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以单子叶植物常见外源转基因元件Ubiquitin启动子、NOS启动子、NOS终止子、Bar基因和Bt基因序列设计多重PCR引物,通过对PCR扩增体系中退火温度、Premix TaqTM浓度、引物浓度的优化,建立一种快速检测转基因甘蔗成分的多重PCR方法。结果表明:建立的体系一次能有效检测5个参数,其检测的最低DNA质量百分比可达1.0%,并在多个转基因甘蔗品种检测中得到验证。
关键词 多重PCR;甘蔗;转基因检测
中图分类号 S566.1 文献标识码 A
自20世纪80年代获得第一例转基因植株以来,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迅速扩大。据国际农业生物技术推广与应用协会(ISAAA)统计,2012年全球28个国家的1 730万农民种植转基因作物1.7亿hm2,其中中国种植面积达400万hm2,全球排名第六[1]。甘蔗(Saccharum Complex)是最主要的糖料作物, 蔗糖占世界食糖总产量的76%,占中国食糖总产量的90%以上[2-3]。目前转基因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甘蔗的遗传育种,2011年高世武等[4]通过PPT筛选得到了转Bt基因(抗螟虫)和Bar基因(抗除草剂)的双抗转基因甘蔗。2012年董丽莎等[5]根据甘蔗黄叶病毒CP基因构建RNAi载体,并成功转化甘蔗。然而,随着《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的出台[6],转基因检测的方法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
对于转基因生物的检测,目前国内外实验室和检测部门应用最广泛的还是核酸PCR技术。对于具有多种外源基因元件序列的转基因生物,通常采用对每个元件进行一次PCR检测的方式,这样不仅耗时,而且也大幅度增加了检测的成本[7]。同时,为了避免多价转基因作物的多个外源基因之间产生“反式失活”[8],人们在转基因作物育种中,一般采用避免使用相同启动子的做法[9],这样又进一步增加了多抗转基因作物检测的靶序列。近年来,多重 PCR 技术在食品微生物和动物病原检测上已有相关报道[10-11],同时在植物转基因检测方面也获得了一定的进展。2005年徐景升等[12]建立了检测转基因大豆的多重PCR体系,同年Forte等[13]用多重PCR技术检测大豆和玉米的外源基因;2008年高玉龙等[14]利用多重 PCR 技术成功检测到转基因烟草中的外源基因;2011年陈贞等[15]通过优化的多重PCR体系,成功检测出转基因菜籽粕中的外源基因;2013年徐方娇等[16]建立了检测转基因棉花的多重PCR体系;2013年邱良焱等[17]建立了检测转Bar、Bt基因双抗稻米的多重PCR体系。本实验室创制了转Bar基因和Bt基因双价转基因甘蔗[4],在一个转化体中,同时含有Ubiquitin启动子、NOS启动子、NOS终止子、Bar基因和Bt基因序列,然而,一次同时检测这5个参数的多重PCR技术研究尚未见报道。为了提高PCR效率,市场上出现了用高保真Taq酶、PCR buffer和染料混合配制的2倍PCR反应液Premix TaqTM,PCR检测过程无需配制反应液和添加染料等步骤,节省了时间。如使用Premix TaqTM建立多重PCR技术,则可大幅度提高PCR检测的效率,但目前未见有相关研究报道。甘蔗属异源多倍体植物,由于染色体数目多且遗传机制十分复杂,转基因甘蔗的检测仍存在一定的难度,多重PCR技术在转基因甘蔗检测方面还未见报道。鉴于此,本实验以多价转基因甘蔗为材料,通过对影响多重PCR主要因素的优化,建立一种快速、高效的转基因甘蔗检测方法,以提高转基因甘蔗的检测效率,为转基因甘蔗的分子育种和检测提供技术支撑。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2.1 DNA提取 参照Biospin植物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柱洗脱产物转移至新的1.5 mL 离心管中,于-20 ℃保存备用。
1.2.2 DNA提取物质量的测定 用TU-1810PC型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提取的DNA模板的浓度和纯度,A260 nm/A280 nm比值在1.7~2.0范围内的样品用于PCR检测模板,并将模板浓度调整到50 ng/μL[18]。
备用。
对照。
PCR反应体系:Premix TaqTM 15 μL, 上、 下游引物各0.6 μL, 模板3 μL(50 ng/μL),用ddH2O将终体积调整到30 μL。
PCR反应条件:95 ℃预变性5 min;94 ℃变性40 s,60 ℃退火35 s,72 ℃延伸35 s,36个循环;72 ℃延伸10 min。取10 μL PCR扩增产物,用2.0%的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
1.2.5 多重PCR体系的优化 多重PCR反应体系参考Henegariu的方法[21],PCR反应总体积为30 μL,模板为3 μL(50 ng/μL),以表2中各引物对按1 ∶ 1配比混合[22]。
不同Premix TaqTM含量与退火温度对多重PCR的影响:多重PCR反应中多种引物共用同一套模板,有多条扩增条带,Taq酶的用量较多;加上不同PCR引物的理论Tm值不同,因此Taq酶含量与退火温度是影响多重PCR反应的2个关键因素。为了确定合适的Premix TaqTM用量和多重PCR最适退火温度,本实验设计了40%、50%和60%共3种Premix TaqTM添加体积,并分别设立了60、58、56、55 ℃共4种退火温度,其余反应条件及电泳检测方法与1.2.4中相同。
不同Premix TaqTM含量与引物浓度对多重PCR的影响:多重PCR反应中不同引物共存于同一个反应体系中,共用同一套模板,Taq酶的用量与引物浓度也是影响多重PCR反应的2个重要因素。为探究不同Premix TaqTM含量和引物浓度对多重PCR的影响,本实验对40%、50%和60% 3种Premix TaqTM添加体积分别设立了0.1、0.2、0.3、0.4、0.5 μmol/L共5种引物浓度,其余反应条件及电泳检测方法与1.2.4中相同。 1.2.6 DNA模板含量对多重PCR体系的影响 多重PCR扩增的目的条带多,在优化后的多重PCR反应体系中,如果DNA模板含量过低,依然有可能影响检测结果。为确定多重PCR能检测的合适DNA量,将相同浓度的转基因株系FNSC15229与非转基因供体FN15的基因组DNA按不同体积比混合,使样品中转基因DNA质量百分比分别为3.0%、2.0%、1.0%、0.5%,以FNSC15229的基因组DNA为对照,进行多重PCR检测,根据目的条带的扩增情况判定合适DNA量。
1.2.7 多重PCR体系验证 为了验证所建立的多重PCR反应体系的可靠性,用已知外源目的基因元件的转基因甘蔗福农95-1702和桂糖94-119[4]及FNSC15229、FNSC22229和FNSC30229为材料,进行多重PCR检测,根据目的条带的扩增情况,判定建立的多重PCR反应体系的可靠性。
2 结果与分析
2.1 目的基因和调控因子单重PCR检测
利用表2中的PCR引物,以转基因甘蔗FNSC15229的DNA为模板,以非转基因甘蔗FN15为阴性对照,ddH2O为空白对照,分别进行Ubiquitin启动子、NOS启动子、NOS终止子、Bar基因和Bt基因PCR检测,结果各转基因元件均呈阳性,与已知的FNSC15229转基因成分一致。由图1可以看出,PCR产物特异性强,无可见的非特异条带,扩增效率高;与表1和表2对比可以看出,PCR检出的元件和产物大小都与预期的一致,这表明所设计的各引物均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可用于转基因的检测。同时将PCR扩增产物经测序和BLAST对比,扩增产物碱基序列与已知序列一致,证实PCR扩增产物确为目的扩增片段。
2.2 不同Premix TaqTM含量与退火温度对多重PCR的影响
2.3 不同Premix TaqTM含量与引物浓度对多重PCR的影响
2.4 DNA模板含量对多重PCR体系的影响
2.5 多重PCR体系验证
3 讨论与结论
本实验通过PCR反应组分优化,建立了可同时检测转基因甘蔗外源Bar基因、Bt基因、Ubiquitin启动子、NOS启动子和NOS终止子的5重PCR反应体系,确定了60%的Premix TaqTM添加体积比、0.3 μmol/L的各引物浓度、56 ℃的退火温度为5重PCR反应体系的最适条件。通过改变作为模板的转基因甘蔗基因组DNA的含量并利用已知转基因甘蔗为模板,对所建立的5重PCR反应体系进行验证,结果证明该PCR反应体系也适用于其它转基因甘蔗品系。上述5种转基因成分检测中,转基因样品DNA质量百分比要求达到1.0%以上。
本实验对转基因研究中常见的外源调控因子Ubiquitin启动子、NOS启动子、NOS终止子及外源基因Bar和Bt建立了5重PCR体系,尤其是Ubiquitin启动子在单子叶植物转基因研究中经常使用,因此本方法在单子叶植物转基因检测中更有优势;虽然目前有见含Ubiquitin启动子的多重PCR方法,但需要进行2次多重PCR方法才能完成[17],本体系只需1次PCR反应就能完成5种常见转基因元件的检测,有更高的实用价值。
多重PCR是在同一反应体系中加入多对引物,获得多个片段的特异性扩增。因此,引物组合设计时,应尽量控制各引物间的Tm值,以便更好设计PCR的退火温度。本实验使用的检测引物中,Bar基因检测引物参照进出口检验检疫行业标准[20],Ubiquitin启动子参照本实验室的研究结果[19],而NOS启动子参照农业部颁布的转基因检测国家标准[23],但为了PCR扩增片段相互分开,引物序列有调整。其余引物均由本实验自行设计。
在建立多重PCR反应体系过程中,即使使用同样的DNA模板,并在优化的条件下,各目的条带扩增效果仍然达不到进行单对引物PCR反应时各目的条带扩增的均一性,说明多重PCR反应中各对引物之间存在复杂的竞争关系。
参考文献
[1] Clive J. Global Status of Commercialized Biotech/GM Crops[M]. ISAAA,2012.
[2] Andr L V, Felipe R S, Edson L K, et al. Analysis and functional annotation of an expressed sequence tag collection for tropical crop sugarcane[J]. Genome Res, 2003, 13: 2 725-2 735.
[3] 胡 巍, 张积森, 叶冰莹. 甘蔗蔗糖磷酸合成酶磷酸化位点的突变及相应表达载体的构建[J]. 亚热带农业研究, 2010, 6(4): 280-283.
[4] 高世武, 郭晋隆, 许莉萍,等. 基因枪法获得转cry1Ac基因甘蔗的研究[J]. 热带农业科学, 2011, 31(2): 142-148.
[5] 董丽莎. 甘蔗黄叶病毒CP基因RNAi载体的构建及转化甘蔗研究[J]. 海口: 海南大学, 2012: 5.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04号. 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EB/OL]. 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01/content_60893.htm.
[7] Gachet E, Martin G G, Vigneau F, et al. Detection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organisms(GMOs)by PCR: a brief review of methodologies available[J]. Trends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1999, 9(2): 380-388. [8] Vaucheret H. Identification of a general silencer for 19S and 35S promoters in a transgenic tobacco plant: 90 bp homology in a promoter-sequence is sufficient for trans-inactivation[J]. Comptes rendus de l'Académie des sciences. Série 3, Sciences de la vie, 1993, 316(12): 1 471-1 484.
[9] 马炳田. 基因工程改良杂交籼稻的抗虫性[D]. 雅安: 四川农业大学, 2001.
[10] 陈 诺, 唐善虎, 岑璐伽,等. 多重PCR技术在食品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进展[J]. 生物技术, 2010, 37(10): 72-75.
[11] 黄溢泓, 韦正吉, 李志源,等. 多重PCR技术在动物病原检测中的应用[J]. 广西农业科学, 2009, 40(4): 423-425.
[12] 徐景升, 余爱丽, 姚 伟, 等. 利用MPCR技术快速检测进口大豆转基因背景[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05, 40(4): 423-425.
[13] Forte V T, Pinto A D, Martino C, et al. A general multiplex-PCR assay for the general detection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soya and maize[J]. Food Control, 2005, 16(6): 535-539.
[14] 高玉龙, 焦芳婵, 徐照丽,等. 多重PCR在烟草转基因检测中的应用[J]. 生物技术通报, 2008(2): 140-142.
[15] 陈 贞, 芦春斌, 杨梦婕,等. 多重PCR检测转基因菜籽粕中的转基因成分[J]. 植物检疫, 2011, 25(3): 35-38.
[16] 徐方娇, 冯俊丽, 梁 颖,等. 转基因棉花中棉41多重PCR体系的建立[J]. 科技通报, 2013, 29(3): 51-57.
[17] 邱良焱, 肖有玉, 刘 佳, 等. 多重PCR法检测转Bar、 Bt基因双抗稻米[J]. 食品科学, 2013, 34(6): 139-142.
[18] Keeratipibul S, Luangsakul N, Lertsatchayarn T. The effect of Thai glutinous rice cultivars,grain length and cultivating locations on the quality of rice cracker(arare)[J].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8, 41(10): 1 934-1 943.
[19] 高世武. Cry1AC基因遗传转化甘蔗研究[D]. 毕业论文, 2008:16-17.
[20]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 油菜籽中转基因成分定性PCR检测方法[S]. SN/T1197-2003, 2003: 4
[21] Henegariu O, Heerema N A, Dlouhy S R, et al. Multiplex PCR:critical parameters and step-by-step protocol[J]. Biology Techniques, 1997, 3(23): 504-511.
[22] 魏 霜, 陈 贞, 芦春斌,等. 多重PCR检测转基因水稻的转基因成分[J]. 食品科学, 2012, 33(12): 159-162.
[2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转基因植物及其产品成分检测调控原件CaMV 35S启动子, FMV 35S启动子、 NOS启动子、 NOS终止子和CaMV 35S终止子定性PCR方法[S]. 农业部1782号公告-3-2012, 2012: 7.
责任编辑:黄东杰
关键词 多重PCR;甘蔗;转基因检测
中图分类号 S566.1 文献标识码 A
自20世纪80年代获得第一例转基因植株以来,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迅速扩大。据国际农业生物技术推广与应用协会(ISAAA)统计,2012年全球28个国家的1 730万农民种植转基因作物1.7亿hm2,其中中国种植面积达400万hm2,全球排名第六[1]。甘蔗(Saccharum Complex)是最主要的糖料作物, 蔗糖占世界食糖总产量的76%,占中国食糖总产量的90%以上[2-3]。目前转基因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甘蔗的遗传育种,2011年高世武等[4]通过PPT筛选得到了转Bt基因(抗螟虫)和Bar基因(抗除草剂)的双抗转基因甘蔗。2012年董丽莎等[5]根据甘蔗黄叶病毒CP基因构建RNAi载体,并成功转化甘蔗。然而,随着《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的出台[6],转基因检测的方法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
对于转基因生物的检测,目前国内外实验室和检测部门应用最广泛的还是核酸PCR技术。对于具有多种外源基因元件序列的转基因生物,通常采用对每个元件进行一次PCR检测的方式,这样不仅耗时,而且也大幅度增加了检测的成本[7]。同时,为了避免多价转基因作物的多个外源基因之间产生“反式失活”[8],人们在转基因作物育种中,一般采用避免使用相同启动子的做法[9],这样又进一步增加了多抗转基因作物检测的靶序列。近年来,多重 PCR 技术在食品微生物和动物病原检测上已有相关报道[10-11],同时在植物转基因检测方面也获得了一定的进展。2005年徐景升等[12]建立了检测转基因大豆的多重PCR体系,同年Forte等[13]用多重PCR技术检测大豆和玉米的外源基因;2008年高玉龙等[14]利用多重 PCR 技术成功检测到转基因烟草中的外源基因;2011年陈贞等[15]通过优化的多重PCR体系,成功检测出转基因菜籽粕中的外源基因;2013年徐方娇等[16]建立了检测转基因棉花的多重PCR体系;2013年邱良焱等[17]建立了检测转Bar、Bt基因双抗稻米的多重PCR体系。本实验室创制了转Bar基因和Bt基因双价转基因甘蔗[4],在一个转化体中,同时含有Ubiquitin启动子、NOS启动子、NOS终止子、Bar基因和Bt基因序列,然而,一次同时检测这5个参数的多重PCR技术研究尚未见报道。为了提高PCR效率,市场上出现了用高保真Taq酶、PCR buffer和染料混合配制的2倍PCR反应液Premix TaqTM,PCR检测过程无需配制反应液和添加染料等步骤,节省了时间。如使用Premix TaqTM建立多重PCR技术,则可大幅度提高PCR检测的效率,但目前未见有相关研究报道。甘蔗属异源多倍体植物,由于染色体数目多且遗传机制十分复杂,转基因甘蔗的检测仍存在一定的难度,多重PCR技术在转基因甘蔗检测方面还未见报道。鉴于此,本实验以多价转基因甘蔗为材料,通过对影响多重PCR主要因素的优化,建立一种快速、高效的转基因甘蔗检测方法,以提高转基因甘蔗的检测效率,为转基因甘蔗的分子育种和检测提供技术支撑。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2.1 DNA提取 参照Biospin植物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柱洗脱产物转移至新的1.5 mL 离心管中,于-20 ℃保存备用。
1.2.2 DNA提取物质量的测定 用TU-1810PC型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提取的DNA模板的浓度和纯度,A260 nm/A280 nm比值在1.7~2.0范围内的样品用于PCR检测模板,并将模板浓度调整到50 ng/μL[18]。
备用。
对照。
PCR反应体系:Premix TaqTM 15 μL, 上、 下游引物各0.6 μL, 模板3 μL(50 ng/μL),用ddH2O将终体积调整到30 μL。
PCR反应条件:95 ℃预变性5 min;94 ℃变性40 s,60 ℃退火35 s,72 ℃延伸35 s,36个循环;72 ℃延伸10 min。取10 μL PCR扩增产物,用2.0%的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
1.2.5 多重PCR体系的优化 多重PCR反应体系参考Henegariu的方法[21],PCR反应总体积为30 μL,模板为3 μL(50 ng/μL),以表2中各引物对按1 ∶ 1配比混合[22]。
不同Premix TaqTM含量与退火温度对多重PCR的影响:多重PCR反应中多种引物共用同一套模板,有多条扩增条带,Taq酶的用量较多;加上不同PCR引物的理论Tm值不同,因此Taq酶含量与退火温度是影响多重PCR反应的2个关键因素。为了确定合适的Premix TaqTM用量和多重PCR最适退火温度,本实验设计了40%、50%和60%共3种Premix TaqTM添加体积,并分别设立了60、58、56、55 ℃共4种退火温度,其余反应条件及电泳检测方法与1.2.4中相同。
不同Premix TaqTM含量与引物浓度对多重PCR的影响:多重PCR反应中不同引物共存于同一个反应体系中,共用同一套模板,Taq酶的用量与引物浓度也是影响多重PCR反应的2个重要因素。为探究不同Premix TaqTM含量和引物浓度对多重PCR的影响,本实验对40%、50%和60% 3种Premix TaqTM添加体积分别设立了0.1、0.2、0.3、0.4、0.5 μmol/L共5种引物浓度,其余反应条件及电泳检测方法与1.2.4中相同。 1.2.6 DNA模板含量对多重PCR体系的影响 多重PCR扩增的目的条带多,在优化后的多重PCR反应体系中,如果DNA模板含量过低,依然有可能影响检测结果。为确定多重PCR能检测的合适DNA量,将相同浓度的转基因株系FNSC15229与非转基因供体FN15的基因组DNA按不同体积比混合,使样品中转基因DNA质量百分比分别为3.0%、2.0%、1.0%、0.5%,以FNSC15229的基因组DNA为对照,进行多重PCR检测,根据目的条带的扩增情况判定合适DNA量。
1.2.7 多重PCR体系验证 为了验证所建立的多重PCR反应体系的可靠性,用已知外源目的基因元件的转基因甘蔗福农95-1702和桂糖94-119[4]及FNSC15229、FNSC22229和FNSC30229为材料,进行多重PCR检测,根据目的条带的扩增情况,判定建立的多重PCR反应体系的可靠性。
2 结果与分析
2.1 目的基因和调控因子单重PCR检测
利用表2中的PCR引物,以转基因甘蔗FNSC15229的DNA为模板,以非转基因甘蔗FN15为阴性对照,ddH2O为空白对照,分别进行Ubiquitin启动子、NOS启动子、NOS终止子、Bar基因和Bt基因PCR检测,结果各转基因元件均呈阳性,与已知的FNSC15229转基因成分一致。由图1可以看出,PCR产物特异性强,无可见的非特异条带,扩增效率高;与表1和表2对比可以看出,PCR检出的元件和产物大小都与预期的一致,这表明所设计的各引物均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可用于转基因的检测。同时将PCR扩增产物经测序和BLAST对比,扩增产物碱基序列与已知序列一致,证实PCR扩增产物确为目的扩增片段。
2.2 不同Premix TaqTM含量与退火温度对多重PCR的影响
2.3 不同Premix TaqTM含量与引物浓度对多重PCR的影响
2.4 DNA模板含量对多重PCR体系的影响
2.5 多重PCR体系验证
3 讨论与结论
本实验通过PCR反应组分优化,建立了可同时检测转基因甘蔗外源Bar基因、Bt基因、Ubiquitin启动子、NOS启动子和NOS终止子的5重PCR反应体系,确定了60%的Premix TaqTM添加体积比、0.3 μmol/L的各引物浓度、56 ℃的退火温度为5重PCR反应体系的最适条件。通过改变作为模板的转基因甘蔗基因组DNA的含量并利用已知转基因甘蔗为模板,对所建立的5重PCR反应体系进行验证,结果证明该PCR反应体系也适用于其它转基因甘蔗品系。上述5种转基因成分检测中,转基因样品DNA质量百分比要求达到1.0%以上。
本实验对转基因研究中常见的外源调控因子Ubiquitin启动子、NOS启动子、NOS终止子及外源基因Bar和Bt建立了5重PCR体系,尤其是Ubiquitin启动子在单子叶植物转基因研究中经常使用,因此本方法在单子叶植物转基因检测中更有优势;虽然目前有见含Ubiquitin启动子的多重PCR方法,但需要进行2次多重PCR方法才能完成[17],本体系只需1次PCR反应就能完成5种常见转基因元件的检测,有更高的实用价值。
多重PCR是在同一反应体系中加入多对引物,获得多个片段的特异性扩增。因此,引物组合设计时,应尽量控制各引物间的Tm值,以便更好设计PCR的退火温度。本实验使用的检测引物中,Bar基因检测引物参照进出口检验检疫行业标准[20],Ubiquitin启动子参照本实验室的研究结果[19],而NOS启动子参照农业部颁布的转基因检测国家标准[23],但为了PCR扩增片段相互分开,引物序列有调整。其余引物均由本实验自行设计。
在建立多重PCR反应体系过程中,即使使用同样的DNA模板,并在优化的条件下,各目的条带扩增效果仍然达不到进行单对引物PCR反应时各目的条带扩增的均一性,说明多重PCR反应中各对引物之间存在复杂的竞争关系。
参考文献
[1] Clive J. Global Status of Commercialized Biotech/GM Crops[M]. ISAAA,2012.
[2] Andr L V, Felipe R S, Edson L K, et al. Analysis and functional annotation of an expressed sequence tag collection for tropical crop sugarcane[J]. Genome Res, 2003, 13: 2 725-2 735.
[3] 胡 巍, 张积森, 叶冰莹. 甘蔗蔗糖磷酸合成酶磷酸化位点的突变及相应表达载体的构建[J]. 亚热带农业研究, 2010, 6(4): 280-283.
[4] 高世武, 郭晋隆, 许莉萍,等. 基因枪法获得转cry1Ac基因甘蔗的研究[J]. 热带农业科学, 2011, 31(2): 142-148.
[5] 董丽莎. 甘蔗黄叶病毒CP基因RNAi载体的构建及转化甘蔗研究[J]. 海口: 海南大学, 2012: 5.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04号. 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EB/OL]. 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01/content_60893.htm.
[7] Gachet E, Martin G G, Vigneau F, et al. Detection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organisms(GMOs)by PCR: a brief review of methodologies available[J]. Trends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1999, 9(2): 380-388. [8] Vaucheret H. Identification of a general silencer for 19S and 35S promoters in a transgenic tobacco plant: 90 bp homology in a promoter-sequence is sufficient for trans-inactivation[J]. Comptes rendus de l'Académie des sciences. Série 3, Sciences de la vie, 1993, 316(12): 1 471-1 484.
[9] 马炳田. 基因工程改良杂交籼稻的抗虫性[D]. 雅安: 四川农业大学, 2001.
[10] 陈 诺, 唐善虎, 岑璐伽,等. 多重PCR技术在食品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进展[J]. 生物技术, 2010, 37(10): 72-75.
[11] 黄溢泓, 韦正吉, 李志源,等. 多重PCR技术在动物病原检测中的应用[J]. 广西农业科学, 2009, 40(4): 423-425.
[12] 徐景升, 余爱丽, 姚 伟, 等. 利用MPCR技术快速检测进口大豆转基因背景[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05, 40(4): 423-425.
[13] Forte V T, Pinto A D, Martino C, et al. A general multiplex-PCR assay for the general detection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soya and maize[J]. Food Control, 2005, 16(6): 535-539.
[14] 高玉龙, 焦芳婵, 徐照丽,等. 多重PCR在烟草转基因检测中的应用[J]. 生物技术通报, 2008(2): 140-142.
[15] 陈 贞, 芦春斌, 杨梦婕,等. 多重PCR检测转基因菜籽粕中的转基因成分[J]. 植物检疫, 2011, 25(3): 35-38.
[16] 徐方娇, 冯俊丽, 梁 颖,等. 转基因棉花中棉41多重PCR体系的建立[J]. 科技通报, 2013, 29(3): 51-57.
[17] 邱良焱, 肖有玉, 刘 佳, 等. 多重PCR法检测转Bar、 Bt基因双抗稻米[J]. 食品科学, 2013, 34(6): 139-142.
[18] Keeratipibul S, Luangsakul N, Lertsatchayarn T. The effect of Thai glutinous rice cultivars,grain length and cultivating locations on the quality of rice cracker(arare)[J].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8, 41(10): 1 934-1 943.
[19] 高世武. Cry1AC基因遗传转化甘蔗研究[D]. 毕业论文, 2008:16-17.
[20]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 油菜籽中转基因成分定性PCR检测方法[S]. SN/T1197-2003, 2003: 4
[21] Henegariu O, Heerema N A, Dlouhy S R, et al. Multiplex PCR:critical parameters and step-by-step protocol[J]. Biology Techniques, 1997, 3(23): 504-511.
[22] 魏 霜, 陈 贞, 芦春斌,等. 多重PCR检测转基因水稻的转基因成分[J]. 食品科学, 2012, 33(12): 159-162.
[2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转基因植物及其产品成分检测调控原件CaMV 35S启动子, FMV 35S启动子、 NOS启动子、 NOS终止子和CaMV 35S终止子定性PCR方法[S]. 农业部1782号公告-3-2012, 2012: 7.
责任编辑:黄东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