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还记得94版《三国演义》那耳熟能详的片头曲吗?“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便是出自杨慎的《廿一史弹词》。
杨慎,“明世记诵之博,著作之富,推慎为第一”,这是明史对他的评价,恰如其分。揆诸明朝276年历史,杨慎确实不负第一才子之名,存诗2300多首,词曲、杂剧、弹词、金石、书画均有涉猎,天文、地理也是触类旁通。有一次,明武宗朱厚照问群臣“注张”是什么星,钦天监和翰林院的资深专家都答不上来,杨慎却引经据典说是西方白虎七宿之一的柳宿。無独有偶,湖广土官向朝廷进贡,文书署“水尽源通塔平长官司”,同僚们都以为是三个地名罗列在一起,唯有杨慎说不是,这只是一处地名,洪武六年所置,曰“水尽源通塔平”。
除了自身天赋,他的出身也给他带来了红利。
杨慎的父亲是明朝著名的“三杨”之一的杨廷和,历仕宪宗、孝宗、武宗、世宗四朝,在武宗和世宗两朝贵为首辅。有这样的父亲,是他的幸运,却也是他的不幸。
说幸运,是杨慎从小接受了良好的教育,11岁能写诗,12岁能撰文,写出了“青楼断红粉之魂,白日照青苔之骨”的名句,被杨家人惊为“吾家贾谊”。13岁的他随父入京,金銮殿上,孝宗指着羊肉火锅,出了个对子“炭黑火红灰似雪”,要众臣属对。在众臣搜肠刮肚之际,一个稚嫩的声音响起:“谷黄米白饭如霜。”这正是从杨慎口中发出,他也因此一时名噪京华。当时的内阁首辅李东阳以“小友”相称,将他收入门下。杨慎的仕途因此顺风顺水,虽然中间有点儿小波折,但24岁就蟾宫折桂,高中状元,官居翰林院修撰,可谓是年少得志了。
说不幸,是杨慎继承了杨廷和的诤臣情结。武宗无后,世宗作为近支堂兄弟继位,在尊奉武宗的父亲孝宗是皇考还是皇伯考的问题上,世宗与杨廷和为首的辅臣产生了分歧,到底是继嗣还是继统,君臣意见不合,并引发了“大礼议”事件。大臣们纷纷站队,分为议礼派和护礼派。议礼派以观政进士张璁为首,支持皇帝,只继统不继嗣,奉生父为皇考;护礼派则唯首辅杨廷和父子是瞻,认为皇帝只有先继嗣后继统才符合万世法,必须奉孝宗为皇考。
杨慎作为带头闹事之人,自然得到了世宗的“特别照顾”,两次廷杖差点要了他的命,然后流放云南永昌卫戍边。
没想到这一流放,就是永远。
在云南,杨慎不忘诤臣情结,以当地的唐婆镜花自况,唐婆镜花与向日葵相反,背日而开,寓意自己受到排挤和打击仍能傲然绽放。他修史、著述,活得很充实;听说寻甸有人作乱,率家僮步卒百十人,赶到木密所协助平叛;见到鱼肉百姓的工程,上书主管官员谏阻。正如少年时所对的那句下联“谷黄米白饭如霜”——蜕去黄色的外壳,他就是近朱不赤、近墨不黑的白饭,嫉恶如霜。
尽管如此,世宗仍然记恨杨慎,经常问大臣杨慎过得怎么样,阁臣都回答说又老又病,世宗这才没有雪上加霜。终世宗一朝,六次大赦天下,每一次都没有杨慎的份儿。不仅没有,年近七旬的他回四川小住,还被云南巡抚派人抓了回来,可谓一生如霜。
隆庆元年,官方为杨慎平反,追赠他为光禄寺少卿,这离他病死戍所已经过去了八年。
杨慎,“明世记诵之博,著作之富,推慎为第一”,这是明史对他的评价,恰如其分。揆诸明朝276年历史,杨慎确实不负第一才子之名,存诗2300多首,词曲、杂剧、弹词、金石、书画均有涉猎,天文、地理也是触类旁通。有一次,明武宗朱厚照问群臣“注张”是什么星,钦天监和翰林院的资深专家都答不上来,杨慎却引经据典说是西方白虎七宿之一的柳宿。無独有偶,湖广土官向朝廷进贡,文书署“水尽源通塔平长官司”,同僚们都以为是三个地名罗列在一起,唯有杨慎说不是,这只是一处地名,洪武六年所置,曰“水尽源通塔平”。
除了自身天赋,他的出身也给他带来了红利。
杨慎的父亲是明朝著名的“三杨”之一的杨廷和,历仕宪宗、孝宗、武宗、世宗四朝,在武宗和世宗两朝贵为首辅。有这样的父亲,是他的幸运,却也是他的不幸。
说幸运,是杨慎从小接受了良好的教育,11岁能写诗,12岁能撰文,写出了“青楼断红粉之魂,白日照青苔之骨”的名句,被杨家人惊为“吾家贾谊”。13岁的他随父入京,金銮殿上,孝宗指着羊肉火锅,出了个对子“炭黑火红灰似雪”,要众臣属对。在众臣搜肠刮肚之际,一个稚嫩的声音响起:“谷黄米白饭如霜。”这正是从杨慎口中发出,他也因此一时名噪京华。当时的内阁首辅李东阳以“小友”相称,将他收入门下。杨慎的仕途因此顺风顺水,虽然中间有点儿小波折,但24岁就蟾宫折桂,高中状元,官居翰林院修撰,可谓是年少得志了。
说不幸,是杨慎继承了杨廷和的诤臣情结。武宗无后,世宗作为近支堂兄弟继位,在尊奉武宗的父亲孝宗是皇考还是皇伯考的问题上,世宗与杨廷和为首的辅臣产生了分歧,到底是继嗣还是继统,君臣意见不合,并引发了“大礼议”事件。大臣们纷纷站队,分为议礼派和护礼派。议礼派以观政进士张璁为首,支持皇帝,只继统不继嗣,奉生父为皇考;护礼派则唯首辅杨廷和父子是瞻,认为皇帝只有先继嗣后继统才符合万世法,必须奉孝宗为皇考。
杨慎作为带头闹事之人,自然得到了世宗的“特别照顾”,两次廷杖差点要了他的命,然后流放云南永昌卫戍边。
没想到这一流放,就是永远。
在云南,杨慎不忘诤臣情结,以当地的唐婆镜花自况,唐婆镜花与向日葵相反,背日而开,寓意自己受到排挤和打击仍能傲然绽放。他修史、著述,活得很充实;听说寻甸有人作乱,率家僮步卒百十人,赶到木密所协助平叛;见到鱼肉百姓的工程,上书主管官员谏阻。正如少年时所对的那句下联“谷黄米白饭如霜”——蜕去黄色的外壳,他就是近朱不赤、近墨不黑的白饭,嫉恶如霜。
尽管如此,世宗仍然记恨杨慎,经常问大臣杨慎过得怎么样,阁臣都回答说又老又病,世宗这才没有雪上加霜。终世宗一朝,六次大赦天下,每一次都没有杨慎的份儿。不仅没有,年近七旬的他回四川小住,还被云南巡抚派人抓了回来,可谓一生如霜。
隆庆元年,官方为杨慎平反,追赠他为光禄寺少卿,这离他病死戍所已经过去了八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