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守庭:一代“猫王”的“抗糖”哲学

来源 :糖尿病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_77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画的猫出神入化,他绘的《百猫图》形神兼备、栩栩如生。在书画界,他的工笔画(猫)极具盛名,在世界文化艺术领域享有较高的声誉,以致在1997年香港回归和1999年澳门回归时都有他的书画被珍藏,国家领导人出访时馈赠给各国元首的礼品中也经常有他的作品。他就是患糖尿病多年、被许多业内人士称为“猫王”的著名画家胡守庭先生。
  
  记者走进胡守庭先生并不宽敞的画室,就觉得一股墨香在空气中飘溢。墙上挂着、墙角堆着的都是他已完成的一幅幅画作。展开画卷,只见一群群活灵活现、形态各异的猫映入眼帘,看着这些“百猫图”、“千猫图”,就像是走进了一个阳光明媚、鸟语花香的“宠物”世界。小小的画室,目光所及之处都能看到摆放整齐的画卷、画册以及各种获奖证书。
  
  上帝关了一扇门,也会为我们开一扇窗
  
  谈起糖尿病,胡先生颇有见地,他说:“控制血糖的平衡是很浩大的工程,但也别忘了上帝关了我们一扇门,也一定会为我们开一扇窗,窗外的世界或许会更美。糖尿病使我们在生活上有些不方便,但却让我更重视生活饮食起居与运动,进而避免了其他重大疾病的侵袭,这何尝不是病后的另一种收获呢?”寥寥数语,道出了他抗击糖尿病的“秘密武器”,也显现出了这位著名画家乐观豁达的胸怀。
  胡先生对患病之初的情景是这样描述的:1997年的秋天,我正陶醉在秋高气爽的季节时,突然间身体发生了剧烈的变化,短短的几个月里体重急速下降近10公斤,当时缺乏医学常识的我,在亲朋好友的劝说下稀里糊涂地去医院做了检查,化验结果出来后,医生直截了当地告诉我:“你得的是糖尿病!”我当时因对糖尿病的恐惧而对人生充满了彷徨、疑惑与无助,甚至有“宁愿大病一场、搏赢我幸、搏输我命”的侥幸心理,而不愿与这磨人的慢性病终生为伍。幸亏经过近一年的饮食、运动和药物治疗后,我的身体情况大有好转,体重也增加了不少。在此期间,由于我有意识地想了解糖尿病的相关知识,就经常找糖尿病病友聊天或到糖尿病大课堂听讲座,自此结识了许多病友,与病友的交往也日渐密切,并深深地体会到其实患糖尿病只是把人生的列车由全自动改成了手动而已,因而我患病之初的阴霾一扫而光,自信、快乐取代了过去的疑惑、无助,更有一种“千山万水非我一人独行,涉水过河总有一群同伴”的心理,而没有了孤独的感觉。
  
  自古画家多长寿,“多伴”者也助长寿
  
  胡先生微笑着对记者说,尽管我患有糖尿病,但我爱玩、爱交朋友,心态也好,因此,血糖控制得较好。我认为糖尿病不但不会损害我的身体,而且还会助我更加长寿。古往今来,我国许多名人和艺术家都“以书为乐”、“以画为寄”,他们深知书画养生之奥秘。书画作为一门高雅的艺术,不仅其表现形式独具魅力,令人赏心悦目、回味无穷,而且,能陶冶人的情操,一个人长久不懈地坚持习练书画,对健康大有裨益。自古以来,书画家大多是长寿的,正因为他们与书画结下了不解之缘,才得以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也就有了健康的身体。
  谈到画画,胡先生更加兴奋,他说:画画与长寿确实很有关系。画画时,要求头部要端正,两肩平齐,胸张背直,两脚平放,这样才能提全身之力。作画必须思想集中,心正气和,这样,很自然地通融全身气血,使体内务部分功能得到调整,使大脑神经兴奋和抑制得到平衡,进而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画画是站着的,一站往往就是几个小时,随着画笔的上下左右移动,手指、手腕。肘部、肩膀、腰腿和全身其他部位都在运动。画画要边画边想,又动手,又动脑,手脑并用,这都有益于健康。画画对陶冶性情也很有好处,每创作一幅画,心情总是很愉快的……
  侃过书画。他又把话题转到了交友,他说:生命之树欲常青,须扎根在肥沃的土壤中——与周围人融洽相处。与众为伴、远离孤独的人,生活充实,有安全感,在充满信任、爱心和友情的氛围中,十分有利于保持心理和生理平衡,从而才能实现健身延寿。
  
  播种爱心可保康寿,追求善良陶冶情操
  
  问及他的抗病秘诀,胡先生爽朗地笑着说:哪有什么秘诀,糖尿病控制得好完全得益于我的职业,是画画让我忘掉了一切,让我心态平和。不过,除了画画与乐观外,爱心与善心也是和健康密切相连的。爱能使人身体健康,善可让人心情愉悦。只要社会能公认你是好人,即使你地位低贱,也仍然是显贵的。播种爱心,追求善良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对一个人而言,品德修养是至关重要的,健康的人格和健康的体魄应是完美的统一。
  胡先生爱生活、爱朋友,更爱祖国山山水水。他曾游历过祖国众多的名山大川,曾无偿馈赠给朋友,乃至求画者很多书画作品,他的画曾多次作为珍贵的礼物馈赠给外国元首。对于他的乐善好施,胡先生是这样解释的:我所做的一切都是惟书画而已,画画可以排除杂念,在入静的境界里抒情画意,正所谓养心莫如静心,静心莫如书画,对身心可以起到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内练作用。通过画画我心灵得到了净化,筋骨得到了锻炼,还谈钱干嘛!能为他人、为社会献一份爱心是我求之不得的事。
  采访结束前,胡先生谈到:他根据自己的“抗糖”经历总结出的养生之道,有以下几点:
  
  1.意气相合,万事看空
  胡先生从小酷爱绘画,他介绍说:作画时心息相依,意气相合。其创作过程是调身、调心、调息相结合的过程,与气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从事书画创作本身就要求人看空万事,别无他想,无妄念,除私欲。从事绘画艺术工作,就得有点牺牲精神,要耐得住寂寞,对功名权欲要看得透,个人利益要看得淡,人际关系要看得穿。
  
  2.性子像猫,柔中带刚
  胡先生幽默地说,我喜欢养猫,更喜欢画猫,我的性格也有点儿像猫,比较温和,但并不是懦弱无刚。其实我的性格也很倔强,我认为意志坚强可以抵御外界的不良刺激,可以令人神清气爽,增强抗病力,维护身体健康。
  
  3.心胸开阔,淡泊名利
  胡先生特别强调:财多遭祸,名高招妒,名利这东西不要藏在心里。欲望太高,达不到就痛苦,总感到不如人家。这对健康很不利。多少人失败在名利上,以致身败名裂,甚至丢了性命。
  
  胡守庭小档案
  
  1946年生于一个军人家庭,山东博兴人。现为中国文联书法交流中心,中国书画艺术委员会特邀画家;中世卿云书画研究院理事;中国华侨文学艺术会会员,中国国际书画研究协会会员;中原书画研究院顾问兼高级画师,专业画家。
  近几年来以画猫享誉画坛,在探索中国画技巧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是中国画坛较有影响的画家之一。
其他文献
《上海家庭报》  糖尿病易促发“腔梗”    一份研究报告显示,糖尿病是高血压患者发生腔隙性脑梗死的最重要因素。研究者建议高血压患者至少每年检查一次糖耐量,以早期发现糖耐量受损或胰岛素抵抗。  这项最新研究结果发现,除了年龄和24小时收缩压这两种影响因素外,糖尿病是“腔梗”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在持续性高血压患者中,伴有糖尿病者“腔梗”的发病率也比较高。  相比之下,在阵发性高血压患者中,伴有糖尿病
期刊
出于对糖尿病足巨大危害性的恐惧,一些糖尿病患者一旦发现自己的足部破溃,马上想到可能会被感染,于是就不加选择地大剂量使用抗生素,孰不知,滥用抗生素也许就是导致糖尿病足截肢的最直接原因。    李大爷今年67岁了,多年前就患上了糖尿病。一个月前他在走路时不小心碰到一块较锋利的石头上,右脚拇指破了皮并流出点儿血。刚开始,李大爷并没有把这点儿小事放在心上,可没几天破的地方开始淌水化脓,这下可让李大爷家里人
期刊
长久以来,在临床医学上,注射药物的方式都是惟一的,都是毫无选择的,也就是使用传统针头注射器进行注射。虽然传统针头注射器在医学发展的历史舞台上,曾经扮演着不可缺少的角色,但随着科学技术发展的车轮不断推进,人们对生活质量的需求不断的提高,传统的针头注射器已经跟不上时代的脚步,科学家们便开始为人类寻找新的,可以取代传统针头的注射方式。    无针注射的诞生    像所有的发明创造一样,无针注射技术被许多
期刊
1型糖尿病患者有望利用自身白细胞进行治疗    西班牙和德国的科学家日前利用人类白细胞培育出能够生成胰岛素的细胞,并利用其对患有糖尿病的实验鼠进行了成功治疗。如果将这种技术用于人体,能够使1型糖尿病患者利用自身细胞进行治疗,消除免疫系统出现排斥反应的危险。  据报道,西班牙生物工程研究所的科学家曾率先从实验鼠胚胎干细胞中培育出能产生胰岛素的细胞。最近,他们与德国基尔大学的研究人员合作,将在培育实验
期刊
2005年世界糖尿病日的主题是:“糖尿病与足保护”。世界卫生组织(WH0)之所以提出这个口号,旨在提醒人们重视糖尿病足的严重性和临床研究,阻断糖尿病足的发生、发展和蔓延,以减轻因糖尿病足给人类健康带来的危害。    为什么要重视糖尿病足?    世界卫生组织统计资料表明,目前全球大约有2亿人患糖尿病,其中1 5%的病人并发有糖尿病足。糖尿病足作为糖尿病四大严重并发症之一,已成为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
期刊
糖尿病足是周围神经病变、微血管病变,大血管病变和不良的足部卫生等诸多因素之间相互作用所致,是糖尿病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同时也是糖尿病病人致残的重要原因。因此,早期的预防和护理是防治糖尿病足的关键。    1.足部的自我检查:  ①每天要进行双足检查,观察足部皮肤颜色、温度改变,注意看趾甲、趾间、足底部皮肤有无胼胝、鸡眼、甲沟炎、甲癣、红肿、青紫、水泡、溃疡、坏死等,应及时找有经验的足医或皮肤科医师诊
期刊
对于大多数使用胰岛素进行治疗的糖尿病病人来说,注射胰岛素是每日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很多病人却并没有掌握正确的胰岛素注射方法。研究显示,正确的胰岛素注射方法、技术同胰岛素类型和剂量一样,对良好地控制血糖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    人体吸收胰岛素的最佳组织和注射手法    正确的胰岛素注射应将胰岛素注射到皮下组织。我们从剖面图中可以看到皮下组织层(也就是皮下脂肪层)位于真皮的下面,肌肉的上面。 
期刊
用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的研究始于上世纪70年代末,经过20多年的更新换代.现在的胰岛素泵无论是在外观还是在功能方面已经相当成熟。  胰岛素泵是治疗糖尿病的一种机器,大小如寻呼机,可以挂在腰间,通过一细细的软管将胰岛素输注到患者的皮下。胰岛素泵分成三部分:泵主机、小注射器和与之相连的输液管。小注射器可以容纳300单位的胰岛素。注射器装入泵中后,将相连的输液管前端的引导针用助针器扎入患者的皮下(常规为腹
期刊
家族史话    磺酰脲类(简称SU)口服降糖药属于胰岛素促分泌剂,是临床上发现最早和应用最广泛的一类口服降糖药。从1955年以来,SU被逐步研发用于临床,家族队伍不断壮大。第一代SU制剂包括甲磺丁脲(D860)、氯磺丙脲等。由于第一代SU服用剂量大,不良反应较多,现已很少应用于临床。1966年以来.以格列本脲为代表的第二代SU药物先后被发现并广泛使用至今。它们包括:格列本脲、格列吡嗪、格列齐特等。
期刊
为什么糖尿病治疗多年不达标?    病例:某老年女性,患糖尿病7年,同时伴有肥胖、高血压。曾经服用过二甲双胍、拜唐苹等药物,开始血糖控制较好,时间长了之后越来越不理想,目前给予胰岛素治疗,胰岛素用量每天高达75单位,但血糖控制仍不稳定,糖尿病的治疗老是不能达标。  大约95%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属于2型糖尿病。其根本病因是胰岛素抵抗和胰岛B细胞功能的不足,而胰岛素抵抗贯穿于2型糖尿病的全过程。传统的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