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的大众及艺术的发展

来源 :知音励志·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laymu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声乐艺术的发展,大众化审美日益成为主流。声乐艺术是人们不可缺少的文化生活,是人们情感表达的一种方式,具有独特的魅力。审美是一种理想性的活动,人们的审美是不断变化的,审美的提升促进声乐艺术的提升,声乐艺术的发展也影响人们审美的变化,对人们能够产生潜移默化的审美效应。大众审美与声乐艺术相互作用,提升人们的精神文化价值。本文通过审美的大众与艺术的发展,探讨声乐艺术的大众化审美。
  【关键词】声乐艺术;审美;大众化
  随着时代的进步,声乐艺术不断变化发展,在题材内容、演唱风格以及表演形式等方面,都有新的突破。在全媒体时代,声乐艺术渗透到了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影响着大众审美文化的发展。声乐艺术自身是一种审美的意识形态,它是在人类特定的历史时期产生并不断发展变化的。声乐艺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思想道德体系以及主流价值观念,它与大众的精神文化内涵有紧密的联系。我国当前的声乐艺术呈现出多元、开放的文化特征,与大众的审美需求相适应。
  1 我国声乐艺术的发展
  我国声乐艺术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遥远的新石器时代。远古时期的声乐艺术并不是真正的声乐艺术,只是有简单的语言表述和音调,是声乐艺术的萌芽,当时的声乐艺术主要是在劳动中产生的。远古时期的声乐艺术主要是歌唱,表达生活中的情感,表达劳动的直观感受。声乐随着情绪的变化而变化,歌词一般都很简单,一句话或者简单的几个字就能够组成一首歌曲,但是已经有了简单的音阶,促进了我国声乐艺术的产生和发展。
  周朝时期,开始设立专门的音乐机构,选拔专门的人员学习音乐理论、演唱和舞蹈等,主要用于庆典活动。周朝的演唱内容有所发展,主要是礼教和贵族生活的场面,后来也有民间的民歌。民歌主要来源于民间的生活,民歌内容丰富多彩,具有明显的民族特色,其中著名的有《诗经》《九歌》等。汉朝是我国声乐艺术的第一个繁盛时期,形式多樣,发展迅速,主要有绕歌、琴歌、汉乐府歌谣、相和歌等。其中汉乐府歌谣是汉朝专门设立的音乐机构,通过采集民间的歌谣,进行加工整理而成的,最后又传回民间。唐朝由于是我国政治、经济和文化都十分繁荣的时期,声乐艺术有了进一步的大发展,艺术形式更加丰富多样。出现了参军戏、说唱、大曲等新的声乐艺术形式。宋朝由于词曲的大发展,声乐艺术有了新的发展,主要是兴起于城市的宋杂剧、曲艺、诸宫调等。元朝是我国文化艺术发展的又一繁盛时期,主要代表是元曲,以散曲和杂剧为主要的形式。到了明清时期,由于商品贸易的发展,推动了我国声乐艺术的发展。明清时期的声乐内容主要来自于生活语言,演唱中的润腔手法十分丰富。这一时期,声乐艺术的主流是俗曲,同时戏曲艺术也有较大的发展,比如《桃花扇》《牡丹亭》等。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现代声乐艺术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和民族色彩,充满了创造力和想象力,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在演唱风格上更加多样化,素材内容更加多元化,表演形式也有新的突破。由于西方音乐的传入,我国声乐演唱中吸收了西方的美声唱法,美声、通俗、民族三种唱法成为主要的形式。声乐艺术作品中包括歌词和旋律,目前我国声乐艺术的素材内容具有明显的多元化特征,取材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并且与西方的声乐艺术相互碰撞相互融合,传统与现代相互融合,丰富了声乐艺术的内容,给人们更多的视听享受。在表演形式上,为满足大众的审美需求以及市场的需要,声乐艺术与多种舞台表演形式相结合,出现了实景演出、音乐剧、歌剧等多种形式。
  2 声乐艺术的审美特征
  2.1 声腔美
  声乐艺术主要是靠人体发声的艺术,不同国家对声乐艺术有不同的审美标准,但是对于声腔的美,几乎有相同的标准。我国对声腔的标准,主要是字正腔圆,而国外的美声唱法中,也是要求字气声的统一。演唱者在演唱的过程中,要能够游刃有余地控制音色和音量,表达出声腔的美感和艺术表现力。声乐艺术是听觉的艺术,声腔的美十分重要,将声腔与作品的情感相融合,才能带给听众完美的听觉享受。
  2.2 音律美
  声乐艺术里包括着声音和乐律,感情基调不同,节奏就会有变化。创作者在进行艺术创作中,需要把握情感的基调,了解歌词的内在律动,对音调和节奏进行编排。声乐艺术是一种声音化的语言艺术,语言的内容、结构、风格等都对曲调的创作有影响。旋律是声乐艺术的灵魂,它代表着声乐艺术的独特魅力,传递着声乐艺术的主题情感。
  2.3 表演美
  声乐艺术需要表演的再创作,通过表演实现其审美价值。受歌词和音律的影响,声乐艺术有一定的表演范围,相对来说比较稳定。表演者基于自己的审美以及主观感受,对作品进行再次创作,是对声乐艺术作品的补充,使声乐艺术更加有生机和活力。对于观众而言,这种潜移默化的引导,对观众的感知能力和审美鉴赏的能力产生影响,使声乐艺术充满了崇高的社会价值。
  3 声乐艺术与大众审美的关系
  3.1 声乐艺术对大众化审美的影响
  3.1.1 对审美标准的影响
  大众化审美标准主要是大众对审美价值的衡量准则,它是基于大众自身的、潜在内心的判断。在声乐艺术上,我国传统的大众化审美标准是清雅和简单,把意境美作为声乐艺术的最高标准,以简约的风格启发人们感悟人生,追求美和善。随着时代的发展,大众审美的观念和标准不断变化,从传统走向现代。受现代生活节奏和物质水平的影响,人们更加寻求追逐快感,释放欲望,追求个性化和时尚化,短暂的快餐式消费十分明显。声乐艺术出现了多种形式,流行、美声、民族等唱法丰富多样,歌伴舞、合唱、独唱等多种表演形式相互配合,满足了大众的审美需求,提升了大众的审美标准。
  3.1.2 对审美趋向的影响
  声乐艺术对大众审美趋向的影响是无形的,通过潜移默化的作用对大众审美趋向产生影响。不管是民族歌曲、流行歌曲,还是戏曲唱腔,或是原生态的作品,都能够对大众的审美趋向产生影响。当前流行歌曲发展繁荣,深受人们的喜爱,尤其是年轻人,已经不把它当成一种声乐艺术的形式,而是一种生活的享受。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流行的是李谷一老師的作品,她的演唱风格、衣着和发型,都受到人们的追捧,成为当时主要的审美趋向。近年来在流行音乐中最受欢迎的周杰伦,带动了新的审美趋向,他的唱腔、风格甚至表情等都成为人们模仿和追捧的地方,成为一种新的时尚美。声乐艺术对审美潮流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影响着大众审美的趋向。
  3.2 大众审美对声乐艺术的影响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大众审美不断变化,在变化中推动声乐艺术的发展,对声乐艺术进行选择和淘汰。如今,大众审美向多元化发展,更加追求自我、自然和时尚,声乐艺术不再是过去单调的民族歌曲以及戏曲,声乐艺术不再高高在上,而是与人们的生产生活紧密联系。受大众审美的影响,声乐艺术作品的内容更加丰富,爱情、娱乐、生活等与人们相关的各个方面,都能够成为创作的主题。舞台表演更加随意多变,不再是固定的模式。大众审美的变化促使声乐艺术不断变革,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
  总之,声乐艺术充满魅力,随着时代的发展,大众审美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同时,声乐艺术也影响着大众的审美标准和审美趋向。声乐艺术在不断变革中,与大众的关系更加紧密,在大众的审视下,声乐艺术才能更好地实现自身的艺术价值,促进大众审美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曾宪芳.审美文化的一般特点及发展趋势[J].学理论,2015(13):201-202.
  [2]邹新华.声乐艺术的审美研究[J].音乐大观,2014(21).
  [3]贾莉.试析民族声乐艺术的审美取向及发展趋势[J].大众文艺,2014(22).
  [4]高宇.二十一世纪中国声乐艺术多元化发展探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5.
  作者单位
  赤峰学院音乐学院2013级蒙本班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 024000
其他文献
孔子的“忠恕”之道是孔子思想当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是实现孔子“仁”学理想的根本方法和途径,它的核心思想“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完全可以运用到当代中学生的德育工作当中,以帮助中学生培养更加健康的人格,抵御社会上不良思想的侵蚀。  【关键词】“忠恕”之道;仁;中学生  “忠恕”之道是孔子仁学思想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儒家传统伦理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
期刊
高中生物学科作为高中整体学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优化其课堂的教学设计,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生物知识结构的学习,同时不同的教学方式还能使学生更加全面的了解高中生物知识。本文主要通过对高中生物的课堂教学进行优化设计进行探讨,提出有效的策略,为后期的研究作为参考依据。  【关键詞】优化;高中生物;课堂效率;效策略;研究  优化课堂效率是提高任何学科教学效果的最佳途径。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期刊
进入21世纪,各个国家之间的核心竞争力已经转变成了人才的竞争,知识成为了推动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知识的获取与教学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通过教育可以培养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但是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时常会对我们教育的方式和结果产生疑问,现行的教育方式是否能够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所以当前社会把更多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有效教学的研究,新的教學理念也不断的受到强化,真正做到成为社会发展需要的有用人才。  【关
期刊
本文对湖南郴州职业技术学院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现状进行分析,根据专业市场定位,提出依岗位构建课程体系的思路,总结探讨出一套以汽车营销能力培养为主线、技术服务能力为支撑的能力递进型专业课程体系。  【关键词】课程体系;中高职衔接;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  近年来,职业教育开辟出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即“中高职衔接”模式,他是指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之间在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招生就
期刊
引入信息隐藏中的迭代混合技术到数字水印技术中来,并结合DCT和DWT生印嵌入量的同时,有很好的鲁棒性。  【关键词】迭代混合;DCT;DWT;PSNR  1 引言  传统的数字水印技术通过在载体数字产品中嵌入一定的隐秘信息—水印,来实现数字产品所有权的证明。该种水印的不可感知性、鲁棒性以及水印的嵌入量始终是三个相互制约的矛盾,一方面增强水印的不可感知性,就会降低其鲁棒性,另一方面增强鲁棒性,则保证
期刊
以亞洲开发银行为代表的国际组织近二十年对独立后乌兹别克斯坦进行了大规模的教育援助,这些援助措施改善了乌兹别克斯坦教学的基础设施,扩大了初中等教育入学人数,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水平,有效缓解了青少年需求与教育资源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提高了教育的基本条件及教育管理部门治理学校的能力,使得乌教育朝向普及且均衡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亚洲开发银行;部门援助;教育;评价;乌兹别克斯坦  1 前言  国际教育援
期刊
随着史学研究之不断发展,中国近代史研究中也出现了所谓的“碎片化”现象。“碎片化”与“精细化”是中国近代史微观研究领域内的两个不同倾向。学术界亟需了解关于研究对象之争辩与选择,正确把握微观研究领域里“碎片化”与“精细化”之区别,辨析微观研究中话语系统之影响所导致的“碎片化”倾向。以此更进一步重新理解“精细化”微观研究。  【关键词】近代史;碎片化;精细化;微观研究;区别  1 研究对象之争辩与选择 
期刊
加拿大传播学者麦克卢汉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媒介即信息”的概念,他认为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中,真正有意义的不是媒介所传达的内容,而是媒介这种传播工具本身、其 开创的可能性以及由此带来的社会变革。在新媒体的环境下,“媒介即信息”这种理论是否依然適用?它具有怎样的变化与发展?本文以新媒體产品“知乎”为例,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分析,认为新媒体环境下的“媒介即信息”论依然有意义,以“知乎”为代表的新媒体产品
期刊
《论语》是我国古代春秋时期的一部语录体文献,它是儒家最重要的思想著作,其中乐学善学、尊师重教、因人而教的思想,深刻影响着现代的教育教学,对其中教育方面内容进行深入探析,反观现代教育现状,从学生与教师两方面出发,指出学习和教学中的弊端,以此来提出合理的现代血洗和教学建议。  【关键词】教育思想;弊端  孔子弟子中有七十二圣贤,他们性格迥异,对待周围人或事物的态度各不相同,但他们能成为孔门最有名望的弟
期刊
本文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探讨其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联,分析二者共性的基础上,倡导在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应注重中国传统文化育人作用,特别是借鉴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资源和教育方法,从而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传统文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意识和行为规范,对于新时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来说,中国传统文化更是宝贵的教育资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