畸胎癌生长因子-1在基底细胞样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来源 :肿瘤研究与临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l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检测畸胎癌生长因子-1(CR-1)蛋白和CD34蛋白在基底细胞样乳腺癌(BLBC)中的表达情况,探讨CR-1在BLBC血管生成和侵袭转移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0例BLBC、40例非BLBC和20例正常乳腺组织中CR-1蛋白和CD34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BLBC患者CD34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VD)值、年龄、病理组织学分期、淋巴结转移等的关系.结果 CR-1蛋白在BLBC中表达率为70.00%(42/60),明显高于非BLBC的47.50%(19/40)和正常乳腺组织的20.00%(4/20)(均P<0.05),其表达与BLBC患者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MVD值及肿瘤大小呈正相关(均P<0.05);而与患者年龄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CR-1的表达上调可能与BLBC的血管生成及发生、发展过程有关.CR-1蛋白促进血管生成的作用可能是其促进肿瘤的局部侵袭和远处转移的因素。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并发第二肿瘤的发生情况与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例CLL并发食管癌和多发皮肤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和病理学检查结果.结果 2例女性患者均经骨髓涂片、免疫分型、骨髓活组织检查及淋巴结活组织检查诊断为CLL,分别在发病12个月和3个月后发生食管癌和多发皮肤癌.1例患者采取手术切除联合放射治疗后生存12年后死于骨髓衰竭,1例患者采取手术切除后至今生存约4年.结
目的 尝试在脑肿瘤放疗中用体表定位的二维图像配准方法实现计算机体层摄影(CT)与磁共振成像(MRI)图像之间的精确融合.方法 39例脑部肿瘤患者放疗时,输入CT-MRI原始数据后采用数字化格式转换,设计“六点”立体定位法进行配准,在实时工作站按信息交互自动融合模式,通过信号叠加技术进行图像融合.结果 46.2%(18/39)的患者行CT-MRI异机影像融合后,显示出在软、硬组织病灶的性质和位置上为
Survivin是细胞内凋亡抑制蛋白家族的一个新成员,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它在人类正常分化成熟的组织中未检测到,但是在许多肿瘤中存在过表达现象,被认为是恶性肿瘤的一个标志物.同时,Survivin基因启动子多态性与肿瘤发病风险和遗传易感性密切相关,可以为进一步揭示肿瘤的发病风险与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为肿瘤基因诊断和预防提供线索。
肿瘤作为威胁人类健康的最主要疾病之一,早期诊断、个体化治疗方案的选择及复发的判断对于预后有重要意义.微小RNA(miRNA)是一类具有调节作用的小片段RNA分子,近几年逐渐成为研究热点.miRNA分子在体液及循环系统中稳定存在,而且某些miRNA在肿瘤患者中特异性表达,对肿瘤的诊断及预后具有指导意义.文章综述有关循环miRNA的研究报道,探讨循环miRNA作为新型肿瘤分子标志物的意义及其局限性。
为了感谢广大订户对我们工作的支持和厚爱,凡2013年订阅本刊的作者,向我刊投稿时可凭邮局发票复印件,免交稿件处理费。稿件发表时版面费适当减免。凡自然基金资助、科研项目立项等课题论文,提交证明者,可优先发表。
期刊
目的 分析直径大于10 cm的巨大肾母细胞瘤术前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效果,探讨中晚期肾母细胞瘤更为有效的术前治疗方法.方法 32例患者均经影像学检查及穿刺活组织检查明确诊断,术前给予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剂量分割方式:DT(150~200)cGy/次,5次/周,总剂量DT 800~2 000 cGy,中位剂量DT1 600 cGy.治疗中每周复查B型超声、CT测定肿瘤体积变化,患者一般情况好、肿瘤体积缩小
目的 探讨影响食管癌术后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为制定山西省食管癌的综合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在山西省肿瘤医院手术治疗的641例食管癌患者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Log-rank法进行生存分析,在单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应用Cox回归模型进行预后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结果 全组食管癌术后患者1、2、3、4、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73.92%、56.21%、43
目的 观察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治疗肿瘤内科常见的皮肤黏膜组织损伤并发症的疗效.方法 外用rhGM-CSF治疗化疗后口腔溃疡、手术切口不愈合、化疗药物外渗致皮肤组织坏死脱落,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 rhGM-CSF外用对化疗后口腔溃疡效果好,各期溃疡均在10d内愈合,最快3d,平均5.5 d.对其他肿瘤内科常见的皮肤黏膜组织损伤并发症也有较好疗效.结论 rhGM-CS
目的 评价替加氟加顺铂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非手术食管癌患者的客观疗效、不良反应及生存情况.方法 将符合入选条件的184例非手术食管癌患者分为两组:顺铂(DDP)加替加氟方案(PT方案)组和DDP加5-氟尿嘧啶(5-Fu)方案(PF方案)组,化疗在放疗第1、29天进行,共2个周期.两组均采用三维适形放疗,(50~70)Gy/ (5~7)周的常规放疗.两组放化疗结束后,各组均有14例再原方案化疗1个疗
目的 观察三乙醇胺乳膏在预防乳腺癌患者术后胸壁照射急性皮肤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6 MeV电子线胸壁照射的80例患者,其中40例在放疗开始时预防性应用三乙醇胺乳膏(用药组),40例采用常规处理(对照组).结果 用药组1、2、3级放射性皮肤损伤发生率分别为70.0%(28/40)、22.5 %(9/40)、7.5 %(3/40),对照组分别为52.5 %(21/40)、3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