最具代表性的拉面也来源于中国。明朝遗臣朱舜水流亡到日本,面条也随之传入了日本。昭和年间拉面在日本开始流行,而那时拉面叫做支那面条,可见中国饮食文化影响力之大。后来拉面成为了日本人餐桌上的一道风景,并形成独具特色的拉面口味,风靡日本的“味千拉面”自此享誉全球。
  茶道文化在日本是极为尊崇和盛行的。然而追根溯源,日本茶道文化的“根”依然在中国。据记载,在唐代日本僧人最澄来我国浙江天台山国清寺研究佛法时体验了中国茶道的无穷魅力。此后他将茶籽带回了日本,种植于贺滋县,由此饮茶便在日本传播开来。南宋时日本荣西禅师来我国学习佛经,他撰写成《吃茶养生记》一书,被日本人奉为茶祖。奈良、平安时期日本本国茶文化开始发展,江户时期日本茶文化达到顶峰。日本吸收、消化中国茶文化后终于形成了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日本茶道。
  (二)节日文化
  日本对中国端午节文化的传承情况大体上可分为以下两个方面。一,采药祛病,驱毒避邪。二,保生护命,爱国为民。到了平安时代,端午节开始从一个非定期性节日发展为一年一度的定期性节日,并逐渐从朝廷普及到民间,节俗内容也随之愈益非富多彩。然而,日本的端午节在秉承了驱毒避邪、保生护命的文化内涵的同时,却抛弃了龙舟竞渡、追思先哲的文化意义,进而演变成了祈祷男孩健康成长和农业丰收的“儿童节”。
  此外,日本的七夕是日本固有的“棚机津女”信仰与中国传入的七夕传说、七夕习俗相结合而成并传承至今的节日。据日本学者中西进与大久间喜一郎的推测,中国的七夕文化最早于五、六世纪伴随着织机与新技术的传入而来到日本。当时传承的主要形式是口头相传,缺乏史料证明。到了七世纪以后,随着遣隋使、遣唐使 、留学生以及学问僧的出现,七夕文化随着这一大规模文化交流活动进入日本上流社会,七夕文学与七夕歌会兴盛起来。来自中国的传说和民俗在长期的传承中与日本本土信仰相融合,经历了日本化的过程。例如,与中国传说中渡过天河的织女不同,和歌集《《万叶集》的和歌中大部分描述的是牛郎渡过天河,这与日本过去的走婚制存在关联。
  二、日本对中国的文化反哺
  (一)中国留学生在日本
  1896年(光绪二十二年、明治二十九年)旧历三月底,由清廷派遣的13名中国留学生抵达日本。这件事具有破天荒的意义,一部近两千年的中日文化交流史,从此改写:日本从留学生派遣国变为接受国,而中国则从留学生教育国“沦为”派遣国。派遣留学生并不羞耻,之所以说“沦为”,是因为事件标志着两国文化地位的逆转。
  而以明治维新为开端,中日两国在一系列重要环节上开始拉开距离,从制度文明到社会文化,从金融经济到教育民生,日本均领先于中国。而恰恰是这种落差,构成了中国向日本派遣留学生的动力。自1896年首批留学生赴日以来,留学生人数逐年增加,至1905、1906年间达最高峰(8000名左右)。美国学者任达(Douglas Reynolds)在《新政革命与日本》中说:“粗略估计,从1898年至1911年间,至少有2.5万名学生跨越东海到日本,寻求现代教育。”
  (二)、日语对现代汉语的影响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日本都是在口头上使用自己的语言,而在书面记录上使用汉字来记录。日语的发展与汉语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日语自身也在对汉字进行发展和改造。在对汉字的使用中,日本人也造出了属于自己的汉字,也简化了很多繁体字,这些对当今汉语也是影响颇大。有一些当今用得很广泛的一些字还被收入到了现代汉语中,如“腺”、“癌”、“鳕”等。
  而影响更广的应该算是对汉字的简化。日本在民间一直以来就流行着一些简化字,而日本内阁在1946年公布了《当用汉字表》,收入了包括简化后的常用汉字1850个,后又在1981年公布了《常用汉字表》,收录了2136个字。中国在制定简化方案的同时,也大量参考了日本的简化字。某些字的简化就与日字相同。另外,现代汉语中充斥着大量的日造汉语词汇,例如,现在最常用的单词,诸如“世界”、“社会”、“经济”等,便是日本人造出的词。其实这类词在古汉语中也存在,但却没有现在的意义。在“经济”一词出来之前,国内使用“资生学”作为翻译。而“民主”、“科学”、“政治”、“艺术”、“自由”、“革命”、“法律”、“哲学”、“美学”等等很多词语,更是原原本本的日本词。
  三、对待日本文化应该采取的态度
  (一)日本文化具有独立性
  中国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影响深远,日本文化在某些方面体现了中华文明文化的传承和延伸。而近年来,随着中国对传统文化易逝的危机感和对传统文化重视程度的提高,出现了“在日本找回传统文化”和日本文化反哺的旋风。然而,这样一味地模仿和引进所得到的,是否又真的是纯正的中华传统文化呢?
  日本文化传承部分的中华传统文化,这是毋庸置疑的。然而,文化在某种程度上说,是在不停进化的。而且日本是一个深受他国文化影响的国度,从中国的儒家佛教思想到西方的近现代思想,无不对其文化产生过重大影响。同时,日本也是一个擅长学习和吸收的国度,他国文化经过了本土的演变,形成了独特的岛国文化。我们并不能否认日本文化所具有的独立性。中日两国文化形同而神异,似同而时非,因此,盲目地向日本寻求缓解传统文化饥渴的解药这一做法是不明智的。我们应该理智地有选择地引进学习。
  (二)学习日本对传统文化的做法与态度
  “求鱼”不如“求渔”。明智的做法是向日本学习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做法与态度。传统文化在日本有世代血脉相承的传人,它们在日本生根,并在日本拥有自己的血缘和地缘,得到世代的守护与尊重。对待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要肩负起传承的民族义务,将传统文化传实,使之真正融进民族的精神血脉中。另外,日本善于吸收,又善于改造人类有价值的文明为己有。对于一切外来的文化抱着坦诚、好学的热情,“对世界上新鲜的东西,总要好奇地拿来研究一番”,改装一番,革新一番。可以说,学习他人以自强的忧患意识缠绕者世世代代的日本人。我们应该怀有开放包容的心态,积极学习外国的优秀文化成果,并且不能只是一味地“拿来”,而要积极吸收与改进,使之与中国社会更加契合,并逐渐发展为可传承延续的文化。
  四、结语
  日本与我国是一衣带水的近邻,与我国有着千百年互相往来的历史,日本较好地继承和发展了中国文化。然而,近几年出现的国人以嗷嗷待哺的姿态面对日本文化以找回中国传统文化这一做法无疑是不理智的,因为在历史进程中,文化是不断进化与发展的,日本也形成了独有的文化体系。与其盲目地引进与享受文化反哺,学习日本对于传统文化的做法与态度,才是明智理性的选择。
其他文献
【摘要】:魏碑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朝文字刻石的通称,以北魏为最精,大体可分为碑刻、墓志、造像题记和摩崖刻石等四种。这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过渡性书法时期,这一时期内有多种风格迥异的作品。笔者刚学习书法时,《张猛龙碑》是第一个接触的碑刻,之后尤为喜欢。后逐渐涉猎不同风格的魏碑作品,在临写过程中,感悟颇多。本文主要把《张猛龙碑》与《张黑女墓志》在技法风格及清人评价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希望能给书法爱好者一
期刊
【摘要】:“汽车外形”是指我们可以直观看到的汽车外部形状,包括了汽车的标志、尺寸、颜色、纹理等。汽车外形设计不仅对品牌形象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且对于具体车型和汽车制造商的生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也是消费者购买行为因素的首选。汽车外形设计的关键点,主要包括:车标设计、前脸设计、内饰设计。我们要想获取汽车外形设计的成功,就必须有足够的耐心,做充分的准备,按照一定的规律,一步一步地向前探索。只有这样,汽车
期刊
【摘要】:《玛依拉变奏曲》是胡廷江以原版哈萨克民歌《玛依拉》为基础,进行创作改编的叙事抒情歌曲,变奏曲式。并且在情感和歌曲的内容上展示了哈萨克民族的人们能歌善舞,以及人们对生活的的热爱。《小路》是胡廷江创作的又一部作品,整首乐曲为再现的单三部曲式。小调贯穿始终。  【关键词】:《玛依拉变奏曲》;《小路》;胡廷江  一、《玛依拉变奏曲》改编与创新  1.改编结构布局  歌曲《玛依拉变奏曲》是依据哈萨
期刊
【摘要】:人体雕塑是雕塑艺术表现中最基本最原始的内容。但是,随着当代艺术的发展,雕塑的概念正在慢慢被泛化。现成品、装置、观念艺术等正在消解着雕塑的概念,瓦解着人们对雕塑的认识。本文通过对西方雕塑发展中的人体雕塑的梳理,试图让大家对雕塑概念有一个准确清晰的认识。  【关键词】:人体;雕塑;艺术  回顾漫长的雕塑史会发现人体雕塑是雕塑艺术中最为悠久的形式,也是雕塑所表现的的主要内容。人体有着自然天成的
期刊
【摘要】: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追问策略能为传统课堂注入富有创造性的新鲜血液,在追问技巧的实施过程中教师的地位不容小觑。根据教师设置追问的不同课堂阶段,本文将主要从课堂导入、课堂调控、课堂质疑三阶段的追问特点进行分析总结,不同的追问方式带来的效果不同。新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缺乏对追问策略的重视与运用,这一点需在实践中不断加强训练,向资深教师学习探究。在追问策略使用过程中,也应注意问题逻辑性、时机适宜性与对
期刊
【摘要】:形象鲜明、色彩生动、充满童趣、积极向上的儿童书籍,对幼儿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今的儿童书籍严重缺乏时代气息和沟通能力,无法引起儿童的阅读兴趣。如何从儿童的审美心理出发、尊重儿童书籍设计原则、营造感官体验、设计出丰富多彩、富有特色的儿童读物,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严峻课题。  【关键词】:儿童;书籍装帧;设计研究;  1. 引言  儿童书籍设计是书籍设计中一个很重要的门类,是儿童求知、启
期刊
【摘要】:通常在二胡演奏过程中,音准的控制有具备一定的难度。本文从几个方面论述二胡的音准问题,从音准问题的来源、音准校正的方法和如何避免音准误差等方面进行探讨,希望对于该方面的研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二胡演奏;音准;校正  在演奏二胡时,是通过手指按压音弦,改变弦的有效振 动长度,通过改变手指的定位,改变其音高的,因此,二胡 的演奏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和易变性,会随着演奏者情绪的改 变
期刊
【摘要】:中国的摄影从胶片摄影开始,虽说经过近百年发展已经有了较深的认识,但是在胶片之前的古典摄影工艺却仍存在着较大的空白区,由于古典摄影工艺的繁琐,使得未能使其在中国较好的全面推广和发展。为了使古典摄影工艺能在中国更好地推广和发展,本文从古典摄影工艺发展史和与现代数码摄影比较等几个方面深入分析了古典摄影工艺在中国发展的近况和趋势。  【关键词】:古典;摄影;工艺  古典摄影工艺始于1826年,法
期刊
【摘要】:自律论与他律论始终是音乐美学界对于音乐本质问题存在的争论,不论哪一方都有一定的合理性,也必然存在一定缺陷。自律与他律之争不能单纯的视为内容与形式的问题,它们只是站在不同的价值角度对音乐的不同属性给予强调,但不是单纯的极端化。二者应是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的,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关键词】:自律论;他律论;《声无哀乐论》;《乐记》;孔子;和律论  西方音乐美学史中,在对音乐的本质问题进行
期刊
【摘要】:汉字集音、形、义于一体,历史悠久,读音在传承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不易研究,但通过字形便可推断其本意和文化内涵。婚姻作为一种人类种族延续的形式,是人类生活的重要部分,自古至今其制度和形式以及习俗都在不断变迁,自然会在汉字中留下它的身影。血缘婚、劫掠婚、买卖婚等古代婚俗均可从“姓”、“娶”、“嫁”等汉字中找到蛛丝马迹,本文就对这三者进行分析。  【关键词】:汉字;婚姻;习俗   1.引言  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