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数学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rong99b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学习的数学知识虽然是前人创造性思维的结果,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处于再发现的地位,学习活动仍具有数学发现和创造的性质,所以说数学创造性思维不仅存在于数学家的创造活动中,也存在于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数学教学实质上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只要改变教学思想、改革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数学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切实可行的,下面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谈谈几种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 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形象思维是凭借头脑中积累的事物的表象展开的思维活动,数学形象思维是对数学形象进行加工并形成新形象的思维形式。客观事物间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数学中的概念、命题、图像、图形之间也存在各种各样的联系:既有本质的,也有现象的;既有纵向的,也有横向的。数学对象的种种联系的内化,这就需要联想和想象。平时一堂课的知识是零散的,学了一个章节之后要进行总结,使知识系统化。如初中数学常有证明两条线段、两个角相等的题目,作为老师在学生学习了三角形这章后,要及时引导学生总结证明两条线段两个角相等常用的方法。在学习了四边形、圆的章节后,老师也要及时总结,使学生在脑海中提取知识时自然地想到各种方法。
  加强数形结合教学,使学生形成数形结合的意识,这对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十分必要,教师要注意挖掘教材中数形结合的因素,把握实现数形转化的契机,引导学生自觉地把事物的数与形两个侧面联系起来作整体考察。如利用数轴比较实数的大小,利用函数图像解决实际问题,都能发挥形象思维的作用,在数形结合指导下许多问题的巧思妙解,也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形成。
  
  二、 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
  
  发散思维是一种求异式、展开式思维。它是从一点出发,向思维空间发出一组射线,犹如夜空中的一道道闪电,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发散思维具有多向性、变异性、独特性特点,即思考问题时注重多途径、多方案,解决问题时注重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正确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对造就创造型人才至关重要。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可以组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训练。一题多解是针对一个问题,思考并寻找出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广泛地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广泛地去联想、借鉴和迁移,使解决问题的过程延伸到数学的各个领域,不仅有利于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而且有助于活跃学生的思维,拓宽学生的思路。
  一题多变是指保持问题实质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变式改变问题的条件和结论,把一个问题化为梯度渐次上升的一个问题系列。随着问题条件和结论的不断演化,不仅解决问题所涉及的知识与方法处在动态的发展过程中,而且学生的思维活动将在不同的方向和不同的层次上逐步展开,从而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设计一题多变的训练,常用的方法有两个,一是把封闭式问题改开放式,二是把问题的条件或结论作纵横延伸。
  
  三、 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
  
  思维定式是解决问题前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它是在以前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对解决新问题既有积极促进作用,又有消极干扰作用。由于教学的原因及学生的学习习惯,学生往往形成思维的单向状态,并形成思维定式,而要突破习惯思维的框架,克服思维定式的束缚,就要有创造性,而创造性常常使人茅塞顿开,甚至绝处逢生。例如一场象棋比赛,共有101名学生报名参加,如果采用淘汰制,那么决出冠军共需安排多少场比赛?这个问题如果习惯思维从胜利者角度考虑,不光要分析出有几轮比赛,还需分析出每一轮有几场比赛。但从失败者的角度考虑,每场比赛要淘汰一名失败者,决出冠军的过程有100个失败者,故应安排100场比赛。又如用6根火柴杆摆出4个等边三角形,这个问题如果在平面上思考是无法解决的,但从平面加立体的角度去思考,想到正三棱锥的模型,则问题很快解决。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注重培养双向运用知识的意识,数学中所有的概念、原则、法则及思想方法都具有双向性。在思考问题时,顺推遇到困难时,可以考虑逆推,直接证法受阻时,可以考虑间接证法,这种逆向思维常常导致全新的思想和方法,成为数学解题的策略。
  中学生有着巨大的创造性思维的潜能,只要我们注意引导和开发,注重培养和训练并采用切实有效的方法,中学主的创造性思维就会在学习中得到充分的表现和发挥。创造性思维和创新精神一旦形成将使学生在漫漫人生道路上左右逢源,破浪前行。
  (大城电大)
其他文献
根据移动电子政务的发展特点,结合移动政务CA中心的建设,分析层次CA与桥CA结构两种PKI信任模式的优缺点,提出现阶段移动政务的CA中心建设先采用层次CA结构模式,依托现有的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口头表达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在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