壳低聚糖聚合度分析及室内抑菌活性研究

来源 :植物保护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hai_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室内用壳聚糖氧化降解法得到了壳低聚糖,并采用HPLC方法分析了壳低聚糖的聚合度。结果显示,其聚合度分别在1—12范围内,其中单糖占5.79%,2—5糖占38.64%,6~8糖占15.29%。采用离体平皿法将获得的壳低聚糖对17种常见植物病原菌进行抑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壳低聚糖对其中16种病原菌都有抑制作用,且随着浓度提高作用增强。壳低聚糖对土传病害真菌表现出较好的抑制作用,其中壳低聚糖对芦笋茎枯病、棉花枯萎病、棉花黄萎病3种土传病害病原菌的EC50分别为626.78、393.16、854.19 μg/mL。
  关键词: 有害生物生物防治; 壳低聚糖; 聚合度; 抑菌活性
  中图分类号: S 476.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29—1542(2003)03—0028—04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 S 435.65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0529—1542(2003)02—0056—02  油菜菌核病是荆州市油菜上主要病害之一,常年茎病株率8%~30%,病指5—25。2002年该病在荆州市猖獗流行,发生范围广,来势迅猛,发生程度重,是继1986年大流行后的最重一年。全市各类油菜叶病株率达60%~100%,茎病株率30%一80%,病指32.8。
期刊
中图分类号: S 433.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0529—1542(2003)02—0054—02  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受异常气候、农业生态环境及白洋淀水位变化等因素的影响,东亚飞蝗在河北省白洋淀蝗区出现了1993、1995、1998、1999年和2001年持续大发生。1952年邱式邦等先生在毒饵治蝗方法一文中提出“将蝗虫消灭在3龄以前”;1957年农业部在冀、鲁、豫
期刊
摘要: 我国玉米种植结构处于调整阶段,随着包括高油玉米、优质蛋白玉米、甜玉米和糯玉米等一系列特用玉米的发展,玉米病虫害发生危害规律也将随之发生变化。本文就我国玉米生产的现状、特用玉米发展与病虫害发生趋势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防治对策。  关键词: 植物保护学; 特用玉米; 病虫害; 发生; 防治对策  中图分类号: S 43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29—15
期刊
中图分类号: S436.612.2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0529—1542(2003)02—0060—01  巩留位于伊犁中部,海拔775.6m,南靠伊什格力克山和那拉提山,北临伊犁河,年平均气温7.4℃,降水量490mm,2002年5月下旬巩留莫河地区大片野果林遭苹果小吉丁(Agricus maJi Mat—sumara)危害。该虫除严重危害野苹果、野杏树外,还危害海棠树、
期刊
中图分类号: S433.8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0529—1542(2003)04—0058—02  近年来,蓟马在我国北方设施栽培作物上突然严重发生,并造成明显危害。特别是2003年上半年,在局部地区暴发成灾,其中北京市郊大棚辣椒每朵花上有蓟马成、若虫100头以上,平均每株辣椒叶和花上蓟马总数达数千头,用锉吸式口器穿刺,锉伤花、叶组织吸食汁液,受害轻的影响植株生长、开花,重
期刊
摘要: 用叶碟法测定了嗜线虫致病杆菌CB6菌株发酵液对小菜蛾幼虫的致死率、拒食活性以及对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其发酵液对幼虫有较高的生物活性,取食3 d后,1~3龄幼虫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84.75%、68。33%和59.32%。4龄幼虫取食量显著减少,选择性拒食率为76.59%,非选择性拒食率为69.72%。3龄幼虫取食发酵液处理的叶片后,生长极其缓慢,在48 h时体重抑制率达100%,化蛹
期刊
摘要: 应用棉花黄萎病菌(VerticiJJium dahJiae)毒素在棉花苗期对32份棉花材料进行了抗黄萎病性初筛和田间病圃鉴定,未发现高抗材料,抗病类型仅占全部试材9.4%,耐病类型占50.0%。抗性表现较好的4个抗黄萎病种质材料为R1、R2、R3和R4。  关键词: 抗病虫害育种; 棉花黄萎病; 种质资源; 抗病性    中图分类号: S 435.621.24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要: 杆状病毒杀虫剂已成功用于农林害虫的防治,但与化学农药相比,它有杀虫谱窄,杀虫速度慢等缺点。近年杆状病毒杀虫剂在扩大病毒宿主域,提高病毒杀虫速度,增强病毒毒力等方面的研究有较大的进展。  关键词: 有害生物生物防治; 重组杆状病毒; 农业害虫; 防治  中图分类号: S476.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29—1542(2003)03—0009—03
期刊
摘要: 为正确识别水稻细菌性谷斑病及其病原,以预防其在我国的传播与蔓延,本文对该病的分布、症状、病原、初侵染源及病原的鉴别作了描述。  關键词: 植物病理学; 水稻细菌性谷枯病; 病原鉴定  中图分类号: S 435.111.4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29—1542(2003)05—0047—03
期刊
摘要: 以转入Cu,Zn—SOD基因的马铃薯为材料,研究了在不同NaCl浓度胁迫下其活性氧代谢及保护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在NaCl胁迫下转基因马铃薯植株体内的超氧阴离子(O2-)含量明显低于对照非转基因马铃薯,H2O2含量前者略高于后者但差异不大;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转基因马铃薯显著高于对照,过氧化氢酶及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性转基因马铃薯高于对照;转基因马铃薯体内的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