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时刻难说放弃

来源 :管理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gl3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做事往往目标及程序均比较清楚,通常努力多做总是好的;而决策则不同,有时成果并不与努力相关,而与判断选择的正确与否相关。有位EMBA学员,曾担任过市委书记,后任省委秘书长,在谈及决策者“当家”与做事者“管家”两种角色的差异时,有这样一段描述:在地方担任党委一把手时,似乎什么话自己讲了都可算数,但由于责任重大,结果是有时间睡觉却睡不着;而在担任省委秘书长时好像什么话都不能自己讲了算数,必须注意多请示汇报,此时劳力多于劳心,但由于事急且繁杂,结果是能睡得着却没有时间睡。
  “有时间睡却睡不着”与“睡得着却没有时间睡”的不同恰好道出了决策与做事的本质差异。在决策过程中,一旦人们调动自己的知觉、记忆、直觉,对问题进行简化、分类、归纳,难以得出明确的结论而必须做点什么时,就会面临非常痛苦的判断取舍困惑,让人感受到举棋不定、寝食难安等焦虑情绪。考虑到时间、资源约束的存在,绝对的自由决策并不存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人们所面临的都是某种程度上的受迫决策,也就是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做出决定,以采取适当的行动,只是不同人面对的时间紧迫性要求有所不同而已。例如,林野消防员、证券操盘手通常需要瞬间快速决策,战略投资家、购并整合者、企业经营者则有较多的时间对项目方案进行思考。拿破仑曾经说过“做决定的能力最难获得,因此也最宝贵。”
  不管人们有没有做好准备,决断时刻总会来临。若时间紧迫、不容细思,如何兼顾决策的质量与速度?能否做出果断、快速、有效的决策以实现适时而动?在时间受迫下决策,如何才能急中生智而不是忙而无智?在团队决策时,如何甄别最有价值的意见?现实中不存在万事俱备、一切清楚的完美决策。对于决策者来说,任何情况下都需权衡三种可能的选择:退出(放弃)、继续(跟进)、追加(进一步增加投入),不能只顾抓当前机会,而忘记了行动的风险;面临决断时刻,需以“安全第一”为生存原则,综合考虑风险成本、成功概率;不断加强自身能力的修炼,以充分利用理性逻辑与直觉判断之特长,防止过于情绪化对决策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毕竟,在重大决策面前,对情况不明不能抱持鸵鸟心态。
  1986年1月28日上午11时38分,在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发射升空73秒后,由于右侧助推火箭密封装置出现问题,造成燃料外泄,飞船爆炸,7名航天员罹难。而在发射的前一天,相关各方对次日是否如期发射飞船进行了多次电话讨论。在此过程中,两位负责固态燃料火箭助推器设计的工程师明确指出“O型密封圈”在低温时会失效,并基于历史的发射数据提出建议:气温低于12℃不应发射。美国航天局飞行发射中心的专家尽管认真听取了两位工程师的意见,但却认为这只是一些非理性的情绪化的东西,他们对气温低于12℃不应发射的建议表示反对。火箭助推器生产商莫顿-瑟奥科尔公司的主管为取悦主要客户——航天局飞行发射中心的卖家,在最后决定是否发射时,将数名工程师排除在外,只由公司的4名高级经理投票造成发射。航天局已就航天飞机发射做了大量的对外宣传,尽管他们认同若有工程师反对就应取消发射,但后来却在没有弄清楚为何莫顿-瑟奥科尔公司突然转变态度——由此前的“不要发射”变成了“可以发射”——的情况下就决定同意发射。就这样,本应由工程师做出的决策变成了管理者、政治家做决定。第二天,飞船在2.2℃的气温中起航,而终于陨落。
  这是一个涉及直觉、数据、金钱、声誉的混合决策,如果进一步面对媒体采访、公众关注、时间紧迫等压力,那么在必须做出决断的时刻,就更有可能产生未经仔细考量的决策失误。当然,从技术上看,对于航天飞机这样庞大的系统,其本身存在着创新改进的困难。例如,就“O型密封圈”的问题而言,最好的解决方案也许是对接缝进行重新设计,但这有可能带来预料之外的新问题。因此,更明智但更保守的办法是:在天气很冷时不发射。改变发射时间的决策过程,比改变技术更容易产生分歧看法。各方决策参与者在事后的回顾表明,导致失败的不是冒险,而是顺从。
  在这种重大行动时刻受时间约束而产生的决策困难,通常都涉及多重目标的冲突,最终体现的是价值权重的作用。抓住机会,马上行动,如果成功,可能名利双收;而推迟行动,可能丢面子、担责任、失位置等。采取行动本身带有象征意义,无论最后结果如何,至少表明了一种努力的姿态;放弃行动的意义却不容易为人们所理解,很难得到相关方的认同,还有可能因此给组织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但是,许多情况下,坚决放弃更是一种需要勇气与担当的抉择。放弃意味着推迟“关键时刻”,但如果可以回避无法承受的风险,保障系统的长期安全,那么,这种放弃比按照原定的“关键时刻”完成任务更有价值。
其他文献
“技术创新”是企业一直关注的焦点,然而,技术创新的本质究竟是什么?置身于复杂的环境之中,企业应该如何去创新?  危机加深了人们对很多问题的认识。经济危机过后,人们比以往更深刻地认识到技术创新对企业发展、社会发展、经济复苏的重要性。究其本源,是因为所有的技术创新都是在回答企业发展、社会、经济所面对的问题,并且用新的方式去解决这些问题,从而让企业、社会、经济向更理想的方向发展。也正是如此,技术创新在现
期刊
有人说,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技术发展史,这句话确实有它的道理。从最宏观的视角看,人类发展到现在,有五次技术革命之说。到底哪些技术发明代表了革命性的进步,学界各有各的说法,但无可置疑的是,正是技术的进步,带动着人类的进步。而技术进步和管理进步之间,又有着解不开理不清的复杂关系。  技术引领管理创新  打开林德尔 · 厄威克(Lyndall F Urwick)的《管理备要》,在70位管理先驱中,排在第
期刊
研究者Keith S. Coulter, Pilsik Choi和Kent B. Monroe在《消费者心理期刊》(Journal of Consumer Psychology)中发表的文章表明,价格数目呈现的方式会扭曲顾客的认知,数位分隔符(千位后的逗号,下文称“逗号”)和美分的出现会让顾客感觉这个数值比实际上要大。  譬如,你正打算购买一台笔记本电脑,并且已经将选择范围限定在两台相似的型号上,
期刊
在技术创新模式进入交叉与融合、密集涌现的背景下,传统的组织体系已经成为障碍创新的篱笆墙。企业的管理模式必须要做出改变。  今天,密集的技术创新及其涌现导致世界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要复杂,而且朝着更加复杂的方向变化。复杂的结果必然是交叉与融合,过去讲究分工与层级划分的传统组织体系设置已经成了阻碍技术创新的篱笆墙。企业管理走向扁平化、交叉化已经是必然趋势。在复杂的环境下,企业的应对方法不该是化复杂为
期刊
价格歧视是最常见也最受人们诟病的一种营销策略。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只要没有人为垄断,没有强买强卖,价格是由市场上的供求关系决定的。这一决定过程,也即我们通常所说的价格决定机制,是市场经济赖以存在的前提。既然价格是由市场决定的,那么,价格歧视作为一种最常见的企业定价策略,为何又总是引起质疑甚至是公愤呢?人们对市场公平正义的追求是否只停留在叶公好龙的层面上?该如何判别商业公平和社会道义公平?  缘起
期刊
如今,企业已纷纷试着走上云端,体验云服务。云能给企业带来什么?企业“云化”是否是必然趋势?走入云端,企业管理需要在哪些方面做出调整?  世界性的经济放缓以及技术本身的发展,催生了新的经济环境。在这种经济环境下,原来粗放式的增长难以为续,为了生存,企业必须想尽办法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快速响应市场。对于大型集团企业而言,抱团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全球经济一体化已经是大趋势。那么,企业如何才能实
期刊
网上流传一个段子,有名有姓,说的是北周一个著名大臣苏绰同北周开国之君宇文泰的对话,而且还有标题,称作《具官论》,有的转载者还在下面加上一个“摘录自《北史》卷六三”,好像真有其事。但仔细一考察,纯属子虚乌有。  这个段子内容很简单,大致说的是苏绰给宇文泰建议,用官要用贪官,清官桀骜不驯,难以驾驭,所以不能用。贪官有把柄在手,可以保证其忠诚。作为君主,大臣的忠诚是首要问题,君主所惧惟有不忠。所以,一旦
期刊
关于成功学,一直毁誉参半。但是,不管是褒是贬,成功学都有着巨大的市场,尤其是在涉世未深而且渴望建功立业的年轻人那里,成功学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在管理思想发展史上,成功学有它的实际影响力。追根溯源,这一“学问”的元老当属拿破仑 · 希尔。  通常看到的普及性读物,往往把拿破仑 · 希尔(Napoleon Hill,1883-1970)称为“成功学之父”,各种赞誉词汇,会在读者的心目中造成这样一种形象—
期刊
以第三次工业革命来概括这个时代的信息爆炸、技术创新和管理变革浪潮,具有提纲挈领的意义。正如蒸汽轮机给人类的生产活动带来了新的动力,电力改变了人类的生产和通讯方式,信息产业的革命性发展正在给人类生活带来深刻的变化。  两个方向  这场被称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大变革,实际上从上世纪90年代就已初露端倪。当时,IBM曾设想,在未来的世界,人类可以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以任何终端获得任何信息。尽管这一设想尚
期刊
每年,菲利普 · 科特勒博士总是能够带给我们关于市场和消费者的最新思维与深刻洞察。《正营销》是科特勒博士2012年的压轴之作,在书中他再一次对“企业社会责任”与“达成企业商业目标”如何互相驱动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阐述,书中大量的最新案例和工具也使本书深具实操性。  科特勒博士的这本书是企业塑造未来商业模式和创造可持续价值的重要指导书,他提出的方法和框架将引导企业在未来长期低增长环境中获得增长机遇。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