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城市规划及文化特征探析

来源 :美与时代·城市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ut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大连作为近代日俄对外殖民影响下形成的港口城市,建设之初就具有独特的城市文化特性。俄日两国对城市的规划建设、市民阶层对城市内部发展的推动,塑造了大连城市文化的基本特征。日俄的西方先进城市建设理念,为大连城市的多元开放性提供了历史渊源;市民阶层面对日俄统治展现出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对大连城市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内外多重因素的作用下,大连城市文化呈现出兼收并蓄、自强不息的特征。
  关键词:大连;城市规划;市民阶层;城市文化
  基金项目:本文系辽宁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1911258085)研究成果;大连大学教学改革基金资助。
  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建设风潮席卷全国,在这一过程中,大连凭借其独特的城市广场建筑格局成为很多城市模仿借鉴的典范。别具一格的城市格局,成为大连城市文化特征的最为外在和直接的体现。追根溯源,探究近代大连城市形成和建设发展过程及其相关问题,对进一步认识城市文化发展的推动因素、凝聚城市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大连自由商港的建设与发展
  大连因港立市,以港建市。对于初期的大连而言,港口的作用决定了大连城市的性质和规模。伴随着近代日俄对旅大地区的侵占,大连百年城市的发展历程就此开启。
  1897年11月“巨野教案”事件发生,德国借此事端强占胶州湾,沙俄军队见此形势,以“中国政府对于德国在胶州的强硬行为深感惶恐,以求我们的保护。因此,我们在北京很容易把占领大连湾解释为为我国舰队获取一个坚固的基地,以防备太平洋上在此发生对中国不利的事件”[1]为借口,趁机向清政府提出占領辽东半岛的诉求。随后,在清政府默许下,沙俄舰队驶入旅顺口。在此期间,沙俄政府加速实行租借辽东半岛计划。次年3月,沙俄以协助清政府促使日本归还辽东半岛为由,强迫清政府签署《旅大租地条约》[2],侵占旅顺及大连等地区。
  沙俄政府出于多重考虑,选址今大连地区作为自由贸易商港。地理位置方面,旅大地区位于渤海咽喉之地,作为京津海上门户,战略意义十分重要;自然环境方面,旅大气候常年温和舒适,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港口终年不冻,对沙俄而言,拥有不冻港是其长久的夙愿,沙俄虽有东部海参崴(今符拉迪沃斯托克)港口,但其封冻期一年中有百余天,期间沙俄政府不得不租借日本港口长崎,这严重限制了其在太平洋地区的军事及对外贸易活动;历史因素方面,为保卫京津地区,清政府曾派遣李鸿章在大连训练北洋海军,修建炮台,因此旅大地区具有一定的军事建设基础。除上述因素以外,沙俄欲将辽东不冻港与南满铁路形成海铁联运,从而联系东清铁路,连接西伯利亚大铁路,直通欧洲,打造贯通欧亚的海铁联动大动脉,实现沙俄控制远东的战略企图。
  1898年4月初,沙俄政府派遣以盖尔贝茨为首的专家组,在俄国驻旅顺海军的协助下,对旅大地区沿海各处海湾逐一进行勘测和考察。专家组经过多次讨论,最终选址青泥洼一带的海畔(今大连湾)为建设大型商港之地。从此,大连湾从一片未开垦的处女地日渐成为国际重要的运输贸易往来中心之一。
  沙俄对大连湾的开发具有着强烈的殖民性,但不可否认这一举措对大连的蜕变起到了举足轻重的影响。据史料记载,战国时大连地区属燕国辽东郡,直至辽金时代才设置金州;明朝时朝廷收复辽东郡,修建金州城和复州城,这一时期大连地区的政治经济中心为金州;晚清鸦片战争后,清政府为保卫京津地区,派李鸿章筹建海军,疏浚旅顺港,修建防炮台,此时大连地区以金州和旅顺为中心,其中旅顺驻军和军民约2万人。[3]大连湾商港的出现,使得大连地区的中心由金州和旅顺转移到大连湾附近的新建城市——大连市。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沙俄对大连湾的规划仅完成了初期建设。日本占据大连之后,对于俄据时期的港口和城市规划予以肯定和保留,依据沙俄城市规划继续建设。至1930年,大连港口可以同时容纳19万吨的海轮,37艘并泊码头的货物堆栈75处,可容50万吨货物。[4]大连港的基础设施达已到国内一流水平,为其成为近代中国对外贸易的五大港口之一奠定了基础。沙俄在规划商港的同时,建设港口城市的计划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斯科里莫夫斯基将大连设计为以巴洛克式的多核心、开放式、辐射状街区布局的现代化都市,这一规划为后世大连城市建设奠定了深厚的艺术底蕴。
  二、俄据日据时期大连地区的城市规划
  近代日俄两国在占领大连过程中的规划设计,对大连城市形态的发展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在城市布局方面,从俄据时期单纯采用“巴洛克式规划”发展到日据时期“巴洛克式规划”与“美式方块状规划”相结合的模式;在建筑风格方面,由俄据时期以折中主义古典主义为主到日据时期古典主义和现代主义交相辉映。在整个发展历程中,大连城市文化日渐体现出多元开放的特征。
  (一)俄据时期大连城市规划与建设
  1899年3月,沙俄政府将负责海参崴(今符拉迪沃斯托克)港口和城市建设的萨哈洛夫调往旅大地区,担任大连湾商港和城市建设总工程师。建设之初,沙俄欲在短期内将大连湾打造成为远东商品集散地,进而成为世界贸易中心,计划短时间内将大连打造成类似北美繁华都市的港口城市。“眼前有许多北美洲城市的例子,例如:旧金山、芝加哥、温哥华和其他城市,由于兴建了铁路和港口,几十年的时间,就由一个贫瘠的小村庄演变成人口众多的繁华城市。可以想象,大连湾将会有独特的发展条件,也会这样快速地发展。”1898年8月,沙俄将大连正式命名为“达里尼”,沙皇尼古拉二世在致财政大臣维特的信中曾提到,“目前我们承认,是为追求财富而在它(大连湾商港)周边着手兴建城市设施,并将其称为达里尼”。
  萨哈洛夫规划中的“达里尼市”整体用地6.5万平方公里,东至今寺儿沟,西至今马栏河,北至今黑嘴子,南至今老虎滩区域。初期建设工程征用了今青泥洼、黑嘴子和西岗子的3.3万平方公里土地,并将“达里尼市”划分为三个区:市政区、欧罗巴区和中国人区。市政区为城市行政办公中心;欧罗巴区为城市商贸金融、交通和文化中心,其中又细划分商业区、市民区、行政区和住宅区;中国人区则是当时中国人所居住生活的场所,其基础设施极为简陋。
其他文献
摘 要:文化遗产是提高城镇建设水平的重要资源优势,而借由艺术的路径能够将这种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切实做好区域景观要素的艺术史信息保护与管理,并通过智慧型科技平台将其融入城市文化的展示之中,可以营造出传统遗产价值与现代社会功能互动共荣的公共美学空间,促进城市居民的身份认同,增强文化自信。在习近平文艺思想和互联网思想的指引下,深入探索“艺术城市”与“智慧城市”的互动机制,创建一系列个性鲜明、风格独
期刊
摘 要:在古代有大量的文人墨客会挥笔写下有关“廊”的千古名句。“长廊尽处绕梅行,过尽风声得雪声。”宋朝杨万里笔下的诗句充分显现出“廊”在我国古建筑中的重要性。文章以中国古典皇家园林的代表——颐和园为例,深入研究其建筑形式及现存于长廊中的装饰绘画,根据研究,对颐和园中“廊”本身及其装饰绘画的价值进行分析,提出一定的保护建议及措施。  关键词:颐和园;“廊”;装饰绘画;保护  一、古建筑中“廊”的装饰
期刊
摘 要:音乐、插画与建筑分属不同的物质形态,有着不同的表达形式和艺术效果,基于交叉的关系可相互影响。文章通过对西班牙插画师兼建筑师费德里科·巴比那(Federico Babina)建筑插画作品的研究,从插画艺术角度出发,分析了插画、音乐与建筑之间的互通性,从音乐与建筑的旋律、空间表现和艺术符号的象征、音乐与色彩等方面阐述建筑插画与音乐的共鸣。  关键词:插画;建筑;艺术;音乐;色彩;交叉艺术;费德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对饮食的需求已不再满足于温饱,而开始更多地追求饮食文化的感受和体验。因此,餐饮空间的设计也不应当仅仅考虑用餐本身的功能属性,还要在提高餐饮场所的主题性上寻找新的突破口。文章基于此背景从餐饮空间主题性的涵义入手,进而分析主题性餐饮空间设计的内容和原则,旨在为餐饮空间主题设计提供可借鉴的思路和依据。  关键词:餐饮空间;主题性;空间设计
期刊
摘 要:自1990年中国拉开“厕所革命”的序幕以来,全国各地轰轰烈烈地开展各项改革厕所的运动。近年来,各地开展新农村建设,为农民创收,设立各种农家乐、田园生态体验等旅游景区,以此解决农村劳动力及产业问题,但在发展过程中却忽视了基础设施建设的问题,尤其是农村公厕问题。文章主要论述在新时代下农村该如何将公厕与现代化产品及设计相结合,以此提高景区品质和附近居民生活水平。  关键词:旅游景区;公厕设计;郴
期刊
摘 要:文章涉及四方面的内容:第一,国内外户外广告视觉设计的现状;第二,旅游城市桂林户外广告设计的现状;第三,从宏观上对旅游城市桂林的户外广告视觉设计提出的建议以及改进目标;第四,以旅游城市桂林为例分析户外广告视觉设计的价值。户外广告设计是一个城市的视觉综合印象,是构成城市视觉秩序的重要元素之一,旅游城市桂林没有与之相配套的户外广告视觉设计,出现了管理不规范、不健全等问题。随着目前我国经济的高速繁
期刊
摘 要:在中国传统文化历史长廊里,餐饮文化作为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对社会产生独特而又深远的影响。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在体验餐饮的同时,对装饰室内空间的精神需求、文化需求和个性化需求明显增强,室内装饰中陈设对于个性化餐饮空间营造具有越来越重要意义。文章以常见的室内装饰中陈设设计为中心展开,以“非鱼餐饮”的室内装饰陈设为例,通过对室内装饰中陈设运用的深入探讨,分析室内装饰中陈设运用对个性化餐饮空间的
期刊
摘 要:围绕加强学生与校园公共空间之间的联系,文章提出一种可持续的、功能性的公共空间模式,为非重点高校校园公共空间设计提出一种新的视角,从而使这类院校的学生、教职工以及其他工作人员可以共同营造一个可持续的、研学兼顾的、生机勃勃的大学校园环境。通过小尺度的公共空间形成一种基于可持续功能性的设计准则,从而为这类院校后续大型的、长期的项目提供经验参照,并且形成相应评价体系对这类院校公共空间设计项目进行持
期刊
摘 要:乡村环境是带有浓厚乡土色彩和地域气息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及生态文明之总和,红色资源是今天乡村环境规划设计中的热门话题。有形的红色文化元素主要以建筑(一般是标志性的建筑,如革命遗址等)、物品(如文件、武器、用具等)等为载体,无形的红色文化元素一般需要借助复杂构思重现经典的历史场景及过程。文章以广东梅州兴宁市“两镇五村”为例,阐述了乡村环境规划设计中运用红色资源的思路和理论方法。  关键词:红
期刊
摘 要:随着时代的进步,标志着社会文明程度加深的城市化的发展进程也得到了显著的加速,接踵而来的就是人们在基本物质需求满足之后,对于精神上的需求形成新的社会趋势,此时公共艺术就走到了最前沿。城市需要以个性化的面目展现在大众的眼前,地铁空间艺术作为公共艺术的一部分,就是随着交通的发展逐步形成的一种艺术现象。它要对大众服务,起到功能指向性作用,就必须具备自身的一些审美标准和审美要求。  关键词:地铁;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