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寒冷,四种想象

来源 :小说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vwyniqt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俗尘渺渺,天意茫茫 ,将你共我分开。”梅艳芳的声音,通过飞机上劣质的耳机传来,歌声里的每一个字敲击在心头上。飞机在盘旋下降,往下看,黑色的土地上覆盖了白色,那一撮撮向上生长的,是树木和房屋。
  这就是哈尔滨了,它刚毅、庞大、多元、坚硬,这北方之城,似乎从未曾记录时间,时间在这里消融又凝固,凝固又消融,仿佛从未留下痕迹。或者说,这是另外一种时间。巴洛克风格与日式建筑可以在这里并存,犹太国民银行与圣索菲亚大教堂同在一个时空,这是由于时间在这里发生了必要的变形,以便适应环境,变得更加洁白。
  是的,哈尔滨拥有白色的时间。“今天的太阳像你一样忧伤,也像你一样,来自寒冷的北方。”帕斯捷尔纳克这个来自俄罗斯的句子,也同样适合哈尔滨。这是从寒冷中生长出来的憂伤,忧伤的时间,注定属于白色,像落满白雪的时钟,在历史中走走停停,重复着伟大。
  2
  在哈尔滨,伟大不再是一个大词。在零下十五度的空气中,所有的伟大只能缓慢地流动。一个大词在舌尖上无法跳动,允许跳动的是味蕾。冰糖葫芦和格瓦斯有不同的味道,冰做的杯子装上伏特加摸上去像白色的火焰,在露西亚西餐厅里,朋友告诉我红肠与酸黄瓜同嚼有别样味道。具体是什么味道?据说露西亚西餐厅里有哈尔滨文学的灵魂,那大概是老灵魂的味道吧。过去一百年中,这座城市将曾经的刀光剑影隐藏在白色的光中,血的味道在仓皇的脚步中潜伏,这里有烈酒可供壮行,一片肃杀中生命注定变得易碎。北境之地,冰与火在不断较量与纠缠,鲜血的味道中有理想主义的精魂,还有我们对于民族这样一个词汇略显孤独的理解,一种在想象中完成的事业,蒸腾而上与盘旋而下,都如此果敢,仿佛一个人可以投身于某种想象而不必喊疼。
  那么,切片的红肠与酸黄瓜同嚼,到底是什么味道?大概就是哈尔滨的味道吧。
  3
  “我是一个在黑暗中大雪纷飞的人哪。”
  “你再不来,我要下雪了。”
  读木心,喜欢把他不相干的两个句子放在一起;也如读萧红,喜欢把她的文字和人生放在一起。呼兰河畔的萧红故居沐浴在冬日的阳光里,安静驱逐了城市的喧嚣,被岁月锁定的器物都不再交谈,屋外没有任何脚印的雪地圣洁如处女地。那年,松花江水漫上哈尔滨的大街,慌乱中萧红护着肚子跳下窗外的小船。“两颗相爱的心也像有水在追赶着似的……两颗不得散步的心,只得在他们两个相合的手掌中狂跳着。”现实中的人在逃亡,故事中的人在相爱,洁白的情爱和狂乱的欲望在此间交织,谁也看不透时代的洪流中一片雪花的形状。到底是六角飞花,还是形如鹅毛?一个南方人对于雪的猜疑,就如所有时代的人们对于爱情捉摸不透的想象,爱情和雪花一样热爱飞翔。于是,六角形的爱情和鹅毛般的爱情同时在这片天空中飘飞——那些如星辰般的寒冷与自由,那些寒夜里压断树枝的闷响,冷漠的闷响,那些爱过的痛楚,以及小心翼翼的试探和徘徊——都一起飘飞下来。我们在萧红的故事里照见了自己,就如在冰雕光滑的表面看见了自己的影子。
  4
  阿什河畔的伏尔加庄园里重现了消失已久的圣·尼古拉大教堂。这座存在六十六年的教堂是哈尔滨人的共同记忆,它的存在和毁灭刚好见证了一个时代的轮回。多少年过去了,人们并没有忘记它。站在教堂前,我顿生敬意,在内心模拟“重生”这样一个神奇的意象,在传说中,只有神鸟凤凰才具备这样起死回生的神力。凤凰会在大雪纷飞的地方降临吗?如果不用“重生”这样的词汇,而改用“复活”,则凤凰必然飞过这片北方的原野,在河边的白桦林中穿行,在松花江厚厚的冰层之上滑翔而上,引吭高歌。
  或者说,浴火重生是对这座古老城市最好的祝福,也是对东北大地沉沉暮色的刷新。没有任何事物是在怀念中重生,重生的力量必然来自于冰与火之歌。“断肠字点点,风雨声连连,似是故人来。”重生应如故人来。我们曾经见证过传奇,如今只等待见证奇迹的时刻;我在此地见过白雪,也愿留下洁白而美好的祝愿。
其他文献
柏川的中篇小说《月照西邻》,题目本身就具有一些微妙的况味,月光和西邻是空灵与现实的衔接,从空灵进入现实,或者从现实进入空灵,要通过哪一条叙事的密道,为读者编织出亦真亦幻的人生场景,是生活的隐喻还是艺术化的象征?这不仅需要作家运用语言表达生命鲜活色彩的能力,而且还需有从语言所编织的层层故事关系中突围的写作智慧,回到叙事意义本身上来。人人都在生活中,不同的是作家通过写作能力把抽象的哲学概念转化为轻巧而
期刊
主持人语:家庭生活是一泓宁静的溪流,没有波澜却有方向。本期刘红敏的《叶子的幸福生活》就描绘了这样有目标的家庭生活。叶子为了爱情嫁到郊区,却尽受婆家的冷脸,自己攒钱结婚,住到荒郊野地没水没电有老鼠的破厂房里,还要挺着孕肚干男人才能干的重体力活。对一个城里长大的女孩来说实在太残酷了,可是她却过得有滋有味,只因为她有算命先生给立下的成为“百万富翁”的目标。而实际上叶子并不期待这个目标,她看重的是实实在在
期刊
好像没有任何预兆,昨晚,河滨路一棵古树突然轰然倒下了,连根拔起,幸好当时无人无车经过。  看着倒下的这棵树,行人不由停住脚步。有人说,这棵树怎么会一下子倒下呢?是不是起了大风,将树吹倒的呢?  有人摇头,昨晚哪里有大风,连一丝风都没起!  围观的人越来越多。有人说是上半夜倒的,有人说下半夜倒的。  有人眼尖,这是一棵黑木相思,值好多钱呢!  有人扼腕叹息:太可惜了!好端端的一棵树怎么说倒就倒呢? 
期刊
布罗赫的《维吉尔之死》不会是什么可以与全人类双高峰《白鲸》和《悲惨世界》比肩的作品,他的思想意识尚未完全松解,古老庸俗的观念还限制着他,他挣脱不了,也就决定了他的作品的不够高大、不够崇高。布罗赫的《未知量》前不久有了中译本,是个不大的中篇小说,有兴趣的话可以买来看一看。  罗伯特·穆齐尔的《没有个性的人》中文译本有一千二百多页,要读完它,得花费巨大的工夫,好在是上下两册,可以分开读。我记不清是用多
期刊
我应聘到某制药厂办公室当文秘。  头一天,我头脚迈进工厂大门,后脚碰上一人,他龇着一排黄黑的牙,嘶哑的嗓门喊:新来的王秘书?  嗬,真是巴掌大的地方,啥事都瞒不住。我没吱声,他又补充道,我是看门的李老四。他还指着一条狗告诉我,这是“张三”。  我一愣,低头一看,一条黄褐色的柴狗机警地盯着我。  李老四?张三?我心里发笑,他看透了我的心思,问你羚姐吧。哈哈!他手里攥着墨绿色的尼龙绳,牵着狗扭头走了。
期刊
楔 子  刘伯温著有一本寓言集《郁离子》,其中一则寓言,题为《蚁垤》。  “南山之隈有大木,群蚁萃焉。穿其中而积土其外,于是木朽而蚁日蕃,则分处其南北之柯,蚁之垤瘯如也。一日野火至,其处南者走而北,处北者走而南,不能走者渐而迁于火所未至,已而俱爇无遗者。”  这则寓言要告诉我们什么呢?  蚂蚁有盲点,人也是一样的。  镜中记  坐在小镇的浴池里,小文越来越喜欢沉默。从前,每当有人从他的面前走过,他
期刊
我们的文明进入了高铁时代。高铁列车在滚圆的地球上飞驰,分辨不出车头车尾,亦分辨不出去程还是返程——开向未来或是开回过往。它打碎了时间和空间的既有设置,所承载着的人和事或是预见,抑或是已发生,只是没有现在时。这是一个真相永远在路上的时代。  ——题记  1  十六时二十分,高铁列车驶离B市火车站。一等座车厢里座多人少,印象中除了你还有另外的两个或三个旅客。上述情况都是真实的,这你敢肯定,虽然在列车启
期刊
一  董碧伟是男人,玉树临风的一副样子,很多人见他名字的时候都认为他是女的。  他从大学升任到这家单位的副手,也是副地级。在大学,他是商业情报的老师,后来是系的主任。不知道谁看上了他,他也毫不知情,就这么提拔了。他走的时候,大学的领导很可惜,说你去那个单位干什么,你的商业情报专业已经很厉害了。董碧伟笑了笑,说,我有兴趣当当官,都说现在当官不容易,我体会一下怎么不容易。领导意味深长地说,这个单位很复
期刊
没有想到自己就这么撞进伏特加酒的文化里。  这个冬天,友人带着我到冰雪覆盖的伏特加庄园游览。我一边想象着阿什河的水到夏天时是怎样的腾起细浪,圣·尼古拉大教堂曾经寄托着俄罗斯人怎样的情感……一边真切地感受着哈尔滨冬天的“冷气红艳”,在这个艳阳高照的上午,依然冻得我瑟瑟发抖,不由暗暗埋怨自己的失策,还曾经在东北生活过呢,衣服还是穿得这么单薄,简直是对哈尔滨冬天的严寒严重估计不足,什么雪道飞驰呀,也没有
期刊
麦子杨在《今夜鲸出没》中描写了堕落之人——堕落的男子和女人無端的死亡,但如此这般的横死,很难被简单视作堕落的应得惩罚。麦子杨落笔写两人的下场,既隐晦,又冷静,甚至可以说冷静得有些漠然了。“他”“她”两命终结时的样貌,只是捧海人眼中“两团相距不远的白色异物”。然而,此即世道人心,此即麦子杨以笔墨构筑的一片海岸上,正弥散开去的无比空茫的气氛。  无名无姓,只是“他”。或许这是书写虚空之外,进一步暗示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