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生本和谐课堂

来源 :中国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nymurd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是课程改革的主阵地。我们认为,要构建生本和谐课堂,保证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就必须密切关注教师的课堂管理行为。
  一、透视:当前课堂管理的实然状态
  1.课堂管理约束学生的行为
  在课堂管理的实践中,很多教师的课堂管理行为偏向于专制型管理,其管理行为往往更多地注重课堂控制和通过奖惩制度达到纠正学生消极行为的目的,忽略了引导和激发学生积极的行为。如:现在学校的不少教室墙上贴着“班级公约”“班规”等内容,制定的内容可谓“详细”,即违反常规,就会受到怎样的处罚,如小组扣分扣星,或罚做卫生值日,或请家长来校联系等等。这些处罚约束了学生“不能做什么”却不能引导学生“要做什么”。
  2.课堂管理手段单一,方式强硬
  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一旦教师发现学生的注意力、眼神、行为违反教师意愿,就立即中断课堂,用言语或行为制止学生的这种违反行为。有些控制性的语言甚至带有威胁性。这样的课堂管理使学生失去自我,让学生陷入一种奴役状态。
  3.教师是唯一的管理者,缺乏民主
  在中小学课堂中,教师一般拥有绝对权力。学生也往往认为服从教师的权威是应当的。正是在这种专制性的权威思想指引下,部分教师以自我为中心,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基本没有交流,甚至教师认为安静是保障课堂活动有效进行的前提,显现出“自上而下,一管多”的管理模式,教师成为唯一的管理者。实然,这种无条件地尊重教师,甚至屈从于教师的权威,必然导致盲从和迷信,其直接后果就是学生缺乏创造性、主体性。[1]
  综上现象,从教师对课堂的认知视野,发现其管理行为盯着“物”而忽略了“人”,盯着客观世界而忽略了学生心理,使学生作为一个简单的被传授和管理对象,忽视了学生的心理需求,这样的课堂管理可以定义为师本课堂管理模式。这种师本课堂忽视了学生的发展,很多时候无法被学生所接受。而有别于师本课堂的生本和谐课堂呼唤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师生有效互动中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完全发挥自己的潜力,成为课堂的主人。
  二、追寻:课堂教学管理应然的理性思考
  生本和谐课堂的建构理应以追寻有效教学为前提。在师生心目中的“有效教学”应该具有以下这些特征:(1)学生有学习兴趣;(2)学生的身心处于最佳状态;(3)学生能自由参与探索与创新;(4)学生被鼓舞和被信任;(5)学生发现知识的个人意义;(6)学生能学以致用;(7)学生有更高的自我期待;(8)学生对教师充满信任和热爱。[2]可以看出,有效教学的特征,最根本的体现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落脚点。
  生本和谐课堂关注“人”的全面发展与终身幸福。课堂中的所有环节均以学生为主体、为中心、为对象而展开,教师将学生置于学习的主体,让学生积极参与、自主探究、体验感悟知识的形成过程,并获得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从而实现学生的主动和谐发展。“学生的发展”成为生本和谐课堂的终极目标。所以构建生本和谐课堂理应成为教师课堂教学的不懈追求。
  1.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
  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我们需要重新审视“人”在课堂中的地位和作用,积极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管理,尊重生命主体,视学生为课堂的主人。
  (1)由教师单向控制转向多方合作管理
  “生本和谐课堂”鼓励学生参与合作,改变教师的单向控制,建立一个相对稳定而又非结构化的管理网络,将管理权由教师的单人独享转变为全体课堂成员分享。学生成为课堂管理的主体,参与到对自身所处环境的管理中去,这样才能实现多方管理合作。
  (2)从问题行为控制改为正当行为引导
  “生本和谐课堂”对于不能回避又不能自行消失的学生问题行为,分析学生形成的原因,合理、科学地处理好转化的策略,确立靶目标,奖励正常行为,从而成功地抑制问题行为的发生,实现课堂管理中的“双赢”,并促使教学节奏变得更加连贯且富有韵律感。
  (3)从静态的结构管理转为动态的过程管理
  “生本和谐课堂”将过去“以固定的课堂规则,稳定的管理队伍以及程序化的管理体制”为主的课堂管理方式,转变为“在管理过程中针对课堂管理中的诸多要素,进行动态的审视,并不断修正自己的管理方法”的动态的过程管理。当然,动态过程管理并不排斥静态的管理,彼此之间可以达到相辅相成,相互补充的效果。[3]
  2.优化课堂环境,营造安全的教学氛围
  课堂环境是课堂管理的重要因素。生本和谐的课堂环境应该是师生双方按照民主、平等、合作的原则,共同参与建构课堂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心理环境和文化环境。
  (1)创造良好的自然环境
  建设教室自然环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坚持从学生实际需要出发,师生共同去建构、创造,发挥环境的教育功能、美育功能、实践功能。如:让学生自己设计班训、墙报、宣传栏,师生共同讨论课堂座位排列方式,增强学生的秩序感、舒适感、安全感和责任感。
  (2)营造和谐的心理环境
  课堂中良好的人际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教学功能,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沟通无疑是营造和谐的心理环境的源泉。为了真正促进师生间的有效沟通,教师必须首先认识到沟通的重要意义,而且无论在任何时候都必须为沟通留出时间与空间;对任何学生,教师都要对其保持开放的态度,对其给予必须的信任;教师还要以一种坦诚的、可亲的态度接纳学生,倾听学生的心声,并给予及时而积极的反馈。
  (3)构建育人的文化环境
  一个良好的课堂文化环境,不仅充满秩序,而且充满活力,应对学生起着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不但有助于学生知识的学习,而且还会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同伴合作文化——群体中同伴间的交往对学生的学习会产生很大影响。良好的学生合作关系能使学生彼此间互相帮助、共同进步,能使学生体验到合作的快乐。因而同伴合作文化的形成与否将直接关系到课堂的管理效果。
  有序的课堂文化——有效的课堂管理,也是建立有序的课堂规则的过程。一方面,教师要适时地将一些一般性要求固定下来,形成学生的课堂行为规范并严格监督执行,让学生明确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另一方面,还要让学生了解其规范的同时,使学生逐步形成符合规范的行为习惯,将规范内化为学生的行为准则。
  3.“让学”,激发学生学习智慧
  “让学”是一种充分体现“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就是把课堂的时间、场所、机会等尽可能让位给学生,让学生自己主动、深入地去学习,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智慧,使课堂焕发出勃勃的生命活力。
  我们提出“让学”的教学策略,研究出了“六步三环”教学模式,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活力。六步: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三环:温故知新、互动探究、巩固迁移。
  温故知新(完成定向、自学两教学环节)基本任务是展示教学目标,明确课堂教学的基本任务与学生学习的重点;巩固知识或检查预习任务。
  互动探究(完成讨论、答疑两教学环节)基本任务是学生对新知识阅读感悟和提出质疑;教师根据学生的质疑对新知进行点拨讲授;学生利用新知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小组讨论,互帮互学,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此环节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要环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尽量多地安排学生课堂活动,穿插学生的互动、小组交流和讨论,以确保学生的主体参与。
  巩固迁移(完成自测、自结两教学环节)基本任务是对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进行精要的小结;针对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进行当堂巩固练习。此环节是检验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小结要力求引导学生自己做,练习要力求形式的多样化,如自问自答式、你问我答式、师问生答式等等,练习时还需适当注意知识的迁移。
  4.激励恰当行为,唤起课堂学习激情
  要考虑课堂直接能够观察到的变量,还应考虑课堂中一些隐性的變量,如内驱力、人格特征等。教师应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激励正当行为。
  (1)关注需要
  要关注学生真实需要,分析学生正当行为的内驱力。关注并刺激和满足学生的需要是保持学生有持续内驱力的关键。
  (2)关怀激励
  教师对学生的关怀,能促进课堂师生合作行为。首先,教师应关怀学生思想,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其次,教师要关怀学生生活,能指导学生学会关心、学会生活。
  (3)榜样激励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可以是身边的学生,也可以是授课的教师,生活中的你我他,通过潜移默化的言传身教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和感召的作用。
  追求生本和谐课堂,是课程改革的前进方向,也是一种理想的境界,它的实现需要一个过程,需要我们教师去实践、思辨、提升。让我们一起去追寻!
  参考文献:
  [1]计亚萍.关于教师有效管理行为的调研[J].江苏教育,2009(12):35-37.
  [2]张东,李森.课堂管理创新:内涵、方向、策略[J].教育探索,2005(10):14-16.
  [3]韩艳梅.追寻有效教学视野中的课堂规范[J].上海教育科研,2011(3):45-47.
  (作者单位:江苏省泗阳县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林静)
其他文献
一个在金融行业任职的朋友,在“封城”当天被电话惊醒,当时才清晨5点多。  打电话的是她一个新晋的员工:“行长,今天‘封城’了,怎么上班呢?”  她当时心无挂碍,睡得正好,“封城”两个字又实在陌生,都没听懂对方在说什么,搞清楚之后呆了:“那,那就不上班吧——你等我请示领导。”  电话一级级打到总行,每一个电话都得反复确认“什么是封城”,一时半会儿还没定下来要不要上班。  她突然想起来,赶紧打电话给那
编者按  2011年的10月18日是陶行知诞辰120周年纪念日。重庆、南京、北京、上海、广州、福州、太原、合肥、成都、南宁等地及淮安、嘉兴、无锡、歙县、休宁、大埔、运城……全国各地举办了各种各样的纪念活动。陶行知辞世也已经65周年了,我们不禁要问: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我们为什么还要纪念他?  人们对陶行知持续不断的缅怀和纪念,大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其一,陶先生的伟大人格为人们树立了一座道
《中国教师》:李老师,您好!与实验版的初中科学课程标准相比,您觉得2011年版的课标有怎样的变化?  李孝昂:新版初中科学课程标准与实验版相比,首先是课程性质、理念和目标的阐述更加准确、更加全面。明确界定了科学素养的概念,细化了对科学本质的认识,更加关注科学探究的实质。这样便于教师理解和整体把握科学课程意图。其次是对部分课程内容做了微调,或降低难度,或缩小范围,或完善知识结构。在突出各学科知识整合
扁平化的管理模式最早运用于企业。在企业中,随着公司业务的不断拓展,公司的管理机构不断壮大,传统的“金字塔”管理模式已不能满足其发展需求,因此,高效、便捷的扁平化管理模式便应运而生。所谓的扁平化管理模式,即把高高的“金字塔”纵向压缩,使中间层级横向拓展,令其内涵丰富而饱满。简而言之,扁平化管理模式就是降低高度、增加宽度的管理模式。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新时期。办学模式
每年的五月份,是大学里论文答辩的高峰时段。今年,笔者在指导、评阅学生论文以及参加学生论文答辩时遇到一个细节问题,然而学生对细节处理的取舍态度却令人深深思考。  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要求,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要有“摘要”和“Abstract”(英文摘要)两项内容。笔者逐篇审阅学生的论文,发现很多论文的目录页上,中文摘要内容上方是“摘要”两个字,但在英文摘要内容上方,却没有对应地显示“Abstract”
编者按:本栏目前两期介绍了中外历史上著名的教育实践先驱及其改革,也探讨了流传至今的熠熠名作中蕴含的深厚思想。本期秉承以往的“微视角”,推出新主题——国家领袖与教育事业。  一个国家对教育的重视程度,直接反映出国家的民主化水平,“科教兴国”不是“中国特色”的标签。现代国家的现代化水平的衡量标准,其根本不在于先进的炮弹、坦克,不在于持续增长的GDP,而在于人的素养与智识。实现这一目的,需要依靠各种类型
作为长篇报告文学《烛泪如歌——“5·12”汶川大地震中的教师群像》的作者、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烛光行动”的主要倡议人——萧斌臣和袁亮等人最近一直在北京和四川等地来去匆匆,正在为“烛光行动”的如期举行到处奔走。512汶川大地震一周年纪念日前夕,《中国教师》记者经过数次联系,终于在北京对他们进行了专访。    一、下定决心到灾区去    朱蒙:当获知汶川特大地震发生的消息时,你们在什么地方,各自是什么
赵方军,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美术教研室教研员,高级教师;北京市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版画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藏书票研究会常务副主席,教育部专家库美术学科专家,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大学艺术学院客座教授,吉林艺术学院客座教授。  《中国教师》:您好,2011年版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美术课程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您能否为教师们谈谈美术课程在实际教学中的定位?  赵方军:2
一、学生生涯发展指导问题的提出  高中阶段的学生生涯发展指导在中国大陆开展较晚。早期主要是从职业教育的角度进行安排,近年来开始提到发展规划设计。而今,我国高中阶段学生的生涯发展指导取得了可喜的进步。但是,在教育规模不断扩展的同时,不少高中学生对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并不十分明确,存在“学习无动力,升学无厚望,生涯无规划,发展无方向”的现象,令教育管理者、教师和家长忧心忡忡。  如何顺应社会发展和学生个
近年来,随着国家教育政策的逐步调整,部分农村地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制由“五四”制改为“六三”制,一增一减导致部分小学师资紧张而中学人员超编现象的发生。为均衡配置各学段教师资源并结合素质教育要求,山东省平阴县于2009年3月份启动了中学教师转岗工作,在经历了岗前培训、业务实习、教学见习等环节后,69名中学教师转岗到小学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一年时间过去了,这些转岗老师的现状如何?能否适应新的工作岗位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