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教育网上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的探讨

来源 :教育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rina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电大在开放教育中非常重视网上教学资源的建设,充分体现了电大开放性的特点。文章结合笔者在开放教育物流专业《物流学概论》课程中的教学经历,分析了该课程网上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的情况,最后提出了改进的方法和建议。
  【关键词】电大 网上资源建设 《物流学概论》课程 实践
  中国的电大教育其有别于其他成人高校的特点包括:具有远程教育特征;采用多种媒体教学;共享优秀教育资源;开放的学习模式。总体来说,电大是没有围墙的大学,在这种办学模式下,网上资源建设显得更加重要。本文将以番禺电大物流专业《物流学概论》课程为例,探讨开放教育网上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应用。
  一、《物流学概论》课程网上教学资源建设实践情况
  (一)支持条件
  番禺电大物流专业《物流学概论》课程网上教学资源的建设主要依托番禺电大的官方网站的开放教育平台。教师和学生拥有登陆该平台的用户名和密码。网上教学的建设,首先登陆该平台(http://www.pyrtvu.cn/),在首页用用户名和密码登录,进入到了界面。
  教师可以通过点击界面右上方显示的“文章管理”进行资源建设,进入之后可以看到文章栏目管理,选择要上传的课程。比如说《物流学概论》,根据需要进行选择,如需选择增加新的教学资源,可选右边的“增加”选项;页码转到选择文件类型的界面,选择上传文件的格式,比如说课件.ppt,可选第一项点击进入到“文章添加”界面,然后进行编辑,最后按“添加”键就完成了教学资源的建设。
  网上教学资源的添加相对来说比较容易操作,方便教师将该课程的有关资料上传到平台中,供学生自主下载,特别是没有时间来上课的学生可通过教师提供的教学资源自学或复习所学的内容,提高教学的效果。
  (二)《物流学概论》课程网上教学资源展示
  这门课是物流专业(专科)的核心课程,是中央电大系统的统考必修课,在教学资源建设上尤为重视。网上教学资源包括教学辅导(中央电大资源和自建配套资源)、IP课件、历届试题和在线测验。除了以上的网上教学资源以外,还有大量的纸质辅助教程,比如选自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高本河、唐玉兰主编的2008年2月第5次印刷的第二版的教材,随附有该书的学习包,包括物流学概论导学、期末复习指导、形成性考核册和光碟等。这门课还列为职业技能实训(一)的课程之一,在实训教学平台有形成性考核和实训练习等丰富的资源可供学生学习。
  二、《物流学概论》课程网上教学资源建设的不足
  (一)网上教学资源过分依托直属上级电大,资源更新速度慢
  为了保证教学资源的质量,跟“教考”分离的特殊情况,教学资源必须依托直属的上级电大,比如中央电大和广州电大。由于中央电大主要是以管理为主,课程内容的更新速度比较缓慢,跟地方电大的课程进程不一致。
  (二)资源上传容量有限,且上传文件单一
  由于地方电大网站的容量有限,在上传教学资源过程中,超过10M的文件不能上传成功,而且上传的格式限制较多,一般上传以PPT、word格式为主的文件,大大的限制了教学资源的种类。比如有较好的教学视频需要共享,但是由于上传的限制,部分学生就不利用这个资源进行学习。
  (三)网上教学资源利用率不高,在线测试、在线作业题库、网络课程有待建设
  虽然教师在课程主页里上传了不少辅导学习资料,但学生在网上学习时真正浏览并学习的人数比例并不高,一些较好的学习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另外目前该课程的作业库和课程网络课程未建成,这些都影响了网上教学资源的质量。
  三、改进方法与建议
  根据笔者在《物流学概论》课程中的几年实践,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改进:
  (一)更新与完善网上教学资源
  针对现有的课程网上资源建设情况,应逐步建立以网络课程、在线自测、习题解析、习题库为主的互动性教学资源建设,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多元化、互动性较强的学习资源。
  (二)针对资源上传容量有限的问题,应加大投入
  学校扩充开放教学平台的容量,使多种方式的教学资源都能上传共享。还有完善远程教学平台的统计功能,要根据教学要求提供如网上教学资源建设以及对应的点击率、课程论坛使用、发帖量等统计数据,着重考察课程网上资源的质量,为健全监督、激励机制提供基本上的数据支持。
  (三)规划学生网上学习行为
  加强对网上教学、学习行为监控系统的技术支持,同时纳入形成性考核中,使网上学习记录成为形成性考核的重要内容,引导学生形成网上学习的习惯,从而充分的利用网上的教学资源。
  (四)建立QQ群和短信群发
  各专业普遍建有QQ群,利用QQ群进行教学。目前学校各教学点的许多专业在入学之初就建立了QQ群。QQ群在电大学习中主要发挥以下作用:一是发布公告;二是共享学习资源;三是交流学习体会和情感。QQ群的建立,方便了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学习上的沟通、情感上的交流,在开放教育教学中发挥了有效作用,成为开放教育学员的学习新园地。
其他文献
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 是数学的运用与创新。不论是数学的运用, 还是数学创新, 都离不开探索。没有了探索,任何学科都会失去灵魂。改革数学课堂教学, 把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作为我们教学活动的重要一环, 是非常必要的。  培养学生的数学探索能力, 是一项系统的工程, 它包含了许多方面。以下是我在教学实践中, 培养学生数学探索能力的几点尝试。  1.培养数学兴趣, 让学生学有动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
【摘要】敏锐的眼光对科技创新和创业致富至关重要。创业需要商机, 要捕捉创业致富商机, 须拥有敏锐的眼光。自主创业已成当今就业大趋势, 要使学生毕业后能成功走上创业致富路, 教育就必须在培养学生敏锐的眼光上狠下功夫。    我们的教育, 从中学到大学, 一直忽视了一个最重要的问题, 就是培养学生敏锐的眼光。  敏锐的眼光, 就是人们常说的“远见卓识” 和科研领域所说的“直觉”、“洞察力” 及文物收藏
一、问题意识以及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意义  (一)问题意识的含义界定  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知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令人疑惑难解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情绪的心理状态。  (二)培养小学生问题意识的意义  1. 问题是启发学生思维的源泉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现代心理学认为,一切思维都是从问题开始的。学生头脑中只有存在问题,才会主动去思考,才会有求知的愿望和要求,
“天下之事,莫不有法。”写作也不例外,自古以来,写作都讲求法度,讲求范式。写作从理论上说是源于作为写作对象的客观事物,其通过写作主体的加工、制作,反映在各种文章之中,所谓“文成而法立。”徐师曾在《文体明辨序说》中讲:“文章之有体裁,犹宫室之有制度,器皿之有法式也。”由此足可见文章的体制对于写作之法的重要性。在写作实践中,它们虽多有变化,但也是“定体则无,大体须有”的。因此,对于学习写作的人,尤其是
【摘要】根据新课程考试标准界定的地理高考考试目标,地理教师在备课中应注意突出主干、注重图文信息、精选精练试题、关注时事政治四个方面。  【关键词】新课改 高考 高中地理 反思    一年一度的高考即将来临,高三年级的学子们也即将进入高考考场,作为一名刚刚接触新课改教材不足一年的地理教师,同样感受到高考的压力。  每一届文科生或多或少都会有某一科或某几科学科成为前进道路上的拦路虎,2010届文科毕业
编者按:语文特级教师站在语文教学改革的风口浪尖上,时代特色必然在他们身上留下深刻的烙印,他们在一定时代背景下的成功经验对一线语文教师是一笔宝贵财富。近年来,中小学语文特级教师的队伍在扩大,其发挥的作用也日益明显。广西语文教学法研究专家韦美日教授对语文特级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艺术,特别是体现在语文特级教师的教学案例中的语文教育思想和教学风格进行了深入研究。她把语文特级教师的研究分为两个阶段——20世
【摘要】在诗词鉴赏的教学及备考中,进行针对性的训练,抓住“诗眼”,可以很好的帮助学生鉴赏古代诗歌,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    古代诗歌鉴赏是高考中分值比重较大的题,难度也较大,迫使我们在诗词鉴赏的教学及备考工作中进行针对性的适应训练,加强学生实际鉴赏能力的培养。诗歌的语言是高度凝练的,所以诗歌中的一词一句往往对全诗的主旨有着高度概括意义。一首诗中最精炼传神的词或句叫做“诗眼”,抓住“诗眼”可以
对于一个学习内容,我们在设计教学方案时,总要不停地追问三个问题:1. 学什么2. 怎样学3. 学得怎样。而学什么无疑是这几个问题中最核心的问题,它直接指向于学习目标,从而指导着教师的教学行为。最近在市里举办的一次“列方程解决稍复杂的实际问题”这一专题研讨活动中,利用“同课异构”的方式对六年级上册的“西安大雁塔高64米,比小雁塔高度的2倍少22米,小雁塔高多少米?”进行了研讨,两位教者不同的设计理念
【摘要】新课标英语教学提出英语教学过程要充分发挥动力功能, 激发功能, 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本文从师生互动与和谐教学的理念出发, 提出三个教学策略, 目的为了在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实现教与学的和谐发展。    新课标英语教科书融交际性、趣味性于一体, 集中体现了英语教学的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和完美性。课堂,是生命化的课堂; 教学是生命化的
小时候,我们都读过“拔苗助长”的故事,其实,我们有一部分老师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不也犯了跟农夫同样的错误吗?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如果说,农夫的急于求成造成的仅仅是这一年收成的损失的话,那我们的教育工作者的急于求成的损失可就要大得多了。其实,自然界的万物生长都存在过程,人的成长更是如此,怎能人为的改变这一规律呢?特别是对于一些紧闭难缠的孩子更需要我们持久的耐心和心灵的交流,只有这样才能帮助