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人文之美,育人生之乐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0364jill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小学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一理念毋庸置疑已成为当前小学语文教育界的共识。但随着高考改革语文分值的增加,以及单元整合、翻转课堂、微课等教育教学新理念新方式的追崇和推广,加之当前社会种种现实思潮,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与学的过程中,重应试重技能而轻人文的现象隐隐有蔓延之势。更让人遗憾的事,课堂上支离破碎大谈文之美成风,而以爱国、理想等为内涵的人文价值观之美却成空洞而避之不谈。这不能不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种遗憾。
  小学语文,本应该以文本为载体,在培养学生语文学习能力,提高学生运用语文能力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感受理解人文之美,使学生体会到人性之乐,水到渠成培养学生人生价值观,从而奠定学生一生幸福。
  一、生命之乐在于感受人文之美
  人生的快乐,在于能感受生命、生活的种种美丽。当孩童变成学生接受启蒙教育,也就开始步入感受人文之美的旅程,而人文之美就是这一旅程中的基石。基石是否稳固,预示着一个普通的自然人能否成功转变成一个合格乃至优秀的社会人。而这基石绝不能靠着会几种表达方式、写作方法就可以达到的。
  学生在语文课堂内外的学习过程中,掌握语文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必须的,更需要引导学生去感受语言文字的美,从语言文字中感受到人类文化中的精华,感受到人文的关怀、重视、尊重等人文美,激发引领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利于形成先进的价值观及其规范,对学生而言,当他们面对生活中的点滴,能“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才是他们人生的快乐根源。
  二、教师之乐在于熏陶人文之美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思索教育教学的目的,语文教育的观念不应只着眼于学生文本的学习,更应关注学生一生的成长,无论是学识还是人生。在承担学生语文学习的启蒙者,引领者,陪伴者的同时,又何尝不是学生人生的启蒙者,引领者和陪伴者?让每个学生都能尽量多的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和技能,是为师者的本分,而让每个学生都能受到不同的人文美的享受,为他们的人生奠定快乐基石更是为师者的责任。任教一个班级,成绩优秀是骄傲,若干年后,他们由人文美而奠基牢固的人生快乐又何尝不是一种更深远的骄傲。师者,传道授业解惑,其首要之“道”本就是人文之美。培养学生学习方法和技能是价值的体现,熏陶学生人文之美更显人生意义。
  三、立足文本人文之美,育学生人生之美
  每一篇入选教材的文本,虽然会有争议,但文本本身无一不是典范之作。其在人文方面的典范肯定远远重于在工具方面。估计专家们绝不会因为这篇文章运用了比喻,那一篇运用了拟人而推荐或选用。看重的应该是它的人文性。也确实如此,每篇可称佳作的,语言文字只是基本,或者可以这样说,正是作者心中所欲表达的人文之美成就了文字之美。就算有些文本出于政治角度有时代局限性,可政治、时代性本身就是一个社会人所必须面对的一个范畴。所以无论从哪一方面来看,小学语文教师都应该理直气壮的立足文本,引导学生感悟文本之美,引领学生成就人生之美。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文本中的主人公的精神品质净化着我们的灵魂,引领着我们的行为,诠释着中华民族对人性美的理解和追求。如崇高的理想追求,《孔子游春》中的孔子师生,以水为喻,畅谈人生。如对祖国的热爱,《钱学森》《半截蜡烛》中的主人公,无论是面对富裕生活的诱惑还是以一家生命为代价,将拳拳爱国心诠释的淋漓尽致。如人性的光辉,《爱之链》中以助人为乐而不求回报的爱之链条……正是这些体现着或朴素或唯美的人文之美感动了多少代人,也启发教育了多少代人。
  在教学中,利用文本中这些有血有肉,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结合学生的认知实际和生活体验,引导他们去体会那浓浓的情感,每位语文教师对每一篇文本都应细细品悟,努力挖掘文本中所蕴含的这些人文美的因素,在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毫不避讳畅谈人文之美,使学生感受人文之美,获得积极的审美感受,学会感恩,学会追求梦想等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感受人生的价值和快乐所在。虽然学生的价值取向,不时受到社会、现实、家庭教育的影响,但是,当文本所体现的人文之美在学生内心深处交汇、碰撞和升华,教师顺势利导,在潜移默化中,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乃至一生的价值观,都会如涓涓细流,促进生命的健康发展。
  立足于语文教育的本质,着眼于学生一生的幸福成长,让为数不多的语文课堂在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同时,成为学生体味人文之美,构建快乐人生的殿堂,对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来说,是一种挑战,也是成就中国梦的一种任重而道远的责任。
  00pt; " >总而言之,班主任工作有相通之处,无论是高年级还是低年级的班主任,首要的前提要有足够的耐心面对学生,所不同的是低年级的班主任要有更大的忍耐力,更持久的工作作风。我们要在教学和管理中,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将祖国的花朵培育成对国家有用的人才!
其他文献
高中数学的教学难度与高考试题的难度要求高中数学教师必须正确选择教学模式。教学模式的选择应与数学学科的特点、学生的水平、教师的水平相符。  一、核心教学模式  “引导探究型”教学模式是高中数学教学模式的核心模式。“引导探究型”教学模式把教学分成了三个步骤:第一步教师引导;第二步学生探究;第三步回顾总结。比如“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教学可以使用“引导探究型”教学模式。教师采取从特殊到一般的方法把问题设计出
期刊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古人讲:大地宽容,故万物生长;大海宽容,故宝藏无量;天地宽容,故云彩飞扬;宇宙宽容,故日月争光。  人也一样,宽人者,人宽之;容人者,人容之;爱人者,人爱之;尊人者,人尊之。用博大的胸襟填充渺小的自己,会让一个矮小者成为顶天立地的巨人,反之则异然。  我们的世界缤纷多彩,每个人的个性都不尽相同,任何人都无法把自己的行为规范到统一的标准,更没有办法把思想观念强加于人,而我们又必须
期刊
如果说讲课是一门艺术,那么评课也可以说是一门艺术。根据新课标,各校的课改如火如荼,百花齐放。但笔者对目前有些评课的方式方法却不敢苟同,现提出来供大家商榷。  一、评课的现状  学校为了进行课改,各科教研组都要进行一些听课、评课活动,其目的要么是功利性的,要么是选拔性的,要么是评优促差性的。笔者认为这样的评课,有违教育原则,也只注重了教师主导这一个层面而忽视了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学生主体作用。有的
期刊
师德是教师必备的基本道德素养和职业要求,是一种品行,是一种境界。俗话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所以,一名合格的教师,应该是一名合格的传道、授业、解惑者。幼儿教师是人生的第一位启蒙老师,是第一开智者,是幼儿如何做人的先行者。可见,提高幼儿教师师德修养的重要性。如何提高幼儿教师的师德修养呢?我认为,可以重点从以下4个方面努力。  一、爱岗敬业,无私奉献  爱岗敬业,献身幼教事业是师德的本质要求。幼儿教师
期刊
语言来源于生活,识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都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使语文教学返朴归真,应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同时生活又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此话不无道理,离开生活的教学活动是不存在的,而语文教学更离不开生活,生活中无时无处不存在语文教学。  教学的生活化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
期刊
简便计算就是根据运算定律、性质和规律等重组运算顺序,使计算变得灵活、简便和快捷,它是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平时学习简便计算时,我发现了个奇怪的现象,学生对于运算定律都能倒背如流,但是一遇上具体题目,又完全不是那么回事了。说明学生对这部分知识掌握的不够透彻,缺乏灵活性,特别是对形异质同,条件隐蔽的题,更是无从入手。为此,在复习中,我以学生存在的问题为教学目标,有意识地编选一些题,来促进学
期刊
最近几年,我在打造高效课堂方面做了一些大胆的探索和尝试,并反复总结和实践,初步取得了一些效果,尝到了高效课堂的甜头。高效课堂追求的是在短时间内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在交流、讨论甚至争论中获得知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课堂上有动有静,动静结合。教室里最佳的学习氛围是温暖与温馨;学生最佳的学习状态是自主与自信;学生的最佳学习方式是竞争与合作,追求动态、情感、有成果的课堂。  一、复习提问,学生板
期刊
孩子们在成长的过程中被各种各样的爱所包围着,如长辈的关爱,父母的疼爱,手足间的友爱……而无私奉献的师爱是开启孩子智慧的基石。  巴特说得好“教师的爱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灵也能苏醒;教师的爱是融融春风,即使冰冻了的感情也会消融。”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正确对待和宽容学生所犯的错误,才能耐心的去雕塑每一位学生。记得刚接初一五、六班的英语课时,六班的周婷婷开始几周还完成作业,随着课程的进展、单词量的增加
期刊
在学习排列组合时、我们常常遇到分组、分配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下面我们通过一道例题来归纳此类问题的解法。  例:6本不同的书,按如下要求各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法?  (1)分给甲,乙,丙三人,每人2本。  (2)分为三份,每份2本。  (3)分给甲,乙,丙三人,一人1本,一人2本,一人3本。  (4)分给甲,乙,丙三人,每人至少一本。  分析:(1)由分步计数原理有(种)  (2)分给甲,乙,丙三
期刊
个性化阅读是建立在学生大量阅读基础上的。然而,在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中,教师特别强调对课本上文章的精讲精读,结果是学生的阅读视野狭窄对阅读失去激情,因此,教师要千方百计把学生的阅读视野引向课外,引向一个更广阔的空间,加大课外阅读量,鼓励学生读有益的书和各种报刊杂志,鼓励学生在网上阅读,学生从中获取丰富的精神养料,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从而提高语文的素养。  赞可夫曾说:“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