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辩证方法 促科学发展

来源 :教育前沿·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dehu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教育系统正在总结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经验,制订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中长期规划纲要。无论是总结还是规划,都有一个看教育的方法问题,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方法问题很重要
  
  黑格尔指出:“方法是事物的本性。”恩格斯说:“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 i列宁把马克思的哲学称作是给了人类特别是工人阶级的“伟大的认识工具”ii,是“宝贵的方法”。方法是理论体系的灵魂。人类认知史、文化史早已证明,凡重大理论及科学发现、技术发明都离不开方法创新和思维革命。科学上的许多重大发现往往是科学方法上获得突破的结果。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就得力于辩证思维方法。
  方法包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行动方法,三者是很难分开的。一般来说,有什么样的思想方法就会有什么样的工作方法和行动方法。思想方法又有层次之分,哲学的方法是最高层次的方法,但不是所有哲学方法都是科学正确的方法。唯心主义、机械唯物主义、形而上学虽然也是哲学方法,但并不是科学正确的方法。
  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变世界的过程中,创造了许多方法。例如,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西方国家的科学家们创造了老三论——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70年代,进一步发明了新三论——耗散结构论、协同论、突变论;到21世纪初,更进一步发明了超三论——宇宙论、智能论、基因论,使人类社会进入了更高的方法论的时代。iv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种哲学方法论能够超过或取代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显著特点之一的辩证思维方法。
  当前特别要强调采取辩证的思维方法(思想方法)来观察教育现象,解决教育问题。这一方面是因为辩证的方法是关于事物的联系、矛盾和运动发展的科学,它揭示自然、社会和思维运动最普遍的规律,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既可以指导我们的认识,又可以指导我们的实践;另一方面是因为多年来对辩证的方法宣传不够,已造成负面影响,在改革和发展中经常出现的片面性、偏颇、左右摇摆、翻烧饼,就是缺乏辩证法的表现。“从各方面看来,不善于辩证思维,不能摆脱形而上学的纠缠,甚至自觉或不自觉地成为形而上学的俘虏,仍然是我们思想上的一个重大弱点,其危害性不亚于唯心主义。这一点绝不容我们忽视”。v今天我们强调辩证地看教育,就是要掌握作为马克思主义灵魂之一的辩证方法,去观察教育和从事教育工作,去认识教育和改革教育。
  辩证地看教育有多方面的要求和表现,本文只列举几点。
  
  要发展地看问题
  
  辩证的方法要求我们发展地看问题。今天的教育是昨天、前天教育的延续和发展,不能割断历史。我国有悠久的教育历史,涌现了一大批杰出的教育家,形成了丰富的教育思想和优良的教育传统。这是我国教育发展和改革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就基础教育而言,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基础教育体系,全面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实现了历史性跨越;教育改革深入进行,涌现了一大批教改先进单位和先进人物,取得了丰硕的改革成果。无论是同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基础教育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都是比较扎实的,这是我们的优势。要处理好改革创新与继承借鉴的关系,在继承借鉴的基础上改革创新,而不是全盘否定过去,推倒重来。对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基础教育,全盘否定,笼统肯定、具体否定的做法都是不对的,因为它们都不符合客观实际。有的同志对我国新一轮课改前的基础教育虽然也能肯定几句,但是在课改中应继承什么、发扬什么却一句未谈,谈的都是问题。这就是笼统肯定、具体否定的表现。
  有的同志以这次课程改革划线,把课改前的德育称为旧德育,课改后的德育称为新德育,列举了旧德育的许多弊端,认为“旧德育”是“非人教育”,这是全盘否定建国以来中小学德育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和积累的丰富经验,是不符合客观实际的。建国以来“文革”之前的中小学德育虽然有“左”的影响,但成绩是主要的,培养了一代新人,这代人已成了国家的栋梁,现在各级领导人、技术骨干、建设者和领导者都是建国以后培养的,教育功不可没。改革开放以来,学校德育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我们的教育对象出现许多新特点,教育工作者进行了不少新探索,取得许多新成绩,积累了丰富的新经验,涌现了一大批德育先进工作者,学校德育有了很多变化。因此,对课改前德育方面好的传统还要继承和发扬。
  有的同志把自己搞的作文称新作文,把以前的作文称为旧作文,列举了旧作文的8个弊端,如人文分离;假大空、诌、套、凑盛行;无思想火花,无情感波涛,无个性色彩;千人一面,千口一词,千篇一律,牵强附会;功利化思想,伪圣化的情感,成人化的语言;等等。这是全盘否定以前的作文教学。作文教学经过几千年的探索,除了现代信息技术没试过外,可以说各种方法都试过了,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今天,不可能提出一个新主张、新做法,就使作文教学有突破性的进展。作文要写好,主要靠勤学苦练,技巧是第二位的,没有捷径可走。
  纪念改革开放30年,应理直气壮宣传我们的教育取得的辉煌成就及其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突出贡献。有些同志总是喜欢否定过去,似乎对过去否定得越多,就越革命,改革就越彻底。殊不如,否定一切的结果必然走到否定自己,是不可取的。
  
  透过现象看本质
  
  我们在肯定改革开放30年的辉煌成就时,也要清醒看到我们的教育存在的问题、困难和弊端。人们经常用“素质教育步履维艰,应试教育愈演愈烈,择校之风越刮越猛,学生负担越来越重”这四句话来描述我国基础教育的弊端。这些弊端在一些地区、一些学校的确是存在的,但并不是所有的地区和学校都是这样。从全局讲,应该说,成绩是主要的,第一位的,弊端是第二位的。辩证方法要求我们全面地看问题,透过现象看本质,揭示事物的深层本质和规律。我们在谈弊端时,要着重分析弊端产生的原因,找到病根,然后才能对症下药。
  就拿人们经常议论的中小学生负担重的问题来说吧!它表现在学校,产生的原因却不完全在学校,而是社会激烈生存和发展竞争在学校的反映。
  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人们首先要吃、喝、穿、住,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马克思主义正是从这里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真正根源、本质,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要吃、喝、穿、住,就得就业,但是我国当前的就业形势严峻,就业难,择业更难;我国的劳动人事制度追求高学历和名牌大学学历,而我们的名牌学校资源紧缺,学校之间存在很大差别。生存和发展竞争引发就业和择业竞争;就业和择业竞争促使择校竞争;择校竞争加剧分数竞争。分数成了学生的命根,升学率和名牌率则关系到学校的生存发展、政府官员的政绩和升迁。因此,很多学生、家长和学校都卷入了这场无序的、旷日持久的竞争漩涡而不能自拔。这就是问题之所在。前面说的素质教育步履维艰,应试教育愈演愈烈,择校之风越刮越猛,学生负担越来越重,根源就在这里。板子只打在学校身上,或者把现行的高考制度看成是“万恶之源”是不切合实际,也是不公平的。
  解决减负问题是个系统工程。学校自然首当其冲。学校要通过端正办学指导思想,提高老师整体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来减轻学生的负担。但也需要全党全社会包括所有学生家长的共同努力,综合治理。例如,党政领导首先要端正办学指导思想,支持学校推行素质教育,不要只用升学率和名牌率来评价学校、奖惩校长和老师;发展经济,广开就业门路;改革劳动人事制度,讲学历,不唯学历和名牌学历,重在实际能力;增加教育投入,改造薄弱校,缩小学校之间的差别,发展优质的职业教育,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建立终身教育体系;等等。否则将难以奏效。我们一定要站到哲学的高度,透过学生负担重的现象看到社会激烈生存和发展竞争的本质,考问我们观察和解决负担重问题的出发点和大前提是否正确,从“物质生产的发展程度”,从人类历史发展规律上找出原因,抓住要害,然后提出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否则,就事论事,减负文件发得再多,通令规定得再厉害也无济于事。
  又如,前些年中小学在收费方面出现的问题,表现在学校,原因也需要具体分析。不排除有些学校存在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对此必须坚决纠正和查处,但主要还是政府投入不足造成的。这些年,政府虽然加大了对教育尤其是农村教育的投入,但是,主要是用在减免各种费用上,真正用在改善办学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还是很不够的,加上历史欠账很多,减免费后不让学校收费,有些学校还是很困难。因此,还需要继续增加投入,使教育投入占到GDP4%这个早已确定的目标,早日兑现。我们现在仍然处于、并且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是穷国在办大教育,对这些年学校办学条件的改善不宜估计过高,对办学困难还应有清醒足够的认识,还应采取有力措施落实教育的战略地位。有限的教育经费要用在改善办学条件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这个“刀刃”上。
  
  克服“非此即彼”思想方法
  
  辩证方法要求我们联系地看问题,着重研究关系,坚持统筹兼顾,处理好教育发展中的各种关系问题。例如,在教育外部,要处理好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切实落实教育的战略地位,教育的地位要通过拨款来体现;在教育内部,要处理好各级各类教育的关系,防止“大大小小”;在学校,要处理好教与学、师与生、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德智体美各育、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及社会教育的关系。还有很多关系,例如普及与提高、均衡与优质、公平与效率、外延与内涵、继承借鉴与改革创新等等,都要处理好。
  在处理各种关系时,要把握好度,即实现质和量统一所能容许的量的变动范围,做到恰到好处,防止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例如,在强调普及时,不要忘了还有艰巨的提高任务,坚持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在提高指导下普及,不能左右摇摆。因为我们不仅需要数以亿计高素质的劳动者,而且需要数以千万计的专业人才和一大批拔尖的创新人才,三者缺一不可,忽略或削弱了哪个方面,都要给我们的宏伟大业带来不可弥补的损失。
  当前在处理各种关系时,特别要强调克服“非此即彼”的思想方法,就是把两个本来相辅相成或相反相成的东西看成完全对立的东西,是就是,不是就不是,强调这个就要排斥另一个。例如,为了强调发展能力,就要贬低知识的学习;为了强调学生主体性,就要贬低教师的主导作用;为了倡导发现学习,就要贬低接受学习;为了提倡现代信息技术,就要排斥传统技术;为了提倡表扬鼓励,就要否定必要的批评和惩戒;为了强调合作学习,就忽略了自学是前提;为了克服“满堂灌”,就搞满堂问或满堂转;为了强调改革创新,就要否定已有的成绩、传统和优势。
  客观事物是错综复杂的,往往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亦此亦彼”,不可能纯而又纯,“非此即彼”。例如前面所说的知识与能力等8对关系就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而不是对立的、绝对不相容的关系。现在有一种现象,似乎一强调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就有“应试教育”之嫌,只有强调能力的提高才是素质教育;有的还批“知识就是力量”这句名言,这是把知识与能力对立起来,是不对的。未来的经济形态称知识经济而没有称能力经济恐怕有它的道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在实际教育实践中,是很难把它们的界限划得很清楚的。一堂好的语文课,既是好的智育课,又是好的德育课和美育课,对于提高语文素养、丰富情感、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都是很有好处的。写字课本身就是智育的要求,但也能养成一丝不拘的习惯,起到陶冶情操、促进身心健康“规规矩矩写字、堂堂正正做人”的功效。美育不仅能提高审美能力,陶冶情操,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培养创新精神。“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资本主义教育与社会主义教育虽然是对立的,但也不是绝对不相容的。“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都是教育,资本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都是现代教育。这就使得我们有可能通过端正办学指导思想,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通过交流与合作,使社会主义教育与资本主义教育互相取长补短,求得共同发展。
  辩证的思维方法的对立面是形而上学的思维方法,它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可看到,如对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看法。其实,社会主义国家做的事情不一定都姓社,资本主义国家做的事情不一定都姓资,有一些是人类社会发展都要做的事情,与“主义”并无关系。 例如,学校德育并不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专利,资本主义国家也很重视。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智育不合格是次品,体育不合格是残品,美育不合格是低档品,德育不合格是危险品,因此都在采取措施加强和改进德育,只是各国德育的目标、要求、做法不同而已。实际上,资本主义国家在德育方面有些做法还是可以供我们借鉴的。对我国建国前的教育也要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当时涌现了一批著名的教育家、一批名校,培养了一批杰出人才,这些是应该给予肯定的。不能凡是敌人拥护的,我们都要反对;凡是敌人反对的,我们都要拥护。如果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是“你死我活”的关系,我们只能“兴无灭资”,与资本主义不断斗下去 ,不可能求同存异,协调共处,何来世界“和平发展”这个主题,何以建立和谐世界?过去我们老是“对着干”,结果资本主义没有因此而反掉,反而使我们树了很多敌,在与之不断的斗争中耗尽了心力,从而延误了自己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姓社姓资的争论;我们的学校只能是单一的所有制,要么公办,要么民办,不能有亦公亦民的混合型学校;教师只能是公办教师,不能有民办教师和代课教师的存在;过早地取消中师教育,这些做法恐怕值得研究。社会错综复杂,而我们却要求纯而又纯,这是做不到的。
  辩证法不是像形而上学那样在绝对的对立中思维,而是在区别中看到联系,在对立中看到统一。正如恩格斯所说:“辩证的思维方法同样不知道什么严格的界线,不知道什么普遍绝对有效的‘非此即彼!’,它使固定的形而上学的差异互相转移,除了‘非此即彼!’,又在恰当的地方承认‘亦此亦彼’,并使对立通过中介相联系。”在这个意义上,“辩证法是关于普遍联系的科学”。
  当然,我们也不能把亦此亦彼绝对化,否定非此即彼的存在,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只讲非此即彼,在绝对不相容的对立中思维,是独断论;只讲亦此亦彼,不承认非此即彼,必然导致相对主义。”正确的方法应该是把亦此亦彼和非此即彼统一起来,才是符合事物辩证本性的思维方法。
  
  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和辩证法
  
  哲学看似离我们的现实生活很远,实际上它就存在于每个人的实际生活中。每个人在处理日常生活的各种问题和关系时,都离不开一定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都离不开一定的思维方式。要处理好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和关系,就必须认真学习“我们时代唯一不可超越的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提高这方面的修养。
  哲学的作用是无形的,又是无处不在的。
  在学习哲学时,特别要强调对辩证法的学习和应用。我们现在天天讲科学发展观。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说到底,就是要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正确处理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各种重大关系问题,克服各种片面性。落实科学发展观,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这是因为,它要求按教育规律办事,而认识和掌握教育规律就不易,并不是只要上过学,就懂教育规律,就能按教育规律办事;即使认识了规律,也会因种种原因而不按规律办事。例如,教育的周期长,见效慢,这与要求搞短平快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就有矛盾;如果用抓GDP的办法来抓升学率和名牌率,也要影响素质教育的实施。总之,一定要坚持用辩证的方法来观察和处理教育问题,促进教育的科学发展。
其他文献
大学生党支部是高校党的基层组织和构成细胞,是管理、教育、监督学生党员的基本单位,是党密切联系广大党员和学生的纽带与桥梁,是高校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本文从当前大学生党支部存在的重要意义、面临的严峻形势和核心作用的发挥途径等方面阐述了在新时期如何充分发挥大学生党支部引领广大学生刻苦学习、团结进步、健康成长的核心作用。    大学生党支部是当代大学生先进群体的一个缩影,直接反映着当代先进大学生的
期刊
■改革开放30年初步实现了“体制、理论、科技、文化、哲学”创新,并开创了中国模式的独特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大突破在于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中国模式的鲜明特点是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这是世界现代化模式的一大创造  ■有了科学发展观,在发展成就的基础上,解决发展中的问题,中国发展前景更广阔    中国改革开放30年,以时空压缩式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二三百年的历史
期刊
本刊讯 前不久,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在第二届中国小学校长大会上强调指出:在整个基础教育事业中,小学校长的岗位非常特殊、职责特别神圣、工作格外重要。校长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专业素养、管理能力如何,工作开展的效果如何,直接关系到整个小学教育的质量,关系到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落实,关系到一代甚至几代人的健康成长,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未来。因此,小学校长的作用影响重大,牵动全局。  从人力资源大国走向人力资源强
期刊
一是脱离实际的问题。当前的基础教育的教材普遍偏深,教师教的吃亏,学生难以接受,特别是文化素质偏低的家庭如农村家庭无法辅导孩子,比如以前小学一二年级以识字和数数为主,现在语文却以阅读为主,还有日记周记看图写话等等,数学除加减乘除外,还有几何、识图、统计、钟表、钱币、逻辑等等,这是中学内容,多而杂,没有系统,学校只能完成一半的教学任务,还有一半靠家长来完成,如果家长辅导跟不上,学生的作业无法完成,就会
期刊
教育价值观作为人们关于教育实践和教育价值关系的根本看法,是指导、支配和评价教育行为和功效的核心观念,面对新课程与教育新形势,校长首先要形成价值领导意识和价值领导力,在塑造和谐校园文化中引领教育价值观的转变。    当前,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发展均衡教育成为社会的一个热门话题,然而师生关系紧张、师德问题、教育的公共形象和信任感下降,学业负担过重、“片面教育”“过分统一的教育”“对后进生的失
期刊
常有人云:全国教育看江苏,江苏教育看南通,而作为南通市主城区的崇川教育却格外令人眩目。近年来,该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发展全局,立足区情,走均衡化、优质化、特色化、现代化教育之路,高起点、高水平、高质量的打造人民满意的教育。对于崇川教育的发展,该区区委书记吴旭用三个不为过作了精辟的概括:“无论怎样重视教育都不为过,无论怎样尊重教师都不为过,无论怎样增加教育投入都不为过。”作为该区教育体育事业的
期刊
最近,推进素质教育的“山东模式”引起了全国的关注。山东省2008年在全省范围内,统一步调,采取一系列办法,遏制应试教育势头,推动素质教育发展,提出“政府主导、建章立制、统一行动、高中突破、课程载体、强化执行”的整套改革思路,出台《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办学管理基本规范》,统一规范课程、课时,规范学生的作业量和作息时间,谁违反坚决处分谁;同时出台八条禁令,规范高中招生秩序,提出全面建设合格学校是政府的义务
期刊
编者按:  付老师带的是初三毕业班,有88名学生。她离班一星期,班里秩序不乱,同学们仍然努力学习、做事,自觉地自己管理自己,这是每一位教师所企盼的。一所普通县城的中学能实现的,文化背景好一点的学校应该更容易做到这一点。  激励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只讲道理是不够的,还要教给一定的方法。从此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同学们运用了多种方法,如自我激励、自我谈话、自我反思、自我计划、担负责任、轮流值班、合作
期刊
现代汉语词典中对“素质”的定义有三:(1)指事物本来的性质。(2)素养。(3)心理学上指人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上的先天特点。《辞海》的定义“素质”是“人或生物在某些方面的本来特点和原有基础。”  可见素质并不神秘,素质就是小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顽强,素质就是荷花“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高洁;素质就是孔子“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襟怀;素质就是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气节;素质就是屈原
期刊
课堂是保证国家教育目的实现,教育计划顺利推进的主场所,是教学的主阵地。简单讲,课堂由教室、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教师和学生在教室这个固定的场所内开展活动,这种活动是复杂的,具有生活性的。教育目的和教育目标的实现要求课堂生活具有规范性,师生间的活动应围绕明确的目标在一定的合理限度内进行,也就是说,课堂生活首先是要规范的,包括师生互动在内的课堂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要接受这种规范。教师和学生作为具有主观能动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