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志做现代“李时珍”,95后女孩编掌上《本草纲目》

来源 :风流一代·青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yq1356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含苞的蛇莓、精致的芫荽、遍地的龙胆、硕大的掌叶大黄、云般的七叶鬼灯檠……大自然蕴藏着丰富的中药资源。
  95后女孩樊蓉立志做现代“李时珍”。几年间,她历尽艰辛,无数次跋山涉水,收集各种中药植物,精心撰写资料,决心要整理成21世纪掌上移动版《本草纲目》,造福社会,造福他人。

意外萌生的兴趣


  樊蓉出生于贵州省毕节市,从小就喜欢家乡的山山水水、奇花异草。上小学时,家里的一位亲人染上了严重的皮肤病,辗转了很多家医院治疗都没取得太大的效果。一次偶然的机会,一位技术高超的苗医用祖传的苗药治好了这位亲人。从此樊蓉就对苗医苗药、彝医彝药产生了强烈的探求愿望,弘扬传统中药文化的小火苗在她的心里也燃烧了起来。
  高考那年,她取得了优异成绩,选择专业时她遵从内心的愿望报考了中国药科大学,被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录取。
  进入大学后,樊蓉积极参加各种社团活动。一次校内博物馆应征若干讲解员,樊蓉报名后顺利地通过了考试,应征成功。她在讲解和展示植物的时候,不但向别人传授了知识,自己也收获了很多快乐。
  一次她在讲解时,有一位同学拿了一种不认识的植物询问她,这是什么植物?它有什么药用价值?她拿过来仔细地观看,还是不认识。这件小事让樊蓉开始思考自己所学专业应该具备怎样的技能。“这应该是一个要认识很多植物,像神农那样尝百草的专业,不然怎么去开发呢?我应该具备这样的技能。”有了这样的想法之后,樊蓉开始自学一些植物的知识。



  为了弄清那株陌生植物到底是什么,她一连多天泡在学校图书馆里查找资料,图书馆里找不到,她就上网搜索。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她查到这种植物叫“金丝桃”,五月份开黄色花,花美丽,供观赏,果实及根供药用……拿到答案,她给同学科普时特别有种自豪感。
  随着兴趣越发的浓郁,樊蓉发现,学校里拍到的植物已经无法满足她的求知欲。她觉得书本上的知识无法满足自己,便决定出去走走,到野外去触摸那些不曾认识的植物。

“刷山”带来的快乐


  当她把这个愿望和几个志同道合的同学一说,大家都来了兴致,经过认真商议,决定暑假一起去樊蓉的家乡“刷山”。
  第一次上山之前,樊蓉和父母做了报备,父母一再叮嘱,要注意安全,早去早回,她开心地答应了。可是一和伙伴来到山里,清新的空气,美丽的绿植,各种各样神奇的中草药植物,让他们流连忘返。他们一边精心地采集,一边热火朝天地讨论,别提多开心了!不知不觉间天已经黑了,樊蓉这才意识到已经晚了。等她拿起电话打给父母时,却发现山里没信号。这可怎么办?这么晚,她不回去,父母的焦急可想而知。还真让她猜着了,见他们一直未归,电话还打不通,六神无主的父母惊慌中报了警。等到他们下山回到家,妈妈又惊又喜。后来樊蓉去派出所和警察叔叔说明了情况。以后她再去“刷山”就有经验了,每隔几小时就给父母打电话,并且时不时发送现场照片给父母,好让他们放心。
  “刷山”可不是一件轻松的活儿。为了进入自己心心念念的大山,樊蓉不知拐了多少弯,绕了多少路,蹚了多少河。摔跤是常有的事,经常摔得身上青一块紫一块的,可是她一回都没叫过苦。
  为了更好地了解中草药,樊蓉和小伙伴们多次深入大山,除了家乡的山,还去过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四川小寨子沟、安徽牯牛降等地,足迹遍布大江南北。



  每次“刷山”她和小伙伴们都会在深山老林里住一段时间。最初进山里,一切都静悄悄的,会遇到蛇、毒蜘蛛、老鹰……难免害怕和紧张。一次,下山采药时,樊蓉看见草地上有一截“黑绳子”,她刚想踩着过去,只见“绳子”动了,一条又黑又粗的大蛇猛地立起来,眼睛凶狠地看着她……她吓得魂飞魄散,急忙向山下奔跑,那速度快赶上百米赛跑运动员了。一路飞奔到山下,她才停住脚步。
  进山采药时,樊蓉喜欢亲自品尝植物的滋味,利用自己所学辨别各类植物的药性。

做掌上《本草纲目》造福社会


  大学四年,樊蓉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每一次“刷山”都能发现好几十种以前没见过的植物。樊蓉是个细心的女孩,会给它们拍图,不懂的就等回到学校后查文献、资料弄清楚。
  樊蓉的家乡贵州比她的学校所在地南京海拔要高,温度也低。7月份学校放暑假的时候,正是家乡各种花开得非常好的时候。因此她希望有朝一日,自己不仅能认清家乡的所有药草,還能用一种通俗易懂、科学大众化的方式让每个人去了解身边的花草植物。2016年7月6日,她创建了“植物游记”微信公众号,并写了第一篇文章《家乡植物》,图文并茂地介绍了几种家乡中药植物外观、药用特性,吸引了不少人阅读、点赞。
  这让樊蓉信心倍增,看来有不少人和她一样对植物中药感兴趣。于是她开始每天写一篇文章,发在公众号上。
  大量地采风、细致地观察、针对性地查阅资料,如今的樊蓉可以娴熟地指出一株药草的大致习性。她甚至用天麻治疗好妈妈的头痛病,樊蓉说:“其实,植物和我们一样,也要抵抗外界的风吹日晒和环境变化,所以在与大自然的磨合中,它们也会自己设定一定的机制,合成一定的化合物来抵御外界环境的侵蚀。而它们合成的那种化合物,我们借过来用,这就是‘药’了。植物的世界,和人类的世界一样充满着无限趣味。”
  如今,樊蓉在“植物游记”上已经发了推文300余篇,基本上是每天更新一篇,涉及植物千余种。做到这一切并不容易,平日里她课业繁重,校内活动也多,假期里还要去“刷山”,但她坚持每天更新,即使是考试期间也不例外。她说,咬着牙也要完成这个小小的梦想,不想给自己找借口,不然每一天都可以有借口。她发的文章越多,便会让更多人认识中药植物,并明白其药用价值,解除病痛。
  樊蓉还希望,自己的足迹能探遍祖国百山,“跟古代医药学家李时珍一样识遍百草,再利用新媒体时代的技术和手段进行广泛传播,做成一部21世纪的掌上移动《本草纲目》。”
其他文献
我家算是小门小户,祖上来自一个贫瘠的南方小縣农村,到县城落户后,特别勤勉、善良和古道热肠。一直到现在,邻居有啥事儿,都会找父亲。每到过年,总找父亲为他们写春联,谁家的孩子结婚,也请我父亲为他们写喜字、喜帖、喜榜。父亲教给我们诚信、正直、助人。我那文化不高的母亲,每天对我们灌输:要讲卫生,收拾齐整;吃饭时不能挑食,米粒掉在桌上一定要捡起来吃掉,这是惜福;一张纸掉地上也要捡,这是不浪费;尊老爱幼,要懂
期刊
堂弟小东是个很懂事的孩子,十几岁的年纪,除了刷碗、擦地、择菜,焖饭、煮粥、做菜样样在行。每次去叔叔家吃饭,若堂弟在家,我都能有幸尝到他的手艺,饭后堂弟也自觉地刷碗做家务。妈妈经常夸堂弟:“男孩子也可以做母亲的贴身‘小棉袄’。”  但最近去小叔家吃饭,堂弟一改温顺的性格,捎带抱怨地说:“妈妈,你能不要再逼迫我做家务了吗?我还有很多学习任务,书房里的书好多都还没看完呢……”我刚要起身来收拾,婶婶立刻拦
期刊
許燕的父亲是一名中学教师,喜欢文学,尤其是中国的古典文学。许燕和姐弟们的启蒙教育,没有一首儿歌,全是历史故事。受父亲潜移默化的影响,三个孩子都对书有着特别的偏爱,尤其是许燕,同龄孩子还在妈妈怀里吃奶的时候,她就开始口齿不清地背一些古诗词。  许燕大学读的是汉语言专业,毕业后从事文员工作,但这个工作除了偶尔写一点领导的发言稿和总结外,所学的专业几乎无用武之地。2009年的一天,朋友为她推荐了一份报社
期刊
1  皖南山区,有一种树木,俗名叫“乔木”。这种树木生长很特别,每年到了夏季,山民们都要用砍刀在树干上砍上几刀,留下一道道条状的砍痕。砍痕处渗出点点浆汁,像树的眼泪。  我问父亲,平白砍它们做什么,不疼吗?  父亲说,用刀在树上砍上几刀,让这树有一种疼痛感,反而有利于它的生长。如果就让它在那养尊处优地生長,反而长不出坚固耐用的板材。  父亲说罢,递给我一把砍刀,说,去,砍几刀去,让它们更加茁壮地生
期刊
我的父母都是教师,而且是上世纪80年代初退休的教师。清贫是必然的,他们几乎没给我们留下任何财产,唯一留给我们的是:爱学习———我们都挺会读书。  我的小弟“文革”开始尚未上小学,但他后来是我们家学历最高的。小弟初中毕业后与哥哥姐姐们一样下了农村,不同的是,他不像我热衷給公社广播站投稿,也不像哥哥们那样埋头于书法篆刻,他下乡是带着高中数学课本去的,田间劳动休息时,就捡一根树枝,在地头演算数学题。  
期刊
昨夜,我做了一个梦,我在梦里与他相逢。他的面龐依旧冷峻刚毅,不苟言笑,棱角分明的脸上还挂着一丝未脱的稚气。长长的头发,干净的眼神,宽脚的牛仔裤长到拖地,穿一件半旧的白衬衫,身上背着一把破吉他,在学校操场的白杨树下转悠。  这是我年少时心中的男神,他细瘦高挑,有些小腼腆,会唱歌,会写诗,会打篮球,三分球尤其漂亮。他的歌声嘶哑、苍凉、忧伤。变声期的男生,歌声其实说不上好听,但不知怎么就迷倒了一大片女生
期刊
“世界上可能有另外一个我,正做着我不想做的事儿,过着我无法想象的生活。”6年前,一个突如其来的念头,让21岁的杨帆开启了“疯狂找人”之旅。他骑着一辆国产摩托开始了环球旅行,寻找和他同年同月同日出生,却有着完全不同的文化背景、异域生活和人生梦想的小伙伴,并把这段经历拍成了《世界上的另一个我》的纪录片。  让他感到自豪的是,第一季拍完之后,纪录片作品就登上了央视纪录频道,被评为“最穷的剧组拍出最酷的青
期刊
那天,我一筹莫展,因为我们单位策划了一套儿童国学教育方面的动漫作品,一位曾姓作家某部著作的动漫版权能否签下至关重要,可是已有一家大型出版社也在洽谈该书的动漫版权,给出的条件比我们优越。再说人家平台大,对作家作品的宣传也有优势,可领导一再要求我去找曾老师谈。  我坐下来一条条翻阅曾老师的微信朋友圈,突然,一张花篮款插花作品的图片吸引了我,还配了一行文字:宋人早在《夏花篮图》中运用这个插花法,用夏天盛
期刊
夏日,漫无目的地游走在路上,酷热难耐,竟有些烦躁。城市喧嚣,车水马龙,感觉没有属于自己的地方。忽而很想念小时候的巷子,所幸,一放暑假我就回到了熟悉的小街,经过熟悉的巷子口。  微风阵阵吹过,巷子口的大妈们一边说笑,一边忙着手工活,偶有被风吹起的发丝在肆意地舞蹈着。巷子口的大樹已有合抱之势,小时候它也就只有我这么高吧,记得一次狂风暴雨后它的整个树身都倾斜了,是爸爸拿着一根棍子支撑着它,过了很长时间它
期刊
张茸,1981年出生于北京。上海同济大学工学学士,德国基尔大学理学硕士。淘宝店主,贸易公司合伙人。  中秋过后,詹纳看着厨房一堆金闪闪的月饼盒子,突然觉得很滑稽。每年的“月饼大战”,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演变成“月饼盒子大战”,本来平易近人的时令点心演变成全民总动员的面子工程。但和水涨船高的奢侈品市场相比,月饼盒子只是沧海一粟。  詹纳对于奢侈品市场的关注,源于这段时间接触的一个奢侈品代理商的库存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