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项目教学”

来源 :克拉玛依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ws1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项目教学”是以质量效果提高为目的、以培育精品课为抓手、以能力培养为导向、以带动队伍为重点、师生协同的教学科研一体的教学科研组织模式。它实现了教学出题目、科研出成果、成果进课堂的良性循环,改变了教学、科研的结合方式,较好地解决了科研和教学“两张皮”现象。
  关键词: 项目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科研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G3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829(2013)03-0031-04
  “教学出题目,科研做文章,成果进课堂”是党校教学科研长期实践的经验总结。因此,在教学管理上探索教学科研一体化的实现形式、组织形式、运行机制是一项十分有意义的工作。中共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州委党校(简称博州党校)在实践中探索形成的具有原创意义的教学组织形式——“项目管理式团队教学”(简称“项目教学”),具有积极的推广价值。
  一、项目教学产生背景和直接动因
  (一)产生背景
  一是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新任务新目标的需要。《干部教育培训条例》规定,干部教育培训必须遵循“全面发展,注重能力”的原则。[1]同时,中央在培训内容方面还要求,应把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作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按照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要求来确定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目标、任务和内容。这就表明干部教育培训正从偏重知识传授向研究现实问题、注重能力培养的方向转变。适应这一转变,必须在能力培养的目标要求下选择教学内容,安排教学活动,创新培训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在素质教育的基础上突出能力培养,引导干部将所学理论与知识转化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是探索实现教学科研一体化模式的需要。一直以来,各级党校都十分重视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对教学抓得很紧,投入也很舍得,但最后结果都不是太令人满意。原因之一是对“以教学为中心,以科研为基础”和“围绕教学搞科研,搞好科研促教学”认识深度不够,存在“重科研,轻教学,为了科研而科研,为了职称搞科研,教学科研‘两张皮’”等现象。原因之二是对如何实现围绕教学搞科研缺乏有效的机制和方式方法,难以对接并形成良性互动。因此,在干部教育培训实践中,探索形成以教学带科研、以科研促教学、教学科研一体化的机制和方法,是从根本上解决党校教学科研有质量、上水平所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三是培训方式、教学方法多样化的要求。过去很长时间,党校培训方式和教学方法,主要是课堂讲授、读原著、讨论、写心得体会等,“满堂灌”是其最大特色。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干部队伍结构的变化,原来的一些方式方法已经不能满足要求。为适应这一转变,党校必须创新培训方式和教学方法,把现代化建设的前沿现场转化为教学课堂,把广大干部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好经验、好做法转化为干部教育培训的生动教材,以丰富的干部教育培训形式,增强培训效果和质量。
  (二)“项目教学”产生的直接动因
  首先是落实研究式教学和体验式教学理念的要求。党校的教学目的归根到底就是提高干部党性修养和能力素质。体验式教学和研究式教学是干部教育培训的新理念与新方式,为提高干部党性修养和能力素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这种新理念与新方式也要求党校教学必须按照“教学出题目、科研出成果、成果进课堂”的思路组织教学科研工作,教师的“教”与学员的“学”、课堂教学内容与课题研究密切结合在一起。究竟什么样的教学组织形式能实现这个结合?实践证明,“项目教学”就是满足这一要求的教学组织形式之一。
  其次是满足干部学习需求的需要。博州党校通过对学员需求调查材料的分析发现,学员需求集中在四个方面:一是希望在思想认识水平和思想观念思路方法方面得到提高、扩展;二是对重大理论问题得到全面深刻的解读;三是在方法论方面特别是工作方法、解决问题能力上得到启发和提升;四是希望在教学方式方法上有创新,提高学员参与度。“项目教学”正是适应和满足学员的以上需求而形成的教学组织形式。
  二、“项目教学”基本情况及实践
  (一)“项目教学”的产生和操作程序
  1.“项目教学”的产生
  博州党校在推进研究式教学和体验式教学的重点教学课题时,创新地将工程建设领域中项目经理制的概念引入教学,将教学课题视作项目,课题负责人视为项目经理,课题项目通过招投标的方式落实到人,投标成功的教研人员即为项目负责人,于是项目管理式的团队教学的概念就形成了。
  “项目教学”采取的是把特定的一组教研目标组织成一个项目包,通过招标组建教师团队,进行有效的设计、协调、实施、管理和转化,完成教研目标和任务的教学组织形式。
  2.“项目教学”的操作程序
  在教学实践中,“项目教学”的展开依照以下程序进行。
  (1)选定项目课题。项目课题的确定,要着眼于当前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着眼于学员需求和工作需要,着眼于学员能力素质的提高。同时,还要考虑项目课题适合学员构成和师资状况。项目是“项目教学”的载体、核心要素。
  (2)项目招投标和组建教学团队。确定项目课题后,教务科公布项目课题并说明教学要求、参与班次和标的,进行公开招标,教师根据自己的条件投标竞标,投标成功者为项目负责人。项目负责人负责组建教学团队,人数根据需要自定,一般要安排一名中层干部进入团队负责协调等工作。为保证项目课题顺利完成,要求项目负责人对课题涉及的专业有一定的研究,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端正的工作态度,团队成员要有合作精神和互补性。
  (3)制订工作方案。工作方案包括教学目的、项目课题及子项目、项目成果及认定方式、项目转化、项目组及负责人、课堂教学(现场教学)、支持体系、标的和监督管理等。工作方案由项目负责人在教务科的参与下制定,交主管领导审定后实施。
  (4)项目课题实施及支持体系。为了保证项目达到预期的目标,在制定项目落地班级的教学计划时,要围绕项目展开设计系统化的支持体系。支持体系包括:安排相关教学专题做理论和方法铺垫,协调与相关部门人员座谈,组织学员看展览、实地考察、互动交流、收集材料,围绕课题安排分组讨论、主题学员论坛、主题异地培训考察等内容的教学活动,明确项目组、班级和学员的任务,针对性设计考核奖励办法等。通过这种安排,增强教学针对性,突出教学目的,主线更加清晰,学员更加重视,确保教学目的能够实现。另外,要对项目进行工作量认定,明确项目外包收入分配方案。   (5)项目成果及转化。项目教学过程围绕课题研究组织教学,教师的“教”与学员的“学”、课堂讲授与课题研究密切结合在一起。同时,课题研究又是“教”的延伸和“学”的运用,最终新的科研成果还将转化为新的教学专题,进入课堂。进而形成教学出题目、科研出成果、成果进课堂的良性循环。优秀研究报告可在校刊安排专门栏目集中发表,为党委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相关部门领导开展工作提供借鉴。
  (二)“项目教学”的实践
  以博州党校2012年在春季主体班安排的“博州城市化问题研究”和“研究博州蒙古族东归西迁历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两个项目为例,“博州城市化问题研究”是以州党委十一次党代会关于城市建设的“一年快起步,三年翻一番,五年大变样”战略为背景确立的,“研究博州蒙古族东归西迁历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是以自治区党委提出的弘扬新疆精神为背景确立的。作为博州党校推进研究式教学和体验式教学的重点教学课题,都具有很强的本地特色和现时针对性,既有课题研究又有课堂教学,而且要师生协作共同完成。
  在教学实施方面,为保证工作有效开展,我们在2011年12月就成立了“项目教学”小组,开始着手研究有关问题,确立调研子课题,制订实施方案;开学第二周我们安排了《如何开展调研并写好调研报告》和《实施新型城市化战略,提升城市发展水平》的专题讲座,为学员调研在方法和理论上做了铺垫;然后,组织安排学员用两天时间到有关的六个单位听介绍、看展览、实地考察、互动交流、收集材料;之后围绕城市化问题又安排了分组讨论、学员论坛、青岛城市管理异地培训考察等内容的教学活动。
  在组织管理和考核方面,一是成立“项目教学”小组。成员由工作积极性高、专业对口、协调能力强的教研人员组成。二是明确任务。对应六个子课题根据学员情况将全班分为六个组,每个组选定一名组长、一名执笔人,要求每个小组结项时要撰写5000字左右的调研报告,组员要写3000字左右的调研报告。三是改革考核办法。加大调研报告在结业考核中的分值。专门组织成立评审小组,对调研报告进行电子评审,对评为优秀小组调研报告的,给执笔人和小组成员分别加10分和5分。通过这种安排,提高学员对此任务的重视,突出教学目的。
  “研究博州蒙古族东归西迁历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项目的教学目的是:通过对历史挖掘整理,了解博尔塔拉西迁东归历史;通过现场教学形式,培养学员爱国、爱疆、爱博情怀,激发建设美好家园的精神动力;建立博州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研究体验式教学规律,为本校体验式教学提供范本。项目子项内容包括:博尔塔拉西迁东归历史课堂教学,西迁东归史现场教学,申报课题形成研究成果,对话式教学,打包市场运作。通过一年多的运行,在教学上已经取得很好的效果,同时还与协作单位签订了建立现场教学基地的协议,开启了挖掘利用博州本土干部教育培训资源的良好开端。此教学项目已经打包市场运作,受到同行的认可。
  “项目教学”选题立足教学,完成项目的过程既是教学过程、科研过程,也是精品课的培育过程。项目组教师可以把项目作为校级课题来申请。学校建立了项目教学工作制度,要求项目组按照设定好的教学目标按时保质地完成工作,教务科负责做好协调、指导、评估和总结工作。
  两个教学课题以“项目教学”的形式完成了预期目标,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深受学员欢迎,按预定目标形成了一批有分量的科研成果和数十条推进相关工作的建议。项目管理式的团队教学把教师的“教”与学员的“学”、教学与科研有机联系在一起,把现场转化为课堂,把经验转化为教材,丰富了干部教育培训的形式,较好地解决了教学科研“两张皮”的难题,实现了教学科研双赢、双促进,是推进师生协同的教学科研一体的有效教学科研组织形式。另外,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它具有广阔的运用空间,今后可以在更多的教学项目上发挥作用,具有较强的推广价值。
  四、“项目教学”的实践作用
  “项目教学”以提高质量为目的,以培育精品课为抓手,以带动队伍为重点,是师生协同的教、研、咨一体的教学科研模式。“项目教学”较好地实现了教学出题目、科研出成果、成果进课堂的良性循环,充分调动了教与学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做到了教学相长、学学相长。项目的开展起到锻炼一批人、带动一批人、启发触动一批人的效果,使整个学校教学活起来。同时开展项目管理式的团队教学,也促进了博州党校教学组织和教学管理水平的提高。
  第一,有利于提高党校教学科研和教学组织管理水平。“项目教学”对教师专业素质、教学水平和组织能力都有很高的要求,团队教学要求参与教师由单兵作战向团队协作转变,教学中就要依靠项目组所有成员的智慧和力量,形成合力来完成项目。因此,项目的开展起到了锻炼人、带动人、启发人的效果,使整个学校教学科研活起来。由于开展“项目教学”,需要许多单位和人员的配合,协调联系工作环环相扣,任何环节梗阻都会导致教学不能顺畅进行,客观上提高了教师的团队意识和党校教学科研及教学组织管理水平。“研究博州蒙古族东归西迁历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项目教学在2012年新疆党校系统教学创新大赛上获得第二名的好成绩,同时博州党校获得优秀组织奖。
  第二,有利于形成师生协同的教学、科研双赢的教研结合模式。过去我们常说“科研为基础,教学为中心”,但科研的基础作用和教学的中心地位如何在两者中相互体现、相互促进,即教、研一体化的问题,实际上解决得并不好,始终存在着“两张皮”现象。“项目教学”的开展真正地实现了教学出题目、科研出成果、成果进课堂的良性循环。“项目教学”改变了教学、科研的结合方式,形成了教学即科研、科研即教学的新教学科研模式,改变了过去科研和教学“两张皮”现象。
  第三,有利于确立教师为主导、学员为主体的教学相长、学学相长新模式。从“灌输式”向“研究式”的转变,“项目教学”确立了学员在党校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调动了学员研究问题的积极性,学习、研讨气氛更加浓厚。学员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分析解决重大现实问题能力的提高有了好的途径。在教师指导下,充分发挥学员潜力,通过自学、研讨、调研,形成解决本地区、本部门重大现实问题的研究成果。研究成果或运用于自己工作实践,或为党委、政府做决策参考,学习实效得到充分体现。教师在整个过程中通过教学、科研发挥主导作用,教学推动了问题研究,最后的研究成果又将通过教师进入以后的课堂,因此,“项目教学”过程是教学相长、学学相长的过程。
  第四,有利于促进本地干部教育培训资源的开发和政府相关工作。“项目教学”的课题是围绕当地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和干部工作实践中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来确立的。因此,党校必须与课题相关单位建立顺畅的长期的协作关系,发掘、建立现场教学基地,令其内在的教育价值为党校教学科研所用。例如,“研究博州蒙古族东归西迁历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教学课题,就是通过挖掘博尔塔拉蒙古族西迁东归历史中蕴含的爱国主义要素来开展的教学项目。项目启动之前,首先与有关单位签订了教学基地协议,并以此为基础申报了自治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现在项目成果已实现外包,让更多外地党员干部了解博尔塔拉蒙古族西迁东归历史,在某种程度上,这个项目的开展启动了博州红色旅游。再比如,“博州城市化问题研究”教学项目在3月份调研阶段,学员与博乐市六部门领导座谈时提出,应加大博乐市城市规划、建设工作的宣传力度,使市民清楚所在城市未来是什么样的,党委政府现在正在做什么。5月份,州府城市博乐市拟建和在建工程陆续将围栏改造成为规划展示图和项目说明等城市建设宣传图片,这就很好地消除了市民的猜测和坊间的谣传,满足了市民的知情权,也美化了城市。
  第五,有利于积累形成有本地特色的教学模块。通过“项目教学”,每个项目都会在原有一两个专题的基础上生成新教学专题并充实老专题,产生若干个科研成果,开发若干教学基地。坚持下去就会形成本地特色的教学模块体系,为下一步教学安排模块化奠定了基础。
  总之,项目管理式的团队教学是教学与科研的结合、教师主导作用与学员主体作用的结合、校内资源与校外资源的结合、课题研究与成果转化利用的结合,是实现教学科研一体化比较成功的探索。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印发.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EB/OL].www.gov.cn/jrzg/2006-03/29/content_239.2013-05-14
其他文献
摘 要: 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使得新近纳入城镇范畴的农村原有的社会秩序和规则被打破,呈现新旧体制交替的发展状态,涌现出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研究库尔勒市少数民族聚集的“城中村”社会治理情况,分析其面临的人员管理、规划建设、社会融入等问题,并探讨治理模式,对于抵御宗教极端思想渗透、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城中村”;社会治理;少数民族聚集;新疆库尔勒  中图分类号:C957 文献标
期刊
摘 要: 慈孝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重庆市渝北区古路镇将慈孝文化作为居民思想道德建设的切入点和提升社会治理的突破口,先后采取一系列弘扬慈孝文化的举措使之成为远近闻名的慈孝之乡。但是,古路镇的慈孝文化建设时间短,缺乏有效经验,面临诸多困境和挑战。古路镇应该结合自身的发展优势,推动慈孝文化建设,为其他地区,尤其是小城镇社会管理模式创新提供可资参考的经验。  关键词: 古路镇;慈孝文
期刊
摘 要: 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实现形式,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从马克思的民主思想中,可以发现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都是政治民主与经济民主、民主与专政、民主与集中、作为手段与作为目的的民主的统一,两者存在天然的联系。但同时从这几个角度看又有所区别:比较而言,选举民主突出民主的政治民主性和手段性,其起源于处理人民内部关系,并体现了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协商民主则突出了民主的经济民主性和目的
期刊
摘 要: 社会组织在推动社会变革和完善社会治理方面已经成为党和政府可信可靠的得力助手。江苏省苏州太仓市,南京建邺市,浙江省宁波海曙区、北仑区和绍兴柯桥区作为沿海经济发达区的县级区(市),近几年社会组织建设从探索期逐步走向成熟,并摸索出各种不同的发展模式,为其他地区的社会组织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以治理和善治理论为政治分析框架,对5区(市)的培育模式进行比较分析,探究经济发达地区区(市、县)社会组织
期刊
摘 要:边境口岸城市是新疆实施全面对外开放的窗口和平台。以新疆边境口岸城市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乌恰县为例,对乌恰县发展边境口岸城市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进行分析,提出乌恰县以伊尔克什坦口岸下迁为契机,加快口岸建设与县城资源的整合,坚持生态优先、区域协调等策略,建设独具特色的边境口岸城市。  关键词:新疆;口岸城市;乌恰县;城镇化  中图分类号:F120.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
期刊
摘 要:以新疆若羌县城镇发展为例研究优化新疆城镇化布局与发展小城镇的问题,分析若羌县城镇建设的实践优势和制约因素,提出打造新疆城镇化布局的整体建设思路。  关键词:新疆;若羌; 城镇化; 优化;布局  中图分类号:F0.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829(2013)04-0016-04  城镇化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进步的重要标志。当前,全国各省市都把推进城镇化
期刊
摘 要: 通过对影响克拉玛依区域科技成果转化制约因素的分析,提出了加强政策理解和出台激励政策的对策建议,以调动科研机构、中介机构、企业等科技成果转化主体和广大科研人员的积极性,提高区域科技成果转化的速度和效益,实现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区域化;科技成果转化;可持续发展;技术支撑;专利密度  中图分类号:G3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3677/j.cnki.cn65-12
期刊
摘 要:人类思想本身有其作为本能的自欺性,而在鲁迅的“立人”主张里,鲁迅以一种作为态度的抗争使这一思想的自欺性得到了解决。  关键词:鲁迅;自欺;“立人”思想;抗争  中图分类号:I210.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829(2014)06-0062-06  1930年代,鲁迅曾与“论语派”进行论战,指其空灵雅致的背后是自欺欺人的虚无。学者彭小燕在《启示信仰与解构虚无——存在主义视
期刊
摘 要:李少川的文学散文《柯克亚往事》虽以叙事为主,却不乏真情实感;没有任何过头的渲染和夸张,却内涵丰富;虽为细小琐事,却折射出时代意义,深刻隽永,耐人寻味。  关键词:李少川;《柯克亚往事》;真情实感;韵味;时代精神  中图分类号:I10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829(2012)06-0074-02  李少川①发表在2011年第三期《新疆石油文学》上的《柯克亚往事》
期刊
摘 要:精神生态批评在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的同时,也要关注人自身“内在自然”的和谐,即精神上的生态平衡。在小说《紫颜色》中,艾丽丝·沃克通过一名黑人妇女西丽的精神发展历程,展示了黑人女性精神生态的种种困境。这种困境既有黑人自身的、家庭的原因,也有种族原因造成的。黑人女性要走出精神困境,实现生态回归,必须树立起自我主体意识,既要通过姐妹情谊的帮助,也要有独立的事业。  关键词:《紫颜色》;黑人女性;精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