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益多思是吾师

来源 :北京教育·普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chaelgang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论是作为物理教师还是物理教研员,我都是万分幸运的:一是我见证并经历了上海市两次课程改革及最新的国家教育标准出台,改革所带来的新理念的冲击以及学科教学的发展,给了我成长的土壤和养分;二是我遇到许多优秀的老教师、青年教师,他们的一节课、一个讲座或者只言片语,常常给我带来全新的思考和启发。
  1.每一次教育变革都带来成长的养分
  工作了二十三年,教育、教学、学科都在发生变化,每一次变化都给我带来成长的养分。
  做老师的时候,我特别喜欢外出听课。2001年,我听到了一节电场的物理课。从始至终教师都没有说话,全都由学生负责教学。学生分成各种小组,有的负责介绍电场的理论知识,有的负责实验探究,有的负责提出问题进行讨论,一节课在学生们的“主持”下完成了,最后教师只说了一句话“我为你们感到骄傲”。到今天我还记得当时听到这句话而被感动的心情。这节课让我第一次看到了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角;第一次发现,有学生参与的课堂,教学显得那么鲜活而有感染力。“到底谁才是课堂的主体”等一系列问题随之产生了。之后,我在自己的教学中开始尝试探索而获益良多。
  做了教研员后,恰逢上海市进入二期课改,我自信满满地指导教师转变教学理念,要让学生从被动听转变为主动学。一次听初中物理课,教师的PPT生动展现了生活中各式各样的运动,我觉得老师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方面做得很好,就问一位学生“你觉得这课有趣吗”,学生摇了摇头,我很惊讶,“那你喜欢什么?”他说:“我喜欢数学,那个推导的过程挺有趣的。”学生的话让我开始反思:究竟什么样的教学才能真正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每个学生个性不同、爱好不同,要让所有的学生对教师创设的学习情境都产生兴趣,几乎是不可能的,那学习究竟是如何发生的?如何才能产生有效的学习?这一系列问题使我开始重新研读学生,进一步思考教学与教育的意义,这些思考将我引向新的发展阶段。
  2.对学科内涵的思考贯穿所有的研究和实践
  从无意识地只是想做一名优秀的物理教师,到开始有意识地想对一线教师进行正确的引领,到想通过自身的工作对物理教学、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产生更深远的影响,对物理教学和物理学科内涵的思考指引我一步步向前。
  做教研员伊始,教研室的老主任问了我一个问题——物理学科的内涵究竟是什么?我一下子有点答不上来。教了十几年物理,我当然知道物理是研究什么的,但老主任的这个问题不是在问物理,而是问中学物理教学究竟教的是什么。科学精神?思想方法?物理知识?我觉得这些还不是我们的学科内涵。
  义乌中学的吴嘉澍老师提出了另一個问题——学生学习物理有什么用?有一次他看到高考结束的学生将物理笔记扔掉了,说“考完了,没用了”。这件事给吴老师很大的触动,引发了吴老师对物理教学新的思考和新的认识。听完吴老师的讲座,“学科的内涵”这个问题又回到了我面前,我将问题整理了一下:学生为什么会喜欢物理?学习物理有什么用?物理学到底是做什么的?物理教学到底要解决什么问题?在评课、磨课、命题、研究等教研员的常规工作中,我都在思考这个问题,渐渐地,随着对这些问题有越来越明晰的判断,我发现物理课堂呈现出了不一样的生态和价值取向。
其他文献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与美国卡特中心共同主办的“走进卡特中心——纪念中美建交35周年当代中国画作品展”于当地时间7月17日下午2点在卡特中心隆重开幕。画展集中展示了刘大为、
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孕育出新的生命与文明,然而绘画领域更是历来遵循的自然规律。新的画风与派别也是在时代的“催育”下千奇百怪,可是画家常磊没有被眼前的浮华所蒙蔽双眼,他
由于国际国内形势复杂而多变,经济飞速发展,社会大幅转轨,当代女大学生的婚恋观,呈现出复杂和多元的变化。对此,高校教育工作者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保持冷静的头脑,客观地调查
来自南高加索的晚风,伴随着基督教堂的阵阵钟声,在亚美尼亚首都埃里温上空徐徐飘荡。这个拥有着悠久历史和宗教信仰的文明古国,正用庄重的仪态迎接来自遥远东方国度的美术精
2003年7月9日税总颁发了(国税发[2003]83号),明确规定:采取预售方式销售开发产品的,其当期取得的预售收入先按规定的利润率计算出预计营业利润额,再并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统一
论语有云:“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这是孔子对自己好学、乐教的评价,也是潞河教师的群体写照。  “我们都承认普通无缺陷的人,不是万能的,可是,同时更承认人不是一无所能的,不过你我各有所能罢了。若就各人所长,各人所能而施教是没有不成功的。”刻在学校仁之楼前的石碑上的这段话,是潞河中学首位华人校长陈昌祐先生对“因材施教”最通俗的解读,也是始终刻印在每一位潞河教师心中的标准。  今天的潞河中
期刊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作为一所拥有150年历史的百年名校,改革开放以来,潞河中学始终在外事交流方面积极进行探索。  2000年,潞河中学与澳大利亚墨尔本艾森姆学校成功建立友好关系,使之成为学校第一所海外友好学校。两校至今仍保持着每年为期一个月的学生互访活动,十七年来使数百名中澳学子受益。新世纪以来,潞河中学先后同澳大利亚、德国、英国、美国、加拿大、俄罗斯、日本、韩国八个国家共十一所学校建立了姊妹校关系。每年寒暑假,学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