袖长方能善舞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059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语文教师既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非凡的语文素养,又要有把这些个人素养转化成学生素养的能力,更要时刻关注学生“学”的状态、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思路与方案。只有不断积淀文化底蕴,不断丰富语文素养,练就独特的“长袖”,才能用教师的个性成就学生的个性,成就学生的未来。
  关键词: 名师风采 语文素养 文化底蕴 教师个性 学生个性
  在这个追求个性思潮、强调个性张扬的年代,语文老师的那“一桶水”里,还需要矿物质维生素、氨基酸……这样才能让学生成长得更健康。我自认为自己是个理想化的语文老师,因此,一有机会就观摩名师上课风采:钱梦龙、李镇西、黄厚江、朱震国……这些老师的名字一个个如雷贯耳,他们大都致力于语文教学研究几十年的大师级人物,深谙如何使语文学习成为学生向往的路径。他们是魅力无限、光芒四射的,这种光芒不仅来自于他们头顶的光环,更是一种内在的功力,一种深蕴在骨髓和细胞的气质。
  一、非凡的语文功底
  一个优秀的语文老师必须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非凡的语文素养。他们课堂上的挥洒自如,是在博览群书及刻苦钻研基础上的厚积薄发。在这个层面上,对我影响最深的是长三角地区有名的年轻教师郭初阳。在《珍珠鸟》这课中,他“综合运用文学批评理论、接受美学、文学社会学、原型批评、文本结构与要素分析、文学史知识等多种专业智能,并吸纳当代学术前沿研究的丰硕成果,对文本进行深度的挖掘和多元的解读”,也渗透了“对传统文化积淀的丰厚积累和学术前沿研究成果的敏锐把握”。一个词来形容他的课:大气。整堂课节奏之快、涉及领域之广,令人叹为观止。另外一堂课《比喻》,他在课上引用的例子都是从名家名篇中来的,如引用钱钟书《七缀集》中的句子说明比喻的新奇性,引用鲁迅《而已集》、汪曾祺《说短》和《旧约》中的句子来做练习,引用姜夔《白石道人诗说》中的句子“人所常言,我寡言之;人所难言,我易言之,自不俗”强调比喻的创造性,等等,视野之广阔,资料之丰富,运用之贴切,真让我辈叹为观止。他的课堂,让所有语文老师眼前一亮:原来,语文课还可以这么上。也让所有语文老师慨叹:原来,语文老师须具备的功底应该是那么深。
  非凡的语文素养还体现在较强的朗读功底上。语文离不开读,语文教师的朗读能力至关重要。特级教师于漪老师说:“情是文章内在的、固有的,教师只有自己真正动情地读,忘情地读,美美地读,才能感染学生,在读中享受,在读中深化。”名师们都具有较强的朗读功底,都会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感染学生,走进文本。在有次名师观摩会上,我听过一位年轻老师上《秋天的怀念》,在上课过程中,她那一咏三叹、饱含激情的朗读,像汩汩清泉流过学生心田。她将自己的感情和文本中作者的感情融为一体,直接传达给学生,给学生以熏陶,让学生回味无穷。当老师和学生共同沉浸在文字营造的美好情感中,那种美妙不是我们通过苦口婆心的说教所能传递的,因为它能触及学生的心灵,引起学生的感情共鸣。语文是一门充满美的学科,它因文字的鲜活而美。语文教师有较强的朗读功底,才能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感受祖国语言的无穷魅力,才能引导学生沉醉到作品中去,与作品同悲同喜,与人物共沉共浮。
  二、巧妙独特的解读引导力
  钱梦龙老师曾感言:展示课正在异化为展示教师才艺的“表演课”、精美课件的“欣赏课”、热热闹闹的“游戏课”。同时对常态课也提了建议:实实在在地教会学生阅读,实实在在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名师们的课堂不追求课堂形式的花哨,而十分注重教学设计如何巧妙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大师们的教学设计都很巧妙,切入口较小,可操作性很强。如黄厚江老师的《我们家的男子汉》,教师在分析人物性格的时候,设计了这样的环节:请你用文中小男孩的一句话来替换文中的小标题,并说明理由。一般老师在上这堂课的时候,在这一环节的操作上,往往会犯“贴标签”的毛病:让学生找出“我”的小外甥的语言描写,并引导学生直接由人物语言分析人物性格。这样的操作,教学目标似乎也能达到,但往往没能深入文本,蜻蜓点水,浮光掠影。而黄老师的这一设计,表面上看是让学生拟小标题,事实上,他既引导学生在文本中筛选有效信息——寻找有代表性的个性化语言,又用“说明理由”这种方式,不着痕迹地引导学生探究文本,根据人物语言分析人物性格。学生们纷纷找出自认为最恰当的语句,言之凿凿,并推翻他人说法。在不断的分析比较及不断的推翻中,人物形象逐渐清晰,教学目标在这激烈的讨论声中不知不觉达到了。此设计可谓精巧,真正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而且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三、强烈的亲和力
  名师们的魅力不仅在于丰厚的语文素养,更在于他们有着异于常人的亲和力。《学记》中有“亲其师,信其道”之说,教师亲和力的核心是民主平等的思想,只有把学生看成“真正的人”,当做亲密朋友,才能容忍学生的缺点,尊重他们的表达权,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做到以理服人、以情动人。如果教师在教学方面有所欠缺,但有很强的亲和力,就能引导学生热情地学习、主动地思考,由此也就能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观摩课大都是借班上课,如果不能在较短时间内抓住学生的眼球,使学生接受、喜欢、亲近,敬佩,使学生很快地和老师进行安全、自由、轻松的对话,那么,课堂就很难顺利展开。这个亲和力绝对不要靠刻意的赏识、肉麻的称赞、难堪的笑容交换,而要着力于教师态度的友善、语言的真诚、智慧的呈现,要靠从全身自然散发出的一种人格与专业上的魅力打动学生。钱梦龙老师在开场白中说道:“我知道同学们喜欢美女老师(略停顿),帅哥老师,不喜欢老头老师,你们看,我老不老?”“不老。”学生们回答,伴着零星的笑声。“好,上课之前我和你们说个事,我六十年代的学生都作了爷爷辈,他们准备明年给我做八十大寿,你说我老不老……”所有的学生和全场一千多位来自全国各地的语文教师报以雷鸣般的掌声。他用这样的方式向学生作自我介绍,这难道不是亲和力的一种展示?再如朱震国老师上的《差不多先生》,朱老师的课不仅展示了教师的特长——有专业配音员的朗诵水准,而且最大限度地点燃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使师生互动环节成为课堂上最为耀眼的华章。朱老师之所以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是因为他有亲切的教态、幽默的语言、夸张的表情,这种近乎专业的表演能力让人叹为观止。朱老师的课与其说是在“上”,不如说是在“玩”。老师玩得轻松,学生玩得快乐,整个课堂笑声不断,精彩纷呈。学生上这样的课,是一种享受。能在享受中学习语文,有哪个学生不愿意?
  四、关注学生的学
  要解决教与学的矛盾,并不是解决了教师的“教”的问题就完成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实现教学目标的同时,更多地要关注学生“学”的状态、程度,及时调整教师的教学思路与方案。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教学设计上,如果在自己的眼前没有出现那些机灵的、思维敏捷的米沙和那些头脑迟钝的、理解能力很差的柯利亚形象,那么这种备课只不过是进行抽象的理论推敲而已。”因此一节课的教学设计的展开,教师不仅要看教材,更重要的是要看学生,要用学生的眼光看教科书,要看学生想知道什么,能知道什么。这样,我们才能站在学生的角度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起点,让学生通过智力活动获得对知识的重新构建。多年前听过钱梦龙老师的一堂课,具体教学内容有些模糊,唯有课堂上的一些细节依然清晰,他在这堂课上出现了很多次诸如“这个问题懂了的同学请举手”、“能回答这个问题的同学请举手”、“还不太理解的同学请举手”等课堂调查,并由这些调查反馈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和课堂节奏。学生是活动的人,个体之间也存在着许多差异,所以教师在备教学内容的同时,还必须认真备好学生,使得教师的设计与学生的知识技能水平协调一致。在教学内容与学生之间找到很好的结合点,才能够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在极大地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的同时,满足学生提高能力后的成就感。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名师们的这些风采并非天成,首先应该归功于他们对语文教学的无比热爱,其次是他们的博闻强识和刻苦钻研。新时期的语文教师应该在新课程理论的指引下,循着前辈的这些闪光的足迹,汲取营养,同时要博览群书,刻苦钻研,积淀文化底蕴,不断丰富语文素养,练就独特的长袖,用教师的个性成就学生的个性,在三尺讲台上,“舞”出个人魅力,演绎精彩人生。
其他文献
摘 要: 本文通过对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面临着的一些诸如渗透性不强、指导性不够、传播脱离大众生活实际等问题的揭示,分析艾思奇这个对哲学大众化的典范,初步归纳其成功将马克思主义哲学通俗化、大众化的几点经验,并参照他所取得的成就提出对当前宣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几点构想。  关键词: 艾思奇 马克思主义哲学 大众化    一、我们的困境  在一百多年前的德国,马克思说:“哲学把无产阶级当做自己的物质武器
摘 要: 芥川龙之介的小说《地狱变》发表于1918年,是根据日本古籍《宁治拾遗物语》卷三中的《绘佛师良秀喜欢火烧自家记》和日本古籍《古今著闻集》卷十一中的《弘高的地狱屏风图》的故事创作出来的。本文通过梳理良秀画《地狱变》的时间历程,并通过文本引证结合对良秀人物分析的方法来探讨良秀的至上艺术之旅,即“睁着眼”而不是“回首”去寻找至上艺术。  关键词: 小说《地狱变》 芥川龙之介 良
摘 要: 关于《智取生辰纲》文中众多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作者旨在尝试以映衬的解读思路:紧扣文眼——“英雄精细”,以“英雄衬英雄,细节中尽显杨志英雄精细;小人衬英雄,精细中凸显英雄失路之痛”贯穿全文。这样的解读促成了对文章内在逻辑的清晰把握,也得以在教学中以“浅入课堂”为学生开启名著阅读的大门,以“深出文本”使学生在不断调整对文本的理解中达到对名著的美学体验。  关键词: “浅入深出”
摘 要: 本文从学生的逆反心理现象出发,探求逆反心理出现的原因,从而得出解除逆反心理要从学生的心理需求入手,并以处理学生的早恋问题为例,论证这一方法在实践中的意义。  关键词: 中学生 逆反心理 调试    前苏联心理学家普现象拉图诺夫在《趣味心理学》一书的前言中,特意提醒读者请勿先阅读第八章第五节的故事。大多数读者却采取了与告诫相反的态度,首先翻看了第八章的内容。  逆反心理在这里起了重大作用。
摘 要: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满堂问”的弊病,作者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优化课堂教学的四条途径:问得少,给学生思维的时间和空间;问得精,使问题具有一定的思维价值,问得巧,激发学生质疑问难的兴趣;问得活,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关键词: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课堂提问 “巧问”    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织形式,是教师实施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也是启迪学生思维的重要途径。但
摘 要: 上好每一堂课上活每一堂课,是每一个教师毕生追求的目标,而互动教学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手段之一。本文从互动教学的优点,互动教学内容和环节的设计,以及互动教学对教师的要求等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 德育课堂 互动教学 传统教学  语言学家、教育家吕叔湘认为,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这里的“活”,就是教师充分创造互动生成的教学环境,再利用生成的教学情境、资源和时机
摘 要: 本文通过对形态构成概念的阐释、创作过程中原则的把握和其造型手法的分析,以及对其审美判断的把握,总结了形态构成与设计的关系,并强调了形态构成对空间形体研究的重要性。  关键词: 形态构成 空间营造 表情呈现 美学判断  空间的塑造依靠围护结构,围护结构形态的变化,又使空间呈现出不同的“表情”,带给人不同的感受。形态构成是形体与空间关系的研究,是所有造型艺术研究的基础,
摘 要: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期,香港“古惑仔”电影曾经盛极一时,如今,虽然此类型电影的势头已不像当年劲猛,但影像之后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内涵,笔者试图从导演自身所处的香港这一国际大都市独具的多元文化入手,分析探讨“古惑仔”电影的文化特征。  关键词: 古惑仔电影 文化特征 刘伟强  对“古惑仔”类型电影的喜爱由来已久,写一篇关于此种类型电影评论的念头早已萦绕于心,但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未能成行。2012
摘 要: 张爱玲的小说意欲挣脱性别意识而最终落入女性身份的无意认同,其中的女性叙事,关涉有史以来中国社会的种种女性及其人生遭际,侧重“家”这一特定空间之于女性存在的独特意涵,观照女性在婚姻、身体等方面特有的心理活动,揭示了中国女性独特的生存之道和生存智慧,表达出对男权社会历史文化传统的深刻反思及对中国女性未来的深层焦虑。  关键词: 张爱玲小说 家 婚姻 身体 精神家园  张爱玲及其文字对于世人的
摘 要: 诗如美酒贵在醇,岭南名相张九龄的诗歌就具有清醇的特点,其诗笔之简约清淡,诗韵之含蓄蕴藉,诗情之意切真挚,在初盛唐的诗歌史上留下永恒的一笔风流。  关键词: 张九龄诗歌 “清醇” 诗笔 诗韵 诗情  诗如美酒贵在醇。于我中华大气恢弘的诗歌汪洋中,虽有多式风貌质格各领风骚,然醇诗一格,总有别样风采,吸引着历代读者为之沉醉陶然。值得一提的是,“岭海千年第一人”张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