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透“化归思想” 擦出“思维火花”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jbett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来说,伴随着高中数学新课标改革的实施,一线教学开启了教学改革的过程,然而我认为针对高中数学这门学科,数学思想方法是解题的灵魂,也是我们数学教学的精华所在。高中数学是一门集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于一体的学科,所以我认为高中数学教学中,在这么多数学思想方法中,化归思想是核心,也是相对比较重要的,本文从三个方面来全面阐述化归思想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理清数量关系,直接渗透化归思想;挖掘隐性信息,实现数与形的转化;总结解题策略,延伸化归思想价值。
  【关键词】高中数学;化归思想;激活思维
   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高中数学课程应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这是数学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人们在学习数学和运用数学解决问题时,不断地经历直观感知、观察发现、归纳类比、空间想象、抽象概括、符号表示、运算求解、数据处理、演绎证明、反思与建构等思维过程,这些过程是数学思维能力的具体体现,有助于学生对客观事物中蕴含的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做出判断。数学思维能力在形成理性思维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结合当前高中数学教学的现状来说,我认为化归思想方法是我教学的核心,化归思想简称化归,简而言之就是转化和归结的意思,化归思想方法的核心在于将原本复杂、陌生的问题,通过转化、归结的数学手段和一定的数学过程转化到相对简单、数学的问题上来。这个思想在高中数学解题、分析、猜想论证中的应用性非常广泛。以下是笔者关于数学化归思想的几点运用和实践总结:
  一、理清数量关系,直接渗透化归思想
  在化归思想的运用过程中,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理清数量关系,特别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读懂数量关系,理清数量关系的基础上,再直接渗透化归思想,在高中阶段,学生的两极分化现象相当严重,不少学生之所以在书序学习过程中出现困惑和障碍,主要还是基于没有掌握一定的数学思想,使得自身的数学思维得到了限制,所以我会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拿到题目是首先理清数量关系,直接渗透化归思想。
  例如:已知点A(0,-1),当点B在曲线y=2x2+1上运动时,线段AB的中点M的轨迹方程是________.
  解析:设点B(x0,y0),则y0=2x02+1。①
  设线段AB中点为M(x,y),
  即x0=2x,y0=2y+1,代入①式,得
  2y+1=2·(2x)2+1。
  即y=4x2为线段AB中点的轨迹方程。
  结合数学化归思想的基本特点是,将原本生疏化的信息变为熟悉化,原本复杂化的问题变得简单化,原本含糊化的问题变得明朗化。说到底,化归思想在数学解题中几乎无处不在,化归的基本功能也就在于此。
  二、挖掘隐性信息,实现数与形的转化
   有的学生半天下来解题都没有找到突破口,是因为题目中蕴藏着很多隐性的信息,对于这些信息的有效挖掘,才能让教师获得一些有效的信息,这些信息的挖掘,有助于实现数与形之间的转化。特别是高中数学立体几何的教学中,很多学生找不到突破口,或者说在找寻突破口的过程中,总是无法直接理清信息,这就需要学生充分激发自身的思维,运用化归思想加以实现。
  例如:设过点P(x,y)的直线分别与x轴的正半轴和y轴的正半轴交于A,B两点,点Q与点P关于y轴对称,O为坐标原点, 求P点的轨迹方程。
   类似这样的题目,采用化归思想,主要是挖掘了题目中的隐性信息,通过挖掘这些信息,使得数学由难化易、由繁化简,由复杂化的过程变为简单的数量关系的关联,这是一种重要的有效的数学思维方式,通过研究和解决有关数学问题,进而使得原本复杂的数学问题得到全面有效的解决。
  三、总结解题策略,延伸化归思想价值
  两千多年前的孔子曾经说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说的就是我们的学习需要不断加以总结、反思,才能有所收获,如果不加以反思,我们的学习也就无法得到全面有效的提升。所以我引导学生不断对解题策略进行总结,延伸化归思想的价值,所以在开展化归思想渗透的过程中,我引导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总结。
  一般来说,我会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比如构建学习小组,每个小组学生都可以在平日里准备一个错解本,将一些遇到的有难度、有挑战的习题写进这个错解本,平时可以就小组学生中遇到的一些难题,由小组进行探索、讨论,如果学生小组得不到解决的,可以再去寻求老师的帮助。在学生收集的错解中,我发现数学化归思想运用十分普遍,数学化归思想的运用,使得数学解题方法有了更为直接的路径。
   总而言之,数学化归思想的运用,使得学生在高中数学解题和运用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将其简单化、简易化,这种化归思想的运用,对于学生全提升解题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运用实践能力等方面都有着积极的价值和意义,在今后的教学,我会沿着数学思想方法的理念,不断探求、开拓教学新的风景……
  【参考文献】
  [1]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2011版
  [2]高崇智.高中数学化归思想之我见[J].新课程:中旬,2013年7期
  [3]徐峰.高中数学化归与转化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13年63期
  [4]李金赛.浅谈高中数学化归思想在解题中的应用[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年11期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是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重拾儒家思想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性,结合时代发展需要和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分析儒家“和而不同”思想与沂蒙精神的契合点,让“沂蒙精神”展现新的时代活力,从而探索临沂高校大学生的地域文化特质培养策略。  【关键词】儒家思想;沂蒙精神;沂蒙地域文化特质  发源于沂蒙革命老区,长成于齐鲁大地的沂蒙精神,虽然具有地域特色,但它绝不是一种封闭的、落后的、单纯地域性的精神文化
期刊
【摘 要】微小的改变可以带来课堂教学的别样景象,有时,变一变用途,把经典习题改编成为例题,就能很好的提升课堂探究味;变一变方式,先呈现结果,再去探寻规则,就能很好提升学生的规则意识;变一变材料,再增加一点素材,让学生主动去甄别,就能很好的帮助学生主动去构建,并最终完善知识体系。小改变是一种策略,折射出来的却是一种大智慧,成就的更是一番真精彩。  【关键词】改变;智慧;素材  特级教师贲友林在文章《
期刊
【摘 要】在语文教学中,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极其重要。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情况,参考了其他优秀教师的成功经验,总结了一些让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起来的方法,供参考。  【关键词】语文教学;工具性;人文性;统一;和谐  语文教学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过程,是其相互融合、共同促进的过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既要重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对情感的感悟,体现“人文性”,同时也要注重作者是如何遣词造句等表达方式,体现
期刊
【摘 要】古诗文诵读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平台,在引领学生进行古诗文诵读时,首先要优化环境,以营造氛围,让学生乐于去诵读,其次要做到每日一吟,让学生养成诵读的习惯,再次就是要经常开展活动,以促进学生长时间坚持诵读兴趣。  【关键词】环境;习惯;活动  在2011年版的《语文课程标准》中,小学阶段要求学生背诵的优秀诗文就达160篇(段),并且分解到三个学段,每学期背诵的诗文就达十多篇。但是,如果仅
期刊
【摘 要】中学语文素质教育的内容是多方面的,但说话能力无疑是重要的一项。本文就如何训练初中生的说话能力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实践经验,强调了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师不可忽视的重要任务,应贯穿于平常教学的始终,让说话能力训练技巧的指导变得经常化、系统化,从而使学生能言善道变为平常事。  【关键词】能言善道;训练技巧  “能言善道平常事”,指的是“能言善道”并非可望而不可即的境界,并非某些人想象的那么“
期刊
【摘 要】自从提倡素质教育以来,学生的读、写、听、说能力有了一定提高。然而,由于不具备考察听、说能力的条件,再加上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我们日常教学的重心自然落在了读、写上,且为此花费不少时间与精力。即使这样,从历年考场作文分析情况看,学生的作文仍写得不理想:构思零乱,内容不具体,缺真情实感,语言苍白……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我认为,除了缺乏对生活的真实体验外,没有打好写作基础——阅读,没有处理好
期刊
【摘 要】如今,教育进入了一个“微时代”、“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不一而足。最初,笔者只对“微课”有所了解,总觉得“慕课”、“翻转课堂”是更为“高大上”的东西。对于乡镇初中的教学条件来说,那是遥不可及的高端产品。但前些天,和朋友聊起最近在教学上所做的事情,朋友惊讶地问:你这是在做“翻转课堂”吗!于是,上网查看“翻转课堂”的相关介绍,觉得自己最近在教学上所采取的一些做法,算是歪打正着了。
期刊
回首我的英语家教学历程,恍惚间已有数年,依稀能记得当年刚刚走上三尺讲台时的忐忑,而今伴随着新课改的实施,英语教学的改革依旧在进行着,很多原先的“吃老本”的思想渐渐远离。每次当我遇到教学的困惑时,当我感觉到教学过程中如履薄冰的时候,我都会看一些教育理论著作,在这些汗牛充栋的理论著作中,陶行知的教育理论深入浅出,给了我的教育教学实践很大的启发和领悟,在他的这些理论中“六大解放”最契合我的英语教学实际。
期刊
【摘 要】随着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中心的“任务型”的教学模式也应运而生。本文作者深感自己的责任重大,坚持与时俱进,大胆尝试“任务型”阅读教学模式,千方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关键词】学习任务;探究过程;阅读教学;图标格式  随着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中心的“任务型”的教学模式也应运而生。所谓“任务
期刊
【摘 要】本文从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四个方面探究提高《经济生活》课堂实效,实现新课程改革目标的方法。  【关键词】“感觉教学法”;“经济感”;“新鲜感”;“生活感”;“悬念感”  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思想政治模块1《经济生活》虽然在教材更加贴近时代、贴近学生,但学生仍然感到教学内容枯燥,形式单调。这样的教学难题,政治教师们该如何应对?笔者发现,恰当运用“感觉”教学法有助于全面地挖掘《经济生活》的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