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之治”和当今中国社会发展的对比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77287728c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贞观之治
  “贞观”唐太宗李世民年号,在太宗皇帝在位期间,唐朝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为后面的“开元之治”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二、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
  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重视人民群众的力量。太宗曾将国家和人民群众这样描述:人民为水,国家为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正是太宗重视人民群众,得到了人民的拥护,大唐才能达到空前的繁荣。正所谓“得民心者的天下”,隋炀帝失去了民心失去了天下,太宗得到了民心得到了天下,不正是最真实的写照吗?
  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徭役。太宗时期国家刚刚稳定,人民经历战乱,太宗皇帝为了使国家快速兴旺发展,减轻了农民的赋税,大大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的热情,为整个王朝经济的复苏做出了巨大贡献,减轻农民徭役,让更多的青壮年能够安心生产,为生产提供了大量可用的劳动力。
  崇尚节俭,节制享受欲望。在唐太宗在位期间他率先垂范,提倡勤俭节约,使得官员一心为公、吏佐尽忠职守,将各种贪污现象降到了最低点。唐太宗以身示范制定了一套法制来预防贪污,让官员贪污机会小,贪污之后找不到藏身地。
  任人唯贤,虚心纳谏。太宗时期最有名的当属房玄龄、杜如晦、魏征。有“房谋杜断”故而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有魏征进谏时刻三省吾身,太宗曾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得失。”希望大臣敢于进谏,时刻提醒自己。
  大兴学校,发展科举。科举制起于隋,在唐朝得到了重大发展,太宗在位期间大力发展学校,进行科举制,为国家选举了大批的人才,重视对于人才的培养和选拔,这些人才为国家的兴盛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三、贞观之治和现在中国社会的对比
  穿越贞观来到现在的中国,虽然一个是封建社会一个是社会主义社会,但是我们会发现每一个国家的兴盛和快速发展都有着惊人的相似。
  唐太宗是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重视人民群众的力量,而中国共产党则是走人民群众路线,代表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在十多年的抗日战争和三年的内战中,中国共产党正是因为坚持走人民群众路线,打败了装备精良的日本鬼子,打垮了国民党反动派。曾有人形象的将人民比作水,共产党军队比做鱼,体现军民鱼水情。所以不管什么时代,什么社会,永远都是得民心者得天下,唐朝如此,现代亦如此。
  太宗轻徭薄赋,大力发展生产,中国现在亦是如此。建国之初经济萧条,百废待兴,国家给人民进行土地改革,让人们分到土地,恢复生产;1978年从安徽凤阳的第一家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后来的逐渐推广,人民逐渐过上了好日子;2006年全部取消农业税,农民真正的过上了好日子。
  太宗崇尚节俭,节制享受欲望。中国也一直在提倡反腐倡廉,尤其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代表的党的十八代领导集体,更是展现了反腐倡廉,打造服务型政府的决心。随着习总书记防腐反腐的提出,已取得了显著成效,大到省部级官员,小到乡镇干部都受到了严格审查,查处了一批贪污腐败的官员,警告教育了一些官员。习主席还提倡节俭,反对奢侈浪费,更是以身作则,国宴不再是海参鲍鱼,而是三菜一汤,严禁官员请客吃饭,大吃大喝。
  任人唯贤,虚心纳谏这是唐太宗的用人观。现在的中国是采用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国家的领导人都是由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在基层也会有人大代表,他们是负责搜集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在每年的人民代表大会上上交提案,这是现代的中国听取人民建议的方式,也只有中国采用这种独特的方式来保障基层人民的心声能够传达到党中央领导人那里。
  唐朝是兴办学堂,科举选才。现在的中国是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教育部每年都会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教育,全国的中小学免除学费,对于家庭贫困的孩子还给予一定的补助,对于大学生国家还设立了奖学金来鼓励学生努力读书,因为无论是唐太宗还是现在中国的领导人都明白只有大力发展教育,才能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人才。唐朝可能只是为了政治发展的需要,中国现在培养大量的人才则是为了整个国家的发展,虽然有一部分会通过公务员考试,成为国家公职人员,但是更多的学生出来之后,成为各个行业各个领域的精英,这才是现在大力兴办教育的根本目的所在。
  四、贞观之治对当今社会发展的借鉴
  无论是唐太宗时期的“贞观之治”,还是今天高速发展的中国,我们都可以看到一个国家的强盛都是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不只是单单一个方面造就的,所以历史和现实之所以有着相似之处,这是历史发展的内在联系,是每个历史阶段都必须经历的。正如太宗所说“以古为镜可以知得失”,現在的中国发展中,我们要多和古代做对比,虽然是不同的社会制度,但是历史发展的内在联系可以让我们知道自己的得失,对于我们建设和谐、民主、富强的美丽中国,对于我们实现“中国梦”都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
其他文献
一、课程背景  第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现状。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课属于校本课程,一般由任课教师自行拟定课程内容,常常缺乏统一的教材和教学目标。当前,初中生物综合实践活动课大多以观看生物学纪录片、生物标本制作以及教材中的小课题研究等为主,大多停留在拓展学生视野和兴趣方面。  第二,城市中学生对农业生产技术的了解极其匮乏。由于生活环境的原因,城市中学生对农业生产知识很难通过亲身体验获得,尤其蘑菇种植这种只
期刊
职业学校数学教学的现状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首先,一部分学生数学基础比较薄弱,基础知识掌握不牢。比如,有的学生分解因式不会,求根公式不知道,完全平方差公式与平方差公式混淆,二次函數没学过,正弦、余弦、正切没听过……这部分学生主要是初中没毕业分流到职业学校。有的学生是初中没念完在社会上工作几年后来到这里学技术的,数学知识忘的差不多了。其次,教师没有把握职业教育特点,沿用普通教育的思路和方法,使数学课程
期刊
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所具有的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它体现了一所学校的校风。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能给师生创造一個有形而庄重的心理“磁场”,能在无形中统摄全体师生的灵魂,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魅力。  校园文化是指学校这个特殊场所具有的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是由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双主体以校园为空间背景,围绕教学活动和校园生活而创制并共享的,以文化冲突与统整为表征的亚文
期刊
一、教师道德的形成和以及对学生的影响  教师道德是以知识为基石,是结合教师技能和道德习惯等逐步完善的,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离开了社会生活,学校就没有什么道德的时候,也没有什么目的。”  将师德融入数学教学就是把“德”指向群体中的个体,充分体现了德育过程中的细微品性,特别提倡教育者因人而异,因情而变,融入心灵,实事求是,面对现实的一种专业精神和道德水准。教师道德的细微性强调从日常生活中的细微之
期刊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与课程、幼儿教育事业相结合已成为必然趋势。以下从三方面阐述信息技术在我园的应用。  一、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我们常说:“要给孩子一碗水,自身先有一桶水”。然而二十一世纪的幼儿教师却该是:“要给孩子一晚鲜活的水,自身需要细水长流”。以下三方面体现了我们如何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第一,运用各种软件:flash、电子白板等。这些软件成为新
期刊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过,语文教学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谁都无法否认,习惯的力量是无穷的,它与人的发展惜惜相关,王尔德有句名言“起初是我们造成习惯,后来是习惯造成我们”。人一旦养成了某种习惯,一辈子都会难以改变,好的习惯会使你受益匪浅,坏的习惯会让你终身难以自拔。语文又是学生必须首先掌握的最基本的工具,语文学得好,就有利于学习各门知识,语文学不好,不能读、不能写、学生思想的开展和知
期刊
有的学生从开始写作文的那天起就怕写作文。原因在哪儿呢?教师从一开始就对学生讲得如何确定中心,如何选材、开头、结尾,如何用词,把孩子刚刚写出的作文和优秀的作文做对比,学生一提作文就头疼,从一开始就抹杀了孩子的写作积极性。由于教育资源缺乏,学校的图书资料又少的可怜,对孩子收集资料,收集写作素材难度加大。为此,教师要根据自己的现有条件,努力创造各种条件来进行教学,从低年级就开始向学生渗透与写作有关的浅显
期刊
一次偶然的邂逅,翻开了《红楼梦》,于是我认识了书中的人物,虽然他们的爱情故事结束了,但是给我留下了万千思念。合上书想要把这份内心的尘埃封住,但一闭上眼,那段应该被禁锢的伤感像尘埃一样在空中飞扬、旋转、舞动。  《红楼梦》里的爱情故事还真是数不胜数。首先力推的,就是宝黛的红粉痴恋。在《红楼梦》里要数这两个人的爱情最纯洁了。从两小无猜,青梅出马,到长大后的坠入爱河。曹公简直就是顺水推舟,让读者感到,世
期刊
钢琴教学中的手指能力是指学生在演奏钢琴时每个手指是否具有独立活动的能力,在具有独立性的基础上是否灵活和有力。表现在实际弹奏中就是所演奏的音符要具有一定的清晰度、均匀度和流畅度。因此学生能否较好的演奏一部钢琴作品,是否具备坚实的手指能力是一个极其关键的因素。  在钢琴教学中往往能见到的问题是:学生弹琴的时候手指不主动,每个音符的弹奏都是靠手腕的下压力,这在节奏舒缓的乐章里还可以勉强应付下来,到了节奏
期刊
听课,是教师进步的基石,是教师成长的阶梯,是教师自我检验的法宝。通过听课,对于了解课堂教学情况、掌握教学动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有重要作用。作为一名青年教师,为了能够使自己尽快适应紧张的教学工作,并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积极参加学校的听课活动是相当有必要的,下面是本人对关于听课的几点心得体会。  一、注意新课的导入  教学目标在何时采用何种方式呈现才能最大限度地引起学生的好奇,激发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